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的世界

第10章


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死亡并中止灵魂和肉体的结合,它们的关系非常紧密,是全然不可分割的。灵魂随着肉体的点点破坏而逐渐丧失,而肉体的彻底毁灭则意味着灵魂的全部消亡。 
带着这样的观点去考虑,金字塔就不那么令人费解,我们对埃及人的思路就有了一个头绪。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埃及必然要做到两件事:首先,他们必须要学习如何用香油来涂尸防腐;其次,他们要学习如何建造坟墓以保木乃伊的安全。他们学得很出色,竟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者。 
坟墓、坟墓、坟墓!在埃及,人人心里想的是坟墓。然而 这里所说的人人是指大人物,因为建造坟墓花费很大。穷人所能指望的只不过是在沙地里浅浅刨一个坑罢了。他们的灵魂也只能将就着打发日子。但富人却可以采取一切办法来保证来世的福寿。至于法老就更别提了!法老不但非凡而且富贵,他们的肉体当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怪他们要雇用全国最好的匠师,强迫所有在他们统治下的劳工来为他们建造能珍藏他们的木乃伊坟墓。在法老胡夫看来,为了使自己的木乃伊能经久不坏和不被强盗捣毁,让100,000个劳工花费30年为他筑坟并没有什么不公正,而是完全值得的事情。在他统治埃及的年代里,这个国家的财力被耗尽,贫民被欺凌,而他却自在地盘算着脱离尘世后可以从此长生不老。 
每个见过金字塔的人,都会奇怪埃及人究竟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他们是怎么搬运这成千上万吨的石头,又怎么把它们堆高的? 
这个问题在不久前还没有答案。人们的猜想千奇百怪,应有尽有。其中主要的是,认为埃及人有一种秘密的方法,后来失传了。这是一种可以移动巨大重量的机械装置。但考古学家们已经给了我们真正的答案。在艾尔白什,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法老吐特霍特普坟里,他们发现了一幅画,这幅画把埃及人营造金字塔的情况准确无误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画上描绘了一个硕大雕像被移动的情景。这里看不到有任何机器和机械装置。整个的移动是以世界上最简单最笨拙的办法来进行的。雕像被放在一个木橇上,由172个人在沙地上往前拉。埃及人的地上运输方法没有任何窍门,完全是靠体力劳动。 
采石场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同样。埃及人在他们想要劈开的岩石上凿一条槽,沿槽打洞,把木桩紧紧地砸在洞里,然后往里灌水,当木头膨胀起来,压力就使岩石沿槽裂开。 
埃及人所有的装备都是这样简单的。他们没有任何象我们今天所用的机械装置,但他们却有我们今天所不具备的东西,这就是耐心和已失传了的技艺。在现代的机械化年代里,即使是最胆大的建筑师,在使用埃及人一直是用手工搬运的这种巨大石头时,也要格外地小心。人们对此一直感到惊讶。人们感到惊讶的,倒不是他们筑成的一些大金字塔,而是搬运巨石竟然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你只需估计一下胡夫金字塔所用的巨石数目或者大庙顶部石块的数目,便可看出,和巨大的重量打交道是埃及人司空见惯的事。至于他们经常用于装饰或雕刻的石头,它们的重量甚至更加惊人,简直难以置信。高耸的方尖碑是埃及人常用来装饰庙宇正面的巨石,巨大的雕像则是法老们很喜欢用来点缀国土的玩意,它们的重量都可达数百吨。当人们看到了这些东西时,就会觉得建造金字塔对埃及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他们有的是耐心和技艺。 
但这种耐心和技艺也有失误的地方。这就是佩特利的发现之一。他钻进胡夫大金字塔考察,每到晚上都因缺氧而发作头痛,但他终于弄清,大金字塔底部的布局虽然计算精确,无论在长度还是角度上的误差都不超过一个拇指的宽度,但埃及人也有马虎的时候。在金字塔的内部,佩特利发现了许多测量上的错误。那些古代的建筑师在一定的范围内的确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来保证测量准确无误,但除此以外,一切对他们就无谓了。佩特利看出,这个墓的监工前后曾有两人,并且头一个人比第二个人要称职得多。 
知道了这点以后,再来看这些宏伟的金字塔,人们就会感到宽慰多了,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也同样会犯错误,而且的确犯了一些错误,这就仿佛使我们对那些建筑者们更加抱有亲切之感。 
今天的金字塔,给人的印象是一片死寂凋零。一般的旅游者总是想象不出当年这些地方多么热闹。他们之所以想象不出,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埃及人的坟墓不仅是木乃伊长眠的地方,也是人死后亡灵的归宿。亡灵的日子多半是在坟里度过的。死者生前所享受的一切,它都要享受。它吃在那里,喝在那里,用在那里。它还有一点象人的地方,就是不愿意被人遗忘。亲威朋友必须不断地给它送东西来,不断地赶来服侍它。 
当然,这一切都会使当年的金字塔另有一番气象。因为在那时金字塔周围都是来来往往的谒墓队列。人们一般总是乘船来的,把船停泊在河里的水桥边后,就登岸穿过长廊走到金字塔下。每个金字塔的东面都有一个小庙,谒墓人将在这里放下他们为法老的亡灵带来的供品,或者继续走到胡夫金字塔东边他的3位王后的金字塔去。谒墓和祭奠活动不仅大人物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因为在那里受到关心的不只是法老们和胡夫王后们的灵魂。在金字塔的周围,还有臣僚的坟墓,他们的亲属就象照料法老的亡灵一样精心照料自己家人的亡灵。 
但是埃及人似乎总是担心自己的亡灵有朝一日会在坟墓里挨饿。所以他们并不完全信赖亲友的薄弱记性。不论一个人生前是多么受到爱戴,对他来说,为陌生人做好事而得到他们的祭祀似乎更加保险。因而不论是谁,在为自己营造永久归宿的同时,也会划出一块地方作为某户农家的生计,这样他的亡灵就将永远永远不愁得到这个人家的祭奠。真是一笔绝妙的交易!但更妙的是,他们的确达到了目的。不论是谁,既经同意守墓,都信守不谕。有时,甚至在这位善人已入土了几个世纪以后,这家人家的子孙还代代相传继续照看他的亡灵,照常送来祭品。然而,埃及人认为这还不够。谁能保证这家人家是真有良心呢?于是他们又想出了一个高招。 
当考古者们在萨卡拉首先发掘出法老臣僚们的坟墓时,他们很奇怪,为什么里面所有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制作的壁画。许多都是描写农村生活情景的,而且非常全面。从耕地、播种到收割、贮藏,从扬场到碾磨,从饲养家禽到牧放牛羊,应有尽有。难道埃及人真是如此迷恋于乡村生活,所以才在自己的坟墓中不厌其烦地加以表现?但他们为什么又有牲畜被宰杀被烹调的情景?这又有什么意思呢? 
突然,人们悟出了这个道理,毫无问题,壁画的主旨本是一个。这并不是什么乡村生活,而是食物。埃及人要求把食物画在坟里的画上,为的是永远不使自己的亡灵挨饿。如果他们的亲属忘了祭奠他们,他们的亡灵也不致饿死,因为他们可以靠观看画在壁上的食物来充饥。 
考古学者们把这些壁画视若至宝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它们实际上等于是一个有关古埃及的图书馆。而金字塔的令人失望益发使人们珍惜壁画,因为那些石陵只是虚有其表。法老们下葬后不过几个世纪,金字塔里的珍宝财物就已被强盗洗劫一空。 
金字塔太大,因而太引人注目。这使建筑它们的真正意图落空。它们富丽堂皇的外表,最能吸引窃贼。而在吉萨的臣僚们的坟墓——一种石室坟墓——大都非常朴素,他们的木乃伊身上没有多少穿戴,所以很少有人觊觎。再说,死者是被埋在一间小室里,小室又位于石室坟墓下面很深很深的地方,有时深达90英尺,也使盗坟的人望而却步。盗坟者知道,坟墓本身没有值钱的东西,无非是一座供亡灵居住的小房子,里面顶多有死者的一块石碑,碑上刻有他的姓名、职称和出身,还有一座与生人一样大小的雕像,这样万一木乃伊出了事,这个雕像可以随时作为死者的替身。但金字塔就大不相同了。它本身就显示出它内部藏有无价之宝,强盗自然愿意冒任何风险、花任何时间来得到宝贝。 
法老们终于悟出了这层道理,于是他们决定改变策略。就当讲究巧妙而不是规模。因为他们的金字塔规模越大,逃避盗劫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他们就当把金字塔建得小一点,但是要巧妙,使最诡计多端的强盗也无法找到藏在里面的财宝。对这样的决定,法老们肯定是自鸣得意。他们以为,过去祖先的坟被挖,是因为没有想到要和强盗斗智,现在他们只要搜罗国内的能工巧匠大布机关疑阵,那些窃贼就会无计可施了。 
4. 失败与成功 
建造胡夫大金字塔的匠师,曾经精心为它设计过一些机关。例如,它只有一个入口,就是在塔的北坡离地面43英尺的高处,那里的一块石头可以靠转轴推开。这还不算。随后的机关就更巧妙了。建筑师和盗墓者之间活象是展开了一场竞赛,一方是绞尽脑汁设置重重障碍,另一方则是坚毅不拨层层推进。这场竞赛的激烈程度,在佩特利发掘阿门内姆哈特三世在哈瓦拉的砖砌金字塔时得到了证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