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忍者秘史:全三册

第46章


  官兵们尚未回过味来,已有多人被抓伤啄伤,众人这才挥刀射箭,同鸟群战斗起来。
  宫苑之内登时一片混乱,此时忽闻骑在鹤背上那人大喝一声:“林将军还不快走!”
  玉鼻骍中为首一人,闻言策马冲出,后面紧随着几骑一同冲了过来。神策军的弓弩手们此时正疲于同鸟群周旋,已顾不及玉鼻骍这些人,被这几骑一冲,顿时阵形大溃,乱作一团。
  冲乱了神策军的队伍,玉鼻骍的首领拨转马头,反向苑墙奔去。
  只见玉鼻骍中其余几人,已将几匹坐骑平行苑墙方向叠起了罗汉。其中三匹大马由远而近并立于距墙五六尺远处,两两马肩和马臀之间皆横搭着一块三尺多长、一尺多宽的木板,木板之上又站着两匹骏马,两马背上并排横搭着四块木板。
  距这个罗汉阵六七尺远处,又有三匹马并排而立,背上亦两两横搭着四块木板。
  那玉鼻骍首领策马提速,待到得三马面前一提缰绳,胯下神骏腾空跃起,踏上三匹马背,并不稍稍迟留,借势再次跃起,又踏上最高的两马背上,借势再跃,竟然越过了苑墙,撒蹄而去。随玉鼻骍首领冲阵的两骑近从也步其后尘,欲借罗汉阵跳出苑墙去,另外一骑却已被神策军的兵士砍杀在阵中。
  这边神策军的将领已安下阵脚,命一队步兵以盾牌护住头上,同时以腰刀砍杀鸟雀,掩护蹲下的弓弩手;同时命一队强弩手射杀鹤群和大鸟,再命一队弓箭手拦击玉鼻骍,勿令其逃脱。
  一时间箭弩如蝗,各类鸟雀纷纷或被射杀或被砍杀,落地死伤无数。鹤群高高在上,又复训练有素,箭弩并不能伤到其分毫,却也因躲避箭弩而乱了阵脚。鹤群一乱,那群鸟雀更是没了主张,开始纷纷四散逃去。
  可怜那两名玉鼻骍的近从未及跃上罗汉阵的马背,便被身后如雨般的箭矢射成了刺猬,那几匹叠罗汉阵的骏马也纷纷被射倒在地。
  剩下的几名玉鼻骍眼见势尽,却个个不为死惧,咆哮着冲过来要与神策军厮杀同尽,可惜未能走上五步便尽皆葬身箭雨之下。
  黑绳三无心理会这场厮杀,见御鹤族的忍者居然出手相助救走了那位“林将军”,便纵身飞出东内苑,追着“林将军”而去。
  东内苑内混乱之时,长安城内也并未安生,东、西两市周旁忽然多处起火,惹得城内军民一派慌张,忙不迭地运水救火。
  正当闹得人仰马翻之际,早有数骑人马押着一辆轻快马车,悄然出了通化门,一路向东飞驰,车内坐的正是僖宗和孙遇二人,兀自昏睡未醒。
  诗云:
  车幕遮林翠,城远马不回。红日淹山没,西天望云黑。
  孙遇醒来时已是人定时分,睁开眼,但见微弱的灯烛置于自己对面的墙洞中,豆粒大的火光轻跳摇曳,隐隐映出两旁的山崖石壁来。
  (按:中国古时将一日分为12个时辰,从夜里23时起算,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分别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命名。同时这12个时辰又分别称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或日晡)、日入、黄昏、人定。人定即夜里21时—23时。)
  孙遇坐起身,纳闷了一阵子,只记得自己正在龙首殿中与僖宗饮茶,忽然闻到一阵浓浓的花香,便睡了过去,怎的醒来却到了这个奇怪所在?莫非君臣二人已然着了北方忍者的道,被劫持了不成?当下四处踅摸了一番,发现自己果然是在一个山洞之中。
  孙遇在马车中颠簸了大半日,此时觉得周身有些倦乏,便站起来,想要伸展伸展腰身,谁知刚举手过头便触到了洞顶,原来这山洞将将有一人高。孙遇心道,若是兄长李义南在此便要低头站立了。
  正自发呆,忽听有人说道:“孙先生醒了?请先生跟我来。”
  孙遇循声看去,原来洞口旁站着一人,着一身深色衣服,只露出半个身子,若非他开口说话,当真不易看见此人。
  孙遇也不多问,当下便跟着这人走去。出了这个小洞,仍旧是在洞中,想来这个小洞只是一个大山洞中的一间小屋而已。待转过两个弯,又穿过一个稍大点的洞室,头顶豁然高阔起来,到了一处宽敞的洞厅之中。洞厅内灯烛明亮,陈设有桌椅几案,便如寻常大宅中的正堂一般。
  进到厅内,上手座上一位美丽的少女,见孙遇到来,便起身相迎,说道:“孙先生请坐,一路上颠簸劳顿,想必先生也该饿了吧,咱们这就开饭。”旋即转身对旁边一个小厮吩咐道:“去看看小皇帝醒来没有,如果醒了,把他也叫来一起吃饭。”言下甚为轻视。
  孙遇见这姑娘对自己客气有礼,却对僖宗皇帝出言不逊,不禁有些纳闷,不过如此也可证明自己和僖宗确实是被这一干人等劫持而来。孙遇略施一礼,入座后问道:“在下孙遇可否请教姑娘尊名?不知这里是何所在?”
  少女呵呵笑道:“孙先生倒是个直爽人,小女子名叫花粉。这里是卢氏县境内的伏牛山九龙洞。”
  孙遇点点头,心下盘算,这里距离长安城总有四五百里之遥。七八年前自己曾来过卢氏县,是为一睹昔年夏禹凿山导洛的风采,其山断崖之上,尚有大禹帝亲手篆刻的“古雒”二字。只是并不知晓这卢氏县境内还有一处九龙洞,想必此处距离县城非近,当是一个僻静所在。
  (按:夏禹导洛处位于卢氏县范里镇山河口,距县城东北十五公里,为洛河在卢氏境内的一道险关。该处两岸山势峭拔如削,河口狭窄,水流湍急,滔滔洛水自西南蜿蜒而来,穿此而出县境,入洛宁。相传夏朝大禹治水时,在此处凿山导流。悬崖上的“古雒(音洛)”字样为大禹亲手篆刻,现已模糊难辨。另有唐、宋两代所刻的字迹。清人刻有“神禹导洛处”五字于石壁上,至今犹存。
  九龙洞位于卢氏县西南二十六公里处,为一天然大型多层石灰岩溶洞,据说现在已成旅游景点。可见沧桑变幻,物是人非。)
  孙遇随又问道:“花粉姑娘将我君臣二人劫到此处是何用意?”
  花粉嫣然笑道:“那个小皇帝确实是被我掳来的,不过孙先生却是我的客人,怎能与他相提并论?”
  孙遇闻言愈加云雾缭绕,不明所以。
  花粉见孙遇迷惑皱眉,咯咯笑道:“实不相瞒,小女子是目长老他老人家的弟子。此次奉师命带小皇帝出宫,去做一件利益万民的大好事。至于是什么好事,现在还不能告诉先生。我把先生请来,所为却是半公半私。”
  孙遇苦笑了一声道:“半公半私,此话怎讲?”
  花粉释道:“这半公吗,是要请先生回长安城带个信儿,这半私却是想请先生为我作一幅画。”
  孙遇心下明白,带信回长安,不过是目焱等反贼要将僖宗作为人质,让自己传回他们开给朝廷的条件。便追问道:“姑娘要我画什么?”
  “光波翼。”花粉说完,红晕飞上双颊。
  “光波翼?”孙遇大感意外,随即问道:“为何画他?”
  花粉将头扭到一旁道:“先生不必多问。”
  孙遇说道:“你既不肯说出理由,我自不会为你作画。我怎知你拿了这画,会否做出伤害光波贤弟之事。”说罢也将头扭到一旁去了。
  花粉见孙遇不肯作画,忙起身说道:“我并无恶意,自不会拿此画害他,请先生放心。”神色甚为急切。
  孙遇看了看花粉,见她年纪轻轻却带着几分霸气,洞内除了三个小厮站在一旁伺候,另有两名中年男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花粉身后,青衫方巾,颇有几分儒雅之气。想来这位目焱的女弟子在此应该地位不低,平常是惯于吩咐人的,适才提到光波翼时却似乎有些羞涩。
  孙遇有心再探探她的口风,便问道:“你可认识光波贤弟?”
  花粉回道:“也算是相识。”
  孙遇说道:“好,姑娘先说说,想让我画一幅何样的光波翼?”
  花粉见孙遇似乎已经答应为她作画,遂转忧为喜,在洞厅中踱步道:“我想请先生画他身处林间,双眸远凝,不笑而脉脉含情,挺拔而若有所思。”
  孙遇见这少女柔声婉转,神有所往,心下已然明白了七八分,只是这少女乃是目焱的弟子,不知何时与光波贤弟相识,且又情窦为开?
  正说话间,那小厮已引了僖宗进来。孙遇忙起身施礼,请其入座,花粉却并不理睬。
  孙遇说道:“陛下,这位姑娘想让臣为光波翼画像,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未及僖宗答话,花粉抢先说道:“我请孙先生作画,与小皇帝何干?何必问他意下如何?”
  僖宗闻言笑道:“既然这位姑娘是向孙先生求画,先生自己做主便是,不必问朕。”
  花粉哼了一声,道:“既然小皇帝也来了,咱们先用饭吧。”说罢吩咐身旁的小厮摆置酒菜。
  花粉请孙遇坐上首,孙遇哪里肯坐,恭请僖宗就上座。花粉却不依,径自坐了首席。孙遇无奈,只得请僖宗坐在右首客席,自己则在花粉对面就座。
  大家坐定,花粉命人去请范先生一同入席。孙遇和僖宗均觉好奇,不知这位范先生是何许人也。
第十五回 闻谶语吉凶莫测,命悬丝爱恨难知
  不多时,从洞厅旁的一个洞口进来两人,其中一人五六十岁年纪,身材中等,一身青布长袍,青布纶巾,须长半尺,两鬓银白,左手背在身后,举止严肃老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