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65章


日军大本营认为,鉴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帝国在太平洋中部的绝对国防圈的一角被突破了,而且海军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损失过大,日军所处的形势大为恶化。
  他们判断,美军将从1944 年下半年开始,不停顿地向自日本本土至南洋各战略要地的绝对国防圈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并企图尽快在日本本土登陆。美军的作战重点将是加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和切断日本与南方资源地区的海上运输线。针对上述判断,日军大本营决定,下一阶段作战要以确保日本本土和南方资源地区为中心,在本土、南方诸岛、台湾和菲律宾地区,随时集结陆海空的军事力量,与来犯的美军实行决战,扭转战局。日军急于进行决战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帝国的国力自1944 年年初开始就渐趋低落,下半年情况更趋明显。飞机、钢材、铝、燃料、船舶的生产均有大幅度的下降,一般工厂的缺勤率为20%,有的将近50%。因此,对于1944 年年底以前的决战,军方自认“还可以勉强应付”。一旦到了1945 年,就根本没有能力发动有力的攻势,只得坐以待毙了。
  下旬,大本营制定了“捷号作战”的决战计划。其中,菲律宾地区的决战为“捷一号作战”,日本本土一台湾一南方诸岛之间的决战为“捷二号作战”,本土方面(北海道除外)的决战为“捷三号作战”,东北方面(千岛、库页岛和北海道)的决战为“捷四号作战”。“捷一号作战”的措施是,在菲律宾群岛方向成立第14 方面军,由黑田重德中将任司令官,下辖第35军(由4 个师团、2 个旅团组成)以及5 个师团、1 个旅团,约23 万人。
  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接到大本营下达的作战命令后,即研究制定具体作战计划。寺内和他的参谋们认为美军随时可能在菲律宾登陆,最有可能的登陆地点是在菲律宾南部,因此准备集中兵力于南部抗击美军。然而,东京的参谋本部则认为,菲律宾任何一个岛屿都适合登陆作战,不可能准确预言美军会从何地发起进攻,与其把军队分散到南部各岛,不如集中兵力于交通便利的吕宋岛。寺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很快就制定出菲律宾决战的“捷一号作战计划”。
  “捷一号作战计划”的主旨是:决战以海军及航空作战为主,地面决战限于吕宋岛。详细内容是:当美军航空母舰舰队靠近登陆地点、试图取得制空权的时候,日军航空部队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把主力消耗在迎击航空母舰的战斗中,而是保存兵力,对美军登陆部队和运输船队进行全力攻击。地面兵力的重点放在吕宋地区。在菲律宾中南部的作战中,以现有兵力协助空、海军作战,粉碎美军推进空、海基地的企图。
  负责守卫菲律宾的第14 方面军司令官黑田重德中将估计美军在莱特岛和棉兰老岛登陆的可能性最大。他虽然觉得“捷一号作战计划”集中主力于吕宋岛的设想不太妥当,但还是按照南方军总部的命令进行了部署。黑田指令第35 军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立即制定出菲律宾中南部的防御计划。
  铃木中将的见解与黑田相同。考虑到黑田不可能增派主力部队,铃木只得根据手头现有的兵力来制定计划。在美军来攻时,第35 军必须确保的航空基地有棉兰老岛的达沃和德尔蒙特、莱特岛的塔克洛班、内格罗斯岛的巴哥洛等。根据上述情况,铃木制定了以“确保达沃附近及莱特的航空基地,策应空、海作战,歼灭敌军”为方针的作战计划。具体如下:以第100 师团坚守达沃方面;以第16 师团坚守莱特湾方面;以第30 师团主力及第102 师团的一部,作为机动兵力,随时用在重点方面,趁美军登陆时将其歼灭。
  正当日本人调兵遣将、准备与美国人决战的时候,美国人内部却在为马里亚纳战役之后的战略方针争论不休。7 月26 日,罗斯福总统亲临珍珠港, 聆听尼米兹海军上将和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对下一阶段作战行动的看法。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都同意首先攻取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麦克阿瑟1942 年就是从那里逃到澳大利亚去的。分歧在于攻占棉兰老岛后的作战目标是什么。尼米兹认为,应绕过菲律宾的其他岛屿,向台湾发起攻击。占领台湾有利于拦阻东印度群岛地区的石油、锡、橡胶和其他重要物资运往日本,也有利于美军日后与中国军队合作在大陆修建一些空军基地,支援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麦克阿瑟则声称,台湾是日本人统治了50 年的殖民地,居民对美国怀有敌意,而菲律宾人则忠于美国。如果在北面打台湾,南面打棉兰老岛,菲律宾就会得不到外界供应,日本人就会让菲律宾人和美国战俘活活饿死,罗斯福总统本人在第三次竞选总统的前夕将会因此受到舆论的谴责。而攻打莱特岛和民都洛岛并在吕宋岛登陆后,同样可以加强海空军对日本资源交通线的封锁。
  麦克阿瑟不仅从军事上而且从政治上阐述了进攻菲律宾群岛的必要性,从而说服了急于谋求第三次竞选总统的罗斯福。9 月8 日,以马歇尔为首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拟定了下一阶段的作战时间表,准备提交有美、英首脑出席的魁北克会议最后通过。这份时间表的内容是这样的:
  9 月15 日,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占新几内亚和棉兰老岛南部之间的莫罗泰岛;中太平洋部队攻占贝劳群岛的佩利留岛和恩古卢岛。
  10 月5 日,中太平洋部队攻占雅普群岛和乌利西岛。
  10 月15 日,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占莫罗泰岛和棉兰老岛南部之间的塔劳群岛。
  11 月15 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在棉兰老岛南部登陆。
  12 月20 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在莱特岛登陆。
  1945 年2 月20 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和中太平洋部队在吕宋岛联合登陆。
  9 月上旬,由哈尔西率领的第3 舰队来到菲律宾附近海域,开始对莫罗泰、贝劳群岛和菲律宾中部岛屿进行空中攻击,争夺制空权。由于日军机场的防空设施不够完善,许多飞机在地面上就被击毁,在“捷一号作战计划”
  中用来对付美军登陆部队和运输船队的空中打击力量损失惨重。目光敏锐的哈尔西觉察到日军防御力量的薄弱,立即向尼米兹发出电报,建议取消夺取雅普群岛、贝劳群岛、塔劳群岛、棉兰老岛的计划,尽快集中陆海军部队进攻莱特岛。
  尼米兹同意不占领雅普群岛,但坚持要进攻贝劳群岛。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加拿大魁北克就此问题征求了麦克阿瑟的意见,麦克阿瑟表示同意尼米兹的看法。于是,马歇尔决定取消雅普群岛、塔劳群岛和棉兰老岛的登陆作战计划,命令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组成联合部队,提前两个月,于10 月20 日实施莱特岛登陆作战。
  9 月15 日,麦克阿瑟在第7 觑队司令金凯德的旗舰“纳什维尔”号上观看他的2.8 万名士兵登上莫罗泰岛。由于航空兵及海军部队事先对该岛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夹攻,使岛上500 名日军仓皇逃进山里。美军工兵部队在岛上及时修建了两个轰炸机机场和一条战斗机跑道,为掩护进攻莱特岛的左翼部队作好了准备。
  在贝劳群岛的恩古卢岛,陆军第81 师的两个团用三天时间里控制了岛上大部分地区,开通了两条6000 英尺长的飞机跑道。
  自9 月15 日开始的佩利留岛登陆战打得很激烈。1 万名日军守备队员隐藏在纵横交错的岩洞中进行反抗。美陆战第1 师使用火箭筒、炸药包、远程火焰喷射器等,苦战一个多月,才基本上消除了岛上的日军。美军此役伤亡1 万人,其中死亡2000 人。
  与此同时,美军兵不血刃轻取了乌利西岛,为太平洋舰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锚地和补给基地。
  面对美军在菲律宾附近海域的频繁打击,日军大本营判断在菲律宾正面发生决战的可能性最大,随即决定把作为决战兵团留在上海的第1 师团编入第14 方面军的战斗序列,派赴菲律宾方面。10 月5 日,在中国东北担任第1方面军司令官的山下奉文调任主持“捷一号作战”的第14 方面军司令官。这位素有“马来之虎”之称的名将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曾征服了马来亚和新加坡,具有高超的丛林战指挥水平。山下一到达马尼拉,就召集下属,表示要以顽强的意志作出万无遗憾的努力。
  在莱特湾战役打响之前,第3 舰队司令哈尔西命令第38 特混舰队向北行驶1000 海里,开到日本人认为是自己本上的一部分的冲绳。10 月10 日,美机出动1396 架次,消灭了100 架日机和大量船舶。第二天,美军挥戈向南, 对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地区的日军航空基地展开攻击。从12 日起,哈尔西连续三天向台湾发动了攻击,袭击运输船只、机场和岛上设施。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此时正在台北,决定对美军特混舰队发动航空决战。他调集了能找到的全部飞机,向出没于台湾以东海面上的美国航空母舰部队扑去。13 日黄昏,专门为夜战设计的30 多架轰炸机贴着海面飞到了第38 特混舰队的上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