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兴起

第24章


为了说明起见,不妨援引为一般人所接受的对十七世纪英国人口的一种估计,该估计认为这个世纪英国人口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一六OO年的人口据估计为四百八十万;一六三O年为五百六十万;一六七O年为五百八十万;――七OO年为六百――十万,虽然这些数字可能偏高。
  总之,十六世纪欧洲各地人口看来都增长了,但十七世纪即近代的第二个世纪情况却发生了急剧变化。除荷兰联合各省、英格兰和威尔士在十七世纪人口还继续增长外,意大利和法国的人口在这个世纪处于停滞,而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也许还有葡萄牙、德国的人口实际上已经下降了。
  第二节
  价格史与人口史相似。十六世纪西欧各地价格水平急剧提高,价格形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价格的绝对水平的提高和工资落后于其它价格的差距的扩大是如此重要,以致这个时代被称作“价格革命”。价格上涨席卷了整个西欧,总价格水平―六OO年比―五OO年高达百分之二百到三百。例如西班牙,在十六世纪未比该世纪初价格高三点四倍;法国高二点二倍:英国高二点六倍:荷兰的纺织城市莱顿高三点零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的价格近乎翻了一番。这种价格水平的总增长比实际发生的情况似乎更显著,因为使价格水平在世纪里翻―番的年增长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七十二。按近代标准这确实是―种非常温和的价格上涨。十七世纪时总价格上涨了,价格水平一般没有呈现出趋势。
  十六世纪的价格上涨并没有使所有价格同样上涨。图9.1显示英国的地租指数是所有价格中增长最迅速的,提高了百分之五百以上。农产品价格(参见图9.2a、b)是次最高的,而工资和工业品价格上升的幅度就小得多了。
  图9.1 一五OO年至―六OO年英国的总价格指数和地租、工资的指数
  资料来源:希尔斯克:《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第四卷,第862,865页;菲利普斯一布朗和霍普金斯:《工资―地租和价格:十六世纪人口压力的证据》,第306页;克里奇:《一五四年至――六四O年地租的变动》,第25页。
  图9.2 ―五OO年至―六OO年英国工农业品和实际工资的价格指数
  a图资料来源:希尔斯克:《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第四卷,第862,865页。
  b图资料来源:菲利普斯一布朗和霍普金斯:《工资―地租和价格:十六世纪人口压力的证据》,第306页;《七个世纪的消费品价格,与建筑工的工资―租金比较》,第311―314页。
  图9.3 a:一五OO年至一六OO年英国农业价格和工业价格之间的贸易比率;b:一五OO年至一六OO年英国工资地租比率
  资源来源:(a)希尔斯克:《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第四卷,第863,865页;菲利普斯―布朗和霍普金斯:《工资―地租和价格:十六世纪人口压力的证据》,第306页,(b)希尔斯克:《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第四卷,第862,865页,克里奇:《一五四O年至―六四O年地租的变动》,第25页。
  贸易比率如图9.3a所示,变得对农产品有利――十六世纪末期较之该世纪初期需要用更多单位的工业品来购买一个单位的农产品。劳工所消费的产品的价格比工资上升得更多,这一点反映了实际工资的急剧下降,实际工资指数表示大众的生活标准。由于地租在所有价格中是上升最多的,而工资是增长得最少的,因此相对要素价格(图9.3b)显然急剧转为对地主有利。
  图9.4 ―五OO年至―一六OO年欧洲几个地区实际工资和贸易比率的指数
  资料来源:菲利普斯―布朗和霍普金斯:《工资―租金和价格:十六世纪人口压力的证据》,第305――306页;《建筑工的工资―租金、价格的人口;某些进―步的证据》,载《经济学》,二十六,第―O―期,第35―38页。
  相对要素和产品的这些变化并不是英国所独有的,英国不过是可以利用的最好数量资料而已。图9,4和图9.5再现的资料表明英国发生的这些变化大体上也发生在整个西欧。在德国、法国和西班牙,贸易条件也变得对农业有利,而实际工资大大下降了,相对要素价格的变化似乎各处都相似。法国的地租在这个世纪中似乎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八,而劳工工资只增长了百分之十三。
  图9.5 十六世纪英国、西班牙、法国和阿尔萨斯的实际工资指数
  资料来源:菲利普斯―布朗和霍普金斯;《建筑工的工资―租金、价格和人口某些进一步的证据》,第18一28页
  总之,十六世纪价格水平的一般上涨是普遍现象。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也以相似的形式变化。农产品价格相对制造品价格上升结果地租比工资增长得更快。劳工的实际工资大幅度下降了。
  第三节
  我们刚才说过的相似的形式与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都具有的其它一些现象很相称。一种情况是在欧洲各地特别在国际商业繁荣的北欧贸易量都增长了。数目不断增多的欧洲人的船只沿着传统的水道运行,驶往地中海,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冒险横越大洋,到陌生的亚洲和新大陆去进行贸易。十六世纪初,这一商业中心仍集中在意大利北部,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城邦以及与它们相邻的一些较小的城市都专门从事制造业和贸易。欧洲其它地区最初就是从这些城市获得地中海商品和东方贵重商品供应的。在这些地区,谷物、食盐、腌制品(主要是鱼),还有油脂、酒和乳酪的贸易一直是生气勃勃、不断发展的。还有的船只则满载着供制造品用的羊毛、生丝和皮革。矿石原料方面的贸易不大重要,但随着对明矾、珊瑚、铁和铜的需求的出现,这方面的贸易也日渐重要起来。地中海在十六世纪便承担着如此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货物的输送。
  不过,在历史上最有生气的地中海贸易并不是当地的贸易,而是以印度、锡兰和印度尼西亚为起点,横越大陆后再由地中海扩散到欧洲各地的商业贸易。在传说的香料贸易中,胡椒比肉豆蔻和丁香更重要。中国和波斯的成包的丝、印度的棉花、中国的大黄和名贵宝石补充到外来品贸易中,它们引起了所有欧洲人的叹羡,从而使威尼斯这一贸易中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中古时期地中海沿岸的商人一直在地理上把持着这一奢侈品贸易的垄断。而这种局面在十六世纪初期遭到了葡萄牙人的挑战。葡萄牙的海员试图在武力保护下改变传统的航线,从大西洋水域推进到印度。这一最早的尝试没有成功,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不是用暴力而是依靠船舶和经济组织这两方面的效率改进而引起的价格竞争才摧垮了威尼斯在奢侈品贸易中的优势。
  十六世纪北欧与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属低地国家和波罗的海流域之间进行的贸易,与地中海贸易相比开始是微不足道的。如同地中海地区支撑着富有生机的意大利城邦一样,荷兰和佛兰德这两个低地国家的制造业贸易中心已成为北欧的支柱。
  尽管北欧还没有与威尼斯或热那亚相比的都市区,但在十六世纪初期毕竟出现了两个专门从事海上贸易的城市群。一个是北德意志诸城市组成的汉萨同盟,另一个是尼德兰的一些港口。布鲁日港的淤塞使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市逐渐占据优势,成为十六世纪北欧首要的商业港口,直到在改变战争的命运中被摧毁为止。到十六世纪末期,离海岸只有几英里的阿姆斯特丹在重要性上已取代了安特卫普。
  北欧的主要贸易品为寒带出产的耐寒的谷物、食盐和腌鱼、羊毛织品、毛皮、铁和木材。谷物贸易是一种经常性的交易,进口谷物的为西班牙、葡萄牙和尼德兰的那些工业化地区,出口谷物的为法国和波罗的海沿岸。这个世纪贸易发展之充分已足以使某些遭受暂时饥谨的地区也能得到生活品供应。一般说来,北欧贸易特别是谷物贸易扩张的范围由通过波罗的海的船只数目增加可见一斑。船只数从这个世纪初期一年平均一千三百三十艘到这个世纪末已增加到一年平均五千艘以上。由于这一时期帆船的平均规模也扩大了,这一比较实际上已对波罗的海的商业扩张打了折扣。这个世纪初叶北欧完全依赖波罗的海供给一种必不可少的食品――腌鱼,特别是腌鲱鱼。当时由于荷兰在北海开发了新的渔场,波罗的海贸易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
  北欧贸易的最重要的制造品是羊毛纺织品,因而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除意大利北部外)在法国北部、佛兰德、布拉邦特、荷兰和英格兰东部。佛兰德无疑是其中最突出的,在这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安特卫普已成为该地的贸易中心。在佛兰德纺织的生丝主要是从西班牙和英格兰进口的,但英格兰也大规模地把织成品出口到安特卫普和波罗的海沿岸。不过它们主要是一些没有染色、尚未制成而有待进口者进一步加工的织品。
  与此同时,一种独立的贸易在大西洋沿岸日渐兴旺,西班牙、英格兰、法兰西和尼德兰从事着活跃的羊毛、织品、酒和食盐的交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