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史

第72章


菲利普二世的倒行逆施,使尼德兰蒙受极大损失,许多工场银行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民族经济面临破产的威胁。贫苦农民的生活日益贫困,不满情绪普遍高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急剧激化,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贵族同盟
  尼德兰的人民大众,在疯狂地屠杀和迫害面前,无所畏惧地同西班牙反动统治当局展开英勇的斗争。早在1557年,有人从尼德兰报导说:“尽管寒冷的气候使居民胆小,当判处死刑时他们以罕见的勇气蔑视命运,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①60年代初起,卡尔文派牧师在露天旷野公开布道,广大群众扶老携幼积极参加,有的甚至自带武器赴会。尼德兰著名画家彼得·勃品盖尔1565年创作的名画《洗礼者约翰布道》,生动地画出这种情景。有些地方,愤怒的群众攻破监狱,拆除火刑柱,冲进修道院,勇敢地营救受迫害的新教徒。奥兰治亲王威廉、埃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将军等一批知名大贵族,利用日益高涨的群众革命运动,要求撤走西班牙驻军,召回红衣主教格兰维尔。菲利普二世佯装答应他们的要求,却暗中策划镇压。消息传开,群情更加激愤。
  1565年11月,在奥兰治亲王威廉(1533—1581年)支持下,一批贵族在布雷达集会,成立“贵族同盟”,公开抨击西班牙的统治违反法律和人性。威廉祖籍德国那骚,因继承法国南部奥兰治公爵爵位、称奥兰治的威廉。他长期任职军队,为查理五世皇帝东征西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关系极深,后被菲利普二世任命为荷兰、西兰和乌特勒支等地的总督及尼德兰三级会议的成员。1551年,由皇帝作媒,威廉与尼德兰名门闺秀结婚,领地又有增加。如他后来所说,德国是他的祖国,尼德兰也是他的祖国,他在尼德兰并不是外国人。②然而,在尼德兰独立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与西班牙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成为受人景仰的爱国贵族的代表。
  1566年4月5日,贵族同盟派代表向女总督玛格丽特递交数百人签名的请愿书,签名的人中有奥兰治亲王的弟弟路易。请愿书要求废除宗教裁判所,停止迫害新教徒,立即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国内形势,但又表示忠于国王菲利普二世。女总督迟迟不作答复。有些官员嘲笑代表穿的衣服破烂,称之为乞丐。敌人的嘲笑和污蔑,更加激发尼德兰人的民族情绪,许多人干脆接受挑战,穿乞丐服,系讨饭袋,戴讨饭徽章,①以乞丐自居。接着,卡尔文派资产阶级领袖开始与同盟接触,商量合作。贵族同盟派代表出访,寻求德国路德派诸侯和法国雨格诺的支援。广大群众义愤填膺,立刻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爆发
  1566年8月中旬,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起义象火山一样爆发了。弗兰德尔的市民首先行动起来,他们手持棍棒、锤子和绳索,冲进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圣骨之类的骗人的“圣物”,或者打开监狱释放被囚的新教徒,强迫当局限制天主教僧侣的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有些地方的农民焚毁田契,建立革命的武装。8月底,运动波及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和荷兰、西兰等地,尼德兰17省中有12个卷入。运动一开始是自发的,但许多地方有卡尔文派资产阶级和贵族同盟的成员参加。到10月底,约捣毁教堂和修道院5500多所。西班牙的统治陷于瘫痪。有些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为“圣像破坏运动,”其实并不确切,没有说出它的革命本质,因为它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和独立战争的真正开端。
  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吓坏了西班牙当局。1566年8月23日,女总督玛格丽特发表声明,佯装答应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允许新教徒在指定地点礼拜,特赦贵族同盟的成员,同时希望发扬忠君感情,协助恢复国内秩序。有些被革命群众运动吓破了胆的贵族,如埃格蒙特伯爵和荷恩上将,毫无保留地接受女总督的条件,宣布解散贵族同盟,与西班牙当局一起镇压革命。奥兰治亲王威廉率领一批亲信逃往德国,坚持斗争。惊慌万状的卡尔文派资产阶级矢口否认他们事先知道起义的事,并表示不同意武装起义,纷纷退出运动,号召人民安静下来停止暴动,先消除自己灵魂里的罪恶。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由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动摇、叛卖,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
  1567年春,安特卫普和瓦朗西安两个最大的起义城市平静下来。女总督立刻宣布1566年8月23日的宣言无效,接着阿尔发公爵率领18000人西班牙大军开到尼德兰,8月22日占领布鲁塞尔,并在许多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布防。西班牙当局撕掉面纱,露出刽子手的狰狞面目。阿尔发公然叫嚣:“宁把一个贫穷的尼德兰留给上帝,不把一个富庶的尼德兰留给魔鬼”;“必须使每一个人经常生活在恐怖中,时刻担心屋顶会塌到他们头上。”9月,一个名叫“除暴委员会”的特别法庭成立了,全国布满绞刑架和断头台,火刑柱的浓烟弥漫大地。短短几年,起义者被杀害8000余人。1568年7月5日,前贵族同盟领导人埃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将军经长期关押后在布鲁塞尔广场被公开处死。逃往德国的奥兰治威廉,也以叛国罪被缺席审判。人们愤怒地称“除暴委员会”为“流血委员会”。阿尔发又宣布征收新税:一切动产和不动产抽税百分之一,土地买卖抽税百分之五,贸易抽税百分之十。工商业纷纷倒闭,处处是失业和饥饿,几十万人逃往国外。尼德兰到处是白色恐怖,革命暂时处于低潮。这时,彼得·勃吕盖尔又拿起画笔,创作《伯利恒的婴儿虐杀》,借用圣经希律王为杀死耶稣而把伯利恒的婴儿全部杀光的故事,痛斥西班牙侵略军屠杀抢劫尼德兰人的残暴行径。
  游击战争和北方起义
  尼德兰人民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倒。农民、工人、手工业者和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鼓起勇气继续战斗。他们组织游击队,活跃在荷兰、西兰和弗里斯的海面上(自称“海上乞丐”)以及弗兰德尔和海诺尔的森林里(自称“森林乞丐”),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农民积极支援游击队,供给他们粮食、担任向导或报告敌人行踪,游击队撤退时则掩护他们。1570年12月,不拉奔商人盖尔曼·德·廖特率领一支24人的游击队,机智地占领廖维斯坦城。阿尔发调动300名官军反扑,用重炮轰城。游击战士英勇奋战,宁死不屈,杀伤大量敌人后点燃火药,与敌人同归于尽。正是人民群众的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才使尼德兰最终打败西班牙反动派,取得革命的胜利。
  逃往国外的奥兰治亲王威廉,在德国新教诸侯和法国雨格诺的支援下,不断组织雇佣军打回尼德兰。1568年4月,威廉之弟路易指挥雇佣军攻入哥罗宁根,但被敌人打得大败,全军覆没。路易及其随从跑到河边,被赶来援助的“海上乞丐”救出。同年10月,威廉亲率3万雇佣兵攻入尼德兰南方,但他不愿意联合游击队共同行动,也不发动群众起义,在不拉奔,林堡和海诺尔等地徘徊几个月后,不得不退往法国。
  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为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好准备。1572年4月1日,由让·拉·马克伯爵和柳默男爵率领的海上游击队,分乘24条船(估计不超过250人),攻占西兰岛上的布里尔城,并且击退阿尔发军队的反扑。布里尔的胜利不仅使海上游击队在尼德兰本土有一个易守难攻的根据地,而且吹响了北方起义的号角,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胜利的消息传开以后,弗里星根、恩克豪森、坎普菲尔等城也爆发起义,奥兰治派贵族在这些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到了夏天,除阿姆斯特丹几个城市外,荷兰、西兰、以至整个北方都从西班牙统治下解放出来。弗里斯兰的农民起来捣毁教堂、修道院和庄园,停缴什一税,拒绝履行封建义务。在一片胜利声中,资产阶级和爱国贵族组织军队,夺取北方各地的政权,没收叛国贵族的财产,对反革命实行专政。
  奥兰治威廉发表声明支持北方革命,同时派连襟别尔格伯爵去盖尔德兰和奥味赖塞尔,派桑诺依去荷兰。劳动人民流血牺牲,奥兰治派贵族夺取政权。不过,威廉还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英、法和德国新教徒的援助以及组织雇佣军打回尼德兰上,甚至认为北方的小胜利会妨碍他准备采取的主要措施。1572年5月24日,威廉的弟弟路易在法国雨格诺的支援下领兵攻占海诺尔省会蒙斯。7月,威廉率军西渡莱茵河,攻入林堡,连陷距蒙斯不远的卢文和梅克林,双方会师在望。然而,8月24日,巴黎发生圣巴托罗缪节大屠杀,约定援助威廉的雨格诺将军科里尼遇害身亡。这件事犹如晴天霹雳,对威廉的打击很大。9月11日夜,西班牙军突然袭击威廉的指挥部,熟睡中的威廉被犬吠声惊醒,只身纵马而逃,秘书和马夫遇害。9月底,路易向阿尔发投降,蒙斯陷落。走头无路的奥兰治亲王威廉,这时才去尼德兰北方,住在荷兰的德尔夫特。
  1572年7月,荷兰省12城市的代表在多特勒支(又译多德雷赫特)举行会议,选举奥兰治亲王为荷兰和西兰总督,授予他最高军政大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