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吟

第33章 暗层


皇宫里是没有净土的。
    皇宫里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斗争而存在,为了自己的斗争,为了别人的斗争,为了斗争而斗争。
    一切东西都可以被斗争所利用。
    比如感情。
    比如宛纤和瑶苓的友情。
    武英殿的规矩,宫女太监等泄露皇帝与大臣谈话内容的,诛。为他人以各种方式打探皇帝与大臣谈话内容的,诛。不需要明确的证据,一旦皇帝觉得他的意思,他的旨意在不该被人知道的时候被人知道了,被不该知道的人知道了,在武英殿侍侯的人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宛纤和瑶苓可以私下谈论武英殿内的事情,不是大家念着她们年纪小,不是觉得她们谈的无关紧要,不是因为宛纤所属的文华阁素少人迹。
    是有人刻意让她们为之。
    是有人刻意想从她们的身上探听皇帝单独召见某位大臣,更重要的是召见某位王爷时说了什么,不必全部知道,有时哪怕是从她们的谈话中一心半点情报的泄露,也会使许多应对之策产生,使许多谋略成型,使许多人或生、或死。
    一直有人在刻意保护她们这种关系。
    否则,以宛纤和瑶苓这样不知收敛的个性,早不知道死了多少回。
    是谁在皇帝眼皮底下掩盖着这层关系?
    “明说吧,这个连本宫也不知道。”丽贵妃摇摇头,脸色是少有的凝重。人不能掌握的事情太多,贵为妃子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但这并不影响我要你办的事情。我要你从宛纤那里探听消息,我们的人跟皇上议事的内容你当然不用管,我要知道五爷他们的人,其他王爷的人,甚至中立的人,他们每日每夜的到底在跟皇上谈些什么。”丽贵妃起身站在一盆秋牡丹旁,无视娇媚的花朵,只是细细翻看着每一片叶子。
    “这些人,说得太多,烦了皇上的心,也挡了我们的路。当绿叶长得太茂盛,就不适合来衬托花了。”言罢,她用涂着艳红洒金瑰彩的长指甲轻轻地夹着一片肥大的花叶,将它齐柄截断,任它飘落于地。
    我低着头,注视着那片躺在地上的叶子,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上一秒想必它还以为自己能挺过整个隆冬呢。
    刹那生死。
    丽贵妃轻移莲步,毫不犹豫地踩上它,用力。
    “宛纤那小丫头我还知道,天真得紧,当然她若是装作天真也这般像,那就太厉害了。但是瑶苓,她会不会被人收买,故意放假消息?”我轻声到,小心总不是错吧?
    “我也这样想过,所以对她们两人都暗中留意了很久。这两丫头进宫时年纪就小,现在也不大,底子也很清白,并没有其他个嫔妃跟她们接近。况且我曾经要紫燕跟她们接近过,她们无意中泄露的事虽不说十分地准确,却也有个八九分,九爷也还因此办成了一两件事。我本来是要找个由头把紫燕打发过去的,可惜她死了。”丽贵妃微皱着眉说,有一点惋惜。
    紫燕。
    不愿多想,我又问到:“那可是要我每日把消息写了托人带来?”
    丽贵妃点点头,“这就是要你学识字写字的目的。”
    。。。。。。。。。。。。。。。。。。。。。。。。。。。。。。。。。。。
    我抱着一叠皇室成员生平,小心地走下文华阁木质的楼梯。初来文华阁,除了识字写字,我以看皇室成员的生平为消遣,运气好时。还会看到一两桩所谓的皇室谜闻。这为我在这里实在是乏味的生活平添了几分乐趣。
    现在,终于下完了最后一级楼梯,我小心地站着,让眼睛适应这里的昏暗。存放皇室成员资料的地方为一个暗层,光线极弱,每次我都只能勉强在里面按架子的排列顺序找自己要的东西,看字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第四个架子搁下记录大盛朝第一位天子的生平丰功伟绩的资料,我准备找他的儿子看看。应该是在第五个架子?我摸索着,不顾触手之处皆是灰尘,去拿第五个架子上的书。
    好,摸到了!我心中一喜,用力将那一叠书抽出来。谁知不知是这第五个书架堆放太乱还是我一次性抽的书太多,我一用力,竟使整个架子都晃动了一下。这一晃不要紧,最上层不知道一本什么书正好掉在我手中的一叠书上。
    这个?是天要我多看一本?
    那好吧!懒得再将那本自己送到我怀里的书放回去,我将一叠书抱在怀里,走出了暗层。
    回到自己屋里,看看天色,知道离宛纤回来的时间还早,我在桌前坐下,开始我的休闲娱乐活动。
    恩,这本,应该是刚才掉下来那本吧?很薄,很旧,书皮有些破了。书皮上有首诗,字迹也不是很清楚。我凑到眼前仔细地辨认。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看不懂。
    随手将它一丢,我开始看我的皇室谜闻。
    翻了两页,我猛地想起了一件事!抓过那本被丢到一旁的书猛瞧,果然果然!这首诗是用简体中文写的,不是在这里使用的繁体!我最近由于练了太多的字,竟然忽略了!
    我翻开书,第一页“金蝉脱壳”四个字映入眼帘。这不是三十六计之一吗?我又是激动又是疑惑,接着翻下去,“话说在一个叫蜀的国家里,有一个帅哥,一个聪明的帅哥。一个位高权重的聪明的帅哥,不过遗憾的是他已经有老婆了。他叫诸葛亮。。。。。。”
    整个在这一题目下的故事,正是关于“金蝉脱壳”!说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这个讲故事的人,整篇都使用的简体中文,语言俏皮活泼,读来诙谐有趣,从他的用词、风格来看,完全就是我的时代的人!
    他是谁?或她是谁?
    第二个故事,“抛砖引玉”,第三个,“借刀杀人”,一共三十六个,正是三十六计!
    看完这三十六计在看封面上的那首诗,我发现原来除了“檀公策”三字,每个字都包含了一个计谋!
    他到底是谁?
    其实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人选,是不是她?
    这本书是从第五个书架掉下来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呢?
    想着,我立刻站起来,准备再去暗层。
    “茗悦姐姐!”正在此时,宛纤却推门走了进来,满脸难过。
    “怎么了,宛纤?”我勉强压制住内心的激动,停下来问到。
    此时,除了那个架子上的书,我真的是对什么消息都没有兴趣。
    宛纤一张小脸皱在一起,正像院子里的菊花。“今儿瑶苓跟我说,九爷被皇上大骂了一顿,还罚了他一个月的王爷俸禄!说他公报私仇,气量狭窄,难堪大任。”
    .....................................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一诗是为了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
    .............................................
    唉,这章难产,几天了.觉得不能拖了.有空再改吧..........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