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的世界

第11章


 
这个墓在近几百年中没有人进去过,谁也不知道它的入口在哪里。早先曾有一些学者试图找到墓门,但除了把北坡上的砖面踩得乱七八糟以外,一无所获。因此,对佩特利来说,这就象未开垦的处女地一样,完全无法想象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佩特利甚至不能肯定,这墓的主人究竟是否是阿门内姆哈特三世。 
佩特利开始精神抖擞地清理金字塔的北坡,但没有发现入口。然后他又清理东坡的中部,仍旧没有结果。佩特利看着另外两面坡上堆得厚厚的砂土和垃圾,不免感到灰心。与其再去寻找什么入口,还不如打一条隧道直达中心来到容易。但即使这样做,所费的工时也比他预计的长。经过好几个星期的努力,他还只打通一半。最后,他终于钻通砖面,看到了一间墓室的墙壁。他鼓起劲来把这墙也打通了。但使他大大失望的是,盗墓者早在他之前已经来过:墓室地上有一个洞。 
此时的佩特利并不去考虑盗墓者是怎么进来的。他冲到洞前朝下观看,但除了一片漆黑,什么也不见。这洞太窄,佩特利下不去。在测量了洞里的积水之后,他用绳梯放一个男孩下去查探。在男孩的烛光照明下,佩特利看到有两口石棺,都已被撬开,里面空空如也。 
把洞挖大一些以后,佩特利也下到了棺室里。水深齐腰,使他行动很不方便,但他决心即使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至少也要确定墓的主人。脚下的感觉告诉他,地上满是垃圾和碎片,其中有些可能就是被打破扔在一边的殉葬坛罐。佩特利的工人不高兴在水中摸索,但他答应额外给钱,让一些小男孩用锄头进行打捞,终于在一块雪花石膏破片上发现了阿门内姆哈特三世的字样。 
现在可以证明,较大的那口石棺是属于法老的。但另外一口石棺又是谁的呢?佩特利在上面的墓室中获得了答案。在清理这间墓室时,工人们发现了一个雪花石膏做的精致祭坛,上面记着祭献的全部物件名称,总数约在100件以上,都是给法老的女儿蒲塔内费鲁的。显然,这位公主一定是早年夭折,但由于极受她的父亲珍爱,所以合葬一室。 
除此以外,别无所获。于是佩特利开始检查和清理盗墓者进来的通道。这些通道忽上忽下,许多地方都已被泥土壅塞,佩特利只能平伏在泥面上,靠手指或脚趾推进,才得以通过。就这样,连爬带溜和蹚水,佩特利一直来到贴近通道出口的地方。前面已经堵塞,佩特利计算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后,可以相当有把握地确定外面的入口是在什么地方。这是在塔的南坡上,佩特利经过两个星期的清理工作,终于发现了几千年前盗墓者进入的地点。 
佩特利循着盗墓者的脚步,可以发现他们是怎样一个个解决造墓者为他们设置的难题的。这使佩特利不得不叹服前者坚韧不拨的毅力。他们终于在南坡这个不寻常的地方找到了入口,这该有多大的耐心!但这仅仅是第一步。他们马上又遇到了另一个障碍。从这里向下,是一条长长的石级,只能在一片漆黑中摸索前进。尽头却是一间墓室,再也无路可通。盗墓者触摸四壁和地面,没有发现什么破绽。但经过耐心寻找,他们终于在室顶上看出扇巨大的暗门。他们打开进去,里面又是一条甬道,却塞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但这也没有难住他们。盗墓者一步一步地推进,终于通过了甬道,这时,他们才发现顶头是一面石墙。原来,整个甬道就是个死胡同,专门设计来分散盗墓者的注意,而真正的甬道则是一直敞开着的! 
盗墓者沿着真正的甬道奔去,但尽头处又是一间空的墓室。不过这次他们已懂得该寻找什么,所以不久就发现了室顶上的暗门,于是推门进去。然后又是一条甬道和另一间空室。当他们从这间空室出来,通过另一条甬道进入又一间墓室时,发现地上有两个井穴。这虽然和以前的情况很不一样,但盗墓者并没有上当。他们知道这是假的,摆在那里只是为了骗他们走上岔路。但这间墓室的确使他们伤透脑筋。为了寻找进入棺室的暗门,他们铲下了不少灰泥石块,几乎把整个房间都塞满了,结果仍是徒然。即使这样的挫折也没有使他们灰心。他们沿着甬道地面细心查找,终于发现了一个填满石块的十字形沟,就从这里来到了棺室面前。但意想不到的是,棺室无门可入。唯一的办法是从屋顶进去。但若那样的话,盗墓者将不得不把一块又大又重的屋顶盖板抬开,而这块石头的重量是45吨!当然不可能。所以他们后来是在这坚硬得象玻璃一样的花岗岩面上钻了一个洞爬进去的。 
佩特利穿过这些复杂的甬道和墓室的暗门,终于又走到亮处来。这时他的心情是既钦佩造墓人的机巧,又叹服盗墓人的聪明。但他同时又很怀疑任何人能不靠任何内线的帮助就找到这些宝藏。非常可能的是,守护这座金字塔的祭司们出卖了它的秘密。大家知道,后期的埃及祭司经常和盗墓者勾结起来偷窃法老的殉葬品,阿门内姆哈特的祭司难道就没有睁一眼闭一眼吗?谁会知道他们的罪孽呢?只有法老的亡灵知道,但法老的亡灵是奈何他们不得的。不是据说只要盗墓者毁去他的木乃伊,他的亡灵也就会死去吗? 
盗墓者只留下了闪绿岩和青金石的碎片来供后人想象当年的盛大葬礼。所有较为轻便的东西,不是被他们随身带走,就是被他们烧了。他们当然无法销毁棺室。当佩特利蹲着身子寻找陶器碎片时,他已经看出这间墓室的建筑是巧夺天工的,简直就象天方夜谭里讲的一样。这是用一整块坚硬的黄晶石凿成的,四壁的厚度将近3英尺,里面的长度是22英尺。简直不可思议。但它安置的地方就更不可思议了。一颗重110吨的巨钻,位于金字塔的中心。一想到这点,连象佩特利这样见惯世面的探险家也不禁连连倒抽凉气。 
他真希望盗墓者败在造墓者的手里!要是他能亲眼看见阿门内姆哈特的盛装华饰就好了。但不必伤心,因为在哈瓦拉坟场中,真还有一件激动人心的事等着他去发现,可以大大满足他那受了挫折的心情。 
在这个坟场中,最老的一座没有被盗过的墓,就是一位名叫霍鲁塔的大贵族的墓。据说这墓室里的东西很可观,所以佩特利决意不顾一切困难要把其棺椁安全取出,以便好好瞻仰一下当年人们殡送伟人去长眠的盛况。困难在于这具石棺所处的墓室是在地下40英尺的深处,而且部分已经浸在水中,因为整个哈瓦拉地区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遭到过一条高位运河的水淹。为了取出棺中的物件,不仅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也要有象盗墓者一样的毅力。 
整个工作是挖一口40英尺的深井,下到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墓室中,站在齐大腿深的苦水中作业。局处在这样狭小而又恶劣的环境里,佩特利开始只能凭借烛光一点一点地把灰浆石块扒开,这才摸到了底下的石棺。接下去的一步就更难了,棺盖打不开来。整块石板几乎有2英尺厚,而且多半浸在水里,要想完整地揭开是太重了,因此只好花几个星期的时间把它割成两半,然后把这样半块抬起来。但不幸的是,这一半正好是脚部,所以虽然佩特利坐在石棺里齐鼻深的水中挣扎了一整天,他却无法把里面的木乃伊棺从这一半空隙中拉出来。没有办法,他只好把另一半盖板也抬开。 
佩特利后来在写到这段经历时说: 
“过了几天,工人把盖板抬高了,刚够我把头伸进板去,而身体则泡在水里。这样我又受了一天的罪,跨坐在棺上,每一转头都要舐着咸得发苦的水。我虽然取出了第一层棺盖,但再里面一层棺盖却紧紧合在棺上。我用尽办法想使棺材松动,只是它牢牢地埋在沙里,橇棒和腿都使不出劲来,而手又够不到这么深。污黑的水,使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切全凭触摸,所以进度很慢。” 
后来,由于棺材面上没有什么装饰花纹,佩特利决定就在棺盖上打洞,把木棍塞进洞里,拴上绳子,然后叫全体工人用力往上提,这才把棺材挪动了。他继续报告说: 
“等待已久的最后一幕终于来到,几个月的辛苦使我们更迫不及待。我们开始把缠在霍鲁塔身上的布条解开。一层层的沥青和布条松了开来,出现了一排又一排绚丽的压邪物,就象当年放置进去时那样的闪闪发光。接着我们看见了他戴在手上的戒指,上面刻着他的名号,镶嵌精致的金鸟和黄金饰件,还有青金石制的精美塑像,抛光的青金石、绿柱玉和红玉髓雕刻的镇邪,简直是整套护身降妖驱魔的配备,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可说是从来没有任何考古学者看见过的精品。” 
5. 对照 
黄金……蓝玉……绿玉……红玉……“整套降妖驱魔的护身装备,随着霍鲁塔一起进入了棺材。在记录每块宝石的位置时,佩特利感到自己的心都在抽搐,因为这说明了古埃及人面临的种种恐惧。霍鲁塔向简直是被层层无形的敌人包围着,所以他才用得着这样的法术来求得安宁。 
所有的辟邪宝物的意义也就在于使地下的妖魔不能近身。对霍鲁塔来说,并不因为妖魔是人的想象而稍减其的真实性。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可见的敌人包围着他,使他得病,使他终于死去。生前用的一切法宝,他死后还是一样相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