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医药养生精华录②

第34章


万全就诊后分析道:“就形色而论看不出什么病来,如果说是外感,却无风寒证的表现;如果说是内伤,又没有饮食积滞等。小儿如此昏睡,莫非此儿有所思,思则伤脾,脾伤则可昏睡而不欲食。”说到此,他的父母似有所领悟,便说:“原有一小朋友常与他相伴而玩,我们叫他回去了,今天已是第三天了。”乳母接着说:“自那小孩子走后,他便没有高兴过,也不吃奶,就昏睡。”患儿的父亲立即叫人找来那小孩,患儿见其好友,就嘻笑起来,食睡也正常了。患儿的父亲感叹道:“不是万全高妙的心术,我们怎能知道这些呢!”
  (编辑:舒晓奋)
  【编读往来】
  治小儿夜啼的中药方
  丁香、肉桂、吴茱萸各15克。研为细末,做成药兜,每天晚上让孩子佩带。注意睡前要先用热水袋敷药兜15~20分钟,再给孩子佩带。每5天换药1次。
  5.要安静,先安神──儿童多动症的自然疗法
  河南·马荫笃
  小儿多动秽语综合征是近年来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生在5~13岁之间的儿童。现将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清心安神法
  多因家教过严,劳多逸少,导致小孩多动善怒,挤眉弄眼,喧扰不宁,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大声叫喊,甚至狂妄大骂。症状表现为舌绛无苔,脉弦数或洪数。此乃气滞郁结,心火内炽,火扰神明,心神不宁。
  方用自拟莲子郁金汤:莲子心2克,广郁金、赤芍、栀子、蝉衣各6克,生地30克,薄荷叶、甘草各5克。
  随症加减:口舌糜烂、口臭者,加生石膏30克,黄连3克;目赤多眵,腹胀便秘者,加大黄、黄芩各10克;狂躁打骂人,睡眠不好者,加安宫牛黄丸,每服1/3丸,每日2~3次,开水化服。
  此外,可配合针刺神门穴,采用平补平泻,每次留针1分钟。
  平肝镇静法
  多因娇惯过度,导致做事虎头蛇尾,游戏时不能耐心等待,抢夺他人东西,多动不安,挤眉弄眼,抬肩踢腿,日夜不知疲倦,甚至殴打小同伴。症状表现为舌质红、苔厚腻,脉细弦或弦数。此乃怒气伤肝,肝火上炎,心神被扰。
  方用自拟珍珠百合汤:珍珠母、制鳖甲各30克,生百合15克,钩藤、夜交藤、生白芍、炒枣仁、生地、柏子仁各10克,当归、玉竹、炒白术各6克。
  随症加减:口舌生疮者,加生石膏30克,龙胆草6克,去炒白术、当归;大便燥结、小便黄者,加白茅根30克,大黄10克,去白术、当归、鳖甲;失眠多梦者,加朱砂0.6克,分2次冲服;发热狂躁者,加羚羊角粉0.6克(另煎频服),或珍珠粉0.3克冲服。
  健脾益智法
  多因病久身虚,导致小孩讷呆厌食,心烦多动,不能长时间学习功课,玩耍有始无终,做事不加思考,不能静坐,夜寐不安,自汗或盗汗,四肢发冷,流涎梦多,遗尿。症状表现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缓。此系久病脾肾两虚,心肾失交。
  方用自拟参芪益智汤:生黄芪15克,党参、益智仁、枸杞子、炒枣仁、熟地各10克,炙远志、石菖蒲、五味子各6克。
  随症加减:纳差厌食者,加炒白术6克,谷芽10克;大便稀溏者,加煨肉豆蔻6克;心悸者,加龙眼肉10克;遗尿者,加楮实子、升麻各6克;四肢发冷者,加熟附子、桂枝各6克。流涎者,针刺地仓穴。
  (编辑:王滨生)
  【编读往来】
  读者毛梅问:
  我儿子今年19岁,在我怀孕7个月左右,发生了一次轻微的煤气中毒。儿子出生后1岁3个月时,感冒发烧40℃引发抽风,经医生诊治后痊愈。可孩子成年后,如有感冒或发烧,虽然没有发生中风或抽筋,但伴有头晕、心里难受,智力方面比同龄人要低一半。诚请各位专家、教授为我儿在智力体质、多动抽动秽语等各方面,综合论症。
  中医专家答:
  从信中了解到您的孩子从小身体比较弱,经常有病,目前的智力及体质方面也比同龄孩子差。
  根据您信中所述,是否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前还需要进行各种必要的检查。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多部位突发快速的无目的重复状肌肉抽动为基本特征,表现为点头、眨眼、撅嘴、喷鼻、耸肩等症,同时逐渐向上肢躯干或下肢发展,出现肢体或躯干短暂的暴发性的不自主运动,甚至有转圈踢腿等动作。另一特征是出现多发性发音肌抽动且伴有暴发性异常喉音,出现各种怪声,躁动不安,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差,智力有些受影响。您孩子的症状不是太典型,因此建议到正规医院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如脑电图、头颅MRI,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对本病有一定帮助。平时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偏食。还应保持规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对增强体质均有好处。
  拟方一则仅供参考:
  生黄芪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30克,龙眼肉10克,生龙牡各15克,山栀10克,当归12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每日服2次。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科·郑慧)
  读者尚志问:
  我儿子今年16岁,小时候曾患轻微小儿抽动症,如挤眼、嗅鼻、努嘴等,治疗后基本痊愈。但现在如果感冒或者学习负担过重,就会出现轻微的摆头、颈部痛或者嗅鼻现象,夏季较为明显。请问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中医专家答:
  收到《家庭中医药》杂志编辑部转来的您的来信。根据信中所述症状谈一点自己看法,供参考。
  您儿子曾有挤眼、嗅鼻、努嘴等症状,也已诊断为小儿抽动症,在几家医院就诊过,经一年多时间基本痊愈。但在感冒或者学习负担过重时表现轻微摆头、颈部痛或嗅鼻现象,这是有可能的。因抽动秽语综合征系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电图无特征性改变,而且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动作,并影响到多组肌肉。因此缺乏准确的辅助检查项目作为诊断标准。
  目前您儿子读高一,正处于学习紧张阶段,有一定压力,体质下降易感冒。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五志化火或六淫引发,以致木失调达,郁结不疏,化火生风,风胜则动,故出现以上症状。
  如果症状明显影响学习,您还是请中医大夫开中药调理一段时间。治疗的同时应解除精神负担,增强信心,学会自我放松,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此外,适当休息。抽动秽语综合征与情绪有关,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因此不应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以保证足够的睡眠。另外还要孩子少玩游戏机和电脑。
  由于本病病因尚未清楚,有学者倾向于脑器质性病变,也有人认为本病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认为,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对患儿的病态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多给予启发和鼓励,不可在精神上施加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增强自信心。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院儿科·李秀梅)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养:谁都可以不出门就祛除慢性病
  ⑴还喉咙一片清凉──慢性咽炎的保养方法
  浅谈慢性咽炎
  北京·齐贺彬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其病因主要是由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炎性分泌物刺激,扁桃体慢性炎症直接蔓延或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空气污染等刺激及过食辛辣食物等诱发本病。根据国内统计,在城镇居民中,其发病率约占咽喉病的10%~15%,尤以青壮年为多。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有咽干、咽部不适、异物感、灼热感、痒感、疼痛或吞咽疼痛等,多较轻微,而急性发作期间咽痛可较剧烈。由于咽后壁常有较黏稠的分泌物附着在黏膜上,使人很不舒服,所以患者时时刻刻想用“咯”、“咯”的方法来除之,即人们常说的“清嗓动作”。有的还会出现刺激性咳嗽,尤以晨起刷牙时特别明显,常伴有恶心。
  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一般不需要抗菌素,因为慢性咽炎并非细菌感染。然而,在门诊中,许多慢性咽炎病人坚决要求医生给予抗菌素治疗,部分病人甚至自行到药店购买服用抗菌素,这样滥服滥用有害无益。因为滥用抗菌素可能导致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另外,抗菌素均有副作用,滥用可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中医对慢性咽炎常采取整体治疗的方法,辨证施治。慢性咽炎分为以下几种:
  1.肺阴不足,津液亏损
  常表现为咽干咽痒,干咳无痰,手足心热。治宜润肺养阴,可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玄参、乌梅、藏青果或二母宁嗽丸等药。
  2.肾阴不足,阴虚火旺
  常表现为咽干咽痛,腰膝酸软或遗精、性生活后咽炎症状加重。治宜潜阳育阴、生津养液,可用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桔梗、甘草或知柏地黄丸等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