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烟尘

第18章


  方怀远仔细琢磨着墨玉的毛色与自己面子之间究竟是怎么个关系,越想越觉得不合逻辑。
  "公子,今晚在家吃饭?我去通知麻六!"方全就要往里面走。
  "不用了,今晚我去邓大人那里。"说着方怀远先进去了。
  银票还剩下三张,不过有了老爹的取钱条,方怀远有持无恐,大剌剌取了两张银票放进怀里,顿时觉得气也足了,人也精神了,昂首挺胸踱到了门口。
  看到方全还在喂狗,心里灵光一闪:"方全,这黑糊还有没有?"
  "有,多着呢!周掌柜给弄了一堆。"
  方怀远道:"找个茶叶盒子盛一盒,我拿走。"
  "公子,你在哪还养着一条狗?"方全奇怪了。
  "朋友家的狗。"方怀远不耐烦解释。
  到有名的江南酒家要了几个盒子菜,用食盒装了提到太尉府,递上名刺,不多时管家出来道:"太尉请方大人入内说话。"
  这一入内,直接深入到了太尉府的后花园。
  "贤侄,来得正好,老夫心下烦闷没有胃口,这盒子菜份量不多,正好。"邓太尉独自坐在花园凉亭里。
  方怀远听了,觉得"来得正好"的似乎不是贤侄,而是贤侄手中提的盒子菜。份量虽不多,可都是精品,加上江南酒家名气大,几个菜就花去了一张多银票。
  "听说大人下午去了廷尉府,不知道关大人怎么说?"方怀远把几碟熏鱼、酱鸭、卤水、风鸡一一摆好,这才小心地问道。
  邓太尉面色凝重:"关大人正在逐个查问茶庄里上下人等,老夫也提供不了什么线索。"叹了口气又道:"老夫平日根本不去茶庄,哪想到突然发生这种事,茶庄被封事小,事关老夫清誉,但愿关大人尽快查个水落石出,也好还老夫一个清白。"
  "大人,那就是说,假银票是从外间流入茶庄的?"方怀远问道。
  邓太尉有些不快:"自然是外间流入,难道茶庄里还能造出假银票来?简直荒谬!"
  一看到邓太尉犯了急,方怀远连忙宽慰:"下官也不相信大人能和伪造银票案扯上关系,想是茶庄里哪个伙计不小心收了进来,连累了大人。"
  邓太尉脸色缓了一缓,捋着胡须道:"茶庄的事都由徐掌柜经手,他也干了不少年头,经验丰富,等关大人查问完了,老夫也要好好问问他。"
  方怀远点头称是,为邓太尉盘中布了菜肴,然后道:"下官带来一样秘方调制之物,据说服用之后须发明亮,光可映人。"说罢取出茶叶盒子。
  自从留意到邓太尉的胡子讲究,方怀远一直记着,今日正巧听方全说给墨玉吃的黑糊有光亮毛色的功效,心中一动,也就现成的拿来借花敬佛。
  邓太尉先是仔细打量了茶叶盒子,露出狐疑的表情,接着开盖闻了闻道:"味道独特,难得贤侄有这番心意。"
  方怀远也不知道这东西闻起来如何,只道:"下官从进京到今,都是多得大人关照,也就是略表寸心。"
  邓太尉摆摆手道:"贤侄不必客气,启正兄不在,老夫必然要为贤侄多尽些心。"话头一转又苦笑道:"他在南阳山高皇帝远,倒是悠闲自在,也不为老夫分担些在京的疾苦。"
  方怀远觉得自己老爹人在老家,这里还领着粮饷,在邓太尉面前也是有点心虚,想了想,想起一个问题:"邓大人,家父为何告病回乡?"
  "怎么?你不知道?"邓太尉正在一下一下捋着胡须,手一停,差点没揪下一根。
  方怀远的确不知道。老爹去年回到家后,家里先是认真熬了几天中药,搞得左邻右里都来探望,以为京城回来的方丞相方老爷已入膏肓。没多久方老爷又痊愈了,能吃能睡,每天至少走二里地爬山钓鱼。
  方怀远后来也看出来,老爹是和皇帝怄气怄回家的,中药吃不吃都不要紧,可怄的什么气,老爹从来不提。
  "莫非。。。家父没有对下官说过。"方怀远本来想说"莫非下官应该知道?"话到嘴边改了口。
  "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皇上本想让你到大司农去做一名中丞,你爹觉得管理钱粮是个要紧的差事,你年轻没经验,就一再推托,就这么个事,跟皇上拉锯一样辩了几次,辩出病来,招呼也没打就走了。"邓太尉摇头苦笑。
  方怀远愕然,原来老爹回乡竟然和自己有关?那怎么一直没对自己讲过呢?
  大司农中丞是三品官阶,原来皇帝一早给自己的待遇比现在还要优厚。方怀远想想有点后怕,幸亏老爹推掉了,不然日日算计起天下钱粮来,肯定比批批条子调调人手难的多,加上前段经济拮据,万一一个不小心自己给自己开上几张银票。。。想到这里,出了一身冷汗。
  但就为这点事和皇帝怄气,方怀远也替老爹划不来,或许真是在京城干久了,放下一品大员的身段借个机会就回乡散心去了。
  看看坐了不少时辰,方怀远又宽慰了邓太尉几句,便告辞回府。
 
十九 案情的发展和眉目
 假银票案有了进展,失踪人口一案就全靠方怀远了。
  "方大哥,有线索了吗?"楚楚带着自己做的一包吃的来了偏殿,荷叶包得严严实实。
  "这是什么?"方怀远顾不上回答,而是好奇地盯着荷叶包。
  "凉粉。"楚楚眨眼。
  "你还能做凉粉?"方怀远惊喜之余手就伸了过去,离开老家他就再没吃过凉粉了,一听凉粉两个字,口水翻涌,胃口大动。
  "喂,方大哥啊,这是给你带回家拌着调味吃的,这样怎么能吃?"楚楚看着方怀远猴急的样子直笑。
  不能马上吃也得看看,方怀远打开荷叶包,晶莹剔透的一块凉粉方方正正躺在里面,先咽了口口水,想起待把凉粉切成条状,拌了蒜末和醋,泼上红油撒了花椒面,那种酸辣鲜香的口感顿时提前在方怀远脑海中冒了出来,不禁又咽了口口水。
  楚楚忍住笑道:"再别看了,一会就这样吃起来了!"
  方怀远故作神秘地笑道:"当然不能就这样吃,要是不能拿回府中拌上老家带来的红油和自家酿的柿子醋,简直就是暴敛天物,糟蹋了这精妙的手艺。"
  楚楚见他绕着弯夸赞自己,笑笑不语。
  "哦对了,你问追查李学胜的事,我倒是想到了一些。"方怀远摆脱了脑中的酸辣鲜香,回到正经事上来。
  "快说来听听!"楚楚立刻精神了。
  "他能寄信回家,说明他见过邮差,京城的驿站就一个地方,可以拿着画像去问问。"方怀远道。
  "这倒是,还有呢?"楚楚追问道。
  "还有一点我还没想通,李学胜用来写信的纸张破旧,又脏又皱,可墨水却不是坊间用的便宜墨水,和宫里批改公文用的像是一种。"说到这里,方怀远皱起眉头。
  方怀远虽然年轻,可从小练习书法,颇有造诣,不然在离开荆州后也不会想着卖字换点饭钱。他对笔墨纸砚之类的文房用品还是熟悉的。
  "难道他的信是在皇宫里写的?"楚楚惊疑地问。
  "不,不一定,有点身份地位或者是有钱的人家都用这种墨。"方怀远赶紧道。
  "即使是这样,也好像无从查起,总不能家家户户敲门去问吧?"楚楚犯难地道。
  方怀远摇了摇头:"大海捞针太难了,我只是奇怪,为什么李学胜用的纸和墨档次相差这么大,一个进京城做活的庄稼人,怎么会用么讲究的墨呢?这里面一定有蹊跷。"
  "关大人这两天忙着查问茶庄的人。。。不如,我们先拿着画像去驿站问问,看有没有人见过他?"楚楚的眼睛里闪着光,对查案的兴趣果然不小。
  "好,等我把这几张文书签了就走。"方怀远愉快地道。
  驿站里忙忙碌碌,一群邮差有正在准备上路的有刚刚回来的,还好,负责接收发信件的人不多,就两个。
  方怀远亮明了自己太尉长史的身份,两个负责收发的人面面相觑,太尉长史还会跑到这里来找人?方怀远不得已又解释了几句,说自己在帮廷尉府的关大人查办一件重要的事。
  廷尉府可是个不能得罪的地方,二人听了当即表示要积极配合,可看完画像却露出一脸茫然,"没见过,这是什么人?"
  "京城附近李家庄的庄稼户,从京城寄过几封书信回家。"方怀远简短地说。
  驿站二人相视一笑,其中一人道:"方大人,这里只管朝廷官府之间的书信往来投递,民间庄稼户的信都是托熟人带回去,怎么能从驿站走?肯定是。。。咦?不对,方大人说哪里?李家庄?倒是好像。。。"这人突然思索起来。
  另一人也收起了笑容,似乎想起了什么:"老赵,对啊,就是李家庄,那时咱不是还说过,怎么官府的信会往乡下的农宅里投?"
  "对对,老秦,你说的没错,我想起来了!前几个月每月都有这么一封往李家庄的!"那个老赵拍拍后脑勺,如释重负地道。
  楚楚眼睛一亮:"太好了!那你们该想起寄信的人了吧?"
  老赵和老秦看到楚楚是跟着四品大员方大人一起来的,自然一视同仁,认真回道:"姑娘,驿站要发出去的书信都是官府送来,从不收发民间私信,所以把信投到驿站的绝不可能是这个庄稼户。"
  那就是说,李学胜的家信一定是别人代为送到这里来的,而且还是官府的人?
  "那你们可还记得是什么人把信送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