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吕不韦

第34章


 
  秦王回宫,王龁还等在那里。秦王道:“你抢割人家的麦子,又抢占人家地盘的事吹了。”   
  十六、变化(3)   
  王龁道:“大王这话由何说起?” 
  秦王道:“我准相国的奏请,要修渠了……” 
  王龁愕然。 
  秦王催王龁:“该你走了——我离开这半天,你总该想好了这步棋了吧?” 
  秦王走后,华阳宫这边人们还没有散去。太后问吕不韦:“相国说从三件事情做起,已经讲了两件,第三件呢?” 
  吕不韦道:“打造兵器,把它们存在库内,到用时随时取用。修造战车,也把它们存在库内,到时随时调用。另外则是制定翦灭六国战法:先打哪个,后打哪个,如何打过去,等等。” 
  太后道:“这些合起来可以称做厚积……” 
  吕不韦道:“太后总括得好。”   
  十七、惊愕   
  郑国被请来了,在他的主持下,丈量、勘测工作全面展开。 
  第二项工程——书册的编撰工作也在秦宫之内同时进行。 
  吕不韦全力投入了这两项工程之中。 
  一天,吕不韦刚刚进门,就见嫪毐在等他。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吕不韦问了嫪毐的近况,最后问嫪毐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找他,于是,嫪毐语出惊人,道:“相国,我决定自阉入宫。” 
  吕不韦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天没有讲出话来。 
  嫪毐见状,道:“相国不必吃惊……跟相国十几年……事情大变,可小的忠于主人的本色不会变……现在进了咸阳,小的在宫中也谋了个差使,可只能呆在宫门之外……有道是,侯门深似海,更不用讲这后宫了——里面出了什么事,我们外边是一概不知的。故而哪,小的便有了这个主意,常在宫中,那里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好给相国送个信出来……” 
  吕不韦听着嫪毐的讲解,喃喃道:“这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为了能够终日厮守,竟连常人都舍得不作了……” 
  吕不韦没有讲“终日”与什么人“厮守”,但嫪毐心里明白,笑道:“什么事也瞒不了相国……” 
  吕不韦问:“你想好了?” 
  “想好了!” 嫪毐斩钉截铁地回答。 
  吕不韦又问:“商量好了?” 
  “商量好了!” 嫪毐依然斩钉截铁地回答。 
  吕不韦道:“这里面可有险情,小子!” 
  嫪毐道:“不怕!” 
  吕不韦叹道:“你们好样的!” 
  嫪毐辞去。吕不韦陷入了深思。 
  第二天,嫪毐便成了太监。 
  嫪毐跟随吕不韦,在邯郸与秦王子楚共患难,后来进咸阳,入宫,当了中郎将,名声显赫。现在突然当了太监,便引起宫中议论纷纷。 
  秦王子楚也不理解,当晚,秦王去了泾阳宫,向泾阳后赵二女道:“嫪毐真是一个怪人,竟愿意把自己给骟了!” 
  泾阳后回道:“人家可是忠心一片。在邯郸,他与我们大家辛苦劳累,一连七年,侍奉太子。他对太子最好,两个人谁也离不开谁,像叔侄一般。现在进了咸阳,一个在宫中,一个在宫外,终日挂牵,想必是日子难熬……” 
  秦王听后道:“这么说,这小子还真有他的……” 
  泾阳后遂道:“人家是有功于国的,如今又做出了常人办不到的事……” 
  秦王道:“确是常人难以办到……” 
  泾阳后不晓得嫪毐的举动会引起怎样的反应,特别是不晓得秦王会如何看。现见秦王如此,感到放心,便决定趁此机会,给嫪毐讨封。她讲了嫪毐在邯郸精心照顾嬴政的细情,由此打动了秦王。秦王道:“那就加封——你说说看,给他个什么爵位为好?” 
  泾阳后趁势道:“吕相公有恩于大王,任相国,封文信侯,食万户。嫪毐有恩于太子,现自阉入宫,把身家都交给了大王和太子,依臣妾看,也当封侯……” 
  秦王听罢想了想,挥拳道:“就这样——封!封他个长信侯!” 
  此后,经吕不韦建议,秦王把嫪毐的封地定为泾阳。 
  不久,又有了一项安排:将原来一直羁押的公子子盈和公子黑象释放,贬为庶人,将他们安置在了嫪毐的封地。   
  十八、王逝   
  两年过去,秦王子楚发福了,一来由于修渠和编书两件大事都用不着他来操心,二来他也到了发福的年纪。当年,秦国风调雨顺,取得了好的收成,秦王高兴。入秋后,秦王起了走动走动的念头。华山,高峻、雄伟,人道登之而见泰山,令人神往,它就在秦国,秦王却从未去过。他与赵高商定,要带着王后和文武大臣去一趟。说着便定好日子,下了旨,要王后、太子和文武大臣随驾前往。 
  出宫那一天,天气格外晴朗,碧空万里无云。秦王卤簿在前,随后是王后卤簿、泾阳后卤簿,太子卤簿,再后是相国吕不韦的车马,最后是其他大臣的车马。 
  一路之上,秦王兴致极高,他两边的帘子一直撩着,两边的风光映入眼帘,美景目不暇接,一会转向左,一会转向右,并不时地指点江山,大声对走在辇外的赵高嚷嚷。赵高已经是中书令,有他自己的车马,可秦王喊他,他只好下了车,在秦王辇外步行。 
  卤簿到达一地,赵高问秦王是不是休息一下,秦王不感到累,也并不觉得乏,下旨继续前行。又走了一段,有人喊,前面已经看得到华山的峰顶了。这话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秦王把身子探出窗外。 
  就在这时,赵高发现秦王的身子出现了异样的表现:伸到窗外的那只手向下垂着,头也垂到了肩上…… 
  赵高开始时并没有意识到要出事,后再看觉得不对劲儿,遂急忙凑上来,喊了一声:“大王!” 
  没有回声。 
  赵高又喊了一声:“大王!” 
  依然没有回声。 
  赵高意识到大事不好,立即扳起了秦王的头。 
  秦王合着双目,不见了任何气息。赵高赶紧叫辇停下,叫过身边的其他太监,把秦王扶进辇去,自己撒腿向后跑向王后的銮车,高声对王后喊道:“王后!大王不好……” 
  王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赵高不要着急,慢慢讲。最后闹清楚了,便立即一面命赵高:“快去回相国……”一面命銮车飞速向前…… 
  整个卤簿大队停止移动。 
  一车冲出卤簿转回,分别在泾阳后车驾、太子车驾、文武大臣车驾前高喊:“大王身体不适,传旨回宫……” 
  泾阳后车驾旁,嫪毐掀起泾阳夫人车帘:“怕是出事了……回去赶快为咱们的儿子讨封。” 
  嫪毐与赵二女私通已经生了两个孩子。   
  十九、继位(1)   
  秦庄襄王晏驾的消息诏告全国。秦王嬴政继位的消息也同时诏告。 
  当年,嬴政13岁。 
  看来或许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四年之中,便有三位老王辞世,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嬴政成了秦国之王,从而给吕不韦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创造了条件。 
  安葬庄襄王、嬴政举行登基仪式,一切的细情我们略去不表。此后,华阳太后被尊为太王太后,河阳太后被尊为王太后,泾阳后被尊为泾阳太后。 
  吕不韦继续任相国,并被尊为仲父。 
  嫪毐和赵高原职不变,一个是长信侯,一个是中书令。 
  秦王子楚的死,再一次刺激了华阳太王太后。子楚不是她亲生的儿子,可从子楚由邯郸回来,很长的时间他们一直在一起。河阳夫人进宫后,子楚来华阳宫的时间较以前少了,但依然经常过来问寒问暖,故而可以讲,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深厚的。接触时间长了,太王太后自然发现了子楚的一些毛病,但也发现了他更多的长处。现在,华阳宫再也见不到子楚了,这不可能不引起太王太后的阵阵感伤。 
  还有一层,子楚的死,也让太王太后想起了自己的丈夫、老王嬴柱。丈夫给了她恩爱,给了她欢乐,也给了她永世的荣耀。他们相守的时间过短了。 
  河阳太后也很悲伤。她的心一直属于吕不韦,这她不否认。但她毕竟与子楚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最重要的是,子楚爱她,她挑不出子楚哪里对她不好。她从来没有试图弄清楚,子楚对她和吕不韦之间的事是否知道,或者说到底知道到什么程度。而子楚呢,从来没有试图从她这里追问这方面的事,她回想过,甚至连一句旁敲侧击的话都没有讲过。这避免了她在这方面出现的尴尬和自责。子楚是一个豁达的人。这引起了她的敬重。 
  吕不韦对子楚的死也是悲痛的。他们曾经共患难。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很长了。总的讲,他认为子楚做了他希望做的事。与赵女一样,他也发现了并赞美子楚的豁达。 
  还有一层,从根本上来讲,吕不韦也好,赵女也好,无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嬴政成为秦王,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嬴政早日成为秦王,以便由他们来实现自己的夙愿,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们并不真的希望子楚就这样早早地死去。 
  嬴政对秦王的死也是很悲痛的。秦王一直爱着他。在他的心目中,秦王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只是,嬴政对父亲处理政务的方式不甚满意。嬴政渐渐长大,更多地注意到了政事。他看得很清楚,国家的政务,都是相国在操心,父亲是一个“甩手掌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