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哭泣

第14章


 
  魏忠贤的核心组织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一看这些称呼,就可窥知他们的成员是些什么东西。魏忠贤当权的后期,各地官员纷纷为他建立"生祠",以歌颂他的丰功伟绩。祠堂本是祭拜死人的场所,但摇尾拍马屁的官员却在魏忠贤还活着的时候,在祠堂中树立他的塑像,供人当神仙般的焚香跪拜,祈求降福,这真是一件空前热闹的政治奇观。魏忠贤当权仅仅七年,就把明王朝的根基全部挖空。 
  十七任帝朱由检:在位十八年,精力充沛,有心治理国家,但智商不高,脾气暴躁,发脾气时不可理喻,而且几乎是没睡着的时候都在发脾气。他对自己的错误永远有动听的掩饰,绝不寻求更正,却喜欢部下歌颂他英明。 
  朱由检最津津乐道的政绩是他中了清帝国的反间计,宣称清帝国的克星、用兵如神且忠心耿耿的辽东军区总司令袁宗焕是清帝国的"奸细",把他押赴刑场千刀万剐。清帝国的势力自此失去控制,最终夺 
占了明帝国的江山。 
  朱由检最勇敢的一件事是杀人,发脾气时象一头挣脱了铁链的疯狗,人性和理性全失。有一次他把宰相们请到金銮殿上,向他们作揖行礼,说:"谢谢各位先生,帮助我治理国家。"然而不久就大发雷霆,把被他谢谢的"各位先生"杀掉。朱由检宠信太监曹化淳,让他担任北京城防司令,后者在李自成兵团来到时大开城门迎接农民军进城,象铁铸一样坚固的北京城没经过战斗就告陷落。这进一步地证明了朱由检的"知人善任"。 
  十八任帝朱由崧:在临时首都南京即位,这时清帝国大军压境,明政府的残余国防军力量弱不禁风,不堪一击。朱由崧上殿时表情忧愁,大臣以为他忧心国事,未免说些安慰话,朱由崧却回答说后宫宫女数量少且不够漂亮,当务之急是挑选美女,扩充后宫,弄得大臣一个个哭笑不得。朱由崧颁布的第一道敕令是征集宫女,第二道敕令是命各地方官员进贡春药秘方。被贬窜的阉党巨头阮大铖被召回政府担任要职,跟实力派宰相马士英结成一条阵线,疯狂打击忠于明政府的文武官员。朱由崧只当了十三个月皇帝,就被清帝国俘虏,送到北京砍头。 
  二十任帝朱由榔:在位十六年,一直象流寇一样被清政府追逐,在西南诸省的大山中不停地逃亡,最后逃入缅甸,在边界蛮荒地区搭建草屋,与土人杂居。在破草屋的金銮殿上,任用另一位太监巨头马吉翔,对忠心耿耿,追随正统政府流亡的官员呵责辱骂和施用廷杖酷刑,好象仍在北京一样。 
  如果给明王朝的暴君逐一画像的话,肯定是一幅带有漫画性质的"群丑图",看后让人作呕又忍俊不禁。 
  在本文将要结束之际,我要重点强调一下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这是一个蛮族统治的王朝,该蛮族入主中国时连文字也没有,文化水准远远低于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汉族,但清王朝皇帝的总体素质却是最高的,一个暴君也没出现。唐王朝的二任帝李世民是一个空前绝后的盖世英雄,可他的后裔也有不少暴君型的帝王。清王朝寿命二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二个皇帝,将近三分之二的皇帝都很勤政,了解并努力完成他们的责任,三分之一也都具有中等才智,象明王朝那样一连串草包恶棍型的君王一个也没有。中国还没有一个王朝,包括周王朝、西汉王朝、东汉王朝、唐王朝这些伟大的王朝在内,出现过这么多具有很强能力,而又肯努力工作的帝王。汉族有那么悠久的文明史,所建立的王朝竟然赶不上一个由不识字的野蛮民族统治的王朝,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 
  总之,中国人如果不对传统文化进行痛心革面的反省,不彻底丢弃"官本位"价值观,不以生命为代价来捍卫人性的尊严,中国的暴君就永远不可能绝迹。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它必将经过改头换面,以新的更具欺骗性的面目站在民主政体的最前列,给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造成新的更大的伤害。
 ·第4章
宦官专政-封建专制的怪胎
  宦官,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可耻的产物之一。至于宦员专政,则是封建专制体制惹的祸。 
  宦官起源于农业社会的多妻制度。纪元前十二世纪,农业而多妻的周部落,从西方渭水流域向东发展,灭掉了位于黄河中游的商王朝,这一兽性的野蛮制度也随着带入中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三千年,直到二十世纪,随着帝王制度的消灭才消灭。 
  一个男人拥有数目庞大的妻子群之后,以他一人之力肯定满足不了所有妻子的生理需求。成年男女的性要求乃人之天性,长期且不合理地压抑这种天性无疑违反人性。当妻妾的性要求无法从丈夫那里得到满足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亲近其他男人的欲望。为了防止妻妾向别的男人红杏出墙,丈夫们想了很多办法,最有成效的措施就是向女人灌输片面的贞操观,宣扬万恶淫为首,女人如果和丈夫以外的男人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那是女人最大的罪恶,活着时声败名裂,死后要去十八层地狱下油锅。而男人却可以三妻四妾可以去妓院寻花问柳不用承担任何道德压力。这个办法行之有效,但并非对所有的女人都起作用,那些没有受过传统教育的女人有时就不吃这一套。更何况性欲的力量有时很强大,有些人不惜身家性命也要去尝试,俗话说"色胆包天"。所以男人在给妻妾灌输了片面的贞操理论后仍然不十分放心,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她们象囚犯一样关闭在戒备森严的庭院(皇宫)之中,与外部世界隔绝,永远见不到别的男人。问题是皇宫工作并不能全部由女人担任,象只有男人才能承担的力气活就不是女仆能胜任的。还有去市场采购之类,如仍由女人担任,他们势必要跟外面的男人接触;如由男人担任,他们也势必深入皇宫。这些问题对妻妾成群的丈夫是一桩真正的困扰,最后是周部落那些短寿的酋长解决了这桩困扰。他们想出一种伤天害理的残忍办法:把男人的生殖器阉割,以供差遣,称之为宦官,成为多妻制度下女人和男人间最理想的媒介,几乎每一个贵族家庭都有需要,皇宫需要的数量当然更多。一直到十世纪,宋王朝政府下令禁止民间蓄养阉奴,宦官才为皇帝所专有。 
  在男权社会里,生殖器是男性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世界上几乎没有男人高兴阉割自己,所以宦官的来源只有两种,一是金钱诱惑,一是强迫。即令是金钱诱惑,因为宫庭不接受成年宦官(因为成年人被阉割有很强的仇恨心理,还有残存的性意识),孩子又怎么懂得为钱舍身?而收买孩子父母,对孩子来说仍然是强迫。这是中国人最最辛酸的一桩悲惨遭遇。 
  中国宫廷是世界上最黑暗的宫廷之一,有它特有的行为标准和运行法则。孩子们被阉割后,即被送入宫廷,永远和父母家乡隔离,象投入羊群的羔羊,无依无靠,无亲无友,随时会被杀死、虐死。如明王朝的万历皇帝朱翊均平均每三天就要亲手鞭死一个宦官。孩子们必须忍辱负重,象《绝代双娇》里的小鱼儿在恶人谷一样精明机警才能保卫自己。如被大宦员收为养子,在养父培植下,逐渐接近皇帝,触及或掌握权力魔杖,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是极少的,绝大多数宦官都在魔窟中悲惨地死去,没有人为他们申冤或为之洒一滴同清的泪水。孩子一旦被阉割成为宦官,就永远失去了作一个正常人的机会,因为生殖器是一个人成为男人的标志,其价值有时比脑袋还要重要,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在文明不太发达的社会里是不会得到尊重和认同的。尽管宦官被阉割不是他们本人的过错,他们一样是专制体制的受害者,按理应该象残疾人一样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被人们广泛地同情和关怀。遗憾的是,被儒家文化毒害至深的国人没有那样的胸怀,人们对宦官不是同情关怀,而是极度地蔑视和奚落。因此,宦官对社会和正常人有一种强烈的仇恨心理,一旦掌握权力,就会以百倍的疯狂来报复给他们身心以巨大伤害的社会群体。令人痛心的是,在极权体制的国度里,宦官掌握权力的机会比正常人大得多,因为他们接近最高权力(皇帝)的机会比正常人多。 
  自儒家学派的所谓"圣人"叔孙通创立复杂繁琐的"朝仪"制度后,皇帝跟他的子民,包括最最尊贵的大臣,都隔开了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大臣只能在皇帝上朝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和皇帝说上几句场面话,说心里话和打小报告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因为皇帝和大臣很少有单独在一起的机会。皇帝除了上朝当众处理国事外,其余的时间多半呆在宫廷,宫廷除了皇帝外不允许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自由进出,因此大臣想单独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是很难找到机会的。相比之下,宦官不但能自由出入宫廷,有资格的宦官还能整天围着皇帝打转,有相当多的机会单独向皇帝吹耳边风,把自己的观点和好恶潜移默化为皇帝的观点。这样宦官就有相当多的机会接近权力,对政治施加影响。倘若发生大臣和宦官争权夺利的争斗,宦官所处的位置无疑有利得多。如果皇帝勤劳明智,上朝理政的时间比呆在宫廷的时间长,宦官的影响就小些;如果皇帝懒惰糊涂,大部分时间呆在深宫,宦官的影响就要大得多,这时就极有可能出现宦官专政的情形。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宦官的基本特征:一、宦官是自卑的,因为他们没有生殖器,不但没有生育能力,还因永远失去了作一个正常人的机会而为社会所不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