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只见南山风景

第108章 过往亭前淳风渡(3)


    淳风渡最繁华地就是菜市口,新建起来的一些高楼,显然是随处可见,并没什么稀罕之处。
    一个叫“淳风楼”的驿馆遗址也在这些新楼之间,屋檐上长了许多枯黄的草,乍一看有些败破不堪的样子。走进院落,绕过几棵棕榈树,上得楼上,倚栏四顾,能见得远处的河弯。
    “淳风渡的地名就是因这驿馆而得名。”这是冷彬找过一些关于淳风渡历史资料查证过的。
    “据书上所载,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楼前后都开了许多商号和客栈……”淳风渡因为一次洪灾,沙河大水在河谷乱窜,淹漫了淳风渡周边许多地方,阻隔了通往淳风渡的全部交通要道,那种落后的年代里,对自然灾害也是无能为力,许多村落都迁徙到别处,没有大批量的货源能运往淳风,淳风渡口也就冷清下来。后又因时代发展,公路修建,桥梁也是建在离淳风渡几公里外,淳风渡口也就真正停了河运功能,一些船长年靠岸停放,又无人维护,朽烂在荒草丛中,那些原就不多的船只,在几十年来经历几场风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若放在现在,洪水后照样能新建起来。至少不会就此荒芜掉!”
    “这些地方全是河床的,现在连这么大的树都有了!”冷彬慢步在沙河边上,指着身后一些不下二三十年树龄的树木说。
    而今淳风渡口尚在,也只是作为一个文化遗址,几艘小船,也是河岸人家日常运送些日常用物而用,近些年来,到淳风渡游玩,寻求田园情趣,溯古渡遗风的人相继有些多了起来,那些新造起的小船,也就成了河岸人家为游客摆渡,争些散碎钱养家糊口的工具。
    “这么长的钉子,差点伤到脚了!”雪往草丛深处走,踩到硬物,细看,是船上用的铆钉。
    冷彬折了一根树棍,噼哩啪啦打开草丛,半截残船般体赫然出现在眼前,那些掩在草丛深处的朽木上,竟然长出了些青苔。
    那些顺着朽木木纹自然生长出来的青苔,在深褐灰暗的木板上,像些古铜上的锈色。显然是深埋沙砾的残船的朽木,还未烂尽,沙河多年也未来有过大水,这露在沙床里的船体,又让年复一年长出的荒草掩了起来,常年湿润却也不见多少阳光,解体的可能性才减少,才得以保存到现在。
    “喔!还有点淡淡地朽木香。”冷彬轻轻用手一捏,就从那上面掰下一块,嗅将起来。
    话一落,不由想起曾见到过一位外国画家,曾在楼兰遗址游历多年,最后创作出一大批油画,画家把沙漠上的残垣和骷髅,野骆驼的骨架作为主题,又偏在画面上附衬一些开得忧郁而美丽的花朵,让人看后莫名泛起些对大自然的敬畏情愫和对沧海桑田的时代变迁的感叹。
    “知道为什么人总在最繁琐的生活里,才会去寻找那些曾被大多数人忘记的地方吗?!”冷彬突然这么问雪,又好像是说出一个长久放在内心的,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
    “因为我们往前走的时候,把自己利益也想在里面,对未知的事物的探究,多是有目的性的,内心里也就散失了享受寻求过程的坦然。”这么一说,如果正确的话,人在忙碌生活中,在向往与渴望里焦躁也是避无可避的了。
    “而寻找某一个前人去过或居住过的地方,是因为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关于他们的事,只是去验证一个自己尚未明确的答案。”而这种以追溯的方式去找某种答案,答案于现实中的生存利害关系影响相对较弱,享受的心情就多了些,就算找不到确切答案,我们一样要生活下去。这好比是现代人突然对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感兴趣,怀着探究的心去翻历史资料,甚或弄些仿古的家用品作为日常家用,淘些古董摆在案头以附风雅一样,是在生存无忧之后才会学着怎样享受的事情。但我们如果没有那种财力或心情,只喜欢现代的灯红酒绿也未尝不可。
    所以人在现实生活里容易消沉。
    “那些古建筑或者是老街区,或古城之类的地方,永远是温润人心的地方,滋养人灵魂安定的所在。”
    现代建筑结构也更多的是强调其科学技术含量,为求体现新的探索成果,以彰显人类越趋成熟和强大的征服自然界的力量。
    应该是这样的,现代建筑,甚或是仿古建筑群,它的现实功能更多的是限于发展旅游业,商业,现代文化而已。
    “春季才是来淳风渡最适宜的时候。”两个人又重上淳风楼。冷彬说春天的时候,淳风楼前的许多柳树都有了新绿,几棵桃树也绽开了些花。
    “在春天,才真让人感觉,这淳风渡,才是真正的淳风渡!”
    “该绿的绿了,该开花的开了,摆渡的还在摆渡……”冷彬说那环境里,人们生活节奏不快不慢,花红柳绿,河边青草,随季节变化,自然着。
    人,自然也是惬愉着的。
    从淳风楼往远山望去,沙河水远远地迂回于山间,像条闪光的链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