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虫儿

第68章


猜猜吧,刚才我看见了谁?” 
  看他的眼神,三个人便知道事关重大、事出有因,遂异口同声问道:“谁?” 
  “胡秀!就是冬景天骗了颜老弟你一万两银子的那个胡千总!” 
  “什么?!”一语出口,令在场的几个人全都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 
  朱少文一向谨慎,追问道:“你不会是认错人了吧?” 
  “瞧你说的。”孙丑子不满地耸了耸蒜头鼻子,“虽说我老孙眼睛小,但眼力却一点不差,这小子我在宛平县大堂上见过,当时我就瞧着他别扭,脑子里早有了印象。适方才我离开家走到珠市口,就见一个人七个不依八个不饶,骂骂咧咧从一家首饰店里走出来,正正与我打了个照面。虽然他剃了胡子,改换了穿着,可还是被我一眼认了出来。于是,我顾不得到这儿找你们,一直尾随在他的身后,盘算着要看看他究竟住在哪儿。嘿,再怎么也想不到他竟然去了那儿!” 
  “急死人了,”颜朝相心里起火冒油,跺着脚,一把拽过孙丑子,催促道:“快着说吧,这个王八蛋他去哪儿了?” 
  “渴死我了。”孙丑子端起半碗残茶倒进嘴里,“我眼睁睁看见胡秀一头钻进了奕详的世子府!” 
  在座的全都愣住了,这胡千总明明是江苏巡抚李鸿章的手下,什么时候又与步军统领奕详狗扯连环串通在了一起?   
  欢喜虫儿第二十四章(1)   
  谁也没料到,东风方渐,西风又起,说相声的王麻子、仓儿、韩麻子,被步军统领衙门抓进了大牢。 
  这天正值阴历十七,乃是北京五大庙会之一的护国寺开庙的日子。该寺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原名崇国寺,最初为元丞相托克托的故宅,因坐落于西城,故北京人习惯称之为“西庙”。按例逢七逢八有会,计一月之中总共举行六次庙会。 
  吃罢早饭,世子府的管家孙福便领了一名把总和十几个兵丁照直奔了西四。他不是去赶会的,而是负有着特殊的使命。此前,正堂奕详发了话,说闻报京城一些说相声的不守本份,终日胡言乱语、信口雌黄,竟至败坏世风、辱骂朝臣,肆无忌惮、极其嚣张,“给他们点儿颜色就开了染房”,下令务必实地查访,抓几个出头的杀一杀这帮小子的威风! 
  孙福打听好了,素常东庙隆福寺有一个叫张三禄的作相声场,因近来身有疾患已卧床不起。此外,便是天桥有一拨,西庙有一拨。天桥要到午后才有人,故而便把第一站安排在了西庙。 
  但见艳阳当空、万里无云,护国寺山门大开、人拥人挤。庙道的两侧,小商小贩摆得成阵成行,叫卖声高腔细嗓比着赛着响起。院落的宽阔处,五花八门的艺人各自占据了一方空间,变戏法的、耍把式的、跑旱船的、踩高跷的、打霸王鞭的、唱竹板书的、唱大鼓的、说评书的……一个个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只为把游客吸引到自己这里来。 
  孙福看到拐角处围着一道人墙,早到的在前排坐着条凳,晚来的站在他们后面,人圈当中站一个四十开外的麻子脸,手里晃着拨浪鼓,花花式式打了个“丹凤朝阳”,之后,便道出了一首引人发笑、无规无范的“开场诗”: 
  十冬腊月大雪降, 
  老两口子争热炕, 
  老头儿要在炕头睡, 
  老婆儿死活不让。 
  老头儿说我拾的柴, 
  王婆儿说我烧的炕。 
  王头儿拿起掏灰耙, 
  老婆儿抄起擀面杖, 
  乒了乓当打到大天亮, 
  两口子谁也没捞着睡热炕。 
  紧接着开言道:“《争热炕》诗一首念罢。在下马麻子,这一回伺候各位一段《古董王买鸡子儿》。做买卖的讲究诚信为本、和气生财,可有的人偏偏以假充真欺骗买主,外带抖机灵用话占人便宜。我住家那块儿有个卖鸡子儿的就这样,挑着挑儿一路吆喝:‘鸡子儿——’您可别叫住他,一叫您准吃亏。‘鸡子儿!’是这样有人买你凑过去不就完了吗?他不介,他不问‘谁要鸡子儿’,他问:‘谁叫鸡子儿?’您说‘我’,得,您这么大人成鸡子儿了! 
  我们有个街坊姓王,叫王慎斋,平素好开玩笑好俚谐,所以人都叫他‘古董王’。这一天,他碰上那个卖鸡子儿的了,打算挑几个,于是喊道:‘鸡蛋。’这小贩成心犯坏,故意问道:‘谁叫鸡蛋呀?’王慎斋一听就明白了他的用意,心说,行啊小子,你这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吗?我要让你占了便宜,我还能叫古董王吗?今儿让你长长见识!想至此,张口便说:‘你过来吧,鸡蛋!’” 
  孙福不知不觉听得入了神,竟把自己的差事丢到了脑后,眼望着马麻子那突梯滑稽的表情,耳听着他那频发谐趣的话语,已乐得没有了人形。 
  一旁的把总抻了抻他的衣袖,小声问道:“孙二爷,拿吗?” 
  “拿,拿什么?”孙福懵懂地反问了一句,一双眼睛仍盯着前方。 
  “小的请示您,这说相声的咱拿不拿?” 
  孙福一下醒转过来,“怎么拿?你听他站这儿说了半天,话里话外有错吗?” 
  “倒是没听出有什么毛病……” 
  “这不结了!世子爷是让咱上这儿抓人来了,可也不能胡抓乱抓,咱总得找出点茬口不是?走着。” 
  一行人绕过正殿来到后院,只见一棵老槐树下嘻嘻哈哈围着一些游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人群当中摆着一张长条桌,桌上覆盖着一块布单,迎面写着五个大字:王麻子、仓儿。一高一矮两个男人站在桌子后头,高个儿的虽叫着麻子,脸上却只是有着十几个浅白的坑点,矮个儿的瘦得皮包骨,干瘪瘪的小脸直像是一粒秕谷。 
  未曾开场,却见那叫仓儿的先抢上一步,手搭一躬,冲着人堆中的几个女眷说道:“大姐姐,二妹妹,三大娘,四婶子,五姥姥,六舅母,七大姑,八大姨,九奶奶,劳您大驾了,求求您离开这儿,上别的地方瞧玩艺儿去吧,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哥儿俩不说人话,恐怕脏了您的耳朵。小孩儿也都走,别听我们这撒村的东西,我给您行礼了,走,走吧!” 
  听了这一番话,长妇少女便一个个红了脸,识趣地赶紧领着孩子转身走了。见此,二人这才并排站着正式亮了手段。 
  王麻子:大千世界,人跟人习惯、爱好各有不同。 
  仓 儿:这话对,人各有一好嘛。 
  王麻子:有好吃的,有好穿的;有好吃稀的,有好吃干的;有好吃甜的,有好吃酸的;有好穿罗的,有好穿缎的;有好穿绸的,有好穿棉的;有好穿短坎儿的,有好穿长衫的;有好练刀的,有好耍剑的;有好游水的,有好登山的;有恋麻将桌的,有恋象棋盘的;有喜欢养鸟的,有喜欢养獾的……   
  欢喜虫儿第二十四章(2)   
  仓 儿:等等,没听说过,谁没事儿弄只獾养着? 
  王麻子:备不住有,也就这么一说。 
  仓 儿:说了半天,您有什么嗜好? 
  王麻子:告诉你,我喜欢养鸟儿。 
  仓 儿:噢,现下在北京玩鸟儿的可不少。天桥说相声的韩麻子就养了只百灵,走哪儿鸟笼子提溜到哪儿。你养的是—— 
  王麻子:要说我养的这鸟儿可就算着稀罕了,可以说处处与众不同。首先,我这鸟儿待的地方就不一般。 
  仓 儿:这还有区别?是鸟儿不都养在笼子里吗?您这鸟儿它—— 
  王麻子:我这鸟儿养在布口袋里! 
  仓 儿:这可听着新鲜,工夫大了,还不得闷死? 
  王麻子:它不怕闷,越闷它越欢实。我问问你,他们养的鸟儿都几只眼? 
  仓 儿:这不废话吗,两只眼呀!这么说,您这鸟儿—— 
  王麻子:一只眼。我再问你,他们那鸟儿叫不叫呀? 
  仓 儿:瞧您问的,哪有鸟儿不叫唤的?是鸟儿都叫唤,养鸟就为听叫,八哥、百灵、靛颏,学几句小孩儿语,仿几声草虫鸣,听起来多有意思呀。 
  王麻子:差了,我这鸟儿可从来不叫,要不说它个别呢!再问问你,他们那鸟儿长毛不长毛? 
  仓 儿:废话,鸟儿有不长毛的吗?扁毛畜生嘛。难道说您这鸟儿—— 
  王麻子:我这鸟儿除了尾巴底下有一撮毛,别的地方是光溜溜寸毛不长。我再来问你,他们那鸟儿脖子是直的还是弯的? 
  仓 儿:当然是弯的呀,这谁不知道? 
  王麻子:哎,我这鸟儿就是直脖儿!你再说说,他们那鸟儿都喂什么? 
  仓 儿:这还用说,小米、苏子啊,有的再加点鸡蛋黄,谁都这么喂。可说你那鸟儿都吃什么? 
  王麻子:它不吃这些个东西,它就喜欢喝水,喝得也不多,三两天让它沾沾就行。它还有个毛病,喝完了就吐! 
  仓 儿:嘿,越说越离谱。要不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呢。说了半天,您能不能把它拿出来让我们大家伙鉴赏鉴赏呀? 
  王麻子:这可不成,我这鸟儿认生,不许别人看,就只让我一个人瞧。那天在大栅栏,我把它从布口袋里掏出来,刚想看看,一个巡街的老爷瞅见了,上来就给了我一鞭子,“小子,也不瞧瞧,这是你撒尿的地方吗?” 
  仓 儿:嗐!敢情你说的是那玩艺儿呀! 
  一段活到此结束,两个人开始敛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