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

第13章


支持机制公式可以确保你的演说不会仅仅是把许多故事串联起来,支撑机制应该支持你的主要观点而非相反。
  确定支撑性的例子和引证的精当并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同时也须切合你的讲话目标。其实,你仅仅试图在演示中插入一个生动的故事,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检查;毕竟没有人会把你说的每个词语都记录下来,你只是希望人们感兴趣而已。但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在错误发生后不断萦绕在你的心头。最优异的口才高手会引用精确的数字、公认的释义和可靠的备注。在某个主题内寻求权威虽然会额外占据你的研究时间,但绝对值得。
  误区四: 观点、概念和信息缺乏语言支撑(2)
  通过故事销售
  讲话者处在无处不是销售的商业大环境中,他们通过例子来销售事实,相对于直接销售事实,听众往往会更愿意接受。提供支撑信息时注意重点:你所有的故事、笑话、类比和引证都必须和主题相关。
  养成寻找好故事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得你的演说富有趣味性。听众喜欢人的故事。在一个说服力的项目中,我要求人们用25个或更少的词语讲述一个小故事,例如第一次接受驾驶测验、在大学里的第一天或第一次的约会。最后我得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奇妙无比的故事,以后人们都说那是项目中最美妙的一部分,因为这给他们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使得他们认识到了故事的重要性。
  技术型的演说者必须确保能够形象地阐述或说明他们的过程、程序或发现,从而化深奥为浅显。提供这种支持不仅仅只给听众带来乐趣,对你而言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它还会向观众展示出,谈到这个话题和专业领域时你表现得非常自信和落落大方,同时你也很关心为听众提供一场愉快的演讲。
  支持无处不在
  提供支持的最好方式是综合运用幽默、引证、类比和其他要素,为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故事。要用充满人性的故事配合真实的细节,反之亦然。信息的来源呢?尝试各种各样的途径,报纸、文摘、行业研究、儿时的回忆、朋友的经历、世界历史等等。你的信息获得途径是无穷无尽的。并且,绝不要低估历史的力量。我常常引用孔子语录作为会议的开场白,当人们感受到早在公元前500年孔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睿智时,几乎每次都会得到所有观众的首肯,从来没有落空过。提醒人们日光下发生的一切都不是新鲜的,在演示中注入经典和历史的成分,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有所联想和记忆。
  经实践证明的有效依据来源
  无论你是否面临着一位怀疑论者,如果有一个艰涩的话题要沟通,或者需要某些支持来清晰、动人地传达信息,这里提供了某些能够使得演说具有说服力的最可靠的方式。如果每隔三四分钟就在演示中插入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或者联合使用下面的依据,你便吸引听众的积极参与,并始终将其热情维持在相当高度。
  1.事实。事实其实就是能够被证实的声明,既可以是来自第三方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自身观察获得。事实能为你的观点增加分量,并表明你的陈述的客观性。如果缺乏事实的依据,你就没有信用度可言。关键在于不要引用过多事实导致听众的厌烦。
  2.数字和统计数据。由于其简洁性,数据能起到惊人的强调作用,而且在许多技术型演说中都是非用不可的。但是数字本身不能和听众交流。有些数字的数目太大,因此需要进一步解释,例如国家的财政赤字。出色的演说者会把这一大笔钱分解成一堆100美元一张的钞票,并向听众解释这一大堆有多高。
  3.释义。在演示中揭示某些事物的内在本质时,通常你应该给出一个广义的定义,随后再给出其特性。例如,“人”(需要解释的词语)是一种哺乳动物(广义),能够直立行走(特性)。
  查字典一般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里面可能载有多种释义,选择适合需要的。举个例子,如果希望大家关注营销的意义,你可以将其定义为“促使产品或服务从卖方销售给买方的所有活动,包括策划、研究和销售的协调。”
  释义无需以严肃的面孔出现;许多演说者都会针对特定范围内的某一点,用风趣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这是安布罗斯·比尔斯给“自我主义”下的定义:“一个人更关注自己而非别人。”有时自己诠释词语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且令人难忘)。
  4.示例。示例指的是证实或阐明了你归纳出来的一般法则的事件或物体,通常都很简短。作为一种论据,示例无处不在,常常会用于介绍引人注目的事实和统计数字。当一位经理努力证明在他的部门无需裁减人员就能降低成本时,他会用例子来说服其听众(即实际节约的钱数应凌驾于程序上的变动之上)。
  如果经常用例子来证明或修饰观点的话,你还可以将其用于正面观点的形成。举个例子,正如XYZ制造公司所示,如果你不裁减人员,结果将是这样的:士气将会提高,员工工作得更加努力,而且利润也会上升。
  5. 说明。说明比举例更加详细,一般会逐点详述。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要表明你不裁员的姿态,你可以一步步分析说明如果通过更好的招聘机制、公司能够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随后向听众解释该招聘机制。
  6.趣闻轶事和个人经历。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有些故事或经历的提出只是进行补充说明而非必需。许多发言者用趣闻轶事和个人的经历(通常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来打破树立在讲台上下的坚冰,和听众建立融洽的友善关系,或者进一步印证论点。引用的轶事必须是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并能确实对听众造成影响。
  7. 权威著作。当你必须引述某个可靠的人们公认的论据来源来支持观点时,请引用权威著作。
  8.名人名言。这是很多演说者的最爱,此时你可以引经据典,而且足以让你自由发挥,谈笑风生。由于许多名言都已经历经岁月的洗礼,简练、深奥,回味无穷,演说者可以马上将这些特质带入自己的发言。我最喜欢的名言是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说的“谦逊是一项被高估的美德”。引用的名言(或者引用的名人)不一定要很有名,只要和主题相关、能帮你证明观点即可。
  误区四: 观点、概念和信息缺乏语言支撑(3)
  9.证言。和演说者的观点的联系通常比名人名言更直接,证言是已经确定的证据——即旁人的话语能够支持你的观点。在我《提问的威力:如何运用问题来引导、继续和激发变革》的发言里,我引用了迈克·布隆博格的话,拥有正确信息和成功之间的关联紧密而不可分离。数年前我就听到他讲了这句话,现在成为纽约市长以后,他的话就更加可信了。
  10.类比。所谓类比指的是就相似之物分析其相似点和紧密之处,在技术型演示中用得最多。畅销书作者理查德·斯泽博士谈及医药时,写下了这样的短语,“外科医生抚摸着患者的心脏,就像手里攥着一只小鸟。”最好的类比总是会使得听众惊奇——从而也令人难忘。
  11.重申。由于出色的演说者总是要精简文字,删改讲稿,重申就可以帮你发现和表达冗长的观点的精髓之处。在用自己的话语阐明论点时(当然这也正是人们要求你发言的首要原因),重复申明可以使得你在保持数据的权威性的同时,也不会丧失自己的立场。
  12.史实。大部分演示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说服的功能。了解听众是否具备必需的背景知识,从而确保能够理解你的演示的含义。不能假设你所说的话题是大众掌握的常识。精明的演说者会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他们的背景材料,同时也支持了自己的论点。
  准备享受你的成功
  演说者通常还可以利用幽默、修辞、向听众表示赞扬或挑战等论证方式。无论是单独或作为例证、类比或其他因素的一部分使用,这些赢得听众注意力的方式都会引起讲台下的惊呼。观众因此坐下来专心倾听你的发言,同时也使得你了解了口才学最为重要的规则:永莫令人生厌。
  一位出色的演讲者每隔三四分钟便会插入一些生动的内容,从而保持听众高度的参与感并重新获得其关注。一场演讲一般由一系列的高潮和低谷组成:高潮期是发言人加入论证材料的地方;而低谷则是组成高峰期的新材料之间的自然过渡。
  大部分讲话者的开头都非常雄壮有力,等到结尾时则是猛然俯冲,此时提出了最后一个要点,听众也都很兴奋。但是中间部分却被忽略了。
  最有效的演说往往会沿着一条有趣的路途前行,用序言、过渡和结论引导听众经历每个关口。论证材料很充分但不会多到降慢速度、阻断旅程的程度。前进的步伐非常稳健,直到最后提出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
  这个世界随处可见能够为你所用的论证材料。看看周围,记下打动心灵的东西,同时记住通过例证来丰富你的论点的血肉和灵魂。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以备记录发生在周围的事情。将其作为一个持续性的习惯;这样你总会找到好点子的。
  讲故事的时候,我们的嗓音自然而然地就会显得生气勃勃。一旦你积聚了足够多的资料,下一步就是运用你的嗓音,充分发挥高低音的韵律之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