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医药养生精华录②

第36章


约1~3个疗程。
  5.理中丸
  原方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由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组成。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
  用法:每次2丸,每日3次。
  6.苏合香丸
  原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苏合香、龙脑(冰片)、麝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白檀香、丁香、沉香、荜茇、熏陆香、白术、诃子、朱砂、水牛角组成。有芳香开窍,行气温中之功。
  用法:每次1丸,早、中、晚各服1次,5天为1疗程。约2~3个疗程。
  现代医学资料表明,中医学的肺脾肾与机体免疫状态有着密切关系。三脏之气健旺,则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三脏中任何一脏虚弱,都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采用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之中药,发病前长时期服用,既可改变过敏状态,又能预防诱发和减轻症状。当症状缓解或消失后,继续治以温阳补肾、益气固表之药,巩固疗效,可达“断根”之目的。
  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1.玉屏风散
  由防风、黄芪、白术组成。有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使腠理固密之功。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对机体免疫反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补中益气丸
  由黄芪、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身、陈皮、升麻、柴胡组成。有补中益气,调补脾胃之功。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有提高细胞活性和促进代谢的作用,还可提高身体免疫力。
  3.金匮肾气丸
  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组成。有温补肾阳之功。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改善内分泌及微循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清除自由基,利尿,降血压等作用。
  (编辑:郝近大)
  【编读往来】
  读者饶中芳问:
  我儿子今年10岁半,身体很棒,但就是有鼻窦炎。我很着急,请问应该怎么防治?
  中医专家答:
  您的孩子患有鼻窦炎,已明确诊断,急性发作时,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便可出现明显好转。
  鼻窦炎是由外感因素引起的,因感冒后鼻腔黏膜发炎,它和鼻窦黏膜是相连的,很容易同时引起鼻窦的发炎。所以要注意冷暖,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最好的预防办法是经常用冷水洗脸、洗鼻,冬季也要坚持,并且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急性期可用抗生素,如果平时也有鼻涕,还可服些中药。
  点鼻药有收缩鼻腔黏膜的作用。如果平时没有脓涕,鼻腔通气尚可,就不要用点鼻药。至于其他疗法,疗效并不清楚,不一定要用。
  夏天可以给孩子吃一些藿香正气丸,湿气重也是鼻窦发炎的原因。此外饮食要清淡一些,使大便通畅,这才不容易发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秦昭)
  读者小潭问:
  我患“左侧中鼻甲肥厚”。希望得到贵刊指点,能否用中药治疗?
  中医专家答:
  信中了解到您有左侧中鼻甲肥厚,经常出现鼻阻是可能的。因为肥厚的鼻甲容易使鼻腔变得狭窄,通气减少就会出现鼻堵、鼻涕倒流、张口呼吸、头痛等症状。如果脓涕很多,要检查看是否有慢性鼻炎、鼻窦炎。您所说的鼻中隔前端出血,与鼻黏膜糜烂、干燥有关,要检查鼻窦的情况。另外鼻咽部的出血问题,如果是在倒吸鼻时带血,更应仔细地做检查。
  您的鼻阻很重,要看看是否有明显的季节性,是否伴有打嚏、流清水鼻涕等过敏症状。因为患过敏性鼻炎时,鼻黏膜苍白水肿也会有很重的鼻阻。
  这些情况都应当搞清楚。一定要到有耳鼻喉科的医院,通过专门的器械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另外,鼻阻和重力也有关系,所以睡觉侧卧时,要将鼻子阻塞的一侧朝上,比如您左侧鼻阻,就朝右睡。中鼻甲肥厚,一般可以点药,如麻黄素等。当然,如果鼻塞很严重,必要时也可以做电烧、手术等。
  中药可试服以下方剂: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6克,桔梗10克,生薏苡仁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薄菏6克,大小蓟各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路路通10克。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医科·秦昭)
  读者汪全问:
  我患慢性鼻炎、鼻中膈弯曲多年,睡觉时憋气长期点药,很痛苦,请问应该怎么办?
  中医专家答:
  来信谈到您患有慢性鼻炎,鼻塞较重,长期用滴鼻净,现仍无法解决通气问题。我们认为您的鼻塞首先与鼻中隔弯曲有关,因为中隔弯曲可造成一侧鼻腔的狭窄。其次是由于长期慢性鼻炎造成鼻黏膜肥厚、中鼻甲肥厚,使鼻道不通畅,而且睡觉时因重力关系,鼻阻会更加严重。我们的意见是选择药物时要慎重,在鼻子很堵时可用一点麻黄素,但滴鼻净最好不要用。因为滴鼻净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立即收缩,改善通气,但药效过去以后,又恢复原状,时间长了会造成依赖性、耐药性和药物性鼻炎。
  最好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穴位按摩(可选择迎香、风池、合谷等穴)、中药熏吸法(可选用辛夷、白芷、薄荷等中药)、中药搐鼻法(冰片1.2克,硼砂3克,薄荷10克,檀香1.5克,共研细末,取少许置指上,按于鼻孔吸入)。另外,耳压法(可选内鼻、肺、脾、肾上腺等穴)、足底按摩等方法均可使用。
  您也可以服用以下中药:
  苍耳子6克,白芷10克,薄荷6克,川芎10克,芙蓉叶10克,丝瓜叶10克,浙贝母10克,马勃6克,红花6克,路路通10克,菖蒲10克,甘草6克。
  鼻腔通气不好,并不是单纯影响鼻子,它还会造成全身供氧困难,尤其夜间加重,会对心脑的缺氧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应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要到专科医院经过检查,根据您鼻腔的具体情况由大夫确定,当然也要考虑您个人意见。
  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切除术,是解决鼻腔通气的根本方法,但这必竟是手术,也要考虑您的年龄,身体状况。冷冻、电烧不是大手术,是比较好的疗法。
  至于您顾虑的术后鼻腔干燥等问题,可能会有,这主要是因为鼻道在手术后由窄变宽,通气量增加了,对黏膜的刺激也加重了。干燥的鼻腔可以点薄荷油、石腊油或日常食用的香油。如果手术做得比较成功,一般不会有以上问题。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医科·秦昭)
  ⑶“铮铮铁骨”有真诀──骨质疏松的保养方法
  高度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
  浙江楼忠亮
  有一位老妇,双腿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平时经常坐轮椅。一天,她的一条腿突然不能活动,一动就疼。她自以为旧病复发,只吃点药,却不去医院做检查。
  数月后的一天,她无意中摸摸大腿,发现大腿骨凹凸不平,这才警觉腿疼可能是骨折造成的。因为没有经过手术治疗,畸形自愈的骨折处高低不平。医生告诉她,除非敲断后重新手术。老人深感后悔。
  老年性骨折,不一定是在重跌、重压后发生。因为骨质疏松,或者咳嗽,甚至稍微坐姿不对劲都会造成骨头断裂。据调查,老年人骨折占老人死因的20%,故必须引起老年人的高度警惕。
  1.要测骨密度。目前,很多老人不要说去测骨密度,就连这个名词也没听说过。骨质疏松是一种疾病,它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所以,老年人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测骨密度,使自己心中有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2.经常晒太阳。常在阳光下劳动的老人,骨折是较少见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只需要晒太阳就可以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坚固骨骼。所以,维生素D又被称作“阳光维生素”。
  3.从饮食中摄取钙。老年人因吸收功能渐差,平时要注意多从饮食中补充含钙和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小鱼小虾、紫菜海带、芝麻花生、牛奶豆类、牡蛎骨头汤等。
  4.要常运动。适当地坚持锻炼可以刺激骨细胞,从而提高骨质密度。
  5.要防摔跤。老年人视力差,步履不稳,方向感差,因此跑步、爬山、骑自行车等都要量力而行。古人说:“老人怕跌。”若跌得骨折,一是疼,二是不能动,只好躺在床上“活受罪”。
  6.要远离烟酒,少饮咖啡和浓茶。这可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7.要防药害。平时要注意消炎药、抗过敏药、激素等药物对骨质的伤害,对酸性成分较多的食物也应少吃。
  8.常洗热水浴。睡前热水泡脚、按摩,都能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对老年人的身体十分有益。
  (编辑:王滨生)
  骨质疏松症的辨证食疗
  河北刘建英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较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以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该病属于祖国医学“骨痿”范畴。
  中医认为“肾主骨”,而“腰为肾之府”,因此本病发病的关键是肾虚髓液不足。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症型,以食疗法治疗骨质疏松,辨证选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肝肾阴虚型:症见腰背酸痛,两膝酸软,眩晕耳鸣,或兼见五心烦热,口燥舌干,足跟疼痛,自发性骨折,舌质红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