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第54章


  很快有人把戴笠对待张国焘的前后态度变化密报蒋介石。蒋 介石把戴笠叫来询问:“张国焘交给你已经有些时日了,工作怎 样?”
  戴笠摇头叹息:“只在汉中设立了特别侦察站,在榆林设立 了陕北站,在延安附近洛川设立了延安站,搜集的情报寥寥无 几。我看他亦不过一个牛皮筒子。”
  “你太小看了他!”蒋介石不愉快地瞥了戴笠一眼,把一本叫 《党的建设》的小册子丢给他,“你看看,这是中统的同志搞的, 你应该从张国焘身上挖到比这更多的东西。”
  戴笠接过小册子一看,上面圈满了蒋介石的眉批,如“此节 重要足资参考”、“所见甚是”、“吾人亦可采用”等等。戴笠翻开书皮又看,经蒋介石一说,才知这本是延安抗大的教材,约八万 多字。作者张浩,即林育英,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政委。当中统的 人得到这本书时,把它送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一看,触目惊 心,拍案叫绝,不知看过多少遍,遇到会心之处,就用红铅笔加 注眉批。全书本意是阐述新形势下中共的战略和策略转变。蒋介 石却认为这确是一本好教材,国民党人也应奉为圭臬,身体而力 行之。蒋介石已吩咐陈布雷,将此书加上他的眉批翻印千册,分 送各高级骨干阅读;叫陈立夫参照此书和他的眉批,起草一份有 关国民党组织和训练的教材。
  “张国焘在共产党内的地位比张浩高得多,水平会更高。”蒋 介石显然对戴笠没有发挥张国焘的作用不满:“他与顾顺章也不 同,顾顺章不是正牌的共产党。张国焘是共产党的老资格,是带 兵打过仗的,徒子徒孙不少,过去在中共还是很有声望的。现在 多少能起些分化瓦解作用。所以,车子还是要给他坐,该请他的 客要请。”
  当张国焘投向国民党的时候,不明真相或别有用心的人们放 出谣言,甚至公然在报纸上说“周恩来将成为张国焘第二”。
  周恩来看过报纸,知道又是蒋介石在挑拨离间,破坏共产党 红军的团结,他把报纸递给邓颖超。对这些无端臆测他不想解 释,也许他正可以利用这些雾一般的模糊印象,更好地往来于两 党之间,往来于民主人士之间。
  邓颖超看过报纸也是随手一扔,去忙别的事了。她已经接受 了宋美龄的邀请,准备5月份去庐山,参加各界知名妇女谈话 会。1936年,她因肺结核去北平西山疗养,化名李知凡太太。 曰本人打进北平后,她不得不脱离此地。她先到了城里,找到了 美国老朋友斯诺,求他帮助她逃出去。因为日本人正在搜查每一 个铁路乘客,逮捕任何有政治嫌疑的人。斯诺建议她扮成他的保 姆,先到天津。在约好的那天,她准时出现在火车站。“看来真 像个保姆!”斯诺满意地打量着邓颖超,把她带七火车。危险出 在天津。在那里,日本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他们看着乘客 伸出的手,只要是穿老农民衣服的又有一双白皙柔软手的人便被 叫出来挨个查问。邓颖超故意弯着背,把手插在袖子里。“是美 国人。”斯诺对检查者说,并朝邓打了个手势,日本人轻蔑地把 她的行李扔在一边,看也没看就放她过去了。邓颖超从天津坐船 到了烟台又从烟台坐火车到了徐州,再从徐州转车到了西安,见 到了在那里的周恩来,以后又随周恩来到了武汉。
  在武汉的生活几乎成了他们的第二次蜜月。他们在山腰租了 一间外国人的房屋,附近有一座很大的桃园和一个湖,偶而可以 看见他俩散步的身影。可更多的是跑警报。一天,他们在《纽约 时报》通讯员蒂尔曼"杜丁家里吃饭,突然空袭警报尖利地啸叫 起来。他们急忙跑进掩体。警报解除之后,他们从掩体里出来, 发现杜丁的房子已经被炸成了一堆废墟。
  周恩来关心着前方的局势,不时找战地记者交谈,并根据他 们反映的情况,向陈诚提出具体建议。5月,他出席文协第二次 理事会,准备为文协筹款,让作家更多地创作。他说着说着,非 常明显地用力一 口一口咽下口水,好像他的喉咙全部被扼住了: “要失陪了,因为我的老父亲今晚10点到汉口!暴敌使我们受了 损失,遭了不幸,暴敌也使老父亲被迫南来,生死离合,全出于 暴敌的侵略,生死离合,都增强了我们的团结!”人们看见他的 眼里滚动着泪水。
  周恩来后来多次讲过武汉时期工作上的失误,也许他太相信 蒋介石抗战力量,相信他能打胜仗。这一则是由于王明的影响; 二则是当时的抗战形势所致。
  ●7.长沙大火,蒋介石政策的替罪羊
  自8月以后,敌人的攻势节节进展,不断地轰炸武昌,因而 武昌差不多成了一座死城。政府机关和市民,有的疏散到后方, 有的转移到对岸的汉口。汉口市区,因为有租界和敌产的掩护, 始终不曾被炸,倒反而呈现出一时畸形的繁荣。保卫大武汉之战 先后支持了四个月以上,武汉的陷落也是早在预料之中的。10 月24日晚上8点半,蒋介石和宋美龄坐上飞机,离开武汉。飞 机飞到半路迷途,转回汉口,第二次换飞机才飞到衡阳。此时已 半夜2点了。轿夫也没预备,到了山上,房间也没布置,蒋介石 大怒,气得拍桌子掼板発。
  陈布雷等侍从室人员大都乘船南下。船至新堤附近,突遇敌 机扫射,侍从秘书李惟果的鞋子被子弹打穿,人却安然无恙。陈 布雷却被这次空袭吓破了胆。以致杯弓蛇影,一遇警报,浑身战 栗不能自持。另一名机要秘书陈芷町也成了惊弓之鸟。他俩在地 下室,看见宋美龄的女打字员,牵着条哈巴狗,悠闲地走来走 去。陈芷町不安起来,纳闷道:“何以人不如狗呢?”陈布雷也摇 头叹道:“此其时也!”众人皆笑。
  开往长江和湘江上游的船只在那几天接连被炸,载着新华日 报和八路军办事处一部分人员的新升号也被炸沉了。于是,不少 人谈船色变,都想去坐汽车。无奈卡车和轮船一样目标大,可小 汽车有限,人们又回头去坐船。水上的船已经很少,能坐上也算 万幸了。
  周恩来几乎与蒋介石同时撤离武汉的。他的小汽车经过沙市 时,远远见一个人立于抛锚的汽车旁,焦急地等着司机修理。周 恩来叫车停下,他认出了那个长官,下车喊道:“健生兄,怎么啦?”
  白崇禧答道:“倒霉,一部小汽车和一部指挥车都坏啦!” “我们接到确切情报,敌人骑兵先头部队已离这里不远,你 还是与我同车一道到长沙吧!”
  白崇禧顾虑重重,但也无奈,在周恩来的坚持下,上了车、。 一路上,两人相谈颇多。白崇禧想起共产党的事,笑着对周恩来 说:“你们没到广西,我很感激!”
  周恩来回答:“你们广西做法,像民众组织,苦干穷干精神, 都是我们同意的,所以我们用不着去。”
  白崇禧听后频频颔首,对周的渊博学识、肝胆相照十分折服。
  到了长沙,已是人困马乏。“八办”的人员疏散就绪后,周 恩来和叶剑英才回到屋里,打算静静地休息一夜。他们太疲劳 了,睡得很熟,根本不知全城已是一片火海。当他们被人声鼎沸 闹醒了,就朝大门冲过去,出门一看:满城硝烟,火光冲天,真 以为是日军进了城,可又疑惑:怎么可能一下进城呢。不及多 想,两人出大门一看,门外的小汽车却不见了。再折回后门时, 后门附近也着了火。两人两只手各提着一只重要的提箱,从大火 中冲出门。走到半路,正好遇到郭沫若坐的大卡车。周恩来把箱 子扔上车,气喘吁吁,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汽车不见了,还 是小事;长沙烧成这个样子,不知道烧死了多少伤兵,多少难 民,而敌情怎么一点都不清楚?” ‘
  他把安置三厅人员的意见指示完,拉上郭沫若和叶剑英,乘 上卡车,折回长沙市区,想探个究竟。
  公路上的车子跑完了,逃难的人还在路旁拖着疲惫的腿,一 步一挪。铁路上有一长串列车被两个车头拖着,在慢慢地爬。车 厢外面都站满了人。他们折回离长沙不远的一段髙地上,那儿有 一座关帝庙,大火还在熊熊燃烧,长沙全城笼在一丛火烟里。
  “看来,敌人是没有进长沙的。”周恩来猜测着。“假如敌人 是进了长沙,那一定要穷追的,不会全没有动静。”再前进也看 不出个所以然,他们又把卡车折回了。
  11月24日,周恩来、叶剑英赶到南岳,蒋介石在那里要开 个全国性的抗战会议。会前蒋介石提出游一游南岳衡山。周恩来 不想去,他脑子里还在转着长沙熊熊的大火。他问蒋介石:“怎 么可以制定这样的政策呢?”
  蒋介石苦笑了一下:“我是要他们坚壁清野,执行任务的人 竟是些饭桶!”
  “这哪是什么坚壁清野?将长沙付之一炬的火焚办法,简直 是无人心的残忍,或者说是麻木!”
  “恩来,这点你放心,我一定将肇事者严惩!这两天,还是 请你和剑英兄,同辞修(陈诚)、健生、克勤(汤恩伯)同游衡 山,消除长途跋涉之困苦!”
  当天,蒋介石从长沙南岳山中来到长沙视察火灾状况,只见 全市一片瓦砾。他要举行茶会招待外侨,亲自向外国人表达遗憾 之意。可惜全城已被烧光,连茶叶也买不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