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54章


对防线左翼,则要确保新乔治亚岛、圣伊萨贝尔岛以北的所罗门群岛及惮斯麦群岛。天皇裕仁特意叮嘱参谋总长杉山元:“务必对你们的作战计划考虑仔细些,再不能让莱城和萨拉莫阿成为另一个瓜岛!”
  l 月上旬,第18 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决定派遣第51 师团的冈部支队进攻瓦乌。瓦乌位于萨拉莫阿南方约60 公里,除有小型机场外,还有越过欧文·斯坦利山脉通往新几内亚南岸的陆上交通线,此外还有通往科科达的陆上道路。对于仍然准备在将来进攻新几内亚东部的第18 军来说,该地是必须作为进攻的据点加以确保的地点。同时,从防守莱城、萨拉莫阿地区的角度来看,该地也是作为前进阵地需要加以占领的地点。总之,对于第18 军来说,瓦乌是攻防的要冲。
  冈部支队自萨拉莫阿出发后在通过艰险的原始森林地带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等日军接近由澳大利亚军队守卫的瓦乌机场的时候,盟军的援军已经赶到,而日军的粮食已经告罄。冈部支队勉强发起进攻,很快就败下阵来。
  好在澳军并没有追击的打算,饥肠辘辘的日军这才逃回了萨拉莫阿。
  日军进攻瓦乌受阻,预示着盟军很快就会对莱城和萨拉莫阿发起攻击。
  第8 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为了向新几内亚增兵,制定了“81 号作战”计划:将第51 师团配备于莱城、萨拉莫阿地区,第20 师团配备于马丹,第41师团配备于威瓦克。计划虽然很完善,但如何把第51 师团从拉包尔安全送抵莱城却成了一个难题。
  从拉包尔到莱城,如果乘坐每小时行进15 公里的运输船需要三天时间, 而美军飞机的飞行时速却在每小时400 公里以上。一旦日军船队被美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日军的气象专家向今村均中将保证,在第51 师团预定出发的那几天是阴天,美军飞机很难发现运输舰队的行动。
  于是,2 月28 日夜,安达中将率领第18 军司令部、第51 师团主力及其他陆军部队约6900 名、海军陆战队补充兵力约400 人,携带2500 吨弹药、粮食,登上8 艘运输舰,在8 艘驱逐舰、100 余架飞机的警戒下,从拉包尔起航,向莱城开去。
  美军密码破译人员和侦察机发现了日军的增援行动。麦克阿瑟立即命令他的空军司令乔治·肯尼少将以全部力量消灭这支日军船队。肯尼将他的全部飞机——207 架轰炸机和154 架战斗机部署在新几内亚岛上的各个机场, 严阵以待,同时派出侦察机群在日军可能经过的航线上进行全面搜索。
  3 月1 日,肯尼的一队巡航的B—25 飞机发现日军船队正紧靠着新不列颠岛的北海岸向西航行。日军也看到了美军飞机,但自恃有100 余架飞机护航,就仍然按照预定航线向前行进。
  第二天早晨7 点55 分,10 架B—17 轰炸机从日军船队左侧上空的云层里钻出,猛扑下来。日军飞机试图进行迎击,但对B—17 这种大型飞机毫无进攻办法,反而被击落不少。最后,运输船“旭盛”号被击沉,船上的1500人落入海中,其中包括第51 师团长中野英光中将。2 艘驱逐舰赶来,救起800人,余者皆葬身鱼腹。救起的800 人被送到了莱城,但多半是手无寸铁的官兵。
  傍晚时分,又有8 架大型美机前来攻击。运输船“野岛”号遭到近弹爆炸而受伤,但还不影响继续航行。
  3 日清晨,日军船队驶进狭窄的丹皮尔海峡。该海峡位于俾斯麦海与所罗门海之间。船队一旦进入所罗门海,当天下午就能到达莱城。
  8 点左右,日军船队驶抵克列钦海角东南30 海里的海面上时,突然遇到了超低空飞行的美军飞机的袭击。这是一个由80 架轰炸机和40 架战斗机组成的大型机群。此时在船队上空护航的日本海军战斗机只有26 架,战斗将近结束时才又飞来了14 架。日机原以为美机会进行超高度轰炸,便纷纷升高。
  谁知美机改变以往战术,出乎意料地从低空进入,将炸弹投于海面,利用水面的反弹力,击破舰船舷侧。日军舰船还以为是鱼雷攻击而试作回避运动,但毫无效果。美机运用这种“超低空跳弹轰炸”战术,将7 艘运输船全部炸沉。顷刻间,海面上人头簇动,到处都是落水求生的官兵。日军驱逐舰赶来救助,也遭到美军的轰炸,“白雪”号和“荒潮”号被击沉。美军飞行员见落水日军仍拿着武器对空射击,便纷纷扫射轰炸水面上漂浮的一切东西,打得日军非死即伤,血肉横飞。
  美机轰炸完毕后立即返航,日军驱逐舰方敢近前营救落水官兵。午后1点15 分。又一批美机飞临船队上空。一阵狂轰滥炸之后,驱逐舰“朝潮”号和“时津风”号被击沉。搭乘“时津风”号的安达中将及其司令部参谋人员一并落水,后来被残存的4 艘驱逐舰救起。这群残兵败将一无弹药,二无粮食,只得返回拉包尔。
  就这样,因莱城、萨拉莫阿防守告急而匆匆赶来的增援部队,有一半以上葬身海底,2427 人返回拉包尔,仅有不到1000 人的徒手官兵在莱城登陆。
  第18 军的“81 号作战”计划从此泡汤。
  丹皮尔海峡一战充分反映出盟国空军对战区制空权的充分控制。日军向新几内亚东部以及所罗门群岛中、北部运输兵力、军需品已面临困难,而盟军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的反攻却日益激烈。前线形势对日军日益不利。
  要想粉碎盟军的反攻,就必须首先压制盟军空军,夺回制空权,然后才有可能加强第一线的防御力量。为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决定以其麾下的全部航空兵力强行实施“伊”号作战。
  所谓“伊”号作战,就是以第3 舰队航空母舰的舰载飞机加上第11 航空舰队的岸基飞机,共300 多架飞机,连续而彻底地打击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一带的盟军航空基地。预定攻击发起时间为4 月5 日,首攻目标定为图拉吉和瓜岛的港口、机场。
  4 月3 日,山本亲自飞到拉包尔,准备协调指挥这次作战。第二天,恰逢山本59 岁的生日,但天公似乎有意为难山本,倾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山本只得将攻击时间推迟到7 日。
  7 日黎明,俯冲轰炸机从拉包尔起飞,到巴拉尔岛上空集结,准备发起攻击。飞行员们在起飞前发现身着白色海军大将服的山本亲自到机场为他们送行,个个激动万分。
  67 架俯冲轰炸机和157 架零式战斗机扑向东南方的图拉吉岛和瓜岛。亨德森机场上的美军飞机也紧急升空迎战。在三个小时的作战中,日军击落了7 架美军战斗机,自己损失了21 架,只炸沉了1 艘驱逐舰和2 艘小军舰。虽然日军的战果寥寥,但飞行员们向山本汇报时却声称战果辉煌。
  山本相信了飞行员们的汇报,认为“伊”号作战已达到初步目的,随即把注意力转移到新几内亚岛上。麦克阿瑟的部队正在向莱城和萨拉莫阿附近集结兵力。
  11 日,由94 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组成的编队袭击了新几内亚布纳附近的奥罗湾;12 日,174 架日机轰炸了麦克阿瑟司令部的所在地莫尔兹比港;14日,186 架日机攻击了停泊在米恩湾的美军运输船和拉比机场的美军飞机。
  这三次大袭击并没有给盟军造成多大损失,倒是日军自己损失了21 架飞机。
  飞行员们掺了极大水分的报告使山本相信盟军已受到沉重打击,“伊”
  号作战的目的基本达到。于是,他下令第3 舰队的舰载机和基地人员返回原队,自己则要去视察所罗门群岛的前沿阵地,特别是要在布干维尔岛南面的小岛巴拉尔稍作停留,以便向从瓜岛败退下来的丸山师团的官兵们表示感谢。
  4 月13 日傍晚,一封绝密电报通过无线电波飞到所罗门群岛前线日军的各个指挥部,电报内容如下: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4 月18 日视察巴拉尔,肖特兰和布因基地的日程安排如下:
  6 点①,乘中型攻击机(由6 架战斗机护航)从拉包尔动身。
  8 点,到达巴拉尔,换乘猎潜舰前往肖特兰岛。8 点40 分,到达肖特兰岛。
  9 点45 分,乘猎潜艇离开肖特兰岛。10 点30 分,返回巴拉尔。
  11 点,乘中型攻击机离开巴拉尔。11 点10 分,到达布因。在第1 基地部队司令部吃午饭。
  14 点,乘中型攻击机离开布因。15 点40 分,回到拉包尔..
  如天气情况不佳,顺延一天。
  从拉包尔向东南约500 公里,就是所罗门群岛中部的布干维尔岛,该岛的最南端是布固基地。乘飞机从布因再向南飞行约5 分钟,就到了肖特兰岛。
  在肖特兰岛东侧有一个飞机场大小的小岛,那就是巴拉尔岛。再向东南约500公里,就是被美军占领的瓜岛。
  第3 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首先对山本的行程表示反对,今村均中将 ① 此为日本时间,相应的当地时间是8 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