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史

第71章


他的财政总监苏利说得很清楚:农耕和畜牧是滋养法兰西的双乳,是真正的宝藏。亨利四世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禁止羊毛、蚕丝等原料出口,限制进口外国商品,并发放手工工场津贴,改善交通,鼓励发展本国的工商业。1604年成立法国的东印度公司。1608年在今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下游建立魁北克城。
  1610年5月,亨利四世被狂热的耶稣会士弗朗索瓦·拉瓦亚克用匕首刺死,其9岁幼儿继位,称路易十三(1610—1643年),由母后美第奇家的玛丽摄政。1617年,路易十三与心腹吕伊纳密谋,从玛丽手中夺权,并逐渐重用有卓越行政才能的黎塞留。黎塞留贵族家庭出身,其父曾任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的卫队长。1606年经亨利四世举荐任主教,后升红衣主教。1624年8月任首相,控制大权18年,为巩固君主专制做出重大贡献。他虽是红衣主教,却把国家利益放在教会之上。他在《政治遗嘱》中说:“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的是使王国荣耀。”1620年,一批聚集在太后玛丽周围的贵族阴谋勾结雨格诺发动叛乱,黎塞留说服路易十三坚决镇压。对于实行割据的雨格诺,黎塞留毫不留情。1621年4月,他派兵攻占罗亚尔河两岸的雨格诺城堡,只允其据有拉罗舍尔和孟托班。1627年底,黎塞留亲率大军攻打拉罗舍尔,并下令修筑围堤使前来支援雨格诺的英舰无法入港,第二年底该城被迫投降。1629年5月,雨格诺最后一个据点孟托班陷落。同年6月,路易十三颁布“阿莱斯恩典敕令”,名义上仍然承认南特敕令,允许雨格诺信仰自由,但必须解散军队和拆除一切城堡。这种将政治与宗教分开的做法收到积极效果,最终解决了法国的隐患,国中之国不复存在,从而大大巩固法国的统一和君主专制制度。1626年,黎塞留破获王弟奥尔良公爵的叛乱后,下令一切臣民非经朝廷允许不得召集军队、征收捐税和与外国(包括教皇)使节往来。不久,太后玛丽被流放,后逃尼德兰。1631年,奥尔良公爵策动功勋卓著的元帅、蒙莫朗西公爵讨伐黎塞留,阴谋被粉碎后,这位公爵被剥夺爵位判处死刑。1642年,路易十三的宠臣森—马尔斯侯爵与奥尔良公爵合谋反对黎塞留,阴谋败露后被处死,奥尔良公爵被削官为民。
  为加强中央集权,黎塞留设立中央各部,选派权力很大的主计官监督地方的行政、司法和财政;这种官职不能买卖、转让和世袭,随时由中央任免。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励工商业,支持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为支持对外掠夺和提高法国的国防地位,黎塞留积极扩建陆海军,使之成为令人瞩目的强大武装。1626年法国陆军有1.2万人,到1635年增加到13万人。1636年,法国的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已拥有舰艇约60艘。
  在对外政策方面,黎塞留立意打破哈布斯堡势力对法国的三面包围,进而夺取欧洲霸权。他要把法国的疆土扩张到莱茵河畔,恢复所谓自然疆界。他先后怂恿、资助丹麦、瑞典入侵德国,1635年起直接参战,最终取得三十年战争的最后胜利,支解德国,夺得欧洲霸权。大大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
  为支持内政外交政策,黎塞留一再加税。以人头税为例,1610年为1150万里佛尔,1643年增加到4400万里佛尔。黎塞留把人民比作忍辱负重的骡子,没有丝毫同情心。17世纪30年代,在歧恩、加斯科涅、普瓦提埃、桑通日和诺曼第等地,到处发生反重税反暴政的人民起义,都被黎塞留残酷镇压。
  ---------------
  ① 1492年,那不勒斯与佛罗伦萨阴谋瓜分米兰,米兰向法国求援。1494年1月,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德死,查理八世声称有权继承其领地,遂出兵占领那不勒斯。 
  ① 1431年,巴塞尔宗教会议通过决议,宗教会议的权力高于教皇,有权任命各国的神职人员。教皇尤金四世拒绝承认,并于1438年在费拉拉另开会议,巴塞尔宗教会议将其废黜。 
  ② 托马斯·林赛:《宗教改革史》上册,孔祥民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7、28页。 
  ①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第92页。 
  ① 斯卡兹金等编:《中世纪史》第二卷,1954年莫斯科俄文版第299页。 
  ① 恩格斯:《关于德国的札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653页。 
 
第十章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西欧诸国
 
  第三节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西班牙的反动统治
  “尼德兰”意为低地,指莱茵河、些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地势低洼的地区,包括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又是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
  尼德兰曾处于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之下。11至14世纪分裂成许多狭小的封建领地,多属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法国国王。1369年,弗兰德尔的女继承人与勃艮第公爵菲利普联姻,勃艮第势力开始渗入尼德兰。15世纪尼德兰大部分地区属于勃艮第公国。百年战争结束以后,法国的王权日益强大。以圆滑、老练著称的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上台后,联合英国和瑞士,向勃艮第宣战。1477年1月南锡一仗,瑞士步兵大获全胜,击毙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法国乘机据有勃艮第公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领土统一。同年8月,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之子马克西米连结婚,遂使帝国军队与法
  发生正面冲突。1479年,法军被击败。1482年玛丽死后,尼德兰处于德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16世纪初,马克西米连的孙子先后继承西班牙王位和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尼德兰成为他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派总督治理。
  莱茵河和些尔德河下游一带,物产丰富,又处水陆交通的要冲。早在13、14世纪,农牧业和工商业就相当发达。布鲁日的繁荣驰名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国际贸易的中心西移大西洋岸,更加促进那里的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贵族阶级发生分化:少数贵族渐渐资产阶级化;大部分贵族仍然从事封建剥削。尼德兰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其中商业资产阶级占优势。手工工场主和主要经营国内贸易的商人,激烈反对西班牙的统治。他们同爱国贵族结成联盟,以卡尔文教为旗帜,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大商人,特别是经济上与西班牙联系密切的南方商人,虽然对西班牙的统治不满,却不愿与他完全割断联系。农民、雇佣工人和平民,既受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的压榨,又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们是革命的主要力量。
  早在16世纪20年代初,路德教已传入尼德兰。再洗礼派则在下层群众中流传。40年代,尼德兰侨民在伦敦成立自己的卡尔文教组织,并在埃姆登建立基地,秘密派人回国传教。1559年,法国同西班牙签订卡托—堪布累济和约结束意大利战争以后,变本加厉地迫害本国的卡尔教徒雨格诺,许多人被迫逃往尼德兰南方,又成立一批卡尔文教组织。1561年,尼德兰卡尔文教会拟定自己的信纲《比利时告白》,与德国卡尔文派选侯巴拉丁伯爵制定的《海德堡教义问答》一同流传。告白和问答重申卡尔文教的主张,在革命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西班牙对尼德兰的反动统治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天主教会站在西班牙统治阶级一边,疯狂镇压尼德兰人民的反抗。查理五世对尼德兰横征暴敛,暴戾恣睢,民不聊生。西班牙国库年收入500万佛罗林,其中半数来自尼德兰。尼德兰的异端裁判所,残酷迫害新教徒。1550年,查理颁布严厉惩治“异端”的法令(人称“血腥法令”),对于稍与路德教或卡尔文教有接触的人,甚至阅读圣经的人,均以破坏社会治安论罪,男的杀头,女的活埋,如果坚强不屈则处以火刑,财产籍没国库,包庇“异端”者同罪。查理为与法国争霸称雄,把尼德兰看作三面包围法国的重要一环和战略基地,日益加紧对它的控制。
  查理五世退位后,其子菲利普二世(1556—1598年)继承西班牙王位并统治尼德兰。他强化对尼德兰的反动统治,任命其姊帕尔马公爵玛格丽特为尼德兰总督,由宠臣红衣主教格兰维尔等人辅政,利用天主教会残酷迫害革命者和一切对西班牙统治不满的人。菲利普重申严格执行1550年颁布的“血腥法令”。有人估计,到革命爆发前的1566年,被杀害或被驱逐的人竟有5万多。菲利普二世一再宣布国家破产,拒付国债,使尼德兰银行家蒙受重大损失。1560年,他下令提高西班牙羊毛出口税,输往尼德兰的羊毛从每年4万包减至2.5万包,减少40%。他还限制尼德兰商人前往西班牙,禁止他们与英国和西班牙殖民地直接贸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