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69章


  9 点30 分,第二攻击波的170 架飞机抵达后,对残存的三艘轻型航空母舰发起攻击。“千岁”号不但受到美机的轰炸,还受到美舰的炮击,很快就下沉了。“千代田”号在36 架美机的攻击下连中数弹,严重倾斜。驱逐舰“秋月”号也被击沉。
  在“新泽西”号舰桥上指挥作战的哈尔西派出第二攻击波飞机后,正准备用重炮全歼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却收到了金凯德的告急电。第7 舰队司令官询问原来准备用于防守圣贝纳迪诺海峡的第34 特混舰队究竟在什么地方,并请求速派快速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南下支援斯普拉格。远在珍珠港的尼米兹也打破不干预战场指挥官的惯例,给哈尔西发去电报。密码员出于保密起见,在电报的开头和结尾加上了一些无意义的句子:“火鸡下水。GG第34 特混舰队现在何处?现在何处?RR 全世界都想知道。”“新泽西”号的译电员去掉了电报的开头一句话,却保留了最后一句话。哈尔西看到这份似乎含有训斥口气的电报后,气得把军帽狠狠摔在甲板上。在与幕僚们商量近一个小时后,哈尔西才决定亲率第34 特混舰队和第38 特混舰队第2 大队南下,打击小泽部队的任务则交给一直在舱里睡觉的第38 特混舰队司令马克·米切尔中将。
  11 点20 分,哈尔西所要追捕的目标——栗田舰队剩下的15 艘军舰已经集合完毕,再次编为圆形阵向莱特湾进击。形势对栗田极为有利,斯普拉格已经远远躲开,奥尔登多夫鞭长莫及,其他两路日军的毁灭为栗田创造了取胜的最佳机会。一旦他冲入莱特湾,停泊在那里的几十艘登陆艇和运输船必然在日舰重炮的轰击下粉身碎骨,失去后援的美军登陆部队不一定能顶住日军的反扑。
  就在这决定莱特湾内美国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粟田却另有考虑。他认为,与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群交战,耗费了时间,错过了与南路日军互相配合的时机;中午前截听到的美方电话声称航空母舰的增援要在两个小时之后,因此美运输船队很可能已撤出莱特湾,日舰冲入湾内很可能找不到作战目标;从截听到的电话中还得知美方舰载机已在塔克洛班机场着陆,如果日舰驶入狭小如池的莱特湾,将受到大量美机的集中攻击。鉴于以上考虑,12点33 分,栗田下令停止进击莱特湾,向北去迎击美国航空母舰舰队。
  此令一出,“捷一号作战计划”中的海上决战注定将以日方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整整一下午,米切尔指挥美军舰载机对七零八落的小泽部队进行了三轮攻击。14 点30 分,“瑞鹤”号沉没。一小时后,“瑞凤”号也葬身海底。
  到17 点时,“千代田”号、“多摩”号、“秋月”号遭到同样的命运。虽然损失惨重,但小泽感到安慰的是终于吸引住了美军特混舰队的主力。只要栗田部队抓住机会,冲入莱特湾,小泽本人虽死也无憾。
  握有决定这场史无前例大海战胜负的王牌的栗田,此时已经率领舰队行进在北上途中。他迎来的并不是美国的航空母舰,而是美军舰载机的多次打击。“大和”号多处中弹,整个舰队的燃料也所剩不多。栗田只得下令撤退。
  晚上9 点30 分,这支强大舰队的残部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向西逃走。午夜时分,哈尔西赶到圣贝纳迪诺海峡,得知栗田已平安撤走,十分气愤。恰巧,掉队的日军“朝野”号驱逐舰企图穿越海峡,哈尔西将暴风雨般的炮弹集中射向日舰,“朝野”号转眼问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莱特海战打断了日本海军的脊梁骨,从此它一蹶不振。在这场战斗中,日方被击沉4 艘航空母舰、3 艘战列舰、6 艘重巡洋舰、4 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6 艘潜艇,损失飞机约400 架,伤亡官兵7400 人;美方被击沉1艘轻型航空母舰、2 艘护航航空母舰、2 艘巡洋舰和2 艘驱逐舰,损失飞机100 架,伤亡官兵2800 人。美国海军的空中力量再次证明是海战中决定性的因素,“巨舰利炮”的时代已经永远结束了。
  莱特失守
  日本人在海上打输了,但在陆上仍不服输。22 日,山下奉文下令:“国军举陆海空的全力,务求在莱特决战,第35 军应集结最大限度的兵力,歼灭当前的敌军。”第35 军司令官铃木宗作对战局的判断很乐观,他认为,在塔克洛班、杜拉格占据桥头堡的美军只有两个师,而日军除了岛上现有的第16师团外,再派去第30、第102、第1 师团,以四个师的兵力足以将美国人赶下海去。于是,他制定了在塔克洛班平地决战的计划,主要内容是由第16师团掩护战线右翼,主力部队在莱特岛西北部的卡里加拉地区集中后向东挺进,在塔克洛班地区歼灭美军。
  由于金凯德的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和哈尔西的第38 特混舰队需要撤回基地进行休整和补给,美方只能依靠肯尼中将的陆基航空兵的空中支援。但时值雨季,莱特岛上的机场变成一片泥沼,只有塔克洛班的机场勉强可以使用。
  美军工兵部队在松软的泥土上铺上一层钢板,才在27 日接待了肯尼的第一批34 架战斗机。但由于机场容量大小,再加上日军不断空袭,肯尼无法将更多的飞机增援到岛上。这样,日军实际上掌握了莱恃岛的制空权。他们大肆空袭金凯德的舰队,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同时频频攻击美军地面部队,使之前进受阻,并有效地掩护了山下奉文向莱特增兵的行动。到10 月底,日军已将第30、第102 师团运到了莱特。
  然而,美军在岛上的兵力比铃木最初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北路美军在10月底已前进到卡里加拉地区,南路美军也己占领了塔那恩、达加米、普劳恩和杜拉格地区。日军第16 师团虽然在普劳恩西方高地至达加米西方高地一带据壕固守,但已失去有组织的战斗力。铃木无奈之下只得取消原来的作战计划,等待从吕宋岛来的增援兵团到达后再在卡里加拉地区举行决战。
  11 月1 日,日军第1 师团和第26 师团的先遣队今崛支队在莱特岛西岸的乌目港登陆。第1 师团是日本陆军的王牌部队,有“玉”师团之称,它组建于1874 年,参加过日中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师团作为日军战略预备队,一直驻扎在中国东北。1944 年夏夭,日军因南洋告急, 才将该师团调往上海短暂训练后,运至菲律宾抵抗美军的反攻。
  2 日夜,第1 师团长片冈董中将命令今田义男少佐率领先遣队向卡里加拉前进,师团主力次日沿2 号公路北上。3 日凌晨,先遣队与从卡里加拉西行的美军第24 师部队在加波堪遭遇。短暂交火后,今田抵挡不住,撤进2号公路南面的山里。
  片冈获悉日美两军交战的消息时,刚刚带领两个小队抵达里蒙北面的高地。里蒙是个有几十幢茅屋的村子,2 号公路就在那里沿着陡峭的山坡上行, 然后向右绕过巍峨的山岭,再逐渐向下伸展到海岸边的卡里加拉。片冈命令山岭那一边的今田挖壕固守,同时传令南边的第57 联队迅速北上增援。
  美军本可以抢在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消灭今田先遣队,冲上山顶,占据有利地形,但第6 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担心日军会从海路在卡里加拉登陆,包围孤军深入的第24 师。因此,他让弗雷德里克·欧文师长停止前进, 等待第1 骑兵师到达后再行进攻。这样一来,宝贵的战机就一去不复返了。
  等美军调整好部署准备发起攻击时,第57 联队已在宫内良夫大佐的指挥下在山顶上修筑好了野战阵地。5 日清晨,强大的火力突击过后,美军开始向山顶进攻。莱特的地面决战就这样开始了。日美双方以里蒙周围的山岭为中心,反复展开激战,以至于美军将该处山岭称为“断颈岭”。
  美军虽然一时未能突破“断颈岭”,但却粉碎了日军在卡里加拉—哈罗—达加米—普劳恩—线集结兵力进行决战的计划,迫使莱特的日军被分成里蒙和普劳恩两个方面。山下奉文预感到莱特决战的前景不妙,于9 日向南方军陈述意见:“莱特作战现在已到中止的时机。即使继续作战也没有成功的希望,反而只会给今后的吕宋作战造成困难。”
  寺内元帅听到这个意见后,于10 日召开南方军及第14 方面军的联合幕僚会议。寺内认为,第1 师团的顺利登陆表明美海军力量在莱特海战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日军正好应该利用绝佳战机,将莱特作战进行下去。山下只得收回自己的意见,重新研究《莱特决战指导要领》。
  战役的主导权正在逐渐地由日本人手中转移到美国人手中。麦克阿瑟调来第32 师和第11 空降师,使岛上美军兵力增至18 万人。哈尔西的第3 舰队再次出征,于11 日派遣300 余架飞机在乌目湾对即将登陆的日军第26 师团进行了致命的打击。美军仅以9 架飞机的代价,取得了炸沉所有运输舰和5艘驱逐舰的胜利。第26 师团近一半兵力葬身海底。
  11 月中旬,美军在莱特岛上的陆上兵力达七个师,空军基地达五个,制空权已落入美军之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