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中的养生计划

第6章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在孟子看来:一方面,毅力、志向是人体之气的统帅,有志向的人完全可以驾驭自己的气血运行;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人生志向,人就不应该轻易浪费气血资源。总之他认为,追求道德真理的人,是内心纯正的人,所以胸中总有浩然之正气。不讲道德的人,是欲念杂乱的人,也是体内气机逆乱的人。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上张安道养生诀》中描述自己常用的养生方法:每夜于子午后,披衣起,面东若南盘足,口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视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苏轼这种内视方法可能是与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有关,能够想像象人体的五脏具有五种颜色,说明人进入了入静的状态,外部世界已经无法吸引人的思维意识了。    
  内视在养生中往往可以起到抵御外界诱惑、降低身体损耗的作用。所以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们应该“致虚极,守静笃”,“塞其兑,闭其户”,“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优”。庄子则认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易经.艮卦》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意思是,集中注视背部命门,就能得到身心缥缈的美妙感觉,即使有人走进院子里,也会对他视而不见。这样做,对身体有益无害。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明朝的大学问家林兆恩,曾经发明了“艮背功”养生法,教人学习后,治好了很多老百姓的疾病。    
  (配图:中国古人的养生理论总是和经络、气血联系在一起)    
  幻觉与故步自封:内视的误区    
  内视固然有其养生的积极意义,但也容易使养生者进入幻觉世界,甚至有的人会把内视过程中发生的幻觉作为所谓的“特异功能”,有的人宣称自己刀枪不如,有的人宣称能发放外气,结果导致了愚昧迷信现象的发生。    
  善于“内视”的人,特别重视自己身体的不良变化,也能够及时进行身心调节,所以患病的机会比较少。当然,过分注重“内视”的人也可能会轻视对外部世界的改造,身体的良好状况无法带来生产力的提高,这是传统文化的弊端。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人过于重视养生“内视”,民族性格过于含蓄和内敛,缺少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忽视了对外部世界的改造,以至于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养生文化后来之所以在中国日渐没落,与中国人力图接轨世界先进文化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遗憾的是,由于丢弃养生内视的习惯,我们将为自己的物质追求付出很大的身体代价。    
  现代人面对的外界诱惑太多,视线很少能收敛在身体内部,目光总是锁定在物欲目标上,眼球也往往被商家所征服。实际上,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很少有人去主动“内视”了,所以也很容易忽视自己身体的不良状况。
关注身体“内环境”四、冷落“内环境”的利欲之心
  与古人极度珍惜自己的“内环境”相比,现代中国人更重视外部的物欲追求。这与西方文化的冲击有关,也与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压力有关。    
  过度珍惜自己的“内环境”,就会忽视对外环境的改造,就会造成科技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十年动乱期间,由于忽视了经济发展,我们又尝到了贫穷的滋味。于是,一待改革开放,中国人便感受到了发展经济的紧迫性。    
    
    
  然而,发展的紧迫性又带来了另一个消极的因素,那就是人们为了取得经济利益,往往不惜付出大量的能源消耗,这种能源消耗包括自然能源,也包括人们的身体能源。    
  日本知名经济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曾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认为虽然中国是公认的全球新兴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大国不等于经济大国,甚至中国目前是否已经是一个十足的制造业大国,也有商榷余地。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成就是建立在大量能源消耗的基础之上。中国GDP占全球不过4%,但耗油占全球新增值的30%,用钢占全球新增值的30%,用水泥占全球新增值的40%。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中国耗用了大量初级劳动力,进口了大量发达国家的知识技术产权,并付出了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恶化的代价。作者分析认为,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中国人追求短期利益而造成的。    
  与中国大量能源损耗换来不足以称道的GDP指标相对应,中国的职业阶层同样也在以大量的身体资源损耗换来微不足道的工作绩效。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过,有人用脂肪肝换来了50万元人民币的年收入;有人好不容易爬上总裁的位置,却三天两头要住院治疗;有人拼命工作了一个月,就以“心肌梗死”的方式告别了人生。
关注身体“内环境”五、医疗依赖与人之劣根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物欲世界,外界的诱惑使得人们不再“内视”自己的身体。而医疗技术的发展在解决了人类的很多疾苦的同时,也助长了很多人的惰性和贪欲。某些人不再相信“洁身自好”的意义,也不再关注自己的“内环境”,而是把身体的命运完全交给了医学(还有人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了保健品)。然而,虽然医疗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人类惰性和贪欲的增长却总是超出医学的发展,所以总会有新的疾病令医学无可奈何。等到医学难题得到解决时,很多人早就不幸离去了。    
    
    
  鸡尾酒疗法为艾滋病患者带来了一丝希望,很多人便认为自己可以去随意享受与陌生人之间的性爱了。不过鸡尾酒疗法昂贵的治疗费用却并非任何人都能够承担,世界上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还在不断增加着。很多贸然进行“性探索”的人总是抱着美好希望,认为艾滋病将会被彻底攻克,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享受性的欢愉。但是,无论多么先进的医疗技术,其神奇疗效总是会被人类的欲望放纵所破坏。    
  经常上医院的人,未必是真正爱惜自己的人。一个人胃部不舒服时,如果总先想到的是吃药,而不反思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那么他的胃病可能永远不会好。他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从来不珍惜自己体内环境的健康状况。    
  聪明的人病人在病愈后,总是会总结自己生病的原因,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避免病情下次复发。
关注身体“内环境”六、重提“内视”
  当东方人羡慕西方人在物质世界中的开拓成果时,西方人也开始对含蓄而内敛的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针灸推拿、太极、瑜伽受到众多西方人的喜爱,而这几样东西都很容易让人进入“内视”的境界。    
  日本曾经出版两本畅销书,一本是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另一本是光冈知足的《肠内革命》。两位作者都提倡人类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内部。    
    
    
  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果让人们意识到,人类不仅要“外求”,还应该“内视”。    
  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指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是人衰老的主要原因,脑内吗啡的分泌则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秘诀,所以人应该利用运动、冥想和利导思维,促使脑内吗啡的分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光冈知足在《肠内革命》一书中提出,便秘和腹泻等来自肠道的毛病,是比伤风感冒更可怕的“万病之源”。所以人们应该通过观察排大便情况来的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与这两位日本的医学工作者相比,中国古代养生者所主张的“内视”对象似乎缺少了一些可论证性。古代人所说的经络、内气等,至今未被仪器观测到,却可以成为很多人的切身体验。现代科学仪器可以将各种脑波、病菌等观察得清清楚楚,科学家通过观测所总结出的保健方法与古代人相似,同样主张“内视”自身。
关注身体“内环境”七、关注自己的 “内环境”
  平时我们总是在强调自己的生存环境,当然这里指的还主要是外部世界的环境情况。但是,人的生命成长更有赖于一个健康的内环境。    
  生命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摄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并让这些营养和能量顺利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及时将体内毒素和废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人体新陈代谢的良性运转。用更简单的一个语言来表达,生命活力就在于“气血通畅”。    
    
    
  如此简单的事情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人们通常都只是满足于摄取能量,吃饱喝足后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物欲的追求上,至于气血是否通畅则根本无暇关注。实际上,现代人的身体“内环境”早就一塌糊涂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若不流动,就容易腐朽变质,人体的“内环境”如果不顺通,就不能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