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水浒-水浒别传

第15章


我们看到,宋江一上梁山,干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将老父和兄弟宋清接上山来,宋清人称“铁扇子”,换句通俗的话讲,就是废物一个,谁家里收藏一把没用的铁制扇子啊?但是这一切根本不能阻止宋清坐一把梁山交椅的既成事实!宋江初上梁山,先分化瓦解梁山结构,培植亲信势力,然后完全为自己考虑,不顾全国通缉的身份也要顶风作案。 
  公孙胜很失望,他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一个云中神龙,于是他想到了逃避现实: 
  第三日,晁盖又体己备个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公孙胜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未知如何。众人饮酒之时,只见公孙胜起身对众头领说道:“感蒙众位豪杰相带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以满小道之愿,免致老母挂念悬望。”晁盖道:“向日已闻先生所言,令堂在北方无人侍奉,今既如此说时,难以阻当,只是不忍分别。虽然要行,再待来日相送。” 
  公孙胜这貌似“突然间”的念头,可以说是蓄谋已久,晁盖前面曾赞扬宋江取父是“人伦大事、人子之道”,自然不能反驳公孙胜的孝母之心,虽然舍不得,也只有同意。宋江很聪明,他没有如同晁盖说:“早去早回,路上小心!”他说的是: 
  且说公孙胜依旧做云游道士打扮了,腰裹腰包、肚包,背上雌雄宝剑,肩胛上挂着棕笠,手中拿把鳖壳扇,便下山来。众头领接住,就关下筵席,各各把盏送别。饯行已遍,晁盖道:“一清先生,此去难留,却不可失信。本是不容先生去,只是老尊堂在上,不敢阻当。百日之外,专望鹤驾降临,切不可爽约。”公孙胜道:“重蒙列位头领看待许久,小道岂敢失信!回家参过本师真人,安顿了老母,便回山寨。”宋江道:“先生何不将带几个人去,一发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公孙胜道:“老母平生只爱清幽,吃不得惊,因此不敢取来。家中自有田产山庄,老母自能料理。小道只去省视一遭,便来再得聚义。”宋江道:“既然如此,专听尊命。只望早早降临为幸!”晁盖取出一盘黄白之资相送,公孙胜道:“不消许多,但只够盘缠足矣。”晁盖定教收了一半,打拴在腰包里,打个稽首,别了众人,过金沙滩便行,望蓟州去了。 
  宋江的意思和晁盖完全不一样!他想到的是接公孙寡母上山,让公孙胜死心塌地为梁山效力。但是公孙胜已经铁了心要走人,我们看到,他不仅恢复往日投奔晁盖时的装束,而且连路费,也几乎不想要,推辞不过才取了其中的一半! 
  公孙胜一走,李逵也闹情绪要回家看老娘,李逵的省亲和公孙胜又不一样!他完全是按照宋江大哥的意思办事——接老娘上山快活。但是事与愿违,李逵不仅没有如愿以偿,反而将自己老娘送进老虎嘴里,一场辛苦变作悲剧收尾,表过不提。 
  公孙胜回到家,马上改名换姓!将“一清道人”变成“清道人”,隐姓埋名,希望能够和母亲、师傅共享晚年,将昔日梁山送别情景忘记了个干干净净。所以说公孙胜这一点遭人诟病:你既然不想留在梁山,直说便是,又何必弄这么多玄虚?公孙胜面皮薄啊,他张不开口,只有自己私下采取行动,他的心思是,蓟州和梁山千里迢迢,梁山朋友未必再想起自己了罢? 
  公孙胜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梁山如果没有劫难,公孙胜自然可以借辞不出,譬如三打祝家庄,有没公孙胜都一样。但是梁山假如遇见大困难,非公孙胜不能解决的时候,那肯定是要公孙胜再次出山的,这场战役,就是高唐州之战。 
  高唐州的知府高廉是高俅的叔伯兄弟,故意整小旋风柴进下水,柴进是梁山大恩人,梁山自然要点齐兵马来报仇。但是想不到高廉妖术过人,梁山损兵折将,吴用就建议宋江把公孙胜叫回来,一物降一物。这时候,才体现了公孙胜的真正价值。 
  妖术描写在中国传统小说中相当常见,不足为奇,如果换成现代作家来写,譬如香港作家倪匡笔下的卫斯理系列,高廉和公孙胜都是当仁不让的外星人。这高智商的外星人对付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地球人,自然手到擒来,但也只有科技更发达的外星人公孙胜才能降伏能力稍逊一筹的高廉。 
  宋江“请”公孙胜的一幕很有意思,与其说是“请”,不如说是“劫持”。他委派了自己最心腹的两个人戴宗和李逵去完成这个任务! 
  戴宗和李逵使起神行法(这又是外星科技一大佐证),在蓟州城里找了两天,没有丝毫音讯。李逵着急了,粗人本色暴露无遗,开口就骂:“这个乞丐道人却鸟躲哪里去了?我若见时,脑揪将去见哥哥!” 
  连粗卤如李逵之流都看出来了,公孙胜在故意躲他们!戴宗毕竟修养要高很多,虽有不满,却没发泄出来,只是恐吓李逵:“再不听我言语,教你吃苦!” 
  第三天,戴宗他们运气不错,从过路老人处得到公孙胜的近况,知道了详细地址的他们,马上赶到了公孙胜的家。戴宗很聪明,他已经预料到改名换姓的公孙胜不想见他们,于是采用了先礼后兵的方式:公孙胜一定躲在屋后不肯见人,自己先好言去请,料来无效,再让李逵动粗,逼他现身。   
  杰出的气象学专家:入云龙公孙胜(3)   
  戴宗所料不差,论阴谋诡计,公孙胜不仅比不上吴用,相比戴宗也差了一筹。戴宗好言好语去说,公孙寡母回答得滴水不漏,说谎脸都不红:“孩儿云游不曾还家。”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戴宗无法,只有让李逵出马,看李逵使出流氓手段: 
  李逵先去包裹里取出双斧,插在两胯下,入的门里,叫一声:“着个出来!”婆婆慌忙迎着问道:“是谁?”见了李逵睁着双眼,先有八分怕他,问道:“哥哥有甚话说?”李逵道:“我是梁山泊黑旋风。奉着哥哥将令,教我来请公孙胜。你叫他出来,佛眼相看;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家当都烧做白地。莫言不是。早早出来!”婆婆道:“好汉莫要恁地。我这里不是公孙胜家,自唤做清道人。”李逵道:“你只叫他出来,我自认得他鸟脸。”婆婆道:“出外云游未归。”李逵拔出大斧,先砍翻一堵壁。婆婆向前拦住,李逵道:“你不叫你儿子出来,我只杀了你。”拿起斧来便砍,把那婆婆惊倒在地。只见公孙胜从里面走将出来,叫道:“不得无礼!” 
  李逵这一段表现,将一个地痞混混的流氓角色演绎得炉火纯青有声有色!公孙老母那么大年纪的人了,看见杀气腾腾的李逵也害怕的很,竟然管他叫“哥哥”,一如那些被梁山剪径的路过客商。李逵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先砍倒一堵墙壁,后作势要杀人,当真是“先声夺人”!老太太如果心脏不好,当时就要归了天。 
  此时此刻公孙胜再也不能伪装了,他只有出来表明身份: 
  戴宗便来喝道:“铁牛,如何吓倒老母!”戴宗连忙扶起。李逵撇了大斧,便唱个喏道:“阿哥休怪。不恁地,你不肯出来。”公孙胜先扶娘入去了,却出来拜请戴宗、李逵,邀进一间净室坐下,问道:“亏二位寻得到此。” 
  …… 
  公孙胜道:“贫道幼年飘荡江湖,多与好汉们相聚。自从梁山泊分别回乡,非是昧心:一者母亲年老,无人奉侍;二乃本师罗真人留在屋前,恐怕有人寻来,故改名清道人,隐藏在此。”戴宗道:“今者宋公明正在危急之际,师父慈悲,只得去走一遭。”公孙胜道:“干碍老母无人养赡,本师罗真人如何肯放。其实去不得了。”戴宗再拜恳告,公孙胜扶起戴宗,说道:“再容商议。” 
  戴宗出来打圆场,李逵顺坡赶驴,公孙胜无奈之下感慨起来:“亏二位寻得此处!”他这是阴谋破产后的哀叹!公孙胜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借口师傅不让下山,同时拙劣地解释为何要更名,妄图再次脱离群众。但是像牛皮糖一般坚忍不拔的戴宗,就是死缠不放,加上李逵凶性大发,半夜去斧劈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将流氓行径进行到底,公孙胜除了妥协,别无他法。 
  罗真人在公孙胜出发前,送了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也确实做到了,攻打大辽后止步不前,回到汴梁城便辞别大伙回山,没有参与征方腊之战,是梁山第一个脱离团队的好汉。 
  次日,只见公孙胜直至行营中军帐内,与宋江等众人,打了稽首,便禀宋江道:“向日本师罗真人嘱咐小道,令送兄长还京之后,便回山中。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就今拜别仁兄,辞别众位,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宋江见公孙胜说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泪下,便对公孙胜道:“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始开;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吾虽不敢负汝前言,心中岂忍分别?”公孙胜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设一筵宴,令众弟兄相别,筵上举杯,众皆叹息,人人洒泪,各以金帛相赆。公孙胜推却不受,众兄弟只顾打拴在包裹。次日,众皆相别。公孙胜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 
  公孙胜是个相当淡泊的人,虽然地位很高,但是很少参与内政管理,分别的时候,对于金银,也“推却不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