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的兴亡

第251章


山本猜得一点不错,由托马斯·金凯德少将指挥的包括“企业”号、“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在内的主力舰队正在圣克鲁斯群岛以北地区进行巡逻。一场后来被称作“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的海空大战即将爆发了。
  从日美双方作战力量的对比来看,南云和近藤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本应取得山本五十六自偷袭珍珠港以来一直盼望的胜利。日美双方的航空母舰之比是4 比2,飞机是212 比171,战列舰是4 比1,巡洋舰是12 比6,驱逐舰是24 比14。双方面临的关键问题都是相同的,即探明对方的位置并率先发起攻击。
  26 日零点11 分,自圣埃斯皮里图岛起飞的一架美国海军“卡塔丽娜” 式水上飞机发现了联合舰队。它一面投掷照明弹,一面将日本舰队的方位及数量向美军司令部汇报。几个小时后,哈尔西中将向属下指挥官发出了命令:
  “进攻!反复进攻!”
  金凯德接到哈尔西的命令后,立即派出侦察飞机。但是,他还没有收到报告,就被南云的侦察机发现了。南云的参谋长草鹿龙之介毫不迟疑地命令第一波攻击队立即起飞。
  7 点,18 架鱼雷轰炸机、22 架俯冲轰炸机和27 架战斗机,开始从南云的第3 舰队的3 艘航空母舰(“翔鹤”、“瑞鹤”、“瑞凤”)上起飞。最后几架飞机还没离开甲板,草鹿就下令让第二波攻击队尽快跟上,他生怕像中途岛海战那样第二波攻击队尚在甲板上就遭到美国飞机的袭击。他焦急地踱来踱去,直到第二波的12 架鱼雷轰炸机、25 架俯冲轰炸机和16 架战斗机全部飞上天空,他才放下心来。
  日军的第一波攻击队起飞后不到半小时,美军的第一波攻击队也起飞了。到8 点15 分,已有71 架俯冲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和战斗机(来自“大黄蜂”号上的两波52 架飞机,来自“企业”号上的19 架飞机)向联合舰队飞去。来自‘企业”号的19 架飞机与日机群在空中相遇,最初互不理睬,各自向目标飞去。后来,12 架零式战斗机又飞回来,与美机群交战。结果,日机被击落4 架,美机被击落6 架。
  金凯德得到雷达证实的报告后,日军的第一波攻击队离他已不到50 海里。“南达科他”战列舰立即与2 艘巡洋舰和8 艘驱逐舰会合,在“企业” 号四周组成一片强大的高射炮火网。另外4 艘巡洋舰和6 艘驱逐舰则围着“大黄蜂”号组成了护卫网。上午9 点前,日本飞机紧贴海面飞来时,38 架“野猫”式战斗机还未来得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得不在低空迎击敌机。“企业”
  号一见大势不妙,急忙躲入一片雷雨区,而暴露在开阔海面上的“大黄蜂”
  号成了日本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主攻目标。
  战斗开始不久,一架受伤的日军俯冲轰炸机实施自杀性攻击,笔直地撞在“大黄蜂”的飞行甲板上,机上携带的两颗炸弹爆炸,舰上顿时腾起一团大火。紧接着,日军鱼雷轰炸机又从舰后方低处飞至桅顶高度发起攻击,两枚鱼雷命中了机舱部位。另有三颗炸弹穿透前甲板,卡住升降机,并在舰舱内部爆炸。此时的“大黄蜂”号已浮在水面上动弹不得,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将它团团围住。
  正当日机群在美航母编队中横冲直撞、狂轰滥炸之际,由“大黄蜂”号起飞的第一波29 架飞机也飞临联合舰队的上空。美军俯冲轰炸机穿过密集的高射炮火,向“翔鹤”号航空母舰扔下了一连串的1000 磅重的炸弹。其中的六颗炸弹落在了飞行甲板上,炸开了油管,炸断了通讯电缆。南云只得把将旗移到一艘驱逐舰上。由于美军没有得到鱼雷轰炸机的很好配合,“翔鹤”
  号虽然不能让舰载飞机起落,但其舱室和机器都完好无损,仍然能够向北逃跑。
  “筑摩”号重巡洋舰也受到了来自“大黄蜂”号第二波23 架美国飞机的攻击。在遭到五颗炸弹的轰炸后,舰桥上的人几乎都被炸死,舰长的耳膜也被震破。“筑摩”号缓慢地掉头向北,左倾右斜地退出了战斗。
  两架正好路过的美军侦察机袭击了轻型航空母舰“瑞凤”号,将其飞行甲板炸出一个15 米长的大洞,使其无法再升降飞机。
  “企业”号的飞行员们被中途的遭遇战缠得精疲力竭,等甩掉日机、飞临目标区后,只对一艘战列舰发起了攻击,但却没有奏效。
  美军的飞机当天再也没有取得更多的战果,而日军的飞机还在向美国航空母舰编队飞去。10 点刚过,“南达科他”号从雷达显示屏上突然发现,日机的第二攻击波正从西北方50 英里处逼近。
  不巧的是,一阵海风将雷雨云吹跑,“企业”号顿时被日机群围住,数十颗炸弹如大雨倾盆而下。“企业”号左躲右闪,还是有两颗炸弹直接命中前甲板,将舰首升降机炸坏,另外一颗斜落在右舷外侧,将右舷炸得破破烂烂。好在“企业”号还有足够的动力,闪避开了日军鱼雷轰炸机的攻击。
  11 点刚过,“南达科他”号再次发现一群日本飞机正在逼近。这是从近藤信竹第2 舰队的“隼鹰”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波29 架飞机。这一次, 密集而凶狠的防空炮火根本不让日机靠近,一下子就击落了10 架。金凯德的旗舰再次死里逃生。只有“南达科他”号战列舰的前炮塔被击中,“圣胡安”
  号巡洋舰的尾舵中弹受创,“休斯”号驱逐舰挨了一颗炸弹,“史密斯”号驱逐舰中了一枚鱼雷。
  金凯德打算鸣锣收兵了,但南云仍不肯善罢干休。下午2 点,从“瑞鹤” 号上飞来的15 架飞机发现了正被“北安普敦”号巡洋舰拖着前进的“大黄蜂” 号。巡洋舰舰长见日军鱼雷轰炸机贴着海面飞来,赶紧下令砍断拖绢,以躲避鱼雷。这样一来,“大黄蜂”号就成了躺在水面上的死靶子。果然,一枚鱼雷击中了它,大量海水涌进轮机舱,水兵们纷纷沿着倾斜的甲板跌入海里。
  舰长只得下令弃舰。
  没过多久,从“隼赝”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二波11 架日机,最后一次将炸弹投在已经严重倾斜、不能行动的“大黄蜂”号上,再次引起了大火。
  正在撤退的美军驱逐舰奉命向这艘弃舰发射鱼雷,但是九枚鱼雷也未能将其击沉。直到深夜赶来的日军驱逐舰又发射了四枚鱼雷,这艘曾运载过杜立特轰炸东京的飞机的航空母舰才永远地沉入太平洋。
  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是日本联合舰队继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之后,同美国太平洋舰队之间第四次大规模的决战。从战术上讲,双方两败俱伤,山本五十六略胜一筹,击沉击伤美航空母舰各1 艘,击沉美驱逐舰2 艘,击伤美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 艘;联合舰队只有2 艘航空母舰和1 艘巡洋舰受到重创。但从战略上讲,美军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仅粉碎了日本陆海军联合攻占亨德森机场的企图,而且使山本五十六利用一次舰队决战来消灭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的梦想化为泡影。更为严重的是,日本损失了100 余架飞机,美军只损失了74 架飞机,况且美国培训飞行员和制造飞机的速度又是日本望尘莫及的。难怪山本五十六在盛怒之下将南云忠一撤职后赶出了联合舰队。
  被迫撤兵
  丸山师团兵败亨德森机场后,百武晴吉又调来第38 师团,但美军也在调兵遣将,双方形成僵持局面,日军地面部队再也不能形成对美军的严重威胁了。
  随着登上瓜岛的日军数量的增多,对给养的要求也增加了。然而,由于亨德森机场仍然由美军控制着,瓜岛附近的制空权是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中。
  再加上美国海军部队在这一地区的活跃程度远远超过日本海军,从而造成了瓜岛上的日军面临着给养日益不足的困难。要想增加运输次数,就得需要船舶。因此,船舶问题成了日本陆海军和内阁之间争论的焦点。
  日本之所以要发动太平洋战争,主要是为了取得东南亚地区以石油为主的橡胶、锡、铁矾土等不可缺少的战争资源,进而使日本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这些资源只有在运回日本本土之后才能被充分利用,因此,影响资源利用程度的关键因素就是运输资源的船舶的数量。
  开战前,日本政府和大本营曾对船舶的分配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指望在南方作战告一段落后就减少陆海军征用的船舶数量,将其用在把东南亚的战争资源运回日本本土的运输上。可是,日军初战告捷后,野心日益膨胀,遂决定进一步扩大侵略,达成政略和战略上长期不败的态势。为此,日本海军提出了中途岛作战计划,陆军则提出了攻占斐济、萨摩亚、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计划。这就必然要增加征用的船舶数量。但是,运送东南亚物资的船舶数量若是得不到增加,也会削弱日本进一步作战的能力。
  面对来自统帅部和经济企划院的压力,东条英机首相左右为难。为解决这个难题,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于1942 年8 月26 日决定向日本的盟国— —德国求援。外务大臣奉命电告驻德大使,要求德国提供100 万吨铁、50 万吨位的船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