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66章


“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左舷中弹起火, 但火势很快被扑灭。“堪培拉”号重巡洋舰遭到鱼雷攻击,舰身穿了一个大洞,海水大量涌入,该舰失去行动能力。
  在旗舰“新泽西”号上的哈尔西不忍放弃“堪培拉”号,他决定派一条军舰,以每小时4 海里的速度,将其拖回1300 海里外的乌利西珊瑚岛去。为了引开日本人的注意力,美舰载飞机于第二天袭击了台湾岛上的日军机场,从中国大陆起飞的109 架陆军B—29 轰炸机也轰炸了高雄地区。
  在丰田副武看来,美国舰队的撤退完全是日军飞机打击所致,他因此命令剩下的全部轰炸机去追击美军的“残部”。10 月15 日,由107 架日机组成的机群追上了南撤的美国舰队。轻巡洋舰“休斯敦”号被一枚鱼雷击中,舱内进水,但排险作业队堵住了缺口。该舰和“堪培拉”号一样,被拖了回去。
  在台湾以东海面上展开的这场四天航空决战中,丰田损失飞机600 余架、舰船26 艘,哈尔西只损失飞机89 架,2 艘巡洋舰受伤。然而,日军大本营海军部发表的航空作战成果却是击沉美航空母舰11 艘、战列舰2 艘、巡洋舰或驱逐舰1 艘,击伤航空母舰8 艘、战列舰2 艘、巡洋舰或驱逐舰1 艘、舰种不详的13 艘。消息传开后,日本国内从上到下深信不疑。裕仁天皇颁发敕语嘉奖了联合舰队。在东京、大阪召开的国民大会上,小矶首相振臂高呼:
  “胜利就在眼前。”天皇甚至传谕放假一天以庆祝胜利。
  纸终究难以包住火。虽然对美方的损失一时调查不清楚,但日本人对自己的损失还是心中有数的。经过台湾海面航空作战,驻扎在菲律宾的陆军航空兵还剩下200 架飞机,而海军航空兵则只剩35 架飞机。用这点兵力根本无法阻止即将到来的美军对莱特的大举进攻。可以说,“捷一号作战计划”中规定的航空决战注定将以日方的失败而告结束。
  美军登陆莱特
  1944 年10 月16 日,麦克阿瑟登上“纳什维尔”号重巡洋舰,向莱特岛进发。跟随他的是由沃尔特·克鲁格中将率领的第6 集团军20 万官兵;负责运输和掩护任务的是托马斯·金凯德中将指挥的第7 舰队的700 余艘舰船; 威廉·哈尔西中将的第3 舰队负责牵制和消灭日本联合舰队,并以舰载航空兵配合夺取莱特岛上空和附近空域的制空权;乔治·肯尼中将指挥的战区空军担负夺取与保持制空权、攻击和摧毁日军航空兵和海军的任务。同行者还有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
  为了保障登陆部队的侧翼安全并为舰队导航,美军第6 突击营于17 日先后占领了莱特湾口的苏禄安岛、霍蒙宏岛和迪纳加岛。随后,美军的扫雷与水文测量大队和水下爆破队在火力支援舰大队的掩护下,进入莱特湾,执行扫雷和轰炸登陆场的任务。
  设在苏禄安岛上的日军观察哨将美军的动向向指挥部作了报告。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敏感地意识到美军已经按预定计划开始进攻菲律宾,只是对登陆地点还不太肯定。18 日,莱特湾有风速达到每秒30 米的暴风雨。
  防守莱特的第16 师团观察到多艘美舰驶进菜特湾,但却判断是为了躲避暴风雨。直到莱特岛上的塔克洛班、普劳恩、圣帕布洛等重要机场遭到美机几乎连续的波状攻击后,牧野四郎师团长才判断美军肯定要在莱特登陆。情报逐级上奏后,日军大本营认定在指挥作战全局上需要发动“捷一号作战”。军令部总长及川古志郎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入宫上奏,在获得天皇的同意后,于18 日傍晚下达实施“捷一号作战”的命令。裕仁天皇同时谕示陆海军两总长:因系决定皇国兴废的重大战争,望陆海军真正形成一体,向歼灭敌军目标迈进!
  第14 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19 日对第35 军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发出命令:“举全军兵力,力求歼灭在莱特登陆之敌。”
  就在菲律宾日军按照以前“捷一号作战计划”的规定、准备集中主力在吕宋岛与美军进行陆海空总决战的时候,大本营陆军部却提出把地面决战改在莱特岛进行,理由是:美军航空母舰舰队在台湾海面航空战中受到严重打击,日军地面部队向莱特岛调动的可能性增大了。如果不在莱特进行决战,任凭美军占领菲律宾中南部,那么在将来的吕宋岛决战中,日军地面部队将面临从临近岛屿起飞的美军飞机的强大打击,决战结果不容乐观。基于以上理由,大本营决定就在莱特岛与美军实行总决战。
  山下奉文在接到命令后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事先没有决战莱特的精神准备,相应的作战计划也没有制定,仅靠增援兵力是无法取胜的。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对山下的解释不予理会,声称歼灭骄敌的良机已到,决定向莱特增派第1、第26 师团
  及第68 旅团等,企图以优势兵力歼灭登陆美军。山下无奈,只得将决战意旨下达给铃木军司令官。
  20 日天刚放亮,聚集在莱特湾内的美军战列舰开始炮击北起塔克洛班、南至杜拉格的登陆地段。随后,巡洋舰、驱逐舰和炮舰驶近莱特岛,在近距离实施更猛烈的炮击,整个海岸线成了一片火海。
  9 点45 分,上千艘登陆艇拥向海岸滩头,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打响了。美军兵分两路,北路突击部队第10 军下辖第1 骑兵师和第24 步兵师,目标是夺取帕罗和塔克洛班及其飞机场;南路突击部队第24 军由第7、第96 步兵师组成,主要目标是占领杜拉格机场。当天战斗结束时,北路美军建立了总面积为20 平方公里的登陆场,南路美军的登陆场仅有11 平方公里。
  下午1 点多钟,麦克阿瑟身穿一套崭新的咋叽布军装,嘴里叼着一杆玉米轴烟斗,戴着一副墨镜,乘坐一条驳船向岸边驶去。驳船上除了各级军官和新闻记者之外,还有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和罗慕洛将军。在距岸边几十米的地方,驳船放下了舷梯,麦克阿瑟将军一行涉水上岸。
  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美军的舰炮仍在向内陆的日军射击,美军的飞机在空中轰呜而过,附近不时传来机枪的扫射声。通讯兵在滩头架起了一台无线电发射机,并把它与“纳什维尔”号上的大功率主发射机相连,准备向全世界转播美军登陆莱特的实况。下午2 点钟,麦克阿瑟将军拿起麦克风,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
  这里是“自由之声”广播电台,我是麦克阿瑟将军。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托万能之主的福,我们的军队又站在菲律宾这块洒着我们两国人民鲜血的土地上了。我们为摧毁统治你们的残余敌人,为恢复不屈不挠的力量的基础——你们民族的自由,回来了!
  向我靠拢,让巴丹和科雷吉多尔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当战线向前推进到你们所在的地区时,你们要挺身出来战斗,利用每一个有利的机会打击敌人。为了你们的家园和家庭,战斗!为了你们的后代子孙,战斗!为了你们神圣的死难者,战斗!不要害怕,让每一只手臂都坚强如钢,神圣的上帝为我们指路,跟着他,去争取正义的胜利!
  在随后的两天里,麦克阿瑟的四个师在没有遇到激烈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杜拉格飞机场,解放了塔克洛班地区。23 日,麦克阿瑟率领高级军官们来到塔克洛班省议会大楼,正式宣布成立以奥斯梅纳总统为首的菲律宾文官政府。美国国旗和菲律宾国旗同时在旗竿上升起,预示着日本对这个岛国的统治即将结束。
  舰队大决战
  就在菲律宾文官政府成立的这一天,日本海军倾全力与美国海军在莱特湾开始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舰队大决战。日军若在这场战斗中取胜,将会使美军的进攻计划受到严重影响,莱特岛上的陆地决战的前景也将对美方不利。
  丰田副武拿出了他的看家力量——机动部队本队、第1 游击部队和第2游击部队。部署在濑户内海的机动部队本队由4 艘航空母舰(“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和“千代田”号)、2 艘航空战列舰(“日向”号和“伊势”号)、3 艘轻型巡洋舰和8 艘驱逐舰组成,指挥官为小泽治三郎中将。部署在新加坡林加港的第1 游击部队司令长官是栗田腔男中将,该部队分为三个战队,其中有两个参加这场海战:第:战队由栗田亲自指挥,拥有5 艘战列舰(包括世界上最大的2 艘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10 艘重巡洋舰、2 艘轻巡洋舰和15 艘驱逐舰;第3 战队的司令官是西材祥治中将,拥有2 艘战列舰(“山城”号和“扶桑”号)、1 艘重巡洋舰和4 艘驱逐舰。部署在琉球群岛的第2 游击部队由2 艘重巡洋舰、1 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司令为志摩清英中将。
  根据“捷一号作战计划”,第1 游击部队为主攻部队,其第1、3 战队将分别经由莱特岛北、南两面的圣贝纳迪诺海峡和苏里高海峡,分两路迂回菜特湾,夹击美军进攻部队。第2 游击部队则南下与第3 战队会合,共同冲击苏里高海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