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遗骨

第16章


    “那么与尚美同年的喜美惠是她父亲死后多久出生的?”
    “碍…”尚美母亲停了下来。
    “啊,说多了呢。其实喜美惠不是她父亲的亲生孩子,喜美惠的母亲在饭店打工那会
儿有的。她母亲遭了不少白眼,可怜得很呢,丈夫也死了,无依无靠的。”
    “那么,喜美惠的亲生父亲是谁?”
    “这可不知道,喜美惠的母亲到最后也没对人说过,她一个人拖着孩子,吃了不少苦,
喜美惠小时候为这个也常受人欺负,当时我家的尚美和麻里是班干部,她俩常常帮助她。
喜美惠的母亲拼命工作,中学毕业后,让她进了颓市的女子高中,也就在这一年喜美惠离
家出走了。”
    “哦……”
    浅见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也怕听悲剧。
    “她母亲一定很伤心吧?”
    “没错,哭哭啼啼地来问过我女儿……两年以后终于找到了,听说进了大阪的一家什
么制药公司。”
    “制药公司……”浅见紧张起来。
    “是什么公司呢?”
    “哎,是个啥公司呢?……好像不大有名,是一个外来词的名称。”
    “是GREEN制药公司吧?”
    “GREEN,啊,也许是吧。”
    “这是怎么回事呢――”浅见暗暗地想。
    这决非偶然的巧合,龙满智仁的父亲,经仙崎的加贺医院的介绍而进入GREEN制药公
司,那么也不排除森喜美惠也是靠这层关系进入在大阪的GREEN制药公司的。不管怎么说
如果弄清龙满智仁和森喜美惠都是GREEN制药的职员的话,这两人就可能有连接点。
    “从喜美惠的角度看,她可能不想让母亲继续操劳而出走的吧,后来说是她女儿要照
顾她,她母亲就也去了大阪,起初逢年过节还来张贺卡,以后就断了音信,不知情况怎样
呢。”
    “听说喜美惠回到汤本后,没来打过招呼。”
    “是的,听我女儿说,三年前就回来了,在白谷饭店上班,不知道她为什么不来走走,
不过听说道一阵子用电话联系。”
    “您现在还记得她在大阪的地址吗?”
    “记得,不过好像现在并不住那儿哟。大约在十年前吧,我给她家发的贺年片就以
‘住户已搬家’为由被退了回来。”
    这时,好像是在店里干活的两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妈走了进来,她们与尚美母亲道了早
安后,便去换上了围裙,这家店全是女的呢。接着她们便开始了紧张的开店前的准备工作。
    趁这个时候,尚美母亲站起来对浅见说:“您稍等一下。”便进去抄写下森喜美惠在
大阻的地址。
    “也可能已经不住这儿啦。”尽管再一次这样说,仍把写有地址的纸条递给了浅见。
    离开深川奄,浅见便到市政府附近的一家相馆去取昨天加印的照片,用快件寄了一张
给淡路岛的常隆寺住持。
    “哎―――”
    浅见走出邮局,抬头仰望天空,舒了一口气,至此,来此地的“私事”已差不多办完,
剩下的时间该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金子美铃的资料收集。美铃的故居遗址、墓
地,以及大原带着参观的地方都已拍了不少照片,但单单凭这些,是“赚”不到出差费用
的。
    想到这些,浅见去了设在市政府的社会教育科,那儿也许相关资料较齐。
    古川麻里见到浅见时“啊呀”地笑了。
    “那以后怎么样了?我正担心呢,见到尚美母亲了吗?”
    “见到了,真多亏了您,许多事情都弄清楚啦,代我向松村问好。”浅见道了谢。
    “我今天是为金子美铃而来的,有什么可参考的资料吗?”
    “有关美铃的情况,矢崎节夫的著书里大都写得有,要看一看吗?”
    “哦,那本书,东京也有卖的,我只是想查一查哺育她成长的仙崎的风景与历史以及
她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等等。”
    “不过,现在的仙崎早已不是美铃时代的仙崎,彻底变了个样儿,当时的景致早就荡
然无存了呢。如果有的话,那恐怕也只剩下青海岛和日本海的水平线吧。”
    浅见忍不住快要笑出声来,可麻里却十分认真。
    “是吗?变化这么大吗?”
    “那当然,美铃在诗里也提起过,从前有捕到像沙丁鱼啦、青花鱼之类的都算是好收
获啦。可到了明治大正时,在仙崎湾也能打捞到鲸鱼呢。”
    “什么?鲸鱼?”
    “对,在对面那条大路旁有个渔港,听说,从前仙崎的渔民们在那儿举办过捕鲸比赛
呢,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查一查市志。”
    说着古川拿来两册有关本市历史、风土方面的书,一本是历史方面的,而另一本是民
俗方面的。
    浅见便坐到办公室一角作为会客用的桌前翻阅起来。就像麻里讲的那样,当时仙崎湾
里出现过不少迷失了方向的鲸鱼群,在六十年代,还发现过一头小鲸鱼。
    书中战后史的开篇里有“退伍复员归国与仙崎港”的内容,浅见的眼睛便不由自主地
在这一部分停留了下来。
    据书中记载,当时在仙崎港登陆的归国人员总数约在四十一万左右,前期主要是从朝
鲜和中国东北部,后期主要是从中国大陆的华北一带回来的,当然,这里面包括军人及其
家属。
    归国人员抵港后,大都只停留一两天,便从仙崎站乘火车返乡,或者是投奔亲朋好友,
分散到全国各地,近两干无亲无故的人则留在了仙崎。
    归国人员最初住在医院和一些简易住房里,十分不便,直到嗯和五十年,修建了一批
归国人员住宅后,居住条件才大为改善。
    这中间当然也包括龙满家,龙满智仁就出生在这里。
    浅见从这里体会到:常常被人们理解为只存在于历史中的“战争”,其实在现实生活
中仍留有它的阴影。
    “怎么样,找到什么可以参考的东西了吗?”麻里的问话打断了浅见的沉思,他慌乱
地打开了一页。
    “以青海岛为舞台的通一带的捕鲸业,蛮有意思呢。”
    “是啊,听说美铃上女校那会儿,常乘船去青海岛登山呢,桥那头的王子山上有她的
诗碑,在通一带有鲸鱼墓、博物馆,同时还有日本最大的加级鱼养殖场,有空一定去看
看。”
    麻里非常流畅地说着,或许她认为作为市府的一名职员,也有义务宣传一下长门市的
旅游资源吧。
第四章、大阪女郎
    大阪府的守口市以出产著名的“守口萝卜”咸菜而远近闻名,但随着大阪市区的不断
扩大以及工厂的增多,其周围的耕地面积已接近为零。
    森喜美惠和母亲曾经住过的公寓在京阪铁路守口市站附近,离公主大酒店前大街约五
分钟路程的一条小巷里,这个“曾经”住过的公寓的地方,现在是周围围了一圈铁丝网的
空地,三百平方米大小的它地上插着“××房地产开发公司所用地”的大木牌。这大概是
泡沫经济顶峰时购买后一直闲置在此的。
    浅见来到一家似乎比较老的肉食品店,打听了一下那幢公寓,店老板回答说,知道这
儿从前有幢公寓,但不了解里边的住户。
    “原来这儿的住户不少哩,才三年的光景,一下子全变了。”店老板说道。
    看来只有去市政府查一下搬迁情况了,不过人家能否痛痛快快地告诉你,这还没准儿。
    已接近傍晚,无论去哪儿都晚了,市政府只得明天再去。浅见在附近的一家便宜饭店
住下,每晚六千五百日币,便宜是便宜,不过房间非常旧且窄。
    进了房间,先给东京的龙满家去电话,问龙满太太是否有GREEN制药公司职员的花名
册。
    “哦,有的。”
    “请查一下名册里有没有森喜美惠这个人的名字,她好像是在大阪分社上班。”
    浅见过了十分钟又打了一次。
    “没有找到,为了慎重起见,也查了一下东京总社的。”
    “没有吗?”浅见有些失望。
    “那位姓森的,是什么人?她和龙满有何关系?”
    “不,不是那意思,我想说不定她就是去淡路岛那家寺庙里取骨灰的人,明后天就会
搞清楚的。”浅见寒喧了几句,本打算暂时挂断电话,可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
    “请稍等一会儿,您查的是哪一年的花名册?”
    “去年的。”
    “有没有旧一点的?比如说三五年前的吧。”
    “有,我丈夫在这方面非常心细,花名册虽说年年都要更新,可他年年都会收藏。三
五年前的不用说,甚至还有三十年前的呢。”
    “那么,查一查三年前的吧。”
    “找到了。”龙满太大提高了嗓门。
    “她曾经在大阪分社经营管理部,头衔是财务科的主任。住在大阻府的泉大津市――”
森喜美惠是三年前从那儿去白谷饭店打工的,所以她在大阪的最后住址,应该是泉大津市,
视其情况,说不定喜美惠去了长门后,她母亲一个人仍留在该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