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第40章


你看……你看这些事情。”他竟一 时不知从何处说起。稍稍平静之后,他又端起架子:“在我们斗 争的整个过程中,我常常想起你,即使在内战期间,我仍然回忆 起你曾经为我工作得很好。我希望我们能再次一起工作。”
  宋美龄对蒋介石的这番表白从心里赞同,握着手绢拭着眼窝,不住点头。
  周恩来稳稳地坐着,只是眼中的锋芒一闪:“我们多次要求停止内战,可你为何不停呢?”
  蒋介石惊了一下,顺口答道:“我等你们到西北来。”
  “我们已到西北一年多了。”
  蒋介石两手交叉在胸前,干咳了两声,又回到老话题:“恩来,你是我的老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不满地瞥了一眼蒋介石,蒋介石顿时收回目光。
  周恩来说:“蒋先生,你违背孙中山先生的遗教,10年来因内战牺牲了 千百万革命者,我这颗头颅也是从你的刀下滚过来的。”他一说。 屋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周恩来又从激流转入平缓:“这些,现在都不去说它了。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 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是 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从蒋先生的指挥。”周恩来问蒋介石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
  蒋介石实在无话可说,垂下眼帘:“我后悔,杀人太多了。”
  宋美龄见气氛不对,连忙打圆场:“周先生说过去的事不提 了,以后,不要剿共就是了。”
  周恩来说:“我们党一贯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各 党派无论过去有什么旧怨宿仇或不同政见,都应该捐弃前嫌,组 成抗日统一战线,去赴国难。我这次来西安,不是来算旧帐,而是来商谈今后的救国大计。”
  宋美龄拿胳膊碰碰好像睡着的蒋介石:“周先生和你商谈救 国大计,你听清没有?”她不等蒋介石开口,又转朝周恩来说道, “你们本是同校故交,今日见面,要互相谅解。此次委员长在西 安出事,多亏周先生亲自前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啊!”
  在轻松的气氛中,周恩来和蒋介石拉起家常:“蒋先生,好 些年没有见过经国了吧?如果想见,我们可以设法向斯大林交 涉,将滞留苏联的经国接回来。”
  蒋介石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最挂念的要数经国、纬国两 儿。周恩来一说,蒋介石马上鼻子一酸,要落下泪来,许久不说 话,最后压低嗓音说了句:“恩来,我们再也不要打内战了。我回南京后。你可直接来找我谈。”
  周恩来见蒋介石困顿不堪的样子,便起身告辞:“蒋先生休息吧,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谈。”
  蒋介石连连说好好。
  这一夜,蒋介石和宋美龄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醒来时,蒋 介石望着窗外射进来的朝阳,禁不住笑了。这是他被扣留以来的 第一次。所以蒋介石的顾问端纳后来说:“周恩来……实际上是 使委员长在1936年西安御驾中能够安然无恙地离开的人。”
  这一段,周恩来睡得很少,所有预定的交谈进行完了,还有 一件重要的事是向延安的毛泽东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6.毛泽东担心放蒋。少壮派围攻周恩来
  毛泽东得知要放蒋的消息,不免担心起来。虽然他与蒋介石打了多年仗,但是直接谋面的机会极少。所以对蒋介石个性方面的了解很少。他只有去电询问周恩来:“蒋说话算不算数?周恩来体会到毛的紧张心情,回电说:蒋一向自命英雄,他曾答应过 的事,大致不会全部反悔。毛泽东接到电报,无异是吃了一颗定 心丸。他把电报拿给张国焘看,张国焘嘴上不说什么,可心里也 不得不承认:一个毛,一个周,一个在内策划,一个在外周旋, 二人配合得何等默契!他惊奇:毛氏能如此彻底地向周吐露心中 所想及所盼;周又哪来的那么大本事,竟能根据外面如此复杂的 实况,逐一实施……毛泽东也感慨:“恩来同志办外交所受的气, 比我1926年3月20日事变以后,在广州受的气还要多。”
  可是周恩来并没料到张学良会如此快捷地把蒋介石送走,并 由此酿成了张、杨的历史性悲剧!直到1946年国共再次和谈, 周恩来对此还是耿耿于怀:一天下午,讨论团结问题时,周恩来 站起来发言,刚说了几句,降旗的时间到了,响起“达达”的立 正号音,全场肃静礼毕后,周恩来继续说下去,他在发言前先感 慨万千地长叹一声,然后以动人的感情说出下面的一段话:“在 刚才一刹那的沉默中,我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也 是在座各位的朋友。今天我们讨论团结问题,这个人在促成团结 方面贡献最大,却固为促成团结而失去了自由。这个人就是张汉卿先生……”
  周恩来回公馆不到10分钟。张学良的卫队营营长孙铭九急 匆匆来找:“少帅到机场送委员长回京,你知不知道?”
  周恩来大惊:“不知道,几时走的?”
  “有10来分钟了。”
  “你怎么不早来告际我?”
  “我也是刚刚从卫士那里知道的。”
  周恩来抬腕看看表:“走快到机场。”
  赶到西郊机场。已是下午4点多钟,飞机早已消失在高天深 处。这位颇具燕赵豪情的张学良发动了引擎,亲自驾机送走了蒋介石。
  “晚了。”周恩来感叹不已,“张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 旧戏中毒了,他不但要像窦尔墩摆队送天霸,还要负荆请罪呢。”
  “这件事杨虎城知不知道?”周恩来问孙铭九。
  “不清楚。”
  原来蒋介石下午3时要去机场,张打电话请杨去,等杨到达时,张只低声告诉他,现在就放蒋走。杨虎城虽感突然,向以张学良的意见为主,当着蒋的面更不便争执,只好陪同张到机场去 送蒋。蒋到飞机场后,在上飞机前对张、杨还说:“今天以前发 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 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亦须承认。”蒋介石再一次 重复了他的六项诺言,最后说了句:“西北交给你们了。将来设 一个西北五省统一的军事机构,由你们负责。”
  放蒋的消息传遍了西安,人人惊讶。十七路军总部军法处长 米暂沉将信将疑,去问杨虎城:“蒋介石走了吗?”杨嘴皮一嘟 囔:“走了一个不算,还跟了一个去。”
  周恩来急电毛泽东:我们只认为在(蒋)走前还须有一政治文件表示,并不同意蒋今天走、张去。但通知未到张已亲送蒋、 宋、宋飞往洛阳。
  电报当晚到达保安。毛泽东惊得不轻。他断定蒋介石的报复 必至,而且会很迅速和惨酷。他抱着双拳,在桌面上撑着,仿佛 他自己正经历着两种命运的争斗:
  “糟了,张学良跟到南京去,无非是想减轻自己对蒋的罪过。再者,西安没有张学良,东北军将解体。张、杨、共三角联盟将 不复存在。蒋介石很快就可以收拾张、杨在西安的势力,再一次 把拳头落到中共头上……”
  他起身在窑里走了几步,又镇静下来:“大不了的事,也无 非是打游击……”
  东北军是一个由张学良为惟一领袖的军事集团,张一走,群”龙无首。虽然张走前曾指定于学忠代替他指挥全军,可于不是东 北军的嫡系,又远在兰州,不起什么作用。在西安的王以哲和何 柱国,虽被称为元老派但在东北军里,真正有号召力的是少壮 派,即被称为“苗疯子"的抗日同志会的负责人的苗剑秋;政治 处处长应德田;卫队营营长孙铭九为首。张在时,他们深得信 任,张不在,元老派就不大把他们放在眼里。在如何救张的问题 上矛盾很大,少壮派硬拼的主张一时在西安占了上风。
  在金家巷东楼会客厅里,周恩来不知说了多少话,却扭不动 少壮派的念头:少帅不回来,决不撤兵!
  周恩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甚至动了感情:“共产党与蒋介 石的血海深仇,我们能忘记吗?共产党与东北军和张副司令的血 肉关系,我们能忘记吗?凡对副司令有好处的事,我们一定尽力 而为。但现在坚持要他回来,不见得对他就有好处……”
  这些话并没有说服少壮派。苗剑秋一边大哭,一边说了一阵 疯话:“你们不帮助我们打仗,你们红军开到关中干什么?是否 你们要看着我们让蒋介石消灭?”他那愤怒的目光环视着在场的 人,特别斜睨了一眼周恩来:“你们不帮助我们打仗,咱们就先 破裂!”
  大家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射到周恩来身上。以往,当他在场 时,从来没有人会对着他这样大声讲话。
  周恩来默不作声。他那由于失眠而显得十分疲倦的脸苍白无 声,嘴唇紧闭着,使人觉得他在内心花费了极大的气力才达到这 种沉默。
  孙铭九跪下,一边哭,一边请红军出兵。一直闹过半夜,直 到周恩来答应:“容我们商量一下,再答复你们。”他们才走了。
  少壮派刚走,天还没亮,在杨虎城处工作的党员南汉宸又火 急火燎地赶来了。他向周恩来报告:凌晨3时,杨虎城把他从床 上叫醒,对他说:“你这次来西安,我当然不反对你站在你们党的立场,但是我也希望你们替我打算打算。”
  周恩来颇为紧张地急急追问:“难道他也要变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