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拐角处

第17章


朋友也有劝我的,我的一个朋友从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薪水涨了3倍,但是后来没多久就想回原来的公司了。”他说得有点乱。
“所以说,你很担心你的选择是错误的?”我问他。
“是的。所以才来找专家做咨询。”他点了点头。
我知道,王亮的内心有所期待,但是又理性地后退了一步,沉静,就是从这里来的。我要让这份理性有价值,然后,他才能真的沉静下来。
“好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到底适合哪个职业吧!”我摆出了一副大仙的姿态,和王亮开始对兴趣、能力、价值观一个一个“专业地”分析、探索起来。
咨询了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王亮还蛮适合在游戏行业的!
你才是选择的主人
“那我就跳槽吧。”王亮又安心,又无奈。
“跳槽不是解决办法,如果问题没有解决,你会连续跳槽,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你对之前的职业怎么看?”我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
“老师,其实我也觉得,或许我不该放弃。”说着,他掏出了本子,看得出来,他是有备而来的。“只是之前那份工作让我太没有信心了,我总觉得是不是选错了职业,是不是该换一换。您看,我把问题总结出来了。”
直到这个时候,咨询才真正开始。
“我总不敢承担责任。”他这样开头他的第一个问题。
王亮告诉我,在工作中,凡是遇到需要单独作业或者领头作业的事情,他总是退缩。倒不是能力不行,他也会悄悄地同时开始做,甚至会做一些自己的尝试创新,结果并不比别人差。他只是害怕承担失败之后的结果,他觉得失败的话会很丢脸。
“为什么会感觉丢脸?”
“领导可能会指责我。”
“我们来看看,你不敢承担责任,似乎是因为担心丢脸,虽然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并不大。”我直接问他,“看上去你有些不太自信?”
“嗯,是的。”他承认了,同时似乎有些急切地想听到下文,一直没敢正视我的眼睛。
“这是你的一种行为模式,或许,在过去不承担责任的做法多次保护了你,给你带来了安全感。”我顿了顿,接着说,“但是现在,你对自己的这种做法有觉察,希望改变它,说明你想追求另外的价值。”
“那是什么价值呢?”
“看看我们刚才探索的你的价值观,你在职业生涯中最看重的一些词汇。排在前面的是经济报酬、生活方式、安全感之类的,但是紧接着的就是创造力、冒险挑战、自主性。不愿承担责任虽然维护了你的安全感这一价值,但是与你的成就感相关的创造力、冒险挑战之类的价值却没有实现。这是你目前最在意的,也是你感觉上一份工作没有满足你的。更准确地说,不是工作没有满足你的成就感,而是你选择了安全感。”
我一口气说出了问题背后的原因。
“你是说,这是我选择的结果?”王亮若有所思。
“是的,”我知道,他开始明白了,“我们看看这样一个逻辑,”我一边说,一边画。“不承担责任,就不会丢面子,这样你就得到了安全感,但是风险是失去成就感;敢于承担责任,也有风险,可能会犯错,丢面子,但是价值是:可以获得创新和成长的机会。”
“承担责任会使你不断提升能力,获得自信;不承担责任会使你获得保护,没有丢脸的风险。所以,每种选择都是对的,都有背后的价值,关键看你怎么选了。”
“哦……”王亮似乎一下子释然了,“我明白了。”
“不必纠结于具体的做法,只要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都会很踏实。”我补了一句,希望他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式。
王亮的眼睛里闪着亮光:“我知道了,我要争取自己的机会。我还是想去游戏公司,不考研了,也不考公务员。如果原来的公司要我,我就回去,别的公司也可以,薪水还可能会有所增加。我要努力在一年内做到项目经理。”
结果不重要,有力量看到可能性才重要。
“用一句话结束我们的咨询吧。”我提议道。
“咨询使我认清了自己,解决了很多困惑,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那就写个总结,做一个彻底的梳理。”我看到了王亮脸上洋溢出来的喜悦。
“好的。”他痛快地答应着。
我最后送他一句话:
倔强,是在和自己的无能置气,会成为一种干扰,让你看不到自己。
结束咨询,出得门来,微风拂面,格外清爽。
转弯看见
倔强有两种:如果能够开诚布公地叫板,并且把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做到底,倔强就是坚韧和执着;如果只是不敢承认自己的无能,赌气跑向了目标的反面,那倔强就是固执和犟。二者的区别只有一点:扔掉自己的情绪,抛掉别人的看法,不顾及暂时的限制,你在做内心认可的事情吗?
想要影响力的专家不是好的管理者
很多时候,我们的纠结源于我们对未来的焦虑和假想目标的难以取舍,这样的纠结也源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做判断,解决这种纠结的方法就是:先把路走出来,目标自然就确定了。
目标的纠结
朝阳行业是生涯困惑的重灾区,因为朝阳行业一般具备这样的特点:人才济济,竞争激烈,机会多,发展快。于是,就把人内心的困惑给激荡出来了。
张明亮就处于朝阳行业。
张明亮,男,32岁,在IT行业做了八年的技术,从一般的软件工程师,做到了技术精通者,而且还带了三年的项目团队,成为项目经理。
“赵昂老师,我感觉我的职业发展需要突破了。”张明亮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看了看面前这个英气逼人、自信而坚定的小伙子:“说说看具体的想法?”我想听他自己对“突破”的理解。
“我有两种发展路径,很难抉择:做专家,还是做管理?”张明亮说出了一般企业内的两条通道,“我想成为一个管理者,却不是一般的管理者,是在公司内有决策权的管理者。我平时比较喜欢研究管理、战略之类的。或者,成为行业内的专家也可以,有话语权的专家。”
张明亮又补了一句:“好像这两个目标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怎么选?怎么做?”
我点了点头:“是的,有决策权的管理者和有影响力的专家之间,对你来说似乎很相似,有影响力是你看到的共同点,这其实也是你追求的价值。”
价值趋同的不同目标,让人产生了纠结。
看到明亮点头,我又继续道:“但是,你知道它们的不同吗?管理者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而专家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事物,这是最大的不同。这点不同也决定了这两个职业发展路径的不同。”
和张明亮一样,有些人对自己的追求比较清晰,却对自己的特点不加分析,对可能路径的认识也限于企业内的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双通道,想象空间小。
我继续分析:“两个职位对你的要求也不同:管理者需要你提升管理团队的能力,和对人的敏感;而专家需要你提升系统化的思考能力和产品的战略能力。”
“赵昂老师,你看我适合哪个方向呢?”张明亮开始将思维从目标导向转为资源导向了。
“看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你的能力吧。”转到资源导向,就要先看资源。于是,我就和他聊起了那些让他颇有成就感的职业经历。
目标太多迷人眼
明亮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他一上大学就打听如何换系,经过半年刻苦的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地转到了信息工程学院。
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以及在准备过程中各种灵活的处理方式,和争取支持的能力。
在临近毕业时,他又参加了一个创业团队,甚至有魄力地将创业进行到毕业后一年,不要户口,不要高薪。虽然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创业失败,但是在创业团队中,他已经开始主管技术了。这件事也充分体现了他的钻研精神,很多技术难题都是他当时带着团队攻克的。
于是顺理成章地,他就在创业失败之后继续了技术路线。而且受传统“技术为本”就业思想的主导,他希望自己成为技术大牛。
昔日的成就分析完,张明亮的能力才干也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在难关的攻克上,他既可以充分调动资源,又有自信和毅力坚持下去。
“赵昂老师,我觉得更加困惑了,这样的能力好像做什么都可以。”
“是的,才干的价值就在于可以迁移。”我点头,“那么,你说说看,这样的能力特点都可以做些什么?”
我希望帮他打开视野,不再纠结于两种“机会有限,又有些纠结的”选项。
“我现在似乎走技术路线更容易一些,公司的决策层不大容易进的。”看来他对企业内的职业发展比较清楚了。
“还有什么可能性吗?”我试探道。
“老师,你觉得还有什么可能吗?”
“可能性一般都不是基于你的能力,而是基于你的兴趣。不知道你对其他的行业和职业有什么兴趣?”我提醒他。
“好像也没有了,不过我对人还是蛮感兴趣的,我能不能尝试销售之类的?”“对人感兴趣,这是不错的觉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