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城记

第17章


 
  被截查的也是一个青年,并无反感,笑咪咪拿出证件,客客气气地解释:“对不起三位,我晔光广告公司设计组人员,我见这位小组适合拍我们的一只运动鞋广告,才冒昧想同她攀谈。” 
  之之瞪着他,她相信他,她有第六感觉,这年轻人同她一样,是土生土长的港人,的的确确是广告公司的工作人员。 
  警察用对话机查过他的身份证与驾驶执照,向陈之说:“小姐,电脑的资料显示他所说―切属实。” 
  之之松口气,轻轻说:“不,我不拍广告,请你走开。” 
  那年轻人略表失望,耸耸肩离开。 
  陈之郑重向警察道谢鞠躬,警务人员受宠若惊,带着笑容道别。 
  回到家已是半小时以后。 
  她母亲挨在旧丝绒沙发上读报。 
  之之过去说:“光线不对,这样下去会训练成夜光眼。” 
  连忙拉来盏落地灯帮补。 
  一开就被母亲啐:“这下子皱纹雀斑可织毫毕露。” 
  之之细细看母亲,“妈妈,头发最好剪一剪,染一染。” 
  季庄扔下报纸,叹口气,“今年夏天这么难熬,谁还有心思妆扮。” 
  “不,我思想搞通了,日子反正要过,愁眉苦恼,不如眉开眼笑,一念之差,云泥之别,我才不与自己作时,妈妈,明天我们去弄头发。” 
  “人家会笑我们无聊。” 
  “谁,谁敢笑我?这是自由社会不是,你管我无聊还是无知,我自得其乐,有何不可。” 
  “好好好,有道理,明天一起去。” 
  之之取出一叠本票,交给母亲。 
  季庄大讶,“这是什么?” 
  “我们合资打算将房子买下来。” 
  “呵,你居然坐言起行。” 
  “当然,”之之自豪,“新人事新作风。” 
  “数目还差很远呢。”季庄有点感动。 
  “你与父亲当然是大股东。”之之笑。 
  “这一笔是张学人的,你收了他茶礼,就要成为他家的人。” 
  “才怪,叫他搬进来,做我们家的人。” 
  “厉害,”季庄点着头,“你打算怎么样立规矩治他?” 
  “三跪九叩,斟茶倒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嫁你父亲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满肚密围,你看现在,简直就是陈家老奴。” 
  “可是我们都爱护尊重奴隶。” 
  “也只有你肯用甜言蜜语哄撮我了。”季庄叹息。 
  “妈妈,把我们的计划告诉爷爷。” 
  季庄说:“等他先开口不迟,还有,把款子还给学人。” 
  “妈妈――” 
  “没有商榷余地,”季庄板起面孔,“我若真的要收礼金,十倍这个数目还不行。” 
  之之涨红了脸,“是,妈妈。” 
  这女儿长到廿三岁,还异常小样,算得十分听话,季庄甚觉安慰,头脑简单的女孩子往往最幸福,命运也跟着单纯,有什么不好?要那么多生活经验干什么,历尽沧桑又没有勤工奖,直接自父家走进夫家,最理想不过。 
  季庄最爱这个女儿。 
  她不介意之之迟些结婚,好留在母亲身边久一点。 
  邻房两母女也在密斟。 
  老太太问:“你嫂子脸色如何?” 
  陈开怀答:“季在这些年来真是没话讲。” 
  “大家都会做人是真。” 
  “我们见时开口?” 
  “他们已经晓得这件事。” 
  陈开怀自觉做得有点绝,她盼望父母资助她,好让她修葺快要塌下来的旧屋,目的将要达到,却又不忍心拆散哥哥一家。 
  老太太郑重地说:“话讲在前面,我可不住什么地库、车房。”她不愧是个精明的老人家。 
  “不会的,我们那块地皮大,足有八千尺,可以加建两房两厅,卫生间与厨房完全独立,另外有大门进出,图则我会给你看。” 
  老太太又提一句,“装修你也要给我上等料子。” 
  陈开怀心想,这样下去,怕要赔本。 
  “后园里同我种两株白兰,还有,你们养不养猫狗,我最怕畜牲。” 
  陈开怀这才发觉兄嫂伟大无比,怎么同老母亲和平共处三十载?她要求不简单呢。 
  老太太兴致非常高,一直说下去:“一天三餐你可要负责,我一把老骨头不能再进油腻腻厨房,清洁工人你预先替我找妥,这笔费用我们自己付,没有车夫,你权充司机,不要叫我们寸步难行。” 
  陈开怀瞠目结舌,她事先做梦也没想到这些细节。 
  半晌她问:“这里谁做饭?” 
  “我们有女佣,一手极好广东小菜,连宵夜都日日转花样。” 
  陈开怀没想到他们仍然过着此等靡烂富贵的生活,这次来,她似为父母兄嫂已失去讨价还价的勇气,一听到可以移民,一定感激涕流,但事实却仿佛有点距离,陈开怀开始迟疑,香港人怎么像打不死的李逵,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母亲,老老实实,你打算投资多少?” 
  老太太想一想,郑重地举起两只手,“十万加币。” 
  陈开怀倒抽一口冷气,“你只有十万?” 
  老太太收回手,慧黠地说:“我总得留点防身呀。” 
  陈开怀急起来,“现在的物价昂贵,加建一尺房子得七十多元,母亲,你高抬贵手。” 
  老太太不说,“你不是想赚我的吧。” 
  哎呀,陈开怀这才知道姜是老的辣。 
  “可是我也不能蚀本呀。” 
  老太太动气,“你哥哥从来不与我说这些。” 
  “开友不但收入高,且稳不可当,我们不能比。” 
  老太太抢白女儿,“那你不自量力了。” 
  母女俩当下不欢而散。 
  平时怎么样袒护她都是假的,利害关头,老太太精明入骨。 
  陈开怀不甘心,拉住之之问:“你们家开销由谁人负责?” 
  之之据实答:“一直是母亲当家,父亲的家用不够,她自动贴补。” 
  “你爷爷奶奶有无帮补?” 
  之之笑,“姑姑,怎么好意思叫耋耄老人士出分子。” 
  “你是指他们白吃白喝这些年?”都叫纵坏了。 
  “不但是他们,”之之的笑意越来越浓,“连带我同陈知都是白住白吃。” 
  陈开怀呆若木鸡。 
  难怪嫂嫂听说要把老人接走一点也不激动,原来多年来供奉两老并无好处。 
  之之闲闲地说:“当然,房子当年由爷爷置下,以低于市价转卖给父亲,爷爷要走的话,我们会把屋价差距补还爷爷。” 
  每个人的口气都似财经专家,陈开怀越发觉得自己不折不扣似乡下来的土豹子。 
  之之满有兴趣的问:“姑姑,你替他们递了申请表格没有?” 
  陈开怀定一定神,“还没有。” 
  “那要快点做,据说第一类亲属团聚,也要拖至一年半。” 
  陈开怀不出声,连这个侄女儿都不好应付。 
  “你呢之之,你可考虑移民?” 
  “要走总有办法。”之之非常镇定。 
  “你好像不急。” 
  之之分析道:“香港一般小市民的生活最最享受,早上喝茶,下午打四圈,晚上看电影,交通方便,亲友就在眼前,收入高,税金低,非不得意,谁想劳师动众,当然都用拖字诀。” 
  “是吗?”陈开怀表示怀疑,“我听得你们人心惶惶。” 
  之之不动声色,“那么你自己观察好了。” 
  她打一个长长的呵欠。 
  表示累了,不愿意再谈下去。 
 (六)
  “之之。” 
  “什么事?” 
  “明天我要见老同学,想问你借行头。” 
  “没问题,你尽管挑,鞋子手袋如果适合也请选用。” 
  一套衣服,代表千言万语。 
  周末,之之赴吴彤约会,看见吴阿姨那身打扮,立即觉得沧桑。 
  吴彤穿着茄子紫棉织上衣,大花裙裤,这种颜色由她那个年纪车穿,有点不讨好,映得皮肤黄黄。 
  她应当穿线条流动,颜色素雅,低调子的名贵套装,已经没有必要争取不相干人的注目礼。 
  之之去接她,她上车的时候,腿一提,之之眼尖,瞥到她裤管里侧一块小小的纸标价没除下,写着一百七十五元,之之吓一跳,十二分震惊。 
  这种等级的衣服从什么地方买来,是红那一家出口厂的退货? 
  本来穿何种衣服不要紧,之之本人就有本事把七块钱一件男装内衣穿得时髦兼性感。 
  但不是像吴彤这样穿法。 
  吴彤最错误的一点是妄想以廉价充贵格。 
  距离十公尺都看得出来,骗谁呢,香港人谁没练成金睛火眼,还出来走呢。 
  之之内心受那套坏衣服震荡久久未能平复。 
  过一会儿她才能客套说;“吴阿姨真记得我。” 
  吴彤却开门见山问:“季力好吗?” 
  之之据实答:“不大好。”这是真的。 
  “听说他约会年轻的打字员。” 
  之之一怔,吴彤的行程顶清楚。 
  吴彤讲下去:“大腹贾的女友越来越小不要紧,季力又是另外一件事,同小女孩走,表示他已没有能力应酬成熟女子。” 
  之之笑笑,“吴阿姨真关心我舅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