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瑾

2 第 2 章


平阳侯府。
    沈瑾的大舅母聂氏和二舅母宋氏带着几个表妹亲到大门口迎接。面对舅母们的关怀,沈瑾忍不住落下泪来。晚上,又见过两位舅舅,沈瑾恭顺有礼,更为自己这些年的所为向两位舅舅告歉,舅甥相处,也将这些年的缺憾消弥。
    沈瑾与萧家的几位姑娘一起学礼仪,相处地也好,不过,沈瑾可没几位表妹学的认真,也就应付一下嬷嬷的考核。下了学回来,忙着练字看书,想把以前丢掉的都补回来。
    时隔几日,萧府三姑娘萧蓉从国子监回来。萧三姑娘萧意比沈瑾大半岁,如今正在国子监内舍读书,深得两位舅舅喜爱。
    萧六姑娘萧芙年方十岁,已有才名,正准备今春国子监的入学考试。
    沈瑾曾在十岁那年,也参加过国子监的考试,却榜上无名。沈家三位小姐,也就她一人没能入国子监读书。当年,沈婷在国子监,可谓名声远播,引得许多世家子弟前来相求。而现在的沈琳,也风光无限。
    阿瑾,你说你要参加考试。萧霖微微惊讶。
    沈瑾轻点头,舅舅,我朝规定国子监女子入学是十至十五岁,甥女现在还未满十五,是可以考的。
    萧霖皱眉,道:阿瑾,你要知道,若是你未能考上,对你的名声是大损。
    沈瑾抬头,眸光明亮,微微笑着:舅舅,阿瑾明白。沈瑾知道自己被退婚,外面又传她柔弱无才,高门大户的世家子弟优秀的是绝不会选她的。她这次要参加考试,若是没有考上,沈家绝对会从萧家将她接回去,即使不是做承恩公世子的继室,她的亲事也会被她的祖母和父亲匆忙订下。她,没有退路。
    萧霖轻叹,既如此,你便着手准备,我让你表哥多去指导你,这些日子你便在院子里好生看书,学礼便不去了。
    沈瑾福了一礼,谢过舅舅。
    萧焕得了父亲这命,前去沈瑾的水月阁,还让小厮带了一些国子监学生写的文章过去。沈瑾这段日子昼夜不停看书写字,头脑中也渐渐有了东西,写出来的字虽不好看,却也不会太差。
    萧焕拿起沈瑾试着写的策论看,眼眸微讶,瑾表妹,这是你写的。
    沈瑾放下手上紫毫,不好意思地点头,谦虚道:写得不好,让表哥见笑了。
    萧焕抬头看了她一眼,继续往下看,若是这样的文章入不了眼,国子监便不要开了。萧焕又看了摆在桌上的几篇文章,质深形浅,他带来的文章与之相比都差了些。
    表妹,你未曾写诗吗?萧焕不由一奇,他手上的都是文章,没有一首诗。
    沈瑾尴尬一笑,我不会作诗。
    萧焕这段日子早已对这个表妹改观,闻言,笑道:好在,国子监的考试不用作诗,等考试过后,我请父亲请周敦老大人来教你。
    沈瑾欢喜,灿然一笑:谢过表哥。
    周敦老大人,可是出了名的诗人,沈瑾书案上便摆了他的诗集,每日都会看上几首。她不仅佩服周老大人的才华,更是崇仰他不俱权贵,淡泊名利的人格。
    三月里,阳光明媚,暖风和煦。沈瑾与萧芙同坐一辆马车前去国子监,萧芙手捧着书在读,沈瑾握着自己制的笔记本,翻看自己写下的重点,在脑海里过上一遍。到达国子监时,沈瑾已将笔记本上写下的记在脑海里。
    参加考试的子弟多是官家,极少庶民出身,女子多是十至十二岁,沈瑾算是其中最大的。因而,注视她的目光较多。她也不在意,寻了自己的考场,款款而去。
    当沈瑾看到考卷上的题目时,唇角露出笑容,构思了一刻钟的时间,便提笔入手。她答的很顺畅,心里已有十足的把握,毕竟,她在她的时代学了差不多二十年,真在这个封建时代取个功名也不是难事。
    回来时,萧芙愁眉苦脸,说自己答的不好。
    沈瑾不由回想自己十岁时的模样,那时自己可是玩的疯狂,哪用心去读书了,只是,那段岁月真是让人回味。
    放榜那日,沈瑾在闺房里练字,神色淡然。
    菡萏园里,萧芙坐立不安,翘首盼望。
    午时,消息传回萧府。沈瑾以第一名入国子监,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萧芙排在中间,不算太差,对于一个十岁的少女来说,算是出色。
    真不愧是阿曼的女儿,萧霖在宫里就知道了外甥女得了榜首,哈哈大笑。
    沈阳在府中听到仆从的话后,不免怔忡,三个女儿,阿婷因是长女,身子却不好,所以,他关注较多;阿琳是他好不容易盼来的,又极为讨他欢心,因而,他十分喜爱。而对于这个二女儿,自从她出生,他便不太关注,自她母亲去后,他将她交给了妻子王氏,有王氏照顾,他也放心,就更加不曾关注于她。他突然想起,那年那天那夜,他揭开喜帕,女子抬眸,盈盈地一笑,炫烂夺目。
    沈阳负手而立,微微摇头,什么时候他也学会悲风伤秋了。
    侯爷,老夫人请你过去。沈全躬身禀道。
    沈阳眉首紧锁,何事?
    沈全低道:应该是为了二小姐的亲事。
    沈阳心如明镜,阿瑾若去了国子监读书,定要个四五年才能出来,而阿婷身子怕是不行了,想及此,沈阳涌出一股悲凉,阿婷,他引以为豪的女儿。只是,阿瑾,这个他想要疼入骨的女儿却什么都不能做……
    玉溪说,有阿瑾嫁过去,阿婷的两个孩子定会无恙。
    只是,现在,怕是难了,就算沈家同意,平阳侯府萧家是定不会允的。
    沈阳到静安园,老夫人果然说要将沈瑾接回来,准备待嫁,就不要去国子监读书了。
    沈阳苦笑摇头,“母亲,阿瑾嫁女婿为继室的事,就莫要提了。我二十年前已开罪了萧府,萧氏去时,早就有言,若阿瑾亲事生了变故,那么阿瑾再寻亲事,定是要她娘家同意的。这……儿子答应了。”之于萧氏,他是有愧的,那么一个端庄高雅的女子,他误了她一生……
    沈瑾近来十分开心,一来,她可以去国子监读书,二来,听闻承恩公的世子夫人在名门之间为丈夫选妇。
    沈瑾想到沈婷,感触颇深,做一个贤妇,真难。沈婷活着,一定是极累的。
    四月初,沈瑾入了国子监学习,她身边没带一个侍候的人。她的两个舅母本是硬要她身边的两个丫头去侍候她,她婉言拒绝了。她早已习惯一个人打点自己。
    沈瑾看着博士在堂上讲课,忽而想起她曾经也在讲台上,面对四十多张十三四岁的小脸,心不由一酸。
    国子监的藏书阁颇大,沈瑾每每进去,总觉书香浓浓。藏书阁里,各阶段的学子都有。只是,男子较多。沈瑾每次挑了书,都是寻靠窗的角落里落坐。
    六月,沈瑾及笄。定国侯府为她办的及笄礼,虽不及当年沈婷及笄,因为有平阳侯府为沈瑾作支撑,沈瑾的及笄礼也是轰动一时。
    沈瑾的大舅母李氏在众位宾客面前,谈及了沈瑾母亲萧氏的遗言,在沈瑾及笄时,萧氏的陪嫁要全都交到沈瑾手上。
    王氏当着众宾客面,也不能推辞,只好叫人拿了单子过来。李氏拿出当年萧氏出嫁时萧家的那一份让人核对,也不在乎王氏黑下的脸。
    李氏见少了的一些,笑笑,少的不多,就算了,以后阿瑾出嫁,我们再贴些。说罢,将王氏给的单子交给沈瑾,另拔了她身旁的一个嬷嬷给她。沈瑾的二舅母也让身边得力的陈嬷嬷照顾着她。
    沈瑾感激,只觉手上的单子沉重万分。李氏轻轻握着她的手,这个孩子这些年受苦了。
    沈瑾回去细细看了母亲的嫁妆,十五间铺子,八处宅子,加上一些手饰珠宝字画,还有这些年来的收入,她觉得这一辈子不嫁人她就可以富贵一生了。
    从来,她就是一个知足的人。
    沈瑾趁国子监放假的两天,去在京城的各处铺子里瞧了瞧,有盈利的,也有持平的,还有两个铺子是亏的。两个舅舅都给了她两个人,都是生意上的好手,沈瑾不太懂商事,所幸就将铺子的事交给了这四个人,让他们自主选了要接管的铺子,就放手了。
    大平朝建国已有两百年,皇城虽看起来歌舞升平,一派荣华,然而,这只是表面。一个两百年的王朝,早过了它盛世昌平的时候。沈瑾看着饥饿着乞讨的孩子,心生怜悯。七八岁的年龄,是多好的年华。
    沈瑾让刘嬷嬷将这些孩子带到京郊母亲留给她的一座宅子里,本来只有五六个孩子,未曾想,这些孩子竟然哀求她,让在其它处的同伴也能留下。两三天下来,刘嬷嬷过国子监回话,说是院子里有近三十个孩子,还有几个身残的老兵。
    沈瑾微微吃惊,却也没让刘嬷嬷赶人,只是让她好生照顾,她过些日子再打算如何安排这些人。
    月末,沈瑾回了京郊的宅子,看着衣衫整齐的孩子跪在她身前,她微微闪开身子,让嬷嬷把他们叫起来。
    除了老兵,这些孩子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只有四岁。沈瑾早看过刘嬷嬷给她写下的这些孩子的基本情况。这些孩子都是父母不在世的,其中,有的孩子会些拳脚功夫,有的会识字,当然,也有什么都不会的。
    沈瑾交给顾嬷嬷一张纸,道:嬷嬷,这里有一千两银子,你照着我给你的列的,去买书和笔墨纸砚回来。
    现在印刷术还是最古老的,因而,书是极为珍贵的,一千两也不能买多少。但是,这么多年的教育让她明白,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沈瑾去了平阳侯府一趟,请萧焕为她寻一名夫子和武师,要人品贵重的。萧焕应下,没隔两天便给了她人选,夫子是一个举人,文才人品不错,只是,运气实在不好,每次考试总要出些问题,考了三十年,最后,放弃了,当了个夫子。武师是退下的老兵,当过百夫长,骑马射击拳脚都好。若不是萧焕亲自上门求见,沈瑾是请不到这两人的。
    沈瑾规定陈夫子和谭师父每五日便可休息两日,每月银钱二十两。相对于平常人家,已算是高了。
    沈瑾也常在国子监上完学来这里,晚上,她会给这些孩子上课,倒也有夫子的模样。许是,她上课不似李夫子,课上时常会有孩子们无邪的笑声。
    沈瑾知道,这些孩子不似丰衣足食的人家子弟,他们心理都存在不安全感,因此,在学习上都是卯足了劲,他们的进步她看在眼里,只觉心疼,泱泱天下,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可是,她能帮的只有少数。
    年末,国子监的考试,榜单公布后,沈瑾破格升入内舍学习。
    新的一年,沈瑾是在沈府过的,沈婷与谢谌过来拜年时,同来的,还有两个三岁的孩子。因着曾经的事,沈瑾没有亲近沈婷,只见过一面,便找理由推托了。
    沈婷身子日渐衰败,看着沈瑾怡怡然离开,不同于往时,现在的沈瑾自信美丽,就连她身边的夫君都是忍不住多瞧了两眼。曾经,她跟夫婿说,要让沈瑾进门。那时,夫婿可是不愿,现在,是十分愿意吧。只是,沈瑾是不会嫁入承恩公府的了。现在的沈瑾,做皇子正妃都是可以的,又怎会嫁入承恩公府为世子继室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