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和世界

第3章


它当前的目标是,到2020年至2025年间,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减少40%到45%。
  在中国,人们非常看重生物多样性、生态、资源经济以及新型清洁能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以及水力发电头号大国。
  而中国的汽车、高铁和飞机,也正在开始征服世界。在许多领域,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纺织业、鞋业、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汽车电池、陶瓷、水泥、铺路、钢铁、风能、太阳能板、电灯泡、皮革、大蒜、小麦、烟草、性玩具、新型伟哥……一切都是?“madeinChina”!
  如果说今天的中国尚未占领所有领域(如制药、农产品食品加工、娱乐、奢侈品等等),它很快就会在众多领域里独树一帜:造船业、汽车业、公共工程与建筑、高新技术、金融和保险业、清洁能源、运输、石油公司、信息技术、电信、网络等等。目前,它的定位是要在2020年之前夺取这些领域的主导地位。
  从中国的切献花公司到摩托车,中国不乏财政实力,也不缺少对其未来实力的憧憬,更不缺少对其财富和资源的开发。中国占有地球上97%的稀土资源。
  这是一笔真正的财富!几乎称得上是垄断。当中国还在进口自然资源和能源时,它掌控有一类被称作“稀土”的金属,其占有量全球第一。在高科技生产领域,这类稀有的珍贵金属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从何体现呢?中国人正在追回逝去的时间,他们在创造未来的中国。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人已经开始迸发出消费与享受的激情!拥有一辆汽车或者一件奢华的饰品现在已经成为高贵的象征。
  在各个领域,高档商品和奢侈品随处可见:化妆品、时尚配饰、时髦的iPhone、名牌手表、名酒、名车、国际旅游等等。与此同时,全国的电子商务呈爆炸式发展,吸引了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和集团前来投资!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飞速发展的消费水平和亿万的网民!
  20年后的中国与世界会发生什么?中国的发展强盛与新的国际地位将赋予它更大的影响力。中央帝国将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参加到所有直接或间接触及国际利益的问题中来。
  中国将在2020年之前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此后它依然会持续发展,直到2030年,中国将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庞然大国。真是难以置信!
  对中国这样一个充满经济幻想的国家而言,存在着双重挑战:在成功应对现代化挑战的同时,还要在这个全新的世界,承担起引领诸多强国的国际领头羊角色。当然,中国学得很快!
  2030年,深刻的变革将等待着我们。对于中国而言,对于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而言,对于重大的国际问题而言,明天又是怎样一幅图景?我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明天的世界,大家都是中国人?或者都是这个孤独星球上的一员?
  我们预见到了真正的革命和重大的变化:气候变化、人口激增、地缘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食品骚乱、全球性地缘政治变化(尤其是在北非等地)、宗教冲突、能源危机、技术突飞猛进、卫生领域发展惊人(如人类的平均寿命)……
  我们将要开启一个新的世界,在这里,环境、科技和人类相互依存。而这个时代也必将不乏冲突、风险和危机!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见证出现在各个领域的惊人的发展、进步和创新,它们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时代的危机。我们必须已经预料到,这或许是我们共同的命运,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未来。
   这是我第一次向中国的读者朋友介绍我自己,我感到荣幸之至。能在这里向你们介绍我的主要著作,我同样激动万分!《二十年后,中国和世界》是我近期的第三部主要作品,已经在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出版发行,在此为中国朋友们奉上其中文译本。
  借这个机会,我由衷地感谢那些我所热爱和珍视的人们,由衷地感谢我所熟知的和与我共过事的人们,无论你们在中国、在亚洲其他国家,还是在法国、在欧洲其他国家,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请恕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父母、家人、朋友以及同事。
  还要感谢所有在中国接待过我的中国政府、出版社、大学教授、研究员、记者、企业领导、学生、干部、职工、农民等等,感谢所有中国人民。感谢你们在我多次造访中国时给予的热情接待,我们所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互帮互助的岁月以及成果丰硕的交流都令我十分难忘。
  我非常喜爱中国,她已经成为我旅途的重要伴侣之一,也是我的第二个家。对于中国,我保留着许多最美好的回忆。如果要问我为何对中国如此着迷,我会说,是她那美丽的风景、多样的文化、积极的活力、开拓的勇气以及中国人民对生活的喜爱和热情吸引着我,让我流连忘返。
  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我每年定期来中国旅行,拜访中国各个省份的上百个城市和乡镇,从北到南,从中原到沿海。经过这么多次旅行,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我爱这个美丽的国家和她的人民。每当我结束旅行回到法国,我总会想念中国。我为与她结缘而感到自豪。
  请允许我简单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生于1951年的圣诞日,也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两年之后。我在法国克利希市的一个小城镇长大,距离法国首都巴黎15公里远。当时,那是一个有着森林和湖泊的美丽村庄。在一幢父母那时刚买的房子里,我和我的家人们——母亲珍妮,父亲莫里斯,三个哥哥马塞尔、勒内和让.雅克以及妹妹莫德,过着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在我7岁到10岁的童年时期,我们一家人经常围坐在客厅的火炉旁。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是一名机械师。他喜欢给我讲故事,关于世界、法国和中国……当谈到中国和美国,他总会说一些令人惊讶而又有趣的事:“走着瞧吧,中国将会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美利坚帝国终将走向衰落,甚至会在国内出现暴乱和革命”。
  我总是津津有味地听父亲讲这些故事,也同样专注地观察着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对世界很感兴趣,并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关注着它的演变。我一直相信,我今后的职业将与国际关系紧密相连。我想象着自己走遍世界,投身于世界人民的和平事业。也就是在这之后不久,我顺利完成了大学教育,并取得了地缘政治学博士文凭,我的梦想得以实现。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必须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以实现我长久以来的心愿。
  正是得益于我在社会学、国际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等方面的学习,我才得以达成我的目标:公正地审视我们的时代、教书、写作、做研究以及参加国际研讨会。我很幸运能来到巴黎第八大学,遇到伟大的伊夫.拉科斯特教授,是他给了我信心。他建议我首先研究国际关系,然后再研究法国和世界的中国侨民史。
  而后,我的热情已经完全超越了我的人文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博士论文的题目。我希望拓宽我的国际视野。于是,在2000年8月,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让.克劳德.普恰雷利一同踏上了我的首次中国之旅。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北京和上海的街道上“热浪滚滚”,一切都那么陌生,那么不同!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新的世界……但我们信心十足。我们没有丝毫不安和焦虑,感觉就像到了朋友家里一样,处在一个大家庭里。
  自此,我的中国之行从未停止过。我每年都会来中国两到四次。从我第一次造访中国开始,我就察觉到了我亲眼所见的中国和多数西方媒体口中的中国之间的鸿沟。
   这些中国之行激励着我去传播我的理论和观点,激励着我不断拓宽自己的工作领域,还激励着我撰写更多著作来改变西方和法国对中国的看法。作为欧盟的专家,我完成了在中国的使命:推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增进中欧关系。
  一个人作战并不容易!你必须与先入为主的偏见、与谎言、与不断重复的错误论断作斗争。无论是对于最高的权利阶层,还是普通的民众阶层,我的观点在西方舆论中均不被人所接受。于是,在我的作品被人们熟知之后,我无数次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节目来表达我的观点:要以一种更公正、更坦诚的态度来审视中国和这个世界。尤其是在2008年盛大的北京奥运会期间。这一盛事正是新中国成功的标志之一。
  最近,我希望写一本更全面的著作,以更好地介绍“中国和世界”。我希望从社会展望学的角度,对从现在到2031年的中国和它与世界的关系做一个透视。也就是要以现有的资料为依托,将其合理地延展开来,以更好地阐释现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预测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地缘政治平衡。
  进行地缘政治学研究的确需要有十分开放的思想和态度,但要做好地缘政治分析,同样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多学科知识储备。为了站在一个公正的视角来做地缘政治分析,我们的工作就像是在做一项大型的调研!我们必须考虑到诸多现有学科:不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人口和风俗,对这个国家的研究就无从谈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