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兴起

第11章


为什么西欧经济这时不能摆脱以往一直纠缠着人类的马尔萨斯危机的幽灵?这些问题都十分重要,我们将在本章试图予以回答。
  第一节 
  公元一三OO年以前任何时期的定量资料都是稀少的,致使我们就经济演进所能引出的详细推论的精确性受到限制。虽然总的轮廓是清楚的,但关于变革的任何时间确定都必然仍属推测。另一方面,定性资料则很丰富。十三世纪显然是一个大幅度增长的时代,是欧洲在经济上真正觉醒的时期,是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都发生变动的时期,也是商业贸易扩张的时期。凡此种种都可以在当时人们的记述和报道中得到证实。
  研究这一时期的所有经济史学家也认为西欧的人口在增长,在边缘地区可能比拓殖中心增长得更快,在拓殖中心区早已遇到了劳动力增加收益递减这一情况。因此我们假定英国和德国可能经历了高于其它地区的人口增长。据估计英国人口在一O八六年(英王威廉一世于该年在全境实行土地财产普查)至一三OO年之间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虽然这一类估算误差显然很大,但地方研究似乎也指明大体上是这一幅度的增长。
  各地人口密度的差别呈现出某些显著的对比。南欧特别是北意大利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佛罗伦萨境内,每平方英里有二百人之多。那不勒斯王国在黑死病流行前可能已有三百三十万人口,每平方英里约为一百人,大体上与法国的密度相当,法国据估算总人口为一百六十万到一百七十万。加泰罗尼亚属于欧洲人口迁移的边区,每平方英里也有四十三人。米兰和威尼斯这两个大城市都自夸有二十万人口,至于其它意大利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那不勒斯和巴勒莫的人口,可能也各有十万之多。这些城市作为那个时代的庞然大物在规模上远远超过了它们周围的竞争对手。
  除意大利外,巴塞罗那约有四万人,巴黎不算其近郊人口大概有十万。不过十三世纪在西欧达到城市商业发展顶峰的地区是尼德兰。尼德兰位置重要,地处西欧商业扩张的要道,已成为制造业和商业的中心。在默兹河流域,许多小镇都从事金属制造业,在斯凯尔特河流域,许多小镇则专门经营羊毛纺织业和商业。布鲁日已成为当时北欧的先进港口,邻近的城镇受其影响也繁荣起来。根特和布鲁日在极盛时人口可能都分别达到了五万人。不过,突出的特点并不是个别城市的绝对规模,而是这一地区一般具有的大城市性,即城市人口在较早时便超过了乡村,这一现象仅有意大利半岛除外。英国在这一时期相对而言还处于非城市阶段,虽然其城市伦敦规模几乎已翻了一番,人口已从大约两万增加到四万。既然是整个欧洲的人口都增长了,因此很难说欧洲在那期间是否更加城市化了。
  对十三世纪价格的一项考察不能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成为最后结论,因为缺乏有关整个这一世纪的数据。我们确有几组贯穿了整个时期的农业价格,但只是在最近半个世纪才有了大体连续的非农业价格和工资,因为在一二五O年以前的那些年代只有一些零星的项目。从残存的片断观察中只能得到租金趋势的一般印象。
  不过,相对价格变动的总轮廓已可以勾画出来。英国的小麦价格显然大幅度上升了,按白银衡量已从一一八O年至一一九九年(英国在一一六O年至一一九九年基点为一百)的一百四十增长到一三OO年至―?三一九年的三百二十五。[D.L.法尔默:《十三世纪英国的谷价变动》,载《经济史评论》,第二辑,十(――九五七年至一九五八年),二O七续编。]其它几组以往来帐户的单位表示,也证实小麦和其它农产品价格的普遍增长。公认的看法是农业价格比非农业产品价格增长得多,也比工资增长得更快。波斯坦在最近对中世纪英国经济的评论中提供了某些有关十三世纪后期租金急剧上升的资料。他描述了从牧场到耕地的剧变、产量的下降和移民的终止,因为最后的土地储备正在耗尽。[《中世纪的农民生活》,《剑桥经济史》,第二版,第一卷(剑桥大学出版社,一九六六年),第552―559页。]他认为货币工资不变而农业价格随之上升使实际工资在一二O八年至一二二五年之间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五,在一二二五-年至一三四八年之间下降了又一个百分之二十五。
  出现了以下模式:农业价格相对于大多数非农业价格上升,也相对于货币工资上升,但也许不像租金上升得那么多。虽然欧洲其它地区的资料甚至比贫乏的英国资料更不完备,但它似乎也证实趋势是相同的。
  还有一个问题。十三世纪的一般价格水平果真以近乎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农业价格的比率上升吗?皮雷内和布洛切等历史学家都认为是这样的。近来关于英国经济的研究似乎也同意这个结论。上述看法之正确可由一道简单的逻辑习题来说明。不妨提出以下问题:假定我们关于非农业价格的资料不足,非农业价格必须下降多少才能使一般价格水平不变并仍将农业价格的已知增长算进去呢?以上提到的小麦价格的资料表明当时增长了大约百分之二百三十。要记住农产品可能占英国全都产品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非农产品价格必须下降百分之九十左右才能使总价格水平不变。当然应当指出这种现象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事件之一。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十三世纪不仅经历了相对价格的急剧变动和实际工资的大幅度下降,而且经历了一般通货膨胀。这不仅对英国而且对整个西欧可能也是真实的。
  如果说有关人口和价格的定量资料很少,那么有关国际贸易数量的资料就更有限、更零散了。这里我们必须依靠大量的定性描述来提供关于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的观念,这些增长发生在中古时期,十三世纪达到极盛。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城市充当了这一发达商业的领袖,加入这一行列的还有像佛罗伦萨那样一些内陆城市以及成为扩展中的国际网络一部分的其它许多规模稍小的国内贸易中心。此外,地中海盆地的四周也散布着一些小城市。威尼斯在整个世纪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紧随威尼斯增长之后的有热那亚、比萨、阿马尔菲和巴勒莫。这些城市通过交易和贸易将遥远的地区如亚洲边缘的君士坦丁堡、北非海岸区域以及马赛和巴塞罗那等南欧城市连接起来。地中海已成为意大利商船的主要通道。
  中世纪欧洲的贸易网不限于地中海。先是热那亚人的船只而后是威尼斯人的船只前往西班牙北部、继而到英国最后到尼德兰从事冒险事业。意大利人的扩张也不限于大海;他们的商人也由陆路前往德国和法国香槟地区集市经商。这样,在十三世纪,著名的年代久远的地中海商业便通过陆地和海洋与北欧发达的贸易连接起来。到十三世纪末,意大利的商人已定居于北欧各地。
  北欧贸易具有不同的特点。除毛皮外,它主要经营大宗价廉商品的贸易。在这里,谷物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项目。像波罗的海地区、早期的英国和法国的某些地区这些有剩余产品的地区,都把谷物出口到人口稠密、粮食匮乏的佛兰德和一般低地国家。
  酒是北欧的主要贸易品。当时由于环境差异越来越大,从而造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重要酿酒中心。普瓦图、加斯科涅(驰名的波尔多葡萄酒酿造中心)、勃艮第和摩泽尔甚至在当时就是生产质量特殊的酒类的著名中心。这个世纪的酒贸易已成为整个欧洲(特别从加斯科涅到英格兰)船舶的一大雇主。
  木材应用于造船、钉制板条箱、包装及各种建筑上,是另一宗重要贸易。木材不足的地区如佛兰德接纳了来自北欧的大批船货,那里仍生长着繁茂的森林。
  毛织品贸易可能是北欧最值钱的。生羊毛最初由英国供应,毛织业的地理中心在佛兰德发展起来,相邻的市镇布鲁日、伊普鲁、根特和杜埃已成为北欧织品的重要中心。
  布鲁日之发展成阿尔卑斯山以西的最重要的市场可以用织品贸易来解释。来自北欧各地的商人把他们的货物运到那里,用以交换织品或其它地区的产品。由水路最容易进入低地国家,进而与腹地相连接,这样便保证了这一地区在北欧商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香槟集市的衰落加上到地中海的海上航线的开通使布鲁日迄止十三世纪末叶已卓然成为一个商业中心。  随着长距离商业的发展,地方市场也跟着在北欧各地发展和兴旺起来。例如,英国在这个世纪的前七十五年里,国王授予各种市场和集市的特许书超过了二千二百份,因此断定其它地区也经历了类似的商业发展应当是有把握的。
  由于没有定量数据,所以没有办法对这期间商业发展或人均贸易价值提供准确的估算。然而当时人对十三世纪欧洲的描述又使人不容怀疑各种层次的(地方的、区域的和国际的)商业活动在兴起,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衰落,专业化正以西欧前所未有的规模在进行。诚然,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在形成,但它是在农业依然在整个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可能在北欧交易品中仍占最大份额的意义上形成的。
  第二节
  上面提到的零星片断的历史材料,依靠经济理论的帮助可以用来复制一幅在理论上连贯的画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