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兴起

第17章


  饥饿即使不是事实上与疾病一道降临,也常常是为疾病流行提供了环境。一三四八年至一三五一年最惊人的灾变为黑死病――淋巴腺鼠疫和肺炎――肇发于克里米亚,蔓延到欧洲,以致到一三五O年沿着商人和牧羊人的路线袭扰了整个北欧。鼠疫的打击不止一次,而是频繁降临。在西班牙,一三六二年至一三六三年、一三七一年、一三五七年、一三八一年、一三九六年、一三九七年一再发生了鼠疫,并持续到十五世纪的一四一O年、一四二九年、一四三九年、一四四八年、一四六五年至一四六六年、一四七六年、一四八三年、一四八六年、一四九三年至―四九四年和一四九七年。幸好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像西班牙那样长时间地饱受鼠疫之灾。但鼠疫的阴影是时刻笼罩着的。在英国,―三六八年至一三六九年和―三七四年曾再度发生过鼠疫。仅伦敦在十五世纪里鼠疫便发生了二十次之多。
  与黑死病有关的人口下降幅度究竟有多大?不止与一四七年至一三五一年的大鼠疫还与后起的一次次鼠疫有关吗?我们可能还所知不确。首先,鼠疫灾变在不同地区很不相同:有些地区死亡数超过人口的百分之五,而有些地区则几乎完全不受影响,还有一些地区则完全避开瘟疫。古典的看法认为鼠疫几乎吞噬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但后来研究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这一数字过高了。拉塞尔认为英国在一三四九年至一三五―年这两年半时间里死亡率为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六。(参见表7.2。)由于正常死亡率每年为百分之三,鼠疫造成死亡率应在百分之十六点六以上。他还估计在一三六九年这一发生鼠疫的年份死亡率在百分之十以上,使该年的年度死亡率高于以前年代。但M.M.波斯坦则认为百分之三十是最低限度,百分之四十以至百分之五十都有可能。(这一数字是波斯坦教授在得克萨斯大学的一次谈话中口述的。)不过这两个世纪一再发生的鼠疫和饥荒确实提供了马尔萨斯所说的那种对人口的有效抑制。
  北欧的人口也没有能逃脱死亡的第三个使者――战争的降临。这一时期的战争频繁,但还没有使太多的人卷入,因而没有直接杀戮大部分人口。战争所做的是毁坏周围的乡间,在劫掠抢夺中使当地居民离乡背井。整个地区就是以这种方式周期性地使人口减少。有组织的暴行似乎是这一时期所特有的:英国经历了红白玫瑰战争和农民大起义,德国的情况也有相似之处,法国则饱受了百年战争和扎克雷起义之苦。特别是法国,战争、革命、劫掠、抢夺接踵而至,连绵不绝。饥荒和疫疠是前一个世纪人口增长所遗留下来的;人口增长引起边远土地的开垦和占用,这些土地的肥力供养不起占用者的整个―生。
  这就将我们带到另一个问题上:欧洲人口究竟下降了多长时间?我们已经看到了,下降大概始于十四世纪之初,而到一三五O年则肯定发生了急剧的下降。下降持续了多久呢?很可能只要有饥荒和瘟疫,人口下降便一直会持续。少数历史学家认为到十五世纪下半叶人口已经开始恢复。最近利用相对价格作为基本资料的研究认为,在英国直到一四七O年人口才停止下降,而到十六世纪人口才再度迅速增长。[克莱德?里德:《价格数据和欧洲经济史》(未出版的博士论文,华盛顿大学,一九七二年)]
  尽管不可能直接观察这几个世纪的人口,但我们可以从保存的资料中观察到价格的运动,既有绝对价格运动,也有相对价格运动。无论是产品还是生产要素的地区价格运动,看来在西欧各地都是相似的。总价格水平在十三世纪第三个二十五年的初期具有激烈波动的特点,其顶点似与饥荒或鼠疫相吻合。此后价格水平的起伏便不明显了,而呈现出轻微的下降趋势。这样在―三七五年以后的特点为价格下跌,价格下跌似乎一直持续到十六世纪,英国的数量资料最完备(参见图7.1),但历史学家们指出其它地区也有这一趋势。
  图7.1 一二六一年至一五OO年间英国平均每十年价格水平和实际工资的指数
  资料来源:菲尔普斯一布朗和霍普金斯:《七个世纪的消费品价格,与建筑工的工资率比较》。
  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最重要的价格运动不是价格水平的运动,而是价格的相对运动。我们在这里要观察十三世纪发生的相对运动。特别重要的是农业产品价格相对于制造业产品的下降。一般说来,整个这一时期一蒲式耳的小麦买到的织物愈来愈少了。小麦的价格相对于牲畜的价格也下跌了。在这方面我们所要的资料也以英国最为完备,不过这个趋势似乎也存在于整个欧洲。
  也许最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劳动价格相对于土地价格上升了。虽然劳动价格相对于价格水平业已上升(即实际工资上升)的资料很充足,但要用数量来详细说明劳动价格相对于地租上升仍相当困难。这方面的定性资料通常很丰富,这表明在整个北欧,劳动价格相对地租上升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总之,无庸置疑,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制造业产品可以换得的农产品多于在十三世纪所换得的农产品的数量;劳动无论按农产品还是按制造业产品衡量相对更贵了(即一天的劳动现在可以得到更多的这两种产品);还有劳动的价值已相对于土地价值上升了。这两个世纪相对价格的运动似乎与十三世纪发生的运动恰好相反。
  尽管人口大幅度下降,市场仍一直是中世纪后期组织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对丰富的价格统计资料,即使还不完备,也证实了这一点。市场交易相对于政府或民间自发团体配置资源的数量还有待于研究。十三世纪时已经广泛发展了的国际贸易依然存在,但数量可能下降了,其特点在下降中也改变了。
  工业区一直出口制造业产品。如佛兰德和低地国家一直出口高质量的织品以换回粮食。谷物由德国和法国进口,羊毛由英国和西班牙进口,鱼则来自北方。在整个北欧,织品、羊毛、酒、粮食、木材、铁和铜的贸易一直在地区间进行。
  同样,北欧和南欧之间的贸易几乎跟十三世纪一样。贸易的性质大体上没有改变,北欧的主要产品被用来交换南欧的奢侈品和制造品。
  虽然国际贸易的基本性质从前一个世纪以来没有变化,但贸易量可能减少了。当然,由于没有全面的贸易统计资料,这一结论是有条件的,而且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贸易量下降也不清楚能否由另一个城市或另一个地区贸易量的上升拉平。但保存下来的资料的总含义表明贸易量的大幅度的下降。例如波尔多出口的酒在十四世纪的头十年里每年大约为十万吨,而到了十四世纪七十年代下降到一万三千至一万四千吨。在一三九九年至一四七九年间,英国的羊毛出口量下降到早先水平的三分之二。不过,这一时期英国已从原羊毛出口者变成织品出口者,因而贸易构成量是否被反映在统计数字里并不清楚。英国绒面呢的出口在十五世纪中叶的确稍有上升,但在同一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里再度上升后便又下降了。英国的进口酒下降了。马赛、热那亚和迪埃普等个别城市所特有的统计数字都显示出同一模式。它们显示贸易量在十四世纪和十五世纪的上半叶是下降的,而在十五世纪下半叶贸易开始了复苏。  意大利的大城市似乎也没有免除这一下降趋势。威尼斯的权力和繁盛似于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直保持不衰。然而计算表明威尼斯人的贸易确实在十四世纪下降了,虽则在十五世纪有所恢复,但在这―世纪中叶以后又开始下降。佛罗伦萨的宏大的羊毛织品工业在十四世纪同样也衰落了。银行业中心已经从伦巴第转移到托斯卡纳,在十四世纪遭到了普遍的破产。银行业的复兴导致美第奇家族在十五世纪的崛起,使佛罗伦萨成为分行遍布欧洲的宏大的银行业中心。十五世纪下半叶南欧显然处于衰退之中。如维拉所记录的,加泰罗尼亚的贸易只占其早先贸易量的五分之一。
  在这骚动的几个世纪,低地国家的城市发展了。布鲁日和安特卫普已成为北欧主要的商业和金融业中心。那些地方土生土长的商人成长起来竟使意大利的行商相形见绌。
  第二节
  致使十三世纪所特有的增长终止、并导致中古后期贸易萧条的主要原因乃是人口大幅度的和长时间的下降。人口减少的巨大效应乃是总价格水平上升。这一上升是实际的还是表面的尚不清楚,因为瘟疫和饥荒很可能已经出现,即使不是同时出现的,至少也是在同一年代里出现的。瘟疫的影响在于幸存者继承不幸者的财富而使人均货币存量增长。效应为使所有商品的价格上升。饥荒起的作用往往也是如此,并反映粮食价格相对大幅度上升。粮食的无弹性需求将正常年份用于其它商品的储蓄和收入加以吸收。总之,在饥荒年份,收入中用于粮食的比例增加了。粮食价格是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价格。我们在掌握其它商品价格的统计数字以前便知道小麦价格的一些情况了。不清楚的是,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反映的是人均货币存量的增加还是食物的短缺。总之,我们拥有的那个时期的价格指数对我们是太粗略了,以致无法确定十四世纪价格水平的变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