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忘书

第17章


他说一个人此生如有这样的知己,怎样的遭遇亦不会动摇对人世的大信;他说妻子去世的时候,他趴在母亲的膝头痛哭一场,竟是肝肠断裂,此心已经回到了天地不仁。只不过,他妻子去世的时候他并不在身边,而是赌气地住到了外家去。在别人眼里看来,这是十足的不懂事儿和无心肝吧。只不过我知道,有这样一些脆弱的男人,无法面对那些沉重纠结的事情,总是会悄悄地躲起来,那些感慨关心和伤心都是真的,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机会也不想让我们知道而已。
  呵呵,记得那时候总是说,不说出来,不做出来,我怎么会知道你还爱我?现在想想还是幼稚和世俗的。有些心意,是可以直接明了的。只是对现世无助,人生中很多的力量并不是从爱情中来的。
  《民国女子》很久以前看过,也并不想细说,自有张迷去钻研。只不过,我想,胡其实是并不爱张的。他不过是被张的才气吸引,被她的独特风格气质引诱,被她的学识才华折服。就好像戏文中说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从此胜却人间无数。他不过是方才找到了一个能和他势均力敌的对手而已。他是深深深深了解她欣赏她的。读那些文字,字里全是对张爱玲的感叹赞赏甚至还有感激,惟独缺一份怜惜和呵护的爱意。抑或是像他说的一样,他和爱玲,就像一点儿都没有沾染凡间尘俗的神话,是无法用最平常的琐事儿来形容的。这个男人,在张爱玲面前,打开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张爱玲是一把神奇的钥匙用来打开他内心的宝藏,或是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棒,把一个昏昏沉沉的男人变成了从此河晏海清的人才。有很多很多很多女人,在某个特殊的时候遇见一些男人,她们毫无例外地成了男人们的灵感、男人们的教室、男人们的开发者。这样的女子,最终会隐去的。因为她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读那一章节的时候,忍不住在想,也就是胡兰成,他是真懂得了她,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而张爱玲遇见了他,偏偏遇见了荡子,于是黯然收场,其实若是她跟了其他任何人,她的性格也不会教她和任何男人终老。胡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枉担了骂名。有人真懂得自己如此,何必介意在不在一起或者其他呢?或许……男人们最终不会真爱上那个女人,那个帮他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女人……有人懂我如此,对女子来说应该是感激,对于男人来说,还有份恐慌呢……
  他感激她,他仰慕她,他欣赏她。他把她当成女神来膜拜。他们两个总是相望着,好像不相信能在一起是现实。于是他在婚书上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人总是在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于是他的岁月也注定风起云涌,动荡不安。
  当一个男人对我说,很感激你,也很欣赏你的时候,我静静地等待着他说出"只是"两个字。只是,呵呵,是的。男人的成长和成熟都是从女人身上开始,只是能摆上庙堂做大的只有那一位而已。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已婚男人志得意足脑满肠肥地呈白痴状生活着,被老婆陷害得越来越弱智;而另外一些男人每天一个新气象,慢慢出现成熟气质,连相貌都跟着清雅起来,杀伤力极强却片叶不沾身,他们潇洒的身影后是无数女人委顿如药渣的躯壳。自然世间也有如水蛭一般的女子,只不过那类女子多数取黄白阿堵物,而似胡般荡子专取人心者,罕见稀少,无坚不摧。
  对于胡兰成,张爱玲是他一生中最富丽的一篇。如果当初他没有离开,结局会是怎么样?我始终不能相信那样两个性格的人会终老在一起。他是敏感的,但又是能坦然接受的。在他眼里,一切都可以成为美。如周训德的直心厚道,范秀美的真实不虚,佘爱珍的玲珑活络,都有可取。说到底,这个男人是糊涂软弱的,禁不得一点儿世相诱惑,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男女上;每遇见一个女子,都从心底真心地去爱她,都视她们为自己的妻,都发自内心地去安排她们的生计。不过分身乏术,想对每个人都好,其结果往往是对不住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就好像我们身边时时也可见这样的男人,总是忍不住去爱了……又爱得无法圆满,只留下一地明月……和创伤。
  话又说回来,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爱?曾经很认真地和男人开玩笑说,其实男子,大凡经历沧桑过后,四旬以上者,所爱女子必是年轻漂亮的那种。若年轻十岁,还讲究个才情懂礼,等到自己不惑之后,事情经历多了,看什么都通透明朗了,也根本不再需要女子的点拨和开启,至于刁蛮任性之女人,也可以宽容待之,她的伎俩根本撼动不了他分毫。于他来说,只需要找到快乐的感觉,重新体会青年的热血沸腾,于是只要年轻,够漂亮够水嫩才是真的。那爱,也是自上而下的爱,不是不带着怜悯和亵玩的。很奇妙的各种感觉可以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说到底,大凡情圣,最爱的,还是他自己。他只爱他自己,一切行为都有理由和借口。只有在那些不同的女人身上,才可能真正地找到他自己。就好像胡在书中说的,原来人世邪正可以如花叶相忘,我做了坏事情,亦不必向世人谢罪,亦不必自己悔恨,虽然惭愧,也不过是像采莲船的倾侧摇荡罢了。
  只是这样的男人,愈加勾起女人的占有欲和征服欲而已。男女之间,永远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征战。有人虽败犹荣,大部分的人还是成侯败寇。赢了一面,也许是多情薄幸;输了一局,难免是痴情却被伤。只是在人的心中,有时分不清那些恩和怨,恩和怨都来自肌肤相亲,在多年以后回首望去,难免唏嘘不已。谁爱过谁,谁负了谁,谁曾伤过……都无关紧要了,反正大家都艰难地苟活于世,如爱玲所说,我只是萎谢了。
  爱如昙花,萎谢了又如何,只要曾经盛开怒放过。怀恨是不必了,毕竟有那多情又薄情的男人记取过。这些人里,无论是张还是胡,都是那么敏感优柔的人。世俗的幸福对他们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活着,或许本身就是种苦难。他们所能做的,无非也是在这个冰冷的城市中锻造出一段传奇而已。
  为什么有人就是不肯承认美貌也是宝贵财富?
  2003-10-19 16:45:42
  俺身为凡俗女子,比男人更爱看美女。
  因为美女们身上有着俺们这辈子恐怕没法子实现的梦想。啧啧,你瞧人家怎么长的。那头发,那皮肤,那身材,那眼睛鼻子嘴唇手腕脚踝……无一不美。反正每次如能得见人间
  尤物,那俺是一定要垂涎之艳羡之的,管她是个明星还是OL还是鸡。
  俺们都长得太一般,平时互相吹捧漂亮好看的,也无非是相貌稍微周正一点儿。大部分的人就是这个样子,偶有出色的也就是小说里形容的薄有一两分颜色而已。真正能让人惊艳的美人,实在不太多。
  俺们在网上在杂志上见过很多美女。美则够美,看平面图画却少有冲击力。至于那种美是不是修饰涂抹出来的,要看到真人才能确定。俺也见过不少美女真人,要承认的是,真正的美女,是有种艳光散发出来的。也许因为审美的不同,她的长相并不合你的意或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但是她在场,你一定无法忽视她的存在。呵呵,用香港人的话就是醒目。所以,经常听见有人很愤怒地说:哇咧,昨天俺遇见了谁谁谁,又瘦又小像个鸡仔,一点儿都和镜头上的不一样……
  市面上不景气很多年了,所谓的偶像也是找几个年轻的水嫩的打扮起来。若给她们卸了妆扔回人群中,保管也要扒拉半天才找得到。不由怀念那些已经退隐的老明星们,哪怕是个演三级片的,现在想起来那份姿容也仍旧叫人怀念不已。天生是不是美女,那简直太重要了。你瞧张曼玉刘嘉玲关之琳她们那几个,年轻的时候绝对都是一等一的美人儿。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仍然美,脸上皮肤依旧光滑,找不出一丝皱纹,身材也依旧匀停苗条,穿着打扮更见品位档次,可是看上去,毕竟有些不对劲了。和年轻的照片相比,毕竟是老了。不过老到哪里去了呢?还是那副眉眼,只是看上去不再神采四射,美人儿的艳光快要散去,连过去好的,现在也不过是强撑的疲态了。
  这样短暂稀缺的东西,居然不能作为宝贵财富之一对待之,简直叫人感到气愤。俺觉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俺们去崇敬之,爱慕之。偏偏有人要上纲上线说什么波大无脑之类的话,在他们眼里,长得好看的,必然没什么学识素养……靠。弄个花瓶来看,您非要求花瓶有智能功能,这合理吗?说起学问这事儿,俺觉得把两个人关起来读十年书经过努力变成大学问家的可能性比较大,要是把两个人关起来搞上十年,各自变成俊男美女或生出个俊男美女的可能性……嘿嘿……美女就是被人看的,那就够了。因为美,所以事事来得比普通人容易一些,结局也会比普通人好一些,不过要求的定力也要比常人高一些。你以为美女光靠模样混饭吃?一味地崇拜气质学问藐视美貌的做法,简直就是对不劳而获的气愤和嫉妒。不过想想人家多少代才长成那样子,又青春短暂,何必那么介怀呢。
  娱乐圈儿里,不要指望什么才识学问。真有那本事儿的如杨惠珊之类人家都出去单练了。无非是长得好看一点儿的人,如果能说出些稍微有水平的话,大家更要惊艳不已,结果居然有人就死喜欢那种或黑不溜秋或半死不活的女演员,号称那是气质的表现,简直连面无表情都赶上嘉宝一样的经典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