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寄相思

9 第九章:东风起,烟波流


那一夜,素来不留人的苏州虞卿,留了一位姓赵的公子一夜。而赵公子究竟是何许人也,却无从知晓。
    远山眉黛横,点杏花烟色,泛舟江上,身染碧波,离了苏州的街市,整个天地都开阔寂寥了起来。马上就要入夏了,江南该是别有一番风味。既如此,何不多停留些时日,去看看江陵的全素素也是好的。风声入耳,惊鸿掠清波,水圈荡漾开去,仿佛是惊扰了天上的白云,又仿佛是撩拨了行人的沉心。
    “江南美人数苏陵,苏有虞卿陵有全。一个虞卿,娴静若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举止间山河皆寂,言谈时温风沐雨,已然让人惊叹不已,那与之并列江南二美的‘陵有全’全素素,又会是怎样一个女子呢?还真是有些期待呢。”醉眼迷离,赵容宜沉陷在呜咽低鸣的琵琶声里,越来越沉陷。终于,她总算是明白了什么叫醉生梦死。在酒醉里生,迷梦里死,死而复生,生而复死,都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一枕黄粱再现。
    琵琶声里,一曲破阵子,秉苍凉壮阔之势,持吞天灭地之哀,似乌云压顶之暗,低咽呜鸣,拨开了如画江山,点缀了寂寞荒古,于结局处,收捡水中一轮残月,了无声息。素手抚平颤弦,戛然而止,多有憾然,却只化为一笑:“今夜残月照人,本最是容易惹人勾起伤心往事,不宜与卿再奏此曲。罢罢罢,我且小酌片刻。”犹抱琵琶,素手凝辉,脂若新雪,苏虞卿饮酒的模样,当真是教人迷醉,也难怪世间男儿,皆为之倾倒。“苏州虞卿,一曲琵琶,这一世,如此便过了;赵姑娘如若倾慕全素素,那定不可错过四日后的流觞宴,那才是真正的,烟花豪宴。然,世人只晓‘苏有虞卿陵有全’,却已然不再记得当年的艳惊鸿和蘅信了,哎。”仰首饮尽,不知其味,诚如所言,虞卿这一世,如此便过了。而赵容宜却不解,偏要追问,那艳惊鸿又是何人?那蘅信又是何人?“姑娘走南闯北数年,却未曾听过□□年前遍布江南的那首童谣么?‘东风鼓,杨花舞,艳惊鸿,终身误;书香苦,花笺落,蘅信子,名士虏……’那时候,江南还没有虞卿、全素素,有的只是艳惊鸿的鼓上舞和蘅信的百花笺。然而,时过境迁,往事已矣。”
    残月照人,杯酒照人,照来照去,皆不过水里虚影。一句“时过境迁,往事已矣”,勾起多少过往云烟,只能和着酒水下咽。赵容宜静静地坐在乌篷里,静静地看着酒醉的虞卿,心里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罢罢罢,且小酌片刻,饮尽心中哀愁,明日便还回一个全新的赵小四。
    一日相逢一日别,一日醉眼一日唱,饮月方斜,把盏初歇,续来话离别……这一阕《破阵子》,曾是艳惊鸿离去时相赠于我的诀别词,今日虞卿便借花献佛,将之送与柳璩,送与赵容宜。唯愿,一路安好。
    愿你也安好,苏虞卿。
    春波碧水江上,脚下的船舶,是驶向江陵的。书生落在山水间的竹影,瘦弱笔直,倒映在蓝天白云水间,这才是浪迹江湖的赵小四啊。顺江而下,只两日半的功夫,便已入江陵境内。毕竟是江南名城,江接中原,陆通岭南,又有东海海港,商事通达,人烟阜盛,行人往来较苏州而言,只有更繁更混杂,叫人应接不暇。这日午后,赵容宜孤身一人下了船,正在码头人群间张望,蓦地,那目光便如触电般,猛地收回,又一个趔趄着转身,急色匆匆地钻入了涌动的人群和遍布的人声,消失不见。须臾,人声鼎沸间,于那道旁刺槐花树后,赵容宜呆呆地背靠着树干,目光闪烁地望着往来不绝的行人,良久回不过神来。
    相爱相恨,不如相忘于江湖,从此不再相见。可是,为何又要让我再见到你呢,雪生?她叹息了一声,平了平剧烈起伏的心口,方颤着手撑着树干转身朝码头的方向探去,那船,是驶向苏州的罢……远远望去,那人像是被水烟蒙上了一层迷蒙的轻雾,静立船头,负手而立,不知望向何方。那宝蓝色的锦袍,白玉簪的长发,轮廓深刻的侧脸,都仿佛是一笔一笔精细描摹的山水画中令人过目不忘的精华,点了彩墨,隔了人群和江水,仍然冷冽、冰寒,让人望而生畏。他,在想些什么呢?赵容宜觉得自己简直是魔魇了,到这时还是不能够真正做到忘却。她皱了皱眉,将目光移开,望向那人身侧的女子,心内五味陈杂。那船渐渐远去,而她也看不清那女子的模样,只隐隐觉得那女子一袭紫衣,风流婀娜,便宛若九天玄女下凡,带着一股艳而不妖、丽而不俗的气质来。船只渐行渐远,一直到了天际,赵容宜才慢慢地从树干后走出来。有些怅然,有些失落,更多地是不知所措。刺槐花开正好,偏偏闲惹了东风,落了一场芬芳的雨,落在书生毡帽上、肩头上,又与那广袖擦肩而过,旋绕着飘走,便如同顽皮的白蝴蝶翩跹风中。唉,从此,便就这样吧。最后一眼深陷,在回首间清醒,阔步走入人群,释然一笑。
    江陵的码头,接着繁华的街区,当真是热闹极了。
    “哎?”走在街市上,突然迎面便扑来一个孩子,教毫无防备的赵容宜被扑了个措手不及。将将站稳,便听见一阵哄闹声,那约莫只及她腰间的小女孩突然就抱着了她,将头埋在她身上,浑身颤栗,而周围已有五六个短衣粗布衫的汉子围了过来,且目光似是停在那孩子身上。那小女孩似乎很害怕,紧紧地拽着赵容宜的袖子,嗫嚅道:“美姨救我。”那声音很小,几乎被周遭的人声鼎沸湮没,但赵容宜还是听见了。她愣在了原地,心想,我见过这个孩子吗?想着,便生生将她推开了稍许,弯下腰来细细打量她。那是个五官长得很普通的孩子,而赵容宜却丝毫不记得自己曾经见过她,而且,她还叫她美姨。这真是奇了怪了,莫不是认错了人?正当她将要发问的时候,那几个粗布衫的大汉已经将两人团团围在了路中央。行人指指点点,或停或走,这总归又是一场令人头疼的闹剧罢。这样想着,赵容宜复将那孩子拉入怀里,恭敬地冲其中一人笑道:“敢问几位大哥有何事,为何要对一个小孩子穷追不舍?”
    那人倒也客气,停在了赵容宜前,板着的面孔露出一点僵硬的笑,解释道:“在下严华,乃东街陈府的武师傅,方才奉了府上夫人的令,来寻走失的四小姐。”说着,用手指了指赵容宜怀中的小女孩,道,“这便是我家四小姐,还请公子放手。”话到这份上,赵容宜便也无话可说,只得点头说好。只那孩子仍紧紧地拽着她不放,着实令人头疼不已。她轻轻地扯了扯那孩子的手,低头冲她笑道:“听话,小囡囡,乖乖跟你家人回去,好不好?你爹娘再不见你,该着急了。”
    岂料,那女孩分毫不为所动,仍旧紧紧扯着赵容宜的袖子,抬头睁大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赵容宜,哭声道:“美姨,霈儿不想回去,娘亲不疼我,爹爹也不管我,哥哥们都不陪我玩,呜呜……他们都不理我,我才不要回去,我才不要回去,呜呜……”这世上可怕的东西恁般多,而赵容宜便偏偏只害怕两样,其中一样是雪生生气,另一样便是小孩子的哭闹。每当遇上这两样“可怕”的事,任她平日里多么肆意妄为的一个人,也跟蔫了的茄子似的,说话做事没有底气,束手束脚起来。这一刻,她尴尬地缩了缩手,无奈地望向那叫严华的壮汉,欲言又止。而那严华,也一脸怔忡和不知所措地望向她,见僵持不下,忽而又弯腰笨拙地去牵那小女孩的手,低声哄道:“小祖宗啊,快快跟华叔回去吧,方才夫人见不到你,都伤心得晕倒在码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醒,怎么能说不疼你呢?还有老爷,刚刚听到消息就带了人到处寻你,怎么能说是不管你呢?你的哥哥现在也都在寻你呢,急得都哭了,还有你最喜欢的雪糕叔叔,现在还在码头那边等你呢……你就不要再闹了,跟华叔回去好不好?”
    小孩子总归是小孩子,是需要人哄的,这小女孩听严华这般说,便哭着嚷道:“是真的吗?”严华当然又是一番耐心哄劝,好一会儿后才总算是让她松了手,任严华抱起来扛坐在肩头。这时,赵容宜也算是松了口气,接着便听那严华说道:“多有叨扰之处,还望公子不要介怀。”
    “哦,没事,小孩子家家,都是这样性子,天真无邪。”赵容宜直直地笑着,目光又落在那孩子红扑扑的脸上,对她笑道:“小囡囡,以后要听爹娘的话,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家人,免得他们担心,不要再这么任性了啊。”说着,心里一热,竟似是想到什么,一时感慨万千。
    “嗯,美姨,霈儿会的。”小女孩口无遮拦,想到什么便说什么,盯着赵容宜看了片刻,又满脸疑惑地问道,“可是美姨为什么要打扮成这个样子呢?没有画里的好看……”那声音埋没在严华的歉意声中,他尴尬地冲赵容宜道:“公子勿要介意,小姐年龄还小,总爱将人看错,一时误将公子看成了女子,那也是因为公子你——”
    “无妨的。”赵容宜还在因方才那女孩说的话发愣,这会子只呆呆地看着那坐在严华肩上的小女孩,陷入深思中,一时反应不过来,也不知自己在说些什么。严华着急着离去,便匆匆道了别,带着小女孩和几个壮汉,消失在了人群中。赵容宜还是没有回过神来,她的目光迷蒙地看着他们消失的方向。闹市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不过是擦肩而过,从此没有丝毫交集,可是这一刻的赵容宜却在心里想,自己肯定会再见到这个与她擦肩而过的小女孩的,一定会。冥冥之中总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牵引着她,让她一步一步走向某个自以为已经逃离了的迷阵。很多年以后,每当她回忆起这时候的江陵城里所发生的一切,除了是全素素、张朝颜那几个人带给她的震撼,也将有这一天她和这女孩命运牵引般的相遇。那时候的陈霈,总是一脸得意地笑着说,美姨,你得感谢我才是,若不是我啊……
    东风起,吹散烟波迷梦里的江南,船过桥洞,行人往来,那一袭青衣也渐渐湮没在了江陵的街道上。
    江陵的胭脂豪宴,江陵的美人流觞,江陵的杏花春雨,江陵的荷塘湖月,江陵的莲船声悠,我赵小四,这便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