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

第12章


我看到过的所有技术型演说几乎都应该削减一半内容,而且其辅助教具也应精简。
  向数据中注入人情味和个性特征。我儿子在大学里上过军事史的课程后,我问他学到的内容中哪一点最能打动他,使他觉得最有意思。他说他最惊奇的是发现早期装弹匣将占据士兵们如此长的时间,而且他们开火又是如此艰难。所有史实都依据其人文价值而陈列于他眼前。你亦应该通过同样的方式造成对听众心灵的撼动。
  同时还非常容易弄错的就是数据对于听众的适合程度。例如,在面对高管人员时,发言者往往会在谈话中引用许多技术性的信息,仅仅因为他们觉得听众的水平很高。可是,事实上攀升到高层的管理人员掌握的技能是通用技能,他们并不像手下的技术人员那样熟知技术的所有细节性知识。
  因简洁而生的强大力量
  如果你不断地用各种论据粉饰讲稿以冀图使人们能够记住,那么你肯定会觉得有太多内容需要倾吐。一再压缩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子,从而使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演说完毕——看上去似乎显得残酷无情且不同寻常,而且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但你必须这么做。当你花时间精简你的讲稿时,听众显然是更乐意倾听,因为冗长的发言仅仅意味着讲演者在一再重复废话,听众更是分辨不清除其重点所在。
  将你对某一主题了解的全部内容提炼成少数几个高度浓缩的要点确实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和脑力。已故的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Wilson)总统起草讲稿时,曾经有人问过他准备一篇10分钟的演说需要多长时间。“两周。”他回答道。如果是1小时的发言呢?“一周。”2小时的演示又会怎样?“噢,”他说,“我现在就准备好可以开始了。”
  演说遵循的规则
  在演说课上,我布置了一个看上去似乎十分简单的任务:就任何吸引你的话题准备一篇3分钟的演说。3分钟,仅仅够你说出450个词语。结果最后讲稿交上来时,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问题在于,大部分人都怀有一个极不现实的想法,认为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讲出不少东西。但是,如果连3分钟的时间人们都要填充如此多的内容,想想20分钟的演讲他们会怎么做吧!每个人都试图尽可能多说一些,或者发现时间不多时赶紧加快语速。这一时间陷阱指出了杰出演讲或演示的一个关键:练习——时间——和你的表达。虽然演说是否符合时间限制的惟一方法只有练习,仍然有一些实用指南可以提供给你:如果发言时间为20分钟,大概可以讲4个要点;30分钟估计是5个要点;如果有1个小时,你应该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解释8个论点。
  误区三: 太过庞杂的信息(2)
  讲稿写完后,你可以计算一下大致字数。我们每分钟大概能讲150个词语。因此,只要计算清楚讲稿的字数,并加上听众一到两分钟的反馈时间,你应该就能粗略估计出演讲的时间来。当然,预测时间的最佳方式是在训练时为自己计时,不过字数能让你在开始前就了解自己应该掌握的大致进程。
  种种限制似乎使你显得没有多少时间和空间——事实确实如此。但他们能让你在事后显示出力量,同时也意味着你应该约束自己,并加倍仔细地选择主要论点。
  尊重听众的要求
  听众的注意力到达极限的速度远远快于大部分演讲者所认为的。他们的平均注意力间距仅有8秒。人们会忘掉他们25%在24小时内听到的内容,50%在48小时内听到内容,如果延长到4天,那么有80%都无法记住。不久以前,听众的注意力的间距甚至曾达到3.5秒。现在该范围又已经缩水到2.5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花在商业活动或电视剧的时间会越来越短的原因之一。
  你教授给听众的智慧之语不仅要和人们头脑里当天处理的事务竞争,而且也要和他们对明日的安排、甚至家里是不是该养狗进行激烈争夺。简短扼要的发言不仅仅是礼节,更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帮助你免除演说者的“通病”:使人生厌。
  专家计划:练习如何精简一场讲话
  1. 从当地报纸上选择一篇文章或社论,把它精简成一段简短的文字。一定要表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 找出上次一场20分钟的演示。假设你是当天最后一位发言的人,你的发言时间只剩下5分钟了。提炼出关键性的论点,并找出可以删减的内容。
  误区四: 观点概念信息缺乏语言支撑(1)
  讲话者的工作就是尽情渲染事实。埃米莉·迪金森曾经这样描述过和她同时代的另一位作家:“她描述的一切都是事实,然而这些事实缺乏理想之荣光。”这种荣光也就是卓越的口才大师投射到听众身上的自内而生的光芒,只有当你贴近听众的灵魂而非仅仅智能时才能产生。所有的演说者都希望人们认为他或她的讲话生动有趣,令人难忘,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而且绝不会令生厌。获得这种殊荣的确定无疑的途径便是在发言中运用示例、事实和数据等等进行充分论证。如果论点缺乏论据的支持,听众会无法深入了解你阐述的内容。许多演说者工作得很努力,希望演说的序言和结论都让人难忘,然而却忽略了应对正文予以同等程度的重视。这种行为其实不难理解:如果每一点都要论及,那么就很难维持听众的热情参与。不过,虽然很难,却是影响深远的好口才的基本要素。运用例证来增加语言的生动程度是维持听众热情的最好方式。传神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和丰富多彩的信息来源可以令人振奋精神并赢得人们的关注。
  左脑重视逻辑思维、分析和精确度。右脑注重的则是美学、情感和创造性。若希望激发灵感,你必须用右脑即情感的部分思考。
  你从来无法预计听众中有多少是左脑型的人,右脑型的人又占据了多大比例。因而你的演示必须同时兼顾两部分人。如果仅仅迎合左脑型的人(只用事实说话),即使最理性的人也会觉得厌烦和疲倦不堪,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很快从你的讲话上转移开。因此,每隔几分钟,用例子、故事和有创意的比喻等等右脑型方式,重新夺回他们的注意力。
  3个充满魔力的短语
  在恰当时刻引入右脑型方式来打破僵局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运用我所谓的“3个充满魔力的短语”。当我给大家做演示谈到这3个魔术般的短语时,他们迅速掏出笔记本来做笔记——无论他们具有何种足以自傲的资质或曾经具有多丰厚的经验。而原因即在于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条成为出色口才高手的捷径。实际上,这种方法使用起来确实很轻松。这些充满魔力的短语就是:“就像……”“例如……”“设想一下……”。
  这3个短语能立竿见影地引起听众的关注,并引导他们顺着你提供的思路思考。假如你在做演示努力说服同事们参加献血运动。你可以举出种种数据表明每天有多少人需要输血、而同时血液供应又是多么稀缺。但是,想想如果你加上这样一句话发言的效果会多有效:“设想一下在你深爱的人遇到了麻烦需要用血的紧要关头,却发现血库的鲜血不够用的情况吧。”右脑型的示例显然比仅仅只用数据更有可能激发人们采取行动。(顺便提一句,我在这里玩了一个右脑型的小伎俩,上句话句子开头用了“但是,想想如果……”)
  这里有一个运用短语“就像”的好例子。我曾经在《纽约时报》上读到过一篇文章,一艘探测飞船以每小时170,000公里的速度飞往木星。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理解能力;我根本就无法想像——直到我读到下一个句子,作者写道,这就像在一分半钟里从纽约飞到圣弗朗西斯科一样。我的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幅图像,我坐在飞机上,深吸了一口气,飞机已在圣弗朗西斯科降落。简单的一个短语却体现出演示中遣词用句的强大威力。
  示例也能增添演示的说服力,无论在何时,能用则用。假设你希望告诉听众我们每个人的内部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惟一需要做的就是释放它们。那么随后你可以加上一句:“例如,米开朗基罗宣称他并没有创作雕塑,他所做的只是将其释放出来。每次当他发现一大块大理石的时候,他就会告诉年轻的艺术家,去掉石头上一切不属于雕塑的东西。”每次你在演示中谈起“例如”时,听众的兴趣都全然被吸引了过来。他们知道你将要以某种不同的或者更好的方式来解释你的理念,或者清晰阐释他们不了解的事物。
  在使用“设想一下”这个短语时,注意只要用一到两次,因为如果这个短语过于突出,重复次数太多的话人们就会很容易察觉。不过“就像”和“例如”可以经常使用,因为这二者不会那么明显。
  仔细选择故事来吸引注意力和激励听众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每次都会胜过一座大山似的事实。无需一定是惊人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传奇,家庭里的灾难和个人的亲身体会常常也是很动人的。1999年奥瑟·苏·米勒在《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里提到,“……你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地编造一个故事。有趣的是,关于故事最艰难的并非其中的内容,而是你如何描述它。”
  然而,正如任何威力强大的工具,对讲话的支撑也可能使用过滥和误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