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哭泣

第15章


二、宦官没有高深知识,没有机会接受高深教育,因此也就没有高深知识派生出来的匡时济世造福苍生的高贵情操。三、宦官曾因贫穷而被阉割,又备受社会的歧视轻蔑,因此宦官多少都怀着对正常人的仇恨和报复心理。四、宦官缺少远见和伟大的抱负,因为宫廷生活极度狭窄和现实。五、宦官没有后代,比正常人相对缺少希望和未来,为非作歹不用担心殃及子孙,所以宦官行为歹毒,作恶不怿手段,除非被外力所遏制否则恶行不会自行终止。 
  综上所述,宦官是一个对社会害处多于益处的群体。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造成这种现状的不是宦官一方的过错,我们正常人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如果当初我们不去阉割他们,或在阉割之后不再歧视奚落他们,他们的仇恨心理自然会少一些,他们的权欲也就不会那样强烈,宦官专政的机会也会少一些,即便掌了权对社会的伤害也会轻一些。 
  因为宦官心灵深处有太多的委曲和不平,他们特别渴望掌握权力,利用权力向社会索取自己失去的东西。宦官由于接近皇帝,很容易从皇帝手中窃取权力,并进而左右政权。宦官专政,这个封建专制的怪胎,在中国一再地成为历史事实。 
  一个王朝一旦形成宦官专政的局面,它覆亡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因为宦官既无智慧也无德行独揽行政大权,宦官专政千篇一律地结出两样苦果:一是王朝的解体,导致尸横遍野的改朝换代大混战;一是宦官惨遭灭种式的大屠杀,给国家和宦官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 
  一、第一位权势逼人的宦官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有势力的宦官是秦王朝的宫廷总管赵高。赵高是始皇帝赢政的贴身侍从,赢政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他,因此他是最接近皇帝的人。所幸的是赢政比较英明勤奋,不那么容易糊弄,赵高很难从他手中窃取权力,对帝国构不成大的危害。可从赢政死亡的那一刻起,赵高就有机会打开"潘朵拉魔盒"(希腊神话里专长门装妖魔鬼怪和不幸种子的一种盒子)了。 
赢政喜欢出巡,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各地著名的山川,每次出巡赵高都陪侍左右,最后一次出巡归来途中,走到沙丘暴病身亡,死时遗诏命他的长子赢扶苏继任皇帝。这是赵高最不愿接受的事实,因为赢扶苏比赢政还要勤奋明智,一旦他君临天下,他这个贴身侍从注定离权力越来越远。好在赢扶苏当时不在赢政身边,正在离沙丘几千公里之遥的上郡监督由大将蒙恬率领、防御北方匈奴的边防部队,赵高有机会施展他的阴谋。他把赌注压在赢政的幼子、除了玩乐胡闹外不知人生为何物的赢胡亥身上。赢胡亥当时正陪侍在赢政身边,听到赵高有意立他为皇帝时还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他根本没有当皇帝的心理准备。他上面有十三个哥哥,每个都比他精明能干,在长子继承制的法统社会里,皇帝那个位子离 
他太遥远了,因此他对皇位没抱任何幻想。当赵高把当皇帝的种种好处喧染得天花乱坠时,这个花花公子除了大大地高兴外,还对这个年龄比自己大一倍的玩伴滋生出骨子深处的感激之情。赵高不知使用什么法术,竞然使那位对秦王朝忠心耿耿的宰相李斯同意并参与了他的阴谋,窜改了赢政的遗诏,命赢 胡亥继任帝位,又命赢扶苏自杀。 
  赢胡亥坐上皇帝宝座后,一刻也离不开对他有再造之恩的赵高,不断对他言听计从,还把他引为知己。赵高乘机利用皇帝的信任引导赢胡亥加速度地走向堕落。下面是他们两人间的一段精彩对话。 
  赢胡亥:"人生在世,不过白驹过隙。我既然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有权有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所以我要享尽天下艳福,你以为如何?" 
  赵高:"这是极聪明的见解,愚蠢的人永远想不到。" 
  赢胡亥自此一门心思地玩乐瞎胡闹,没时间过问国家大事,权力遂顺理成章地滑入赵高手中。 
  赵高教导赢胡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赢政的十二个儿子、也是胡亥的哥哥全部砍头示众;又把他的十位如花似玉的姐姐投入杜县监狱,赵高则亲手把她们活活地鞭打致死。死后连尸体也不放过,剥光了衣服陈尸街头,任乡里小儿猥亵凌辱。 
  赵高教导赢胡亥作的第二件事就是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耗尽国力民财,使之大失民心。国民不堪重负,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一年不到就激起全国沸腾的民变。 
  赢胡亥坐上宝座的明年,一小队后备边防军在陈胜吴广的率领下于蕲郡大泽乡发动兵变,结果引起各地连锁性的民变,不到一年大半个国家已落于叛乱分子之手,秦帝国的权力所及只剩下最初发迹的关中地区。 
  当变乱的消息传到中央时,赵高把那些报告不悦耳消息的官员全部投进监狱,并严密地封锁消息,不让赢胡亥知道外面的真实情况。有一次赢胡亥从一个宫女口中听到国民在造反,就问赵高有无此事。赵高回答说:"是有一些小小的骚动,但都是些癣疥之疾,是少数游手好闲之徒打动商旅,偷鸡摸狗而已。地方官员搜捕进剿,皇威到处,草匪已全部肃清。"赢胡亥于是大大的高兴。赵高事后查出了那个多嘴的宫女,就找一个罪名把她处决。结果民变在赵高的保护下象野火一样四处蔓延。 
  赵高并非有意保护民变,他没有那样的情操,而是他没有能力来应付这场民变,又对民变的后果估计不足,真个认为变民成不了大的气候。他是一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明于人而暗于事的邪恶政客,自然对全国沸腾的民变束手无策,又惧怕他人在战场上立功而受到重用,使自己的权力缩小,于是采用掩耳盗铃的手法,妄图用纸来包住火,祈求叛乱自生自灭,自己依旧大权独揽。他宁可国破家亡,也不愿失去半点权力,因为权力是他能够为非作歹的前提。 
  当全国民变蜂拥,秦帝国江山摇摇欲坠之时,赵高仍在蒙住眼睛疯狂地揽权。在精密的设计下,他诬陷开国元勋宰相李斯私通东方的叛徒,把他和他的儿子李由双双送上了腰斩的刑场。李由当时是三川郡守,正在荥阳英勇地抗击叛军,扼住叛军西进的咽喉。在他的英明指挥下,荥阳成了挡在叛军前面的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杀死李由为叛军西进秦帝国的心脏地带--关中,最终推翻秦王朝扫清了障碍。赵高遂当上了宰相,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宦官宰相。为了建立权威,他着手在帝国境内推行彻底的愚民政策,把帝国境内稍微有点思维头脑和见识的臣民铲除净尽,为此特地在一次朝会上把一只鹿呈献给赢胡亥,并宣称呈献的是一匹马。赢胡亥虽然昏庸,可是鹿是马还分得清,他说:"明明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说:"明明是马,怎么说是鹿呢?陛下不相信的话,请问各位大臣。"高级官员们遂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是马,一派认为是鹿,把赢胡亥也给弄糊涂了,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问题。等到这个事件结束后,认为是鹿的一派官员,不久就陷入证据确凿的谋反案件中,全部被杀,赵高遂完全控制了政府,掌握了百分之百的朝政大权。不过这个政府在赵高的摧残下,已没有几天的权力可操纵了。在这之前赵高已掌握到百分之九十的朝政大权,如果他不去企望那百分之百的权力,不杀害秦 
帝国的股躬之臣,秦王朝的寿命也许要长得多,他享受权力的日子也会长得多,现在掌握了百分之百的权力,可已没有时间来享用这些权力了。赵高这样做是愚是智?我们正常人也许永远也猜不准他的心理动因,他一定有非这样作不可的理由,只是这个理由所包含的智慧成份一定不会很多。有些小事看上去很聪明的人在大事上却至极愚蠢。 
  秦帝国在民变的燎源烈火中没有倾刻覆亡,全靠它的财政部长(少府)章邯。这个善于用兵的将才,在几个月内就把已打进关中,拥兵数十万的陈胜变民集团消灭,进而又打败了新兴的楚王国,杀死了楚兵团司令项梁。眼看全国的叛乱就要扑灭下去,这时赵高不高兴了,因为章邯的声望已经高过了他。恰好这时章邯在河北巨鹿被楚王国的猛将项羽击败,这虽是一次战役的失利,对秦王朝的帝国政府并没有太大的震动,可足够赵高有计划地契入。一则是嫉妒章邯的战功,二则是要把民变日炽的责任推到章邯身上,他向赢胡亥控告章邯纵敌玩寇,养敌自重。赢胡亥这时已身不由己,要想不相信也不成。这时章邯的秘书长司马欣至首都请求增援,一连三天见不到宰相,正在惊疑时听到这个消息,急急从小路逃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但还是让他逃脱了。章邯进退失据,没有别的选择,只好率领身经百战的二十万野战部队向项羽投降。秦帝国的主力兵团自此不复存在,防卫力量成了一道纸屏。当叛军再次挺进关中时,秦政府已集结不到多少兵力。赢胡亥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最最信任的宰相赵高身上,认为只有他才会创造奇迹。赢胡亥屡次派人召见他,可赵高每次都"卧病"在床。他在内斗中是一等一的高手,对付敌人却一筹莫展,或许他也在床上反思当初杀了些不该杀的人,这些人本来可以保护他多作威作福几天。赵高越是称病,赢胡亥就越是要召见他,到实在推脱不掉时,赵高决定对手中的傀儡皇帝下毒手。他密令担任咸阳市长的女婿阎乐率兵闯进皇宫,向昔日的恩主举起了鬼头大刀,直到这时赢胡亥才发现赵高的狰狞和邪恶,但已经迟了,鬼头刀一挥,那颗"玩了死"的人头与躯体永远分开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