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两年,调他为刑部尚书。又过了两个月,成化十年十二月,白圭病故,宪宗叫他接任兵部尚书。
项忠在兵部尚书任内,看不惯太监汪直凭藉‘西厂”鱼肉大臣,便在十三年正月附和大学士商辂对汪直的攻击,联合其他五部尚书,共同上一个奏章,请宪宗取消西厂,获准。
不久,宪宗又把西厂恢复。汪直唆使锦衣卫的百户吴绶,诬告项忠。宪宗把项忠付“廷鞫”,项忠侃侃而谈,抗辩不屈,虽不曾定罪,却被宪宗“罢斥为民”。
等到汪直在成化十七年真正下台,项忠才被“复原官”,他不肯就职,请求退休。从此,他在家中闲住,闲住了二十六个年头,在孝宗弘治十五年去世,享寿八十五岁。
七○、王越
王越,是河南浚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御史,山东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在成化三年受任赞理抚宁侯朱永军务,讨伐北元君主毛里孩,兼抚宣府(宣化)。
成化五年,他奉诏西行延绥,帮助当地的巡抚王锐,抵御入据河套的阿罗出等人,获胜于黎家涧、崖窑川、镇羌等处。次年,又顺利地阻挡了敌军一万多人的五路来攻,并且追击敌人,连胜于开荒川及牛家寨。宪宗升他为右都御史。
成化七年,朱永被召回。成化八年,武靖伯赵辅被拜为平虏将军,节制陕西宁夏延绥三镇。王越受任在赵辅之下“总督军务”,地位与实权均比今天的“参谋长”高。那时候,三镇所集合的兵,号称八万,事实上能作战的才有一万多人。敌方的兵员,总数不及八万,但是人人能战,而且皆是骑兵。当时的兵部尚书白圭,主张“搜套”:采取攻势,肃清入居河套的蒙古人。王越认为,要搜套,就必须调动十五万精兵,一切粮饷刍草的开销决非政府的财力所能办到。因此,他主张采取守势。赵辅支持王越的看法,宪宗将赵辅召回,改派宁晋伯刘聚为平虏将军,仍留王越为“总督军务”。
成化九年,王越会同刘聚,小胜于漫天岭。敌方满都鲁、孛罗忽,与癿加思兰等人把眷属牲畜留在红盐池(鄂尔多斯右翼前旗王府的西南)。率领精锐“西行”,深入甘肃中部的安定(定西)与东南部的秦州(天水)。王越当机立断,也率领骑兵五千,由榆林北上,深入沙漠,经红儿山、白盐滩,在两天两夜之间奔驰了八百里,到达红盐池,捣毁满都鲁等人的老巢,斩杀与活捉三百五十人。就人数而论,这不是一次了不起的大战。但在心理作战上,这是一次很大的成功。满都鲁等人没想到明军能采取攻势。他们感觉到河套并不安全,于是相属渡河北徙,使得套内得到好几年的安宁。余子俊因此才能够在成化十年筑起清水营与花马池之间的“边墙”。
宪宗任命王越“总制三边”,开府固原,令三边的总兵巡抚等官悉听节制。所谓三边,指延绥、甘肃、宁夏。成化十一年,王越还朝,以左都御史的身份与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团营,不久,升任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已先后加官由太子少保至太子太保。成化十六年,奉命提督军务,随成国公平虏将军朱永北征,掩击敌军于威宁海子(在绥远兴和县),因功进封为威宁伯。次年,受拜为平胡将军,充宣府总兵官,兼镇大同,也立了一些功。可惜,由十和太监汪直颇有交往,在汪直于十九年失宠之时,他也受了牵连,“夺爵除名,谪居安陆”。到了孝宗弘治七年,他才被放还,以“左都御史”的官职告老。十年,重行“总制三边”。十一年,病故任上,享寿七十四岁。
七一、余子俊
余子俊是四川青神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西安知府,陕西右参政、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在成化六年受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他就任以后,使上疏请求建筑“边墙”。他的前任王锐,也作过如此的建议,然而未能实现。他一再上疏,痛陈利害,而且开出一张帐单,说,以成化八年一年的开支而论,为了供给延绥驻军的人马,需要九十四万两银子的米与豆,六十万两银子的草,(人吃米,马吃豆和草)与八百二十五万两银子的运费。合起来,近乎一千万两银子(九百七十九万),真是朝廷的一大负担。宪宗时中央的岁入,无考。孝宗弘治年间的收入,约为
夏税 米麦 四、六二五、○○○石
钱钞 二、八一五、○○○两
绢 二○二、○○○匹
秋粮 米 二二、一六六、○○○石
钱钞 一、○九五、○○○两
总数,倘以米麦一石折银一两,绢一匹折银五两,也不过是三千一百七十一万两银子而已。
建筑边墙,也是花钱的事,但在余了俊看来,这是值得的。保障了边墙以内的军屯与农户,便可以增加当地的粮食,免掉不少的运费。他的计划是,役使现有的“运粮民”五万人,用两个月的工夫,把边墙筑成。
宪宗接受他的建议,叫他快做。恰好,王越在成化九年捣毁满都鲁等的红盐池老巢,余子俊便在成化十年很顺利地完成了他的伟大工程。所役使的运粮民仅有四万人,而所花的时间也不过是两个多月而已。
这边墙,便是今日万里长城的中段。东起绥远的清水河(清水县)、西抵宁夏绥远之间的花马池(盐池县),全长一千七百七十里。沿着这边墙,有十一个城堡,十五个边墩,七十八个小墩,八百一十九个崖砦。
墙内的官地,分给军人屯垦,每年生产了军粮六万石,足够驻军之中两三万人的粮食。
更大的收获是:陕北与宁夏东南以及甘肃东北,均获得了保障。其后,在成化十八年敌军进攻延绥,王越全靠这边墙挡住了大部分敌军;少数窜进来的,由于有这个边墙阻碍了归路,被许宁杀得落花流水。
余子俊于筑好边墙以后,于成化十二年改任陕西巡抚,成化十三年升任兵部尚书,成化二十年一度兼左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次年,建议延长边墙,西起黄河,东达“四海冶”(延庆县东),共长一千三百余里。达一段新的边墙,其后于成化二十二年兴筑,筑成。他在弘治二年病故,享寿六十一岁,追赠太保,予谥“肃敏”。
七二、马文升
马文升是河南钧州(禹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福建按察使,南京大理寺卿,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助项忠平定满俊之乱,升左副都御史,仍旧巡抚陕西,在成化十一年继王越“总制三边”;同年回京,充任兵部右侍郎。次年,“转左”(转任兵部左侍郎)。
马文升在陕西巡抚任上,颇有军功,但是他在宫廷中没有什么“奥援”,因而并未获得若何重赏。到了担任兵部侍郎,又为了辽东巡抚陈钺的事,与太监汪直发生正面冲突。陈钺是汪直的私人,毫无能力,只知道滥杀少数民族来冒功,几乎酿成巨变。马文升亲自到辽东去宣读皇帝的玺书,慰抚少数民族,才转危为安。结果,汪直反而在或化十五年诬告马文升“行事乖方,禁边人市农器,致怨叛”。宪宗耳朵软,竟然将马文升捕下“诏狱”,充军到重庆卫。陈钺于是又可以滥杀邀赏,获升为户部尚书,于十七年二月改任兵部,在十八年三月垮台,削职为民。
到了成化十九年,汪直也垮了台。马文升被放回,恢复原职。次年,出任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极受当地汉人与少数民族的爱戴。二十一年回京,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这一年的冬天,再升为兵部尚书。
马文升一生的官运,时起时伏。起,由于确有被朝廷需要的能力。伏,由于到处遇到小人为敌。当年汪直恨他,一方面是由于他不削司陈钺“合作”,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胆敢与汪直分庭抗礼,而且“奴视其左右”。现在,汪直早已完蛋,而另一个小人李孜省,偏要说他的坏话,以致宪宗在成化二十二年又外凋他为“南京兵部尚书”,虚有其名。过了一年,宪宗去世,孝宗即位,他才被“内调”,担任左都御史,做都察院的负责人。其后,从弘治二年到弘治十四年,他再任兵部尚书,为时甚久,孝宗对他言听汁从。他公忠礼国,不仅把兵部本身应办之事,办得很好,而且对兵部以外的事他也不避嫌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孝宗一朝之所以治绩远胜宪宗,马文升的关系很大。因为,他在当时的大臣之中,年最高而德最劭,确是一枝柱石。
弘治十四年,孝宗叫他转任吏部。吏部,正如我在以前所说,是各部之中最重要的一部,也是整个政府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马文升才兼文武,在吏部尚书的任上也是卓有表现,虽则年事已高。武宗即位以后,太监王瑞容不了他,逼得他在正德元年退休。那时候,他刚好是八十岁。三年以后太监刘瑾诬告他在吏部任上“朋党”,叫武宗除他的名(所谓除名,便是削去他的官爵,他是以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的官衔退休的,被除名以后便不许再挂如此的官衔了。)又过了两年,他才去世。刘瑾失势以后,朝廷追复他的官衔,加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予谥“端肃”。
七三、纸糊阁老
宪宗在成化十一年,命令刘吉、刘珝二人入阁。这两人,加上万安,是其后内阁之中仅有的三人。在这三人之中,刘吉完全是一个依违取容的官僚。
小说推荐
- 照水红蕖细细香
- 《照水红蕖细细香》作者:香江伊人(完结)_TXT下载爱情,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我爱那平淡中的妩媚妖娆,我爱那聚散离合中的肝肠寸断,我爱那与子偕老的美丽神奇,我更期盼,能在这遥远的古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作者:所写的《照水红蕖细细香》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穿越架空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9章
- 细说宋朝
- 本书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6章
- 细说两晋南北朝
- 从泰始元年十二月普武帝司马炎代魏起,到隋朝灭陈,统一南北,前后共有三百二十三年(公元266年2月到589年2月 这是一个交织着光明和黑暗的历史时期 三百多年间,除西晋统一后的二十年外,分裂、割据、混战,迄无间断。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竟屡屡出现。长安、洛阳、邺、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7章
- 细说清朝
- 本书是“黎东方讲史丛书”之一,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建立清朝至清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yapian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19章
- 细述唐朝
- 历史其实应该很好玩!权谋、宫斗、战争,父子相残、兄弟相煎、君臣反目、忠诚与背叛 如果把这一切串起来,那历史将是一个非常非常吸引人故事《细说唐朝》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李渊起兵反隋的真正原因?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李显是否死于老婆韦氏和女儿之手?开元盛世的唐朝有多强盛?安禄山和杨贵妃
- 穿越架空曾经很酷连载中
- 最新章:(23)东突厥的崩溃(2)
- 细说三国
- 细说三国 作者:黎东方 西洋人谈西洋史,常常有某一民族衰亡,另一民族继起的说法,或是某一文化崩溃,另一文化诞生的说法。汤因比(A#8226;Toynbee)与前人不同的地方,是改用“社会”一词,代替民族或“文化,并且补充了一点:某一社会崩溃之后,其构成要素可能被次一社会所局部保存。汤因比喜欢说“中国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1章
- 细说隋唐
-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达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的国家,其根本在于有着凝合力极强的文化道统,在于这个文化道统派生出来的大一统的国家观。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观,由此,中西方的历史学家在研究统一问题时,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非但是重视,且作为经典的现象来加以阐述 中国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91章
- 细说民国大文人
- 民*国版的《世说新语,记载了众多民*国大师的妙言异行、趣闻逸事 书中所叙,皆从三百多部书籍,上千篇文章中采撷而来,作者加以斟酌、选捩、修改、增删、归类、排序、承启,终成此书 作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写法,笔记的形式,尊仰的灵魂,来对其人其事进行梳理,重现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环佩叮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56章
- 细说抗战
- 本书由旅美着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壮烈历史。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着作 作者:所写的《细说抗战》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