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吾等顽劣之辈自己去琢磨。俺当时说,这就是日头下面没什么新事儿,咱们大伙都是要死的。这么想起来,过得可真没劲啊。无非就是些搞自己、搞异性、搞同性、搞钱、搞权术的故事。故事的发展,用从前一个没脑筋的MM说的话就是--我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俺已经很久没买过小说看了,虽然俺并不拒绝并且喜欢看那些庸俗故事。
在网上,俺看得最多的就是些鬼故事玄幻类故事间或看一眼黄色故事。但是对着自己的书架,经常很矜持地对别人宣称--最近俺的兴趣转移到历史方面的书籍上了。
其实从小,学得最好的一门课就是历史。一向以来对从前发生过的事情充满了不可遏止的好奇。更好奇的事情是为什么发生过的悲剧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人有时看起来,真是记吃不记打的东西。
在历史方面,最感兴趣的是晚清这一段。或许是因为离得近,所以史料保存稍微齐全,因此众说纷纭从不同的方面大家都在证明和反证一件事情,感觉非常好玩儿,就好像一个人说你欠了我的钱,另一个人说胡说我才没欠过你的。
很久以前买过全套的《张建伟历史报告》,看起来很好玩儿。作者是《走向共和》的编剧之一,他孜孜不倦地为李鸿章翻案为袁世凯翻案甚至为慈禧翻案,以至于《走向共和》被称为《走向慈禧》。最近又买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来看。看来看去大多都是颠覆之作,和俺们小时候受过的教育完全不一样。和那些市面上编出来的庸俗故事相比,对照史料寻找真实是件非常好玩儿的事情。尤其是看到史料间互相打架的时候更是好玩儿。就像是一个人在一坨屎中间不停地翻拣,终于拣出些许颗粒物,然后抬起头,兴奋地说:"嗨,这哥们儿昨天吃的是老玉米!"
俺很担心,俺不知道以后自己的兴趣会变到哪里去,或许最终成为一个极其浅薄庸俗的人也未可知。因为无论是现在发生的事情,还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有可能最终的结果还是俺根本无法得知的真相。而真相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玄幻的字眼,它没准儿往往是由一些假象所组成。那么不如就依照最皮毛的东西继续生活着。于是俺很虚荣很浅薄很容易就HIGH也很容易就DOWN。
当历史被消化排泄以后,它作为一坨屎存在的时候,俺们还能称之为一堆老玉米吗?俺们也根本无法把它还原到老玉米的状态。爱情似乎也是这个样子,俺准备以后安慰失恋的人们的时候这样说--它,已经不是老玉米啦!
想到无论是历史还是爱情,俺们始终在其中翻拣那些未完全消化的东西,还称之为真实的再现或者闪光点甚至是美好回忆的时候,俺真是心灰意冷啊!
冷得心灰意冷
2003-11-3 20:07:53
冬天终于快要到了,俺也不可抑制地陷入忧郁。
一直想去买一件外套,要手感温暖而不是冰冷滑溜的,比棉袄薄一点儿挺括一点儿的。逛遍商场而不可得。总是面料不对、薄厚不对、尺寸不对、价钱不对。看上一件TOMMY的风衣
,完全是用做书包的那种硬帆布做成,可惜却是奶油一般嫩的米黄,这种风沙漫天的北京街头,穿出去一次很可能回来的时候变成迷彩。
天黑得越来越早,出去吃个晚饭都像过了个夜生活,那感觉就好像握个手都成了过性生活一样,不爽。于是越来越不肯出去。起早了出门天还黑着,下了班回家天又黑了,真是鸡狗不如的生活。
冬天留直发是麻烦的,静电弄得头发如海藻般飞舞,又好像脸上糊了一层蜘蛛网;烫了头发也是尴尬的,好像一块性能良好的海绵吸了这个城市所有的尘土,尤其是摩丝之类的东西,触手僵硬或粘腻;束起头发也是可笑的,小脑袋和穿着厚重棉袄的身躯不成比例,看着倒像荷兰人或者橄榄球队员;戴帽子也是不可行的,首先要有走到哪里都有不摘帽子的素质,还要有面对摘掉帽子脑袋好像被门挤过一样的勇气。
哦我热爱的夜生活,冬天总是最大的阻挠者。走到哪里都要穿脱大衣外套N次,再也不能随意在大街上溜达散步,也没法坐在后海岸边的酒吧外面看细水长流。北京的冬天,不光是寒冷,还有肮脏。连站在街头痛哭都不可能,寒风会皴了脸蛋儿。
总是有这么多不可承受之轻如小虱子般噬咬,越事儿逼就越事儿逼。
回来的时候看一对男女站在公厕避风的拐角中争吵哭泣。女孩子说我不是没有给过你机会,男孩子怒吼你就这么对我没有信心吗。两个人四行泪滂沱飞溅。俺很不好意思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去。爱情有时是一种表演欲,即使争吵,不顾一切地在大街上进行,起码也向世人宣告了他们非同寻常的关系。而咱们,都开始玩儿绯闻玩儿地下情了。俺很不好意思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去,心里碎碎念。
SB。
黄金时代
2003-11-3 23:11:34
收藏夹里,有串地址被命名为25000。
这是登录网易聊天室的GUEST号码。每次用这个号码进去的时候,熟人们都知道是俺,根本不用费心思起什么ID。
今天习惯性地用号码登录,却被告知网页不存在。心里有些惊慌地倒回去看,果然,网易聊天室终于改版了。
那个时代终于结束了,俺的聊天岁月。其实,或许它早就结束了。
大概在九九年开始,俺一直混在网易的聊天室里。俺一直认为网易聊天室的界面是最简洁生动的。那时候网易可以选择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社区注册,注册后可以在聊天室系统中自建聊天室。它是即时的,起好一个名字拟好主题以后就可以开门接客,吸引志同道合的变态们前来,人走光以后屋子就自动关闭消失。
当时俺们有一个聊天室叫"一塌糊涂"。最热闹的时候大概有几十个常驻成员,过客更是不计其数。自建聊天室的好处就在于和系统聊天室相比之下单纯很多,都是些兴趣爱好差不多的人在一起玩儿,很像现在的私人小论坛。俺在里面最早认识了MOON、饼子、袖子等妹妹们,一个聊天室里的熟人好像兄弟姐妹一样其乐融融,时日长了,大家彼此知道对方的年龄工作姓名电话,上班的时候都挂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好像一个大家庭。
当时和"一塌糊涂"相似的聊天室有很多,都是经常出现的,比如"飞翔鸟"、"竹林诗语"、"三十岁的浪漫"、"疯人院"、"恶人谷"、"我手述我心"、"悠扬小轩"等等等等。每个聊天室都有成员每天早早地来开了房间,然后轮流做房主。最好玩儿的是房主之间互相都认识,平时自己屋子里没人聊天的时候就跑到其他房间去聊,然后其他房间的房主对另一间聊天室的房主也是以礼相待,那感觉好像走江湖拜码头一样,真的很爽。还有的成员也是一脚踏两只船,既是"糊涂"的也是"恶人谷"的……哪边好玩儿就在哪边混。各个聊天室的风格也不一样,比如"糊涂"主要是耍耍流氓,"恶人谷"和"疯人院"主要是恶搞,"竹林"里面是吟诗作赋,"笑傲红尘"里面是佛法心得,"我手"里面是情感和缘分的天空……大家各取所需,互有交集。
后来从"糊涂"的聊天室开始,大家不再满足于你来我往的对话,以及春梦了无痕的遗憾,于是提议建一个个人论坛。在2000年初的时候,"一塌糊涂"的文学论坛成立了。很是热闹了一阵,并且带动其他聊天室也不甘落后地建了自己的论坛,大家在页面上做了友情连接,从此可以随时串门灌水。那时候上网的人都比较单纯,完全没有"把对面屏幕后当作一条狗"的置疑,都很认真的在网络上经营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神经家园。后来,很多网友都成了现实中的好朋友和姐妹,直到今天,比如袖子、饼子、浅蓝MM。
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网易和我们的黄金时代。
只不过好景通常是不长的。后来网易改版社区,把广州上海北京三个社区合并为网易通行证。这一下就流失了大量的ID,俺记得没改以前,聊天室的最高记录有过将近五万人同时在线,改过了以后一直就是二万多人了。
再后来,网易取消了自建聊天室。只挑选了几个人气比较足的做成了系统聊天室的一部分。从此大家流离失所,又赶上第一拨免费午餐的风潮过去,我们的论坛没能像今天这样可以转为收费,而是随着很多网站的倒闭而永远消失了。所以曾经的很多朋友,也终于雨打风吹去。只剩下一些老朋友偏安在网易的"我手"一隅。我们就习惯性地在聊天室里面挂着,等待着闯进来的每一个陌生人。遇见SB就叫他滚蛋,遇见故人就唏嘘感慨,遇见MM就拉拢调戏,遇见有悟性的DD就凌辱开导……时间长了,也有一批熟人天天挂在那里嘘寒问暖。俺了解他们,比身边的许多朋友来得更多。
聊天室就好像俺们如今的论坛一样荒而不芜,大家都知道它还在,就足够使人心安。那一年,俺爱上了一个聊天室里贸然闯进来的家伙,聊天室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而很多聊天记录仍然躺在俺的邮箱里叫俺会心微笑。虽然后来并没有能牵手走到一起,但是那份美好却并不能忘怀。他有时仍然会匿名跑到聊天室里来逗俺们开心,时而装成皇上微服,时而装成天桥卖艺,时而装成山寨毛贼,闹腾一阵便绝尘而去;有时会悄悄地和俺聊上一会儿,彼此诉说一下心中苦恼之事儿,寻找彼此的安慰。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