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

第11章


最后你希望的还有自鸣得意的听众。在一场演示中我犯了一个错误:“让我把结构说明得更清楚一些。”我感觉到台下所有的听众都泄气了,他们的热情萎缩了。于是我迅速补充了一句:“我说的是组织,可不是枯燥烦人。”听众们又重新振作起来。
  从定义上讲,提纲似乎是一丝不苟、不容丝毫修改的,但是它依据的是你的观点的顺序,在这一点上你可以自由发挥。你既可以由小处着眼,逐步堆砌和营建整场气氛,也可以用振聋发馈的观点开场,随后再举出不那么惊人的论点。
  有组织的提纲不一定意味着只有一种方式。有些公司会培训员工在演示时使用同样的风格和同样的辅助教具。如果只有一个人发言,那当然很不错。然而,很多时候听众需要聆听一系列的演讲。如果所有的演示都是同样的风格,运用同样的架构,演讲者的信息将不会得到理解(同时也会枯燥到家)。
  一位训练有素的作家能够用100种不同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目标,作为演说者,你同样也能。你可以通过对比和比较来组织观点;或从最原始的范例谈到最现代和摩登的事实;也或者仅仅是从最简单的谈到最复杂的,从最小的谈到最大的,或从最便宜的谈到最昂贵的。
  无论你怎么做,选择一种模式来贩卖你的信息,适合你自身的想法和风格,并且帮助听众跟随你的思路,既清晰又合乎逻辑。记住要有一个漂亮的结尾,因为所有的演讲的结论都必须提高到一定高度。
  4种经典的组织架构
  我总是把一系列幻灯片按照某种顺序组织起来。把许多论点排列在一起简直是再烦人不过了!这就像是戏剧或电影的各个场景之间毫无关联,要看懂这场戏委实非常困难。
  演说的表现方式可以有无限多种,但是人们不仅在寻求某种表现方式,同时更在寻求有效的演示模式。这里有4种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演讲模式。它们的普遍被人们接受并不说明其枯燥无味或平庸无奇;那些形容词只能应用于你的态度、材料和信息的传达。正如提纲一样,口才模式也是一页全新的白纸,强大有力抑或苍白无力,全看你如何处理。
  1.按时间排列。将事件按照发生的顺序排列(即开始一项新商业计划或安装一台新计算机的必须步骤)。按时间排列的顺序会追溯到较远的时间段,并标记出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这一方式具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并容易为听众所接受。
  2. 分类。当你缺乏清晰的架构时可以运用这一模式,或如果你的话题不符合某一步骤、程序或时间进程时。
  在大的话题下,你可以安排各个小标题。例如,我曾经就“获得销售成功”发表过演说,我将其分成了四类:“个人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口头沟通的威力”和“销售的威力”。当你提出的新创意尚未被听众归入某一框架中时,这一分类模式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3.提问和提供解决方案。这一模式通常会在技术型演示中使用,但在任何你必须展示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和必须采取的措施的谈话中,它也同样有效。你随时都能想起来大部分优秀的演说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无论是问题本身或接下来的错误的解决方式都能吸引住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一模式通常包括:
  问题的征兆。让听众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应该被解决。
  “真正”的问题的识别和鉴定。分析问题是什么、何时、何地、数量多少、频繁程度以及出现的原因。解释答案和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并陈述(或重申)和问题相关的目标。
  可能的解决方案。无论问题的复杂程度如何,谈话都不应仅仅列出解决方案,而应同时包括解决方法的阻力、对这些方法的整体评估以及推荐的最佳方案或者方案的组合。
  如果希望听众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你可以运用提问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模式,它不仅最有说服力,同时也最富戏剧性。同时在发布生动有趣的信息方面,它也不失为一种上好的选择。
  4.比较和对比。通过唤醒观众对于不同理念或计划的区别和相似点的关注,从而使得听众对其做出评估。头脑封闭的经理的成功相对于那些更加灵活的经理的成功,内部培养相对于外聘顾问,两个公司面对同一场危机的不同反应等等——这些全部都运用对比的方式阐述,并构造出争论的模式。
  联合运用各种模式:最终的选择
  上述4个基本模式互相之间可以轻易联合。不过,在传达信息时,你的任务是依据讲话的主题、听众、传达信息或说服听众的不同目标,选择最理想的组织架构。
  误区二: 缺乏明确的组织和计划(3)
  每个模式都可受益于提问的途径,当你改述作为问题提出来的要点时,你可以达到刺激听众的效果。
  讲话之前:测试讲话的结构
  现在你已经集中了重点、进行了研究、制定了提纲、起草并修改了讲稿,马上就要准备开讲了。按照下列关键点检查:
  清晰的目标;
  本质上很能吸引听众兴趣的话题;
  将理念按照强而有力的、合乎逻辑的清晰顺序排列;
  根据听众态度和具体情况调整讲话;
  过渡清晰、明确,而且经过深思熟虑;
  没有过多信息,信息都和主要观点直接相关;
  有足够的论据支撑论点;
  经常性的总结,帮助听众了解和强调你的主要观点;
  结论和你希望听众了解的信息、采取的行动或听众的感觉相关。
  一旦有了满意的提纲,它将诱惑着你用尽可能多的信息填满它,支持你的观点。避免这一诱惑的关键在于避开下一个演说误区:“太过庞杂的信息”。
  专 家 计 划
  1. 你是一家大型管理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你被要求向一位潜在客户进行演示,你的目标是让客户承诺采用你们公司。你必须为员 工做一场团队工作的重要性的演示。
  通过两种方式来组织你的演说:
  A. 比较和对比
  B. 提问和提供解决方案
  2. 检查书架上那些非文学类作品的目录,察看其他组织文字的途径。同时查找其中能够添加或忽略的要点。
  误区三: 太过庞杂的信息(1)
  在我的工作室里,当我问道“过多的信息是……?”时,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令人厌烦”。
  面对充满期待的听众,讲话者感觉到他们必须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信息。信息过度使得一些讲话者感到安全,而且迅速成为了他们的安全伞。
  这一对于信息的宠爱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国家,我们的规划都是朝着越多越好的方向。然而演说却并非如此。虽然演讲里可以运用大量例证和说明,事实、数据和列表却不应多。喜欢填充过多信息的技术型演说就更是如此。
  提防不断衍生的论据
  论据看上去确实令人放心。它们能够支持我们的主张并给予了我们站立的基石。忧虑的演说者会因为许多原因而收集论据,却没有认识到过分的充裕对于演说是有害的,因为收集数据远远比使演说有趣要容易得多。一些演说者运用论据来支持他们的主张,认为听众获得的信息越多,演说就越可信和引人注目。他们搜集论据是为了使得自己的语调显得更客观、公正因而也就更有说服力。其他演说者则觉得听众必须从演说中获得大量信息,所以加倍努力希望使观众的钱花得物有所值。
  无论主观愿望多么美好,上述两种方法都是误入歧途,而且对演说者和听众毫无益处。听众迅速就会觉得负荷过重。人们的脑子里能够记住三或四个经过详细阐述和严密论证的要点,这样的效果大大好于提供无数琐碎的支持材料。过量的论据非但不能帮助听众理解发言内容,反而会使其思维因疲劳而陷入停顿。
  充分的数据并非好口才的最佳支持。任何人都能阅读各式各样的事实和论据;你的工作则是促使信息显得更有趣,提供你的观点,运用自己的语调和姿势,展现自身的风格。听众所需要的并非纯然的客观:他们同时还渴望听到你的阐释。
  不要避开公众的注意力
  记住一点,你之所以被邀请来发言和你的研究能力无关。重点在于,你将从某个特殊角度发布某些独一无二的东西。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群十分聪明的高中小家伙们上课。我整天焦虑不已,因为我觉察出来他们比我聪明得多,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上课前我不停地学啊学,可是仍然打了败仗,无法在他们面前领先。
  当时我没有认识到,事实上我对这个课题了解得已经够多了;我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信息。我惟一需要做的就是尽力促使信息对学生们的趣味性和意义。他们可能确实比我聪明,但我的优点在于拥有栩栩如生地解释这些事实的经验。一旦我认识到他们坐在那里是为了听我讲课以后,我很快就能应对自如了。
  不要让数据等同于无趣
  即使内中并未承载过多信息的演说也可能被控诉内容太多的罪名——如果信息的罗列方式不够有趣的话。当然,仅仅传达信息显然较努力寻求信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要容易得多。(但没有人会说演说是件容易的事情)
  技术型演说的主要误区在于过于依赖核心技术数据,而且数据量不胜繁杂。包括科学家在内,每个人都希望演说者不是将一个冷冰冰的发现掷到听众脸上,而是用详细的数据精心编织一个故事进行说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