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亲历记

第34章


    在烟波浩渺的太平洋上,庞大的美军特遣舰队犁波斩浪。在这支巨大的航行队
伍中,海军担负掩护任务的主要舰只有:战列舰加利弗尼亚号、密西西比号、马里
兰号、本索凡尼亚号、戴尼西号和西弗吉尼亚号。除了上述巨型战列舰之外,还有
若干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用来进攻莱特岛的突击部队与器材,共装载了53  艘突击
运输舰,54  艘突击货船,151 艘登陆艇,72  艘冲锋舟,16  艘火力援船以及400 
余只其他各类型的水陆两用船只。另外,还有18  艘护航航空母舰及舰载机担负侮
区掩护任务。
    10  月20  日,在莱特岛附近海面,哈尔西海军上将指挥的特遣舰队开始进行
火力突击。瞬间,数以千计的舰载火炮一齐开火,海面上硝烟阵阵,敌人水际滩头
工事障碍火光闪闪。在舰炮开火的同时,舰载机亦相继而至,对日军岛上的各种工
事设施进行轰炸。当日;充分利用舰空火力突击效果,地面部队开始登陆。其主力
在莱恃岛东北海岸突击上陆,部分兵力在该岛南端作牵制性登陆。
    当日,在进攻莱特岛之初,日军侦察机发现了美军庞大的舰队,并将情况报告
了驻泊在新加坡的日本海军栗田特遣舰队。栗田所统率的舰队,是当时日本海军中
最强大的一支,作战舰艇数量占日本海军的60%,可以说是一支与美国海军舰队相
匹敌的劲旅。于是,一场震撼世界的莱特湾大海战即将展开。
    10  月22  日,突击上岸的两栖部队在向岛屿纵深攻击时,遭遇到守岛日军的
强烈抵抗,攻击速度锐减。此刻,日本海军所集结的庞大舰队也驶近莱特湾海面,
一场海上恶战势所难免,麦克阿瑟便命令登岛部队巩固海滩阵地,等待侮面决战结
果。
    原来,日军大本营估计到美军将集中海军夺取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最后堡垒菲律
宾,以切断日本至东南亚的海上通路,使日本丧失原料来源。为此,日本海军联合
舰队司令官丰田副武海军上将认为,日军仅凭实力不可能战胜美军,必须诱使其分
散,才能聚而歼之。于是,便制定了一个分散歼灭美国海军的作战计划,当美军进
攻菲律宾时,将强大的美国海军第38  特混舰队引开,尔后派日军战列舰消灭美国
舰队。在这一作战计划中,日本海军的大部分航空母舰将担任佯动诱敌的任务。
    10  月17  日,日军各分舰队开始实施战役计划。18  日,日本海军主力分舰
队从林加群岛起航驶往婆罗州文莱。22  日,作为诱饵的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队直
驶菲律宾。21  日,日本海军另一分舰队从澎湖列岛直驶卡拉棉群岛科龙湾。22  
日,日本海军主力分舰队从文莱起航,插入民都洛海峡。尔后,日军诱饵舰队竭尽
全力吸引美海军舰队上钩,但未被美舰队发现。就在这一天晚上,美国海军的两艘
潜艇发现并跟踪了日本海军的主力――战列舰分舰队。23  日晨,美国海军潜艇发
射鱼雷,击沉日本海军重型巡洋舰“爱宕”号和“摩那”号。随后,美国海军第38 
特遣舰队迅速在吕宋岛和萨马岛以东集结。24  日,美国海军在卡加延群岛以南发
现日本舰队,并以舰载机击伤日本海军的战列舰1 艘和驱逐舰1 艘。
    此刻,已经驶入民都洛海峡的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已被美军发现。当即,哈尔西
海军上将命令舰载轰炸机和雷击机实施攻击,炸沉日本海军的超级战列舰“武藏”
号。战事一直持续到25  日,最后以日本海军的败北而结束。
    这次因为进攻菲律宾而引发的莱特湾大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海战。哈尔西海军上将统率美海军第38  特遣舰队,共击沉日本海军航空母舰4 艘、
战列舰3 艘、重型巡洋舰6 艘以及驱逐舰10  艘。这一海战的胜利,使盟军完全掌
握了菲律宾的制空权与制海权,为全面夺取菲律宾奠定了基础。
    日本驻菲律宾军队,同驻马来亚、泰国、越南等地一样,统统归日本陆军元帅
寺内寿一负责。其总司令部设在马尼拉,辖17  个军共计925000  人。
    寺内寿一是一个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略立场强硬。他原任日本陆军部长,于
1937  年发动侵华战争,侵占中国华北。1943  年秋,寺内又奉命指挥日本驻西南
太平洋地区的部队,移防马尼拉。而当时具体负责指挥驻菲律宾部队的,是黑田中
将。在盟军进攻菲律宾之前1 个月,寺内及其参谋人员对美军的企图,曾作出如下
判断:
    “敌人对吕宋岛的进攻,将会分为两路。麦克阿瑟的陆军配合尼米兹的海军,
将向菲律宾群岛南部进攻。其他兵力,将由太平洋指向菲律宾群岛北部。”“尼米
兹将以一部海军给予麦克阿瑟之陆军以直接支援,其主力将准备在菲律宾群岛北部
或台湾附近与日本海军交战,并企图夺取制空权。”“至于肯尼指挥的美军航空兵,
其基本任务将是压制日军在菲律宾空域的行动,夺取制空权,并协同驻中国的美军
航空兵活动于中国海北部上空,封锁菲律宾群岛。”经过莱特湾大战之后,日本的
海军已经受到重创,其主要作战舰只,也基本丧失殆尽。失去了海上屏障和补给的
驻菲律宾日军,也处于坐以待毙的困境之中。利用海战胜利的余威,麦克阿瑟将军
恢复了地面部队的攻势,将战线推向纵深。由于失去了海空掩护,防守菲律宾的260000 
日军,完全陷入被动状态。战事的发展,对美军越来越有利。麦克阿瑟将军率领地
面部队,大胆向敌人纵深进攻。
    面对着我登岛部队频频发起的进攻,穷于应付的日本守军实无良策。为此,日
军统帅寺内寿一决定,利用莱特岛上的大片水网稻田地难于行动的自然条件,与美
军顽抗到底。为了鼓励士气,挽救败局,寺内寿一撤换了黑田,任命山下将军为驻
菲律宾日军总司令。山下在1942  年曾攻下新加坡,后因本问中将未能击退巴丹半
岛上抵抗的美军,被派往菲律宾。山下为日本陆军诸将领中的名将,以能攻善守著
称,所统率的部队为日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
    山下就任新职务后,立即致电第16  师师长片冈,称:
    “兹奉天皇陛下圣谕,令你部立即消灭敌人的地面部队。”当时,第16  师正
在与克鲁格将军指挥下的美军第6 军僵持不下,战线呈胶着状态。
    而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则有所进展。霍奇将军统率第24  军团,在占领了瞰
制莱特湾的高地之后,随即向内地推进,进抵达加米与布劳恩。西怕尔特少将指挥
下的美军第10  军团,则迅速冲过桑居安尼哥海峡,夺占萨马尔岛之南海岸,并以
短时间的两栖攻击,在莱特岛的北部海岸登陆。
    11  月5 日,在莱特岛登陆的美军已进至通往奥尔莫克的公路之北端里蒙附近。
这一条公路干线,乃是岛上日军的重要交通设施。岛上的战斗正在进行,由于飓风
肆虐,雨水频繁,使战斗倍感困难。
    在进攻菲律宾作战的前期,虽然美国海军予日本海军以重创,但日本海军尚能
在一定条件下向莱特岛输送援军和作战补给物资。但是,到了12  月中旬后,美军
加强了海军封锁,日军的海上运输便无法进行了。肯尼将军指挥的陆基航空兵,海
尔西海军上将指挥的舰载航空兵,实施联合行动,将莱特岛封锁得滴水不漏。
    11  月1 日,前往执行任务的美军侦察机发现4 艘大型输送舰正在卸载,附近
并有日军4 艘驱逐舰和2 艘护卫舰为之护航。发现这一情况后,美军轰炸机和雷击
机迅速赶至日舰卸载海域,对其实施猛烈的空中火力突击。结果,击沉日本海军运
输舰1 艘、护航舰1 艘,击伤舰只多艘。11  月3 日,另有3 艘日本海军运输舰于
奥尔莫克卸载。但是,这次日军方面吸取两天前的教训,派出了大批飞机护航,并
不停地向东海岸的美军阵地轰炸。11  月7 日,日本海军又派出大型运输舰3 艘、
小型运输舰4 艘,另有护航战斗舰9 艘,强行向莱待岛运送作战物资。11  月9 日,
日本海军为增援莱特岛日本守军的补给物资运输达到高潮。日军派出10  艘驱逐舰
与2 艘重型巡洋舰,掩护4 艘运输舰抵达莱特岛。肯尼将军当即指挥航空兵部队进
行攻击,一举击沉其运输舰2 艘、驱逐舰1 艘和货船6 艘。11  月11  日,又有一
支日本海军大型运输船队驶入奥尔莫克湾。此时,美方航空兵作战能力与经验已经
增强,便向该大型舰队展开攻击。当日,取得重大战果,击沉日本海军运输舰2 艘、
驱逐舰4 艘,重创其护航舰只多艘。
    12  月7 日,美国军队陆基航空兵与舰载航空兵紧密配合,在桑爱西德拉湾一
举击沉日本海军的整个运输舰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