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时间雷电也来了,铁青的云板里飞舞着万道金蛇,涛响与雷声震成了一片喧阗,大西洋险恶的威严在这风暴中尽情的披露了。‘人生,’我当时指给叔和说,‘有时还不止这凶险,我们有胆量进去吗?’那天的情景益发激动了我们的谈兴,从风起直到风定;从下午直到深夜,我分明记得,我们俩在沈酣的论辩中遗忘了一切”。(《徐志摩全集》第二卷,212 ~ 213页)
梁启超欧游归国,发起讲学社,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第一个请的就是美国哲学家罗素。他在讲学社欢迎罗素大会上的演说,不仅推崇罗素的学说,而且称颂他的人格。图为罗素(左一)访问中国时的情景。
这段形象生动的描述,出自一个浪漫诗人的笔下,固然有其夸张的一面,但毕竟真实表达了徐志摩这个人生刚刚展开、对未来充满幻想的青年所能想象的全部精彩场面。可是,天往往是不遂人愿的。徐志摩到了英国,才知道事情有了变化:“一为他在战时主张和平,二为他离婚,罗素叫康桥(即剑桥大学)给除名了,他原来是Trinity College(三一学院)的Fellow(研究员),这一来他的Fellowship(研究员资格)也给取消了。他回英国后就在伦敦住下,夫妻两人卖文章过日子。因此我也不曾遂我从学的始愿。”(同上,334 ~ 335页)初到英国的日子里,大约有半年,徐志摩是很郁闷的。这时有两个重要人物进入他的生活,一个是英国作家狄更生先生(今译狄金森),他的《一个中国人的通信》和《一个现代聚餐谈话》早为徐志摩所景仰;另一个就是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
与林徽因相恋,同张幼仪离婚
这时是1921年,大约就在这一年,他认识了林徽因。不过,按照蒋百里的说法:“志摩出国之前,在北京见过林徽音(因),那时的她,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很动人的了。梁公子送徽音(因)欧游,还是两条小辫子在头上甩了甩。那时,志摩的热情、思想、文学的天才正在欧洲开花。毛头小姑娘大起来是快的,尤其是海风一吹,欧洲物质文明的环境里一住,看她像春天里的花苞,经过一阵和风,经过一阵阳光,经过一阵雨露,开了,开了!天生成的尤物,到世上来找美的,找情的,恰巧遇到了志摩。好极,好极了,今天一封信,明天一封信。志摩回来了,徽音(因)病倒了。”(《蒋百里评传》,141页)这种充满生动细节和情感的叙述,或可聊备一说。
张幼仪到英国应该是在1920年底。据《徐志摩年谱》记载:“冬夫人张幼仪随刘子锴出国至英国伦敦。”(《徐志摩:年谱与评述》,27页)很显然,这个“冬”,指的就是1920年冬天,大约是在12月中旬。因为,徐志摩11月26日的家书还提到张幼仪何时能来的问题,他说:“从前鈖媳(张幼仪)尚不时有短简为慰,比自发心游欧以来,竟亦不复作书。儿实可怜,大人知否?即今鈖媳出来事,虽蒙大人慨诺,犹不知何日能来?”(《徐志摩全集》第六卷,6页)不过,张幼仪来了以后,他们的夫妻生活过得并不愉快,甚至一步步走到了尽头。1922年3月,张幼仪生下她与徐志摩的第二个孩子不久,“在德国柏林由吴德生(经熊)、金龙荪(岳霖)二君作证”,徐志摩与夫人张幼仪离婚。“而志摩双亲不忍其媳离徐家,认为寄女。”(《徐志摩:年谱与评述》,30页)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爱上了林徽因。林徽因是林长民的女儿,由于林长民与梁启超的亲密关系,她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许配”梁思成。不过,按照梁启超的说法,父母只是为儿女介绍、搭桥,成不成还要靠年轻人自己交往,自己决定,父母并不强迫。徐志摩死后,胡适有一篇《追悼志摩》,是为他辩护的。胡适是徐志摩最要好的朋友,徐对别人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胡适说。胡适也自认为是最懂徐志摩的,他说: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说他的心境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这句话是他最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社会上对于他的行为,往往有不谅解的地方,都只因为社会上批评他的人不曾懂得志摩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他的离婚和他的第二次结婚,是他一生最受社会严厉批评的两件事。现在志摩的棺盖已盖了,而社会上的议论还未定。但我们知道这两件事的人,都能明白,至少在志摩的方面,这两件事最可以代表志摩的单纯理想的追求。他万分诚恳的相信那两件事都是他实现那“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的正当步骤。这两件事的结果,在别人看来,似乎都不曾能够实现志摩的理想生活。但到了今日,我们还忍用成败来议论他吗?
我忍不住我的历史癖,今天我要引用一点神圣的历史材料,来说明志摩决心离婚时的心理。民国十一年(1922年)三月,他正式向他的夫人提议离婚,他告诉她,他们不应该继续他们的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他提议“自由之偿还自由”,他认为这是“彼此重见生命之曙光,不世之荣业”。他说:“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矣。……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这信里完全是青年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觉得那没有爱又没有自由的家庭是可以摧毁他们的人格的,所以他下了决心,要把自由偿还自由,要从自由求得他们的真生命,真幸福,真恋爱。
后来他回国了,婚是离了,而家庭与社会都不能谅解他。最奇怪的是他和他已离婚的夫人通信更勤,感情更好。社会上的人更不明白了。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最爱护的学生,所以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公先生曾写一封很恳切的信去劝他。在这信里,任公提出两点:“其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其二,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贴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之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意尽矣,郁邑侘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十二年一月二日信)”
任公一眼看透了志摩的行为是追求一种“梦想的神圣境界”,他料到他必要失望,又怕他少年人受不起几次挫折,就会死,就会堕落,所以他以老师的资格警告他:“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
但这种反理想主义是志摩所不能承认的。他答复任公的信,第一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第二,他承认恋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他不能不去追求。他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他又相信他的理想是可以创造培养出来的。他对任公说:“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朗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我今天发表这三封不曾发表过的信,因为这几封信最能表现那个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我们若从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我还可以说,只有从这个观点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均引自《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胡适》,106~108页)
胡适这里所说,只是一面之词,不足以反映事情的全貌,考虑到他与徐志摩的亲密关系,有些具体的情节他似乎也不便说。而梁启超对徐志摩的批评,又由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恋爱关系,看上去是打了折扣的,并不十分有力。而且,夫妻二人情感如何,终归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旁人是很难置喙的,中间的微妙复杂,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心领神会,说得真切。再有,对婚姻的态度固然受到某种人生观的支配,可以说得堂而皇之,但具体到两个人的情感,所受伤害及内心的隐痛,也不是旁人可以体会和代为品尝的。
小说推荐
- 吕梁英雄传
- 吕梁英雄传txt下载由网友上传,作者为:马烽西戎一九四二年春天,日军发动了对我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八路军为了集中兵力反击“扫荡,主动撤离吕梁山区。吕梁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康家寨,一个坐落于吕梁山中的村庄。八路军撤离之后,村里的形势变得动荡不安,捉摸不定。老财主康锡雪庆幸反攻倒算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6章
- 梁实秋传/宋益桥
- 梁实秋传作者为:宋益桥梁实秋(1902~1988,现代作家、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原籍浙江杭县(今余杭。1902年1月17曰生。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以后开始写诗。在清华学习期间,与同学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1923年8月赴美留学,翌年进哈佛大学研究院,1926年回国
- 名人自传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5章
- 吕梁英雄传
- 《吕梁英雄传》书籍作者:马烽《吕梁英雄传》是第一部反映z国gong产dang领导下全民族抗日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吕梁山中一个普通的村落,村民在日寇的烧杀抢掠中,逐渐觉醒,在共chan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民兵力量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 作者:所写的《吕梁英雄传》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5章
- 明末传奇之钢铁脊梁
- 明末盛京浑河血战,大明的最后一支敢战之兵-戚家军浙兵和石柱白杆兵以7000人主动应战6万女真铁骑,最终兵败全军覆没 此战明军杀伤女真八旗万余人,打出了大明最后的骄傲。咱们的主人公张斗一觉醒来就成了这支军队里的一员,他能否在危机四伏的浑河血战中幸存下来 他能否为带领这支队伍击败女真人,成为华夏不屈的钢
- 穿越架空国立诚连载中
- 最新章: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我做到了
- 梁祝仙幻传奇
- 重生归来,君为无极大帝。修为重修何妨?与汝相伴,与世争生,魑魅魍魉皆无惧;仙魔荆棘,万敌不侵,剑过无生笑癫狂。为尔上天入地,擒神杀王,与尔同销万古愁。君不彷徨,争做人皇 梁“所有的故事,因遇到你而美丽;所有的痛苦,因遇到你而甘甜 祝“你是我见过最帅的男人 梁 祝“同时,也是我唯一的 梁“的什么 祝“
- 玄幻小说东方仙帝连载中
- 最新章:第47章 作者的话
- 梁羽生全集
- 梁羽生全集 一共三十四部01.女帝奇英传02.大唐游侠传03.龙凤宝钗缘 04.慧剑心魔05.武林天骄06.狂侠天娇魔女 07.飞凤潜龙08.鸣镝风云录09.风云雷电10.还剑奇情录11.萍踪侠影录12.散花女侠 13.联剑风云录14.瀚海雄风15.广陵剑16.塞外奇侠传17.白发魔女传18.七剑下
- 武侠小说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22章
- Q版梁山好汉(更新至2005年7月23日)
- “林长治抽筋六人行”创作组是林长治在《沙僧日记》出版获得好评后成立的,当时,无事忙在写《大话梁山好汉,而且快要写成,林长治看了无事忙写的《大话梁山好汉》后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拉无事忙进入他的创作组,而且帮无事忙大篇幅修改《大话梁山好汉,在不断的改进下,终于完成并改名为Q版《梁山好汉。当你第一次看Q版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文革历险记----梁晓声亲身经历的武斗
- 他三十七岁,比我现在的年龄大一岁。可在我心目中是长辈。曾参加抗美援朝,立一次小功。复员当铁路乘警,得意过一阵子。天生的驴脾气,动辄以保家卫国的功臣自居,为些鸡毛蒜皮的事屡屡触怒领导,结果仅仅由于一次两厢情愿的“男女问题”被开除公职。不服,研究法律。上诉。认为按照法律条文,自己是在与那女人将“入港”而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4章
- 黄梁三国
- 黄梁一梦到三国,金旋七年得天下。名媛只是过路客,权财已经烟云消 作者:墨柱所写的《黄梁三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玄幻小说墨柱完本
- 最新章:第367章 回归之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