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53章


  新几内亚岛上的战斗仍在激烈进行着。8 月中旬,堀井离莫尔兹比港已剩下不到一半的路程,战斗转移到科科达山道上最陡峭的部分——伊斯巴拉。澳军在这里据险苦守,但日军仍旧采取迂回包抄战术,很快就瓦解了澳军的阵地,继续向山脉最高处挺进。
  为了配合南海支队的作战,日军大本营指示第8 舰队的三川军一海军中将,让其派遣海军陆战队占领新几内亚岛最东端的米恩湾和拉比岛,取得空军基地后加强对莫尔兹比港的空中攻击。日军的这一企图被美军情报部门侦知,麦克阿瑟立即将澳军第18 旅和1300 名美国士兵派往米恩湾,使当地守军达到9000 余人。
  8 月25 日,1170 名日军在2 艘巡洋舰和5 艘驱逐舰的护卫下,乘坐2艘运输船抵达米恩湾北端的拉比岛。当时正值暴风雨,恶劣的气候阻碍了盟军的空袭,日军很轻松地就上了岸。但是,在随后几天的战斗中,日军向盟军阵地发动的数次凶猛进攻都遭失败。盟军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很快发起反击,将日军赶回海滩。绝望的日军向拉包尔紧急呼吁增援,但此时瓜岛战事正紧,一木支队全军覆没,大本营电令百武晴吉把收复瓜岛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无兵可援。另外,盟军还利用舟艇机动,开始威胁日军背后。在这种情况下,百武只得下令停止米恩湾作战,派船将残余部队撤走。
  此时,南海支队已经冲到欧文·斯坦利山脉的最高处,正准备一路直下莫尔兹比港。但是,越接近目标,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也就越大。日军从已萨布阿出发时携带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漫长的补给线日益频繁地遭到空袭,饥饿和疾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进军速度越来越慢。在占领了山道上最后一个村庄伊奥里贝瓦之后,9 月17 日,在离莫尔兹比港只有30 英里(48 公里)的伊米塔山岭,已成强弩之末的南海支队被澳大利亚第7 师挡住了。
  由于川口支队在瓜岛上再遭败绩,原定用于支援南海支队的第2 师团被调往瓜岛,欧文·斯坦利山顶上的日军成了没人关心的弃儿,盟军则不断加强米恩湾的兵力,准备从海上进攻布纳。为避免南海支队的退路被切断,百武晴吉军司令官下令南海支队收缩防线。遵照这一命令,堀井支队长便各以一部来确保伊斯巴拉附近的进攻据点及布纳、吉尔哇(在布纳与巴萨布阿的中间)附近的防御据点,同时继续努力确保欧文·斯但利山脉南侧的地盘。
  日军官兵们接到撤退的命令后,仅存的一点士气也消失了。进攻时翻越高山峻岭,因有一个目标在心中,故而士气很高涨。但在撤退时翻山越岭,则备感艰辛。再加上澳军紧追不舍,日军连续放弃伊斯拉巴和科科达,如惊弓之鸟一般,向布纳和吉尔哇一带的防御据点逃去。
  11 月10 日,南海支队溃败到库默西河畔时,已成一群饿得半死的乌合之众。他们光着脚,拄着拐棍,个个蓬头垢面,不少人因吃了树枝、草根和土块而大伤肠胃、呕血而死。上万人的部队只剩下几千人。堀井富太郎本人则在渡河时因激流冲翻了筏子而被淹死。
  与南海支队的败退相对照,第2 师团在瓜岛上发动的总攻也惨遭失败, 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也未能消灭美国航空母舰编队。为了改变被动态势,确保日军在南太平洋方面的优势地位,大本营于11 月16 日调整了东南防线方面的陆军指挥系统,组建了以今村均大将为司令官的第8 方面军,下辖百武晴吉中将的第17 军和安达二十三中将的第18 军,前者负责瓜岛作战,后者负责新凡内亚作战。
  日军大本营交给安达将军的具体任务是:陆海军协同,在莱城、萨拉莫阿和布纳附近确保坚固的作战据点,增设和整备机场,加强航空作战,为日后再次进攻莫尔兹比港和拉比岛等地作好准备,同时尽速占领新几内亚岛东北岸的马丹、威瓦克等地,作好持久作战的准备。安达得到的兵力有第21旅团、第5 师团的步兵三个大队、第38 师团的步兵和炮兵各一个大队以及南海支队的余部。
  同盟国方面并不想给日军以喘息之机。麦克阿瑟已经决定将布纳附近的日军一举歼灭。为此,他于11 月14 日向前线各部队下达了进攻布纳的作战计划。左翼由从科科达山道上下来的澳军第7 师负责攻击西面的戈纳,右翼由从米恩湾挺进的美军32 师主力攻击东面的布纳,中路由第32 师的126 团向布纳西南面的吉尔哇地区挺进。
  战斗一开始,盟军指挥官就发现日军已从溃败中稳定下来,开始在吉尔哇地区设置了大量的阵地。当时,在戈纳一布纳之间约20 公里的地段上,有日军1 万余人。其中在布纳地区2800 人,吉尔哇地区6200 人,巴萨布阿地区800 人,戈纳地区300 人。等到澳军和美军穿过丛林、涉过沼泽、越过草地、向各自的目标挺进时,日军已在每块干燥的土地上和每条通道上筑起了地堡和机枪掩体。缺乏重型迫击炮的盟军发起正面攻击后立即处在机枪火力的交叉扫射之下,根本无处藏身,而任何翼侧运动都得在淤泥和沼泽中进行。
  美军士兵被陷在齐腰深的水蛭出没的淤泥之中,成了日军枪手们的活靶子。
  另外,持续的高温和大雨使作战环境变得极为恶劣,痢疾、要命的丛林地带的斑疹伤寒、热病和丛林疮在战斗还未开始时就造成了很高的伤亡率。11 月底,敌对双方形成僵持局面。
  麦克阿瑟对进展缓慢十分不满,他撤换了前线的指挥官,让罗伯特·艾克尔伯格中将去指挥攻占布纳的战斗,同时还调遣美军第41 师前去增援。日军方面也在调兵遣将,但由于制空权被盟军牢牢地掌握着,安达军司令官派出的援兵在横渡所罗门海、前往巴萨布阿地区时常常遭到美军B—17 轰炸机的轰炸。不但援兵和物资损失惨重,担任运输任务的驱逐舰也有不少的损失,致使第8 舰队不得不放弃对巴布亚半岛上的日军进行增援。这样一来,优势就开始向同盟国方面倾斜。
  自12 月初起,盟军在巴萨布阿、南吉尔哇和布纳各条战线上,利用炮击、飞机轰炸的优势,再度展开攻击。8 日,巴萨布阿的800 名守备队官兵被澳军全歼。第二天,澳军便占领了附近的戈纳,从而切断了日军西逃的陆路。
  中路的美军经过浴血奋战,包围了南吉尔哇的日军守备队并予以歼灭。
  横山大佐担心美军一鼓作气冲向海岸、切断日军的海上退路,连忙以步兵第41 联队、独立工兵第15 联队和野战高射炮第47 大队等部队在南北吉尔哇的中间地区设置新阵地,挡住了美军的进攻。
  在东翼,艾克尔伯格将军亲自指挥美军第32 师向布纳发起攻击。经过一个星期的血战,美军终于在日军阵地中打进了一个楔子。20 日,美军占领了布纳,并将布纳周围的日军团团围住。
  坐镇拉包尔的今村均中将眼看巴布亚半岛上的基地无法保住,就干脆不再派遣增援部队,而是着手加强新几内亚岛北岸的一些重要据点。21 日,今村命令安达要确保莱城、萨拉莫阿以西新几内亚的重要地区,加强该方面的战略态势以准备对付盟军未来的攻击。
  安达接令后急忙下令让布纳守备队向西突围,与吉尔哇附近的日军汇合。可是,美军的包围如铁桶一般。1943 年1 月1 日,日军守备队本部已暴露在美军坦克的直接攻击之下。包括卫生兵在内的守备队残余人员手拿手榴弹,扑到坦克上后拉燃导火环,与美军同归于尽。第二天清早,日军阵地上仅剩八人。美军坦克一阵炮击之后,这八名日军也被炸得无影无踪,布纳之战彻底结束。
  由于巴萨布阿、布纳的先后失守,吉尔哇的日军陷入美澳联军自东、西、南三面发起的攻击包围圈中。仅剩的北面海上通道因为盟军空军的严密封锁,也处于半瘫痪状态。吉尔哇整个阵地都处于盟军炮兵的中距离射程之内,就连医院也找不到一个安全的地带。粮食早已匮乏不济,自1942 年年底起就连续处于断炊状态。尽管日军官兵们仍具有狂热的武士道精神,但血肉之躯毕竟难抵坦克大炮,吉尔哇的日军阵地很快就被四分五裂,日军尚能控制的海岸线也被压缩到2000 米左右。
  安达军司令官见败局已定,只得下令巴布亚半岛上的日军自寻生路。除重伤员用舟艇从海路上撤退以外,其余部队只得各自为战,分头突围。到2月中,仅有丧失战斗力的3400 人被收容。这样,自1942 年7 月南海支队首次在布纳登陆以来,参战的1.5 万多名日军陆海军官兵中,有近1.2 万人被盟军消灭。日军大本营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的企图因兵败瓜岛和巴布亚半岛而彻底失败。
  山本殒命
  自中途岛海战后,日军在瓜岛和巴布亚半岛又连遭败绩,只得放弃进攻战略,采取“确保要域”的防御战略,企图以拉包尔为中心建立一条防线,对防线两翼的前哨要地全力固守。1943 年1 月4 日,大本营决定今后把作战重点转移到右翼的新几内亚东部,以粉碎麦克阿瑟的反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