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哭泣

第13章


唐宋科举考试范围很广,既有政治策论等从政艺术,也有诗词歌赋等反映人情感修养的文学艺术,有时还考天文地理历史知识,能够较为公正地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明王朝的科举考试则对题材和体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考试范围极为狭窄,只以"四书""五经"为题材,四书五经又以道学家领袖人物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试卷格式则硬性规定使用八股文。依照规定,作八股文不能发挥自己的意见,也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儒家圣人系统在说话,看起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触及。这种文体,跟代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用不着独立思考--事实上是严厉地禁止独立思考,只要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的代入八股的方程式中,便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知识分子所从事的唯一研究工作,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出全部可作为考试的题目,请老于此道的八股作家,撰写数百篇八股文,日夜背诵。考试时把适当一篇照抄一遍,就象赌博时押宝一样,押中时就成为进士,被任命为官员;押不中则落第而归,下次再来。通过这种途径考中的知识分子是难得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不接触其他任何书籍,甚至连四书五经也不接触,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自己的情感,不知道人类还有别的知识和别的情操,只知道如何做八股文和如何做官,于是一种只有中国才有的"官场"社会形成。知识分子自此由社会的进步力量变为社会的阻碍力量。如果说先前的 
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春秋,站在时代前列的话,明王朝的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则叫人肉麻,为皇帝制春药和为太监当奴才的知识分子应有尽有。 
  明王朝有一项不成文法,非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或部长级官员,也就是说只有知识分子才能当大官。科举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至为了然,它是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汉唐王朝还有立功边疆一途,明王朝则没有任何其他机会。明王朝统治阶层即由这类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对人的评价,完全以官为标准,一种遗害无穷的官本位价值观自此形成。 
  为了使官本位价值观成为社会的唯一尺度,朱元璋还不准人当隐士,不准主动辞官,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围绕着"官"打转。 
  综上所述,明王朝的暴君旨在建立一种伤害人类文明的暴虐制度。先前的暴君作恶还只是个人或局部行为,暴君死亡后暴行也随即终止,现在整个社会的权力人物有计划有组织地为非作歹,暴君死亡后暴行仍在继续。因此明王朝的暴君对中华民族伤害的广度和深度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暴君所无法比拟的。 
  上面是从整体上论述明王朝暴君对中华民族的伤害,下面我们再逐个给这些暴君亮亮相。 
  一任帝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功臣,制造胡惟庸冤狱和蓝玉冤狱,共杀五万余人,使中国成为恐怖世界。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回来,合家才有笑容。最恶毒的暴政是把罪犯的妻女发配给妓院强迫卖淫,任两条腿的动物百般凌辱。 
  制造文字狱,毁灭知识分子的灵性和思想。它的特征是:罪状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当权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元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奏章上有"作则垂宪",处斩。北平府学教授赵伯彦,奏章上有"仪则天下",处斩。桂林府学教授蒋质,奏章上有"建中作则",处斩。这些句子的"则"本是"法则"和"标准"之意,但朱元璋却把"则"当作"贼",认为是讥讽他当过小偷的往事。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这两句话是千年以前的古文,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了头,讽刺我当过和尚。藻饰与"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于是许元处斩。朱元璋又尝于元宵夜出游,市上张灯结彩,并列灯谜。谜底系画一妇人,手怀西瓜,安坐马上,马蹄甚大。朱元璋见了,大怒回宫,即命刑官查缉,将做灯谜的士民拿到杖死。刑部莫名其妙,奏请恩宥。朱元璋大怒道:"亵渎皇后,犯大不敬罪,还说可宽宥么?"刑官仍然不解,只好遵旨用刑。后来研究起来,才知马后系淮西妇人,向是大脚,灯谜寓意,便指马后,所以触怒朱元璋,竟罹重辟。做了一个灯谜便招徕杀身之祸,可见朱元璋的残暴和冷血。 
  三任帝朱棣:制造靖难大屠杀,一下子杀了一万四千多人。前祭祀部长黄子澄全族处斩。前国防部长齐泰兄弟全体处斩。皇家教师方孝孺屠杀十族,连朋友学生都包括在内,杀八百七十三人。财政部副部长卓敬灭三族。教育部长陈迪全家处斩,亲属一百八十余人廷杖后贬窜蛮荒。监察部代理部长景清磔死,家属亲朋全数处决,故乡一连数个村庄房舍一空。监察部副部长练子宁磔死,家族一百五十一人处决,数百人贬窜蛮荒。最高法院秘书长邹瑾家族四百四十八人处决。最高法院副院长胡闰家族二百一十七人处决。 
  六任帝朱祁镇信任太监王振。王振怂甬他亲征瓦拉,结果兵败被俘,复位后竟然仍思念王振,特地为王振雕象,招魂安葬。 
  九任帝朱见深:宠信太监汪直,在位二十四年,始终藏在深宫,不出见政府官员。万安因敬献春药有功,竟被擢升为首相。 
  十一任帝朱厚照:宠信太监刘瑾,使他权倾朝野。刘瑾有一个核心集团,被称为"八虎",单是这个名字就可说明这帮人的暴虐和贪酷。一天早朝时,殿阶上忽然发现一封信,朱厚照命拣起来看,是一份揭发刘瑾种种罪行的匿名控诉状。朱厚照在上面批示:"你所说贤能之人,我偏不用。你所说不贤能之人,我偏要用。"(今天听起来仍然耳熟)朱厚照有这种倒行逆施的能力,但这样做最大的受害者恐怕是他们朱家,令人痛心的是今天的当权者有这种作风的也不少。刘瑾有皇帝挣腰,大发雷霆,命部长以下高级官员三百余人跪到奉先门外烈日之下追究事主。那些高级官员从早晨跪到天黑,国防部科长和北京 
地方法院法官焦渴过度,倒下来死掉。天黑之后,未死的人再被囚进锦衣卫诏狱。刘瑾死后,朱厚照在另一位太监钱宁的引导下去南中国游荡,常常信步走到一大户人家,命锦衣卫把这家的男人敢走,而留下女人伴寝,世界上最凶暴的强盗行为也不过如此。 
  十二任帝朱厚骢:在位四十六年,一五四0年起不出见政府官员,一直到一五六六年逝世,二十七年间总共跟群臣只见过四次面,平均七年出席早朝一次。他信任大贪官严嵩,后者专擅朝政二十年,唯一的嗜好就是贪污和排除异己,朝中稍微有点理性的官员不是被诬陷进监狱就是卷起铺盖走人。因为朱厚骢的渎职和严嵩的滥用职权,明政府已腐烂透顶,全国沸腾的抗暴民变如火如荼,每年至少都要有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连宫女杨金英等人也因受不了朱厚骢禽兽般的恶行,试图乘朱厚骢熟睡时用绳索把他勒死。如果她们不是因为太紧张打了个活结,朱厚骢必死无疑。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仇恨,使世界上最善良的宫女用谋杀的手段,以图跟她们的仇敌同归于尽。由此可以想见明政府的宫廷是何等肮脏恐怖。 
  十四任帝朱翊均:十岁即位,在位四十九年,二十岁之前因张居正摄政,还不敢有太大的恶行,只是经常拷打身边的宦官和宫女,把这些可怜无助的人拷打至死。朱翊均在张居正死后亲政,第一件事就是抄张居正的家,继而开始吸鸦片,接下来开始不跟大臣见面。到了一五八九年,朱翊均象是被皇宫吞没了似的,不再出现,一直到一六二0年死亡,只在一六一五年才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一味龟缩在深宫吸毒酗酒和打杀宫女宦官。朱翊均一五八二年亲政,到一五九二年的十年间,仅官方统计就已鞭死了一千多人。明王朝的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其他的官员只能照皇帝的圣旨行政,不能擅自决断。皇帝不作为,全国行政遂陷于长期停顿。到了一六一0年,中央政府六个部只有司法部有部长,其他五个部全没部长。监察部长缺十年以上。锦衣卫没一个法官,囚犯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还没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冤。全国地方政府的官员也缺少一半以上,不但请求任用官员的奏章,朱翊均视若无睹。一六一九年,辽东军区司令官杨镐四路进攻后金汗国,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五千人,开原、铁岭相继失陷,北京震动。全体大臣跪在文华门外,苦苦哀求皇帝批发军事奏章,增派援军,急发军饷--前线将士正在冰天雪地和饥饿中杀敌,可朱翊均毫不理会。 
  由宦官管理开矿和负责征收赋税,是明王朝的暴政之一。朱翊均的"矿监"和"税监"全是一群人伦丧尽的饿狼,把百姓的财赋搜括馨尽,全国中等以上的家庭大部破产。 
  十六任帝朱由校:在位八年,是一个狂热的木匠,经常在宫中赤膊短裤挥汗如雨地运刨轮斧,制造桌椅案柜,雕刻屏风;对政治则是白痴,把朝政委托给孩童时带他的玩伴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心灵阴暗歹毒,在朝中结党营私,疯狂迫害对国家民族还有一点责任感的朝臣。他最为得意的杰作是诬陷抗击后金的军事天才,辽东军区司令官熊廷弼"贪污",自毁明帝国的"长城";然后又诬陷为熊廷弼呼冤的监察部长杨涟和评议部主任委员魏大中"受贿",逮入诏狱,用酷刑迫害至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