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第59章


到了抗战后期,蒋介石接受了风水专家肖萱的建议,在重庆陪都举办时轮金刚法会, 超度抗战阵亡的将士,并为抗战早日胜利而祈祷。
  春意浙浓,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树绿了,花开了,大雁在 空中排开队伍,长声地呼应着,一切都有了生机……
  蒋介石和周 恩来再度来到南岳,共商抗战大事。一天,蒋介石派副官把周恩 来请到他的会客室。
  周恩来见蒋介石两只眼睛发红,湿润润的,又有点发直,便 问道:“委员长,有什么事吗?”
  蒋介石从茫茫然中清醒,把一份电报递给周恩来:“第一战 区副司令长官宋哲元在四川绵阳病亡。”宋哲元是抗日名将,久 经沙场屡败敌寇。他的死,使蒋介石十分难过。
  周恩来也很伤感,沉默片刻,他想起去年蒋介石曾让宋哲元到此休养了两个月,便向蒋介石提议:“宋将军一度息影南岳, 虽身患沉疴,仍念念不忘抗日救国,确是中华民族的楷模。将军 在麻姑桥留有遗迹,我们去那里瞻仰,以寄托哀思吧。”
  蒋介石同意。两人带着随从,步行来到麻姑桥,只见对面的 石壁上刻着一行大字:“不教胡马度衡。”签名为“卧虎”二字。 这是宋哲元自比“卧虎”,寓意猛虎息于林莽,一有动静,便会 扑上战场……再往前行,又见一块大青石上刻了“诚、真、正、 平”四个大字。这是宋哲元当二十九军军长时为官兵制定的“四 字令”:诚以修身,真以究理,正以处事,平以待人。
  蒋介石伫立良久,感叹道:“明轩(宋哲元宇)治军有方, 这四个字就是军队的灵魂。”
  周恩来点头称是:“正因为如此,二十九军将士才同仇敌忾, 不怕牺牲,在南苑战役中出现了佟麟阁副军长、赵登禹师长这样 的民族英雄!”
  说着,他们已来到纪念这两位英烈的“双忠亭”:亭中有宋 哲元撰写的碑文。两人诵读一遍碑文,毕恭毕敬地向石碑三鞠 躬。
  蒋介石吩咐副官拿来纸笔墨砚,想了一下,落笔写了副带有佛教色彩的楹联:
  佛曰方中,忽痛阴云遮护法;
  倭奴未灭,为怜民族失干城。
  蒋介石把笔交给周恩来。周恩来把笔蘸浓,手腕轻轻抖动, 纸上便洇出两行字:
  失地未收回,虎威昭垂卢沟月;
  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
  两个人的字各有特点:蒋介石的字坚挺隽长,一笔一画不连带;周恩来的字娟秀浑圆,笔锋似连似断,文如其人,字如其 人,两个人的性格跃然纸上。
  在北方,国共的磨擦事件日趋严重,愈来愈表面化;4月,山东国民党秦启荣部制造了博山事件,袭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 支队,杀害指战员四百多人。5月,陇东磨擦加剧,陕甘宁边区 的镇原县被包围,枸邑县被攻占,整个边区受到进—步封锁……边区群众为了表示抗议-把国民党委派到延安的县长马灌江赶走 了。蒋介石一听大怒,栺派中统负责人徐恩曾找周恩来面提抗 议。
  徐恩曾带着随员,往周恩来的办公室一坐,就放开了连珠炮:“贵党既然同意政府在延安派驻县长,就有责任保护他的安 全,如今被人赶走,;中共竟不何不闻,总说不过去吧丨如果国民 党以牙还牙,也动员群众将中共驻渝人员逐出重庆^中共又将如 何?”徐恩曾问完之后停住了。他觉得中共理亏,满以为即使不 能再派人进驻延安,至少中共要就^:事表示歉意。他看看周恩来,抖着膝盖等待着。
  周恩来说此事为当地群众所为,与中共无关。徐恩曾对周恩来的这种说法倒早有预料,可接下来的话让徐恩曾大出意外。周恩来说:“群众之所以闹事,和马县长本人的出身有关。别人不 知道,你徐先生应该知道,我们那边最厌恶从我们那边出去的人(指中共的叛徒),陕西省政府不该派这种人来,故意使我们难 堪,群众心里有气,故而出事。”
  徐恩曾与随从面面相觑。
  周恩来继续说:“那位马先生党性很强,干党务工作,是把好手。至于干政治工作嘛,哈哈!”周恩来大笑起来,并做了一个手势:两臂直伸,再从左到右转了一圈,示意政治工作要尽量 灵活,不能直来直去。
  徐恩曾被周恩来一说,一时语塞,竟说:“对不起,没想到我们犯了贵党的忌讳……”起身致歉。随去的中统四科科长孟真后来深有感触地说:“我对周恩来仅有的一面之缘,亲身领教了 周恩来的才智和手腕,细数国民党中同一阶层中人,我数不出谁 能和他相比。”
  而后,周恩来偕同刚从南岳返渝的叶剑英,会见蒋介石,商谈边区问题。蒋介石一口咬死:“非边区停止向外进攻,不必谈判具体问题。”
  周恩来当即反驳:“并非我们进攻,乃被人所攻。”
  蒋介石瞪眼,把桌上的报告扬了扬:“究竟是谁进攻谁,我接到的报告还少吗!”
  “这是边区的自卫行动!”
  “是不是自卫,不能你说了箅!”
  “双方派员调査嘛!”
  “好,我同意调查!”
  周恩来告辞后,蒋介石又抓住徐恩曾失败的“外交”,大肆 数落,他指着徐恩曾的鼻子骂:“你们都是饭桶,完全被周恩来 牵着彝子走!”他消了气,还在埋怨:“你们摘情报还可以,但是 外交口才太差。我们党教导这么多人才,为何就不能找到周恩来 那种辩才,那种能随机应变的谈判专家?”
  为了研究解决边区磨擦有升级的危险,6月18日,周恩来 离渝返延。就在前几天,又发生了平江惨案。周恩来一到延安, 就忙着致电陈诚,要他转呈蒋介石,严令查明此案真相,对死难 者给以抚恤,对肇事者严惩……
  在延安,周恩来多次谈到蒋介石:“蒋的思想基本上是反共 的,不承认统一战线,实际政策也在那里限共防共。”他也指出: 蒋介石也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承认现实,只要现实对他有利,也 能影响他改变一些办法,但阶级的根本思想是不会变的。周恩来 在蒋困难时援助他,在他蛮横时拒绝他;诚恳的批评,具体的建议;影响他的左右的进步分子,反对那些落后分子;经过 抗战将领及有正义感的元老造成进步的集团影响他。在长期的合 作与斗争中,周恩来对蒋介石已经摸透了,已经形成了一套具体 办法:“有利的应该立即商定,不要希望将来会有更好的;无利 的应该严正拒绝,不要拖泥带水,使他增加幻想;让步的应该自 动让步,不要等他要求;可能实现的应该适时适当的提出要求, 不要过多或不要太少,免致做不到或者吃亏。总之一句话,对蒋 不要过存奢望,但也不是一成不变。”
  不幸的是,7月10日,周恩来到中央党校去做报告。本来 党校是请毛泽东去演讲,毛泽东抽不开身,就请周恩来代劳。刚 同毛泽东新婚不久的江青心血来潮,一定要跟着去听周恩来演 讲。因为延河水涨,他们就骑马。江青骑马走在前头,路窄的地 方只能容一匹马独行。江青策马飞奔,又半路急停,周恩来骑的 马骤然受惊,后腿直立,把周恩来摔了下来。他的右臂撞在石崖 上造成粉碎性骨折。当警卫人员赶上来时,他已经自己站起来 了,用左手扶着骨折的右臂,痛得满头冷汗,他咬牙忍着,让警 卫人员慢慢扶着步行到党校会客室。在延安作了一个半月的治 疗,当三位印度大夫再次对他的胳膊进行检查,发现臂骨的愈合 很不理想,尽管用力地按摩并作了热敷,右肘仍处于半弯曲状 态,无法伸直了,右臂肌肉也出现萎缩。因为延安医疗条件有 限,中共中央决定让他到苏联去治疗。
  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叫陈立夫去准备飞机,送周恩来 出国。过了几天,陈立夫来报告说,苏联已经派了飞机。蒋介石 一下火了:“他是我们的副部长,怎么可以乘他们的飞机!”抗战 期间,蒋介石特别怕别人提到苏联的支援,怕世人知道苏联援助 的真相,这次也不例外。他大声命令:“坚决不能让周恩来乘苏 俄的飞机,你马上把飞机派到延安去!”
  蒋介石派出的飞机到达延安。8月27日,飞机快要起飞时,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骑马赶来,缠着邓颖超,要去苏联学习表演 和导演专业。邓颖超为难地望着周恩来。
  周恩来皱眉想了一下:“要去,也得经组织同意。”
  “好,你们等我!”她飞奔回到枣园,求毛泽东签了个字,又 欢欢喜喜地跑回来,和周恩来、邓颖超先乘重庆的道格拉斯飞机 在当天抵达兰州。在那里等了一个多星期,苏联派来的飞机才到。
  第09章 蒙冤的,岂止是军人
  ◆皖南奇冤,蒋介石强辩:“现在八路军、新四军还不都是我的部下?我为什么要自相残杀?”
  ◆矛盾激化,周恩来讥讽:“我本来就准备在此待捕的。”
  ●1.周恩来分析,蒋介石正当大事之时
  蒋介石习惯于在做出重大决策时,表面上若无其事。周恩来从苏联养伤归来后,1940年的圣诞节,他特意邀请周恩来来吃 晚饭,说是感谢周恩来在四年前的西安救他一命。他双手紧握周 恩来的手,一向沉默寡言的委员长此时异常激动:“连日来琐事 甚多,情绪不好,本不想见,但因为今天是四年前共患难的日 子,故以得见面谈话为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