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事儿就是如此,只怕一方心有杂念就不好维持,都无杂念若无共同语言恐怕也无兴趣维持之。
后来高中毕业,俺考上了大学,他没有上。当时系统内有最后一批参加正式工作的机会,在大学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觉得自己升学无望的同学纷纷提前参加了工作。现在想想自己也很生猛,因为不爱学习成绩也泛泛,并无十足把握,只是不愿意从此人生没了念想和希望,宁可赌一把试试,幸亏成仁,否则恐怕此刻也是个拖儿带女庸俗不堪的妇人吧。
俺去了学校,他跟着工作组去了新疆。几年里俺们写过很多信,前年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书包信件,其中很大部分是我们互相通信的记录。重读的时候很汗颜,几乎都是在抱怨,抱怨学校的无聊和工作的艰苦,以及对未来的设计,对一种成年以后自由生活的向往。俺一边读那些信一边满头冷汗地惨笑,原来自己也曾经那么SB地奢望过,满以为熬个几年,这世界一切都在俺的掌控之中。那些信件大多是在问候安慰鼓励玩笑中来往的,傻虽傻矣,俺想当年也曾经作为精神支柱的一部分有存在的意义吧。其实,难免有男女间的好感在其中,只是潜意识中已经意识到了俺们的人生道路肯定不同,是不可能走到一起去的,于是没朝敏感的方向发展而已。
后来那些信被俺付之一炬,也算是对青春期的告别以及对SB岁月的毁尸灭迹罢。
再后来,俺一直生活在北京这个城市,他留在那个城市里,找了个银行的职位,据说被任务压得喘不过气。再再后来,大家各忙各的,几近失散。
很多年后,他偶然从俺父母那里取得电话,于是又重新联系。那时回顾青春岁月就已经很感慨。只不过回忆越来越少,世俗的内容越来越多。他透支做股票,正巧俺亦在做,所以后来的话题大部分围绕着哪支股票有潜力,也算另外一种与时俱进吧。只是俺虽有对金钱的向往,却没有玩弄的兴趣,也就慢慢淡了。去年这个时候走在淮海路的屈臣氏门口,接到了他的电话。当时股票行情已经大不好,他开口就是借钱的事情。俺很干脆地一口回绝,从此就没了音讯。
今天接到了他的电话。一瞬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是厌倦,更可能是无趣。某种感觉,一定要尘封起来才有存在的必要,到了现在,大家的轨迹已经不可能有什么交集,俺突然觉得,无话可说。他问俺,你现在还这么飘着呐?俺说那不叫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俺只不过选择了目前对俺比较适合的方式;他又问俺你现在月收入几何?俺说那是秘密;他还问俺你没有和以前的同学们联系?俺说俺现在已经学会了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而不像年轻时代一样,一有人示好必感激涕零,是因为懂得取舍和不再强求。他又喋喋不休地说自己处境失意,看别人有成很是失落,俺开解说人除了性格和能力外还有环境命运,更在心里觉得可悲的是他仍然没有看透浮华背后的血泪和无奈。最后他说他现在只相信金钱,俺说俺也是。其实俺想说的是,俺永远也不可能了解他的内心了,就好像他也不会再了解俺。这个年纪,已经不需要别人的了解, 只要,只要相信自己的选择,只要,只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够了。
很可悲,不过成长,大抵如此罢。
俺想,大概俺同桌的他,只是记忆中远远的一处光亮,就好像油画中的壁炉,再也无法在现实中温暖了。
最后,俺并没有要他的电话号码。
留言 作者:徐蒜蒜
抗议,你用了毁尸灭迹一词。
可是,又要起悲悯之心。
看你这文字,确实对自己的以后没了兴趣,不过如此,原来如此……不如死了百了。
%%%作者:奶丽
我最好的哥们儿结婚了。前几天回家约出来聊天……很无奈地发现彼此的差异越来越大了。
他也不能免俗地变成了经典好男人……不再看诗词歌赋文艺小说书架上都是管理科学人际关系……
想骂人之三
2003-10-7 20:56:29
终于买到了《欲望都市》第五季的片子,一看之下大为恼怒,原来三张碟里总共加起来才十集,比前几季少了一半还多。
最重要的是,俺开始不喜欢了。
那几个女人,原来俺最喜欢凯瑞,漂亮时尚,有才华又招人喜爱;然后是夏洛特,身具古典气质,传统美女温文懂理;然后是律师米兰达,有男孩子气,又独立温柔;最后才是公关公司女流氓萨曼莎,不相信爱情只相信肉欲。
这四个美丽时髦独立经济大好的女人,住在曼哈顿的高尚住宅区里,每天上演着形形色色和感情与肉体有关的故事。
现在俺喜欢她们的顺序正好相反:萨曼莎虽然淫荡,但是永远衣着华丽得体,经济相当独立,即使不相信爱情,但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该上床就上床,该下床就下床,绝不犹豫,绝不会因为爱情伤害自己。故事最后却安排她得了癌症,真是不公平啊,天下滥交的男人连尖锐湿疣都很少得的。米兰达也是事业有成,特别是穿运动装的时候别有风韵,她可以毅然生下一个孩子,勇敢做了未婚妈妈,凭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夏洛特的美,看时间久了就像花瓶一样索然无味,一个保守但头脑空空的女人,总是为不同的男人改变自己,却又总弄巧成拙;至于那个凯瑞,貌似聪明伶俐,整天在性专栏上讨论男女关系,但是自己的生活却混乱不堪,她可以一边有心爱的人,一边又和其他人谈婚论嫁,爱慕虚荣搞得房租都付不出,却永远穿得品位低下。真的,刚开始的时候她确实美丽时尚,看到后来,她的穿着总是不那么得体,并且还成为时尚楷模,真的很奇怪呢。
这个片子,欺骗性就在于误导了广大女性,被她们的光鲜生活所吸引,看似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外,还是一群渴嫁女人的传统思想。虽然搞来搞去,但没有人是不盼望真爱不盼望婚姻和家庭的。看她们听说某男人是什么什么职位两眼开始放光就能知道,她们并不是不世俗的。
于是,也被人骗。和汤姆克鲁斯的经纪人睡了以后才知道,丫只不过是个看大门的;想找个医生却找了个送PIZZA饼的;和人家玩儿3P却没自己什么事情;搞了个一夜情还被人当了鸡留下现金;好不容易遇见个不变态的,却开始翻人家的东西试图证明;一切发展都顺利却怀疑为什么会这么顺利,于是跑出去和前男友睡觉……
真爱,和肉体是不可分离的,但是,一定有一部分的东西是高于肉欲的。是那样的东西支持着两个相爱的人一起走过,从疾病困苦到耄耋携手。这部片子的悖论就在于,叫俺们用最等而下的手段和方法去追求最形而上的感觉和结局。你说,能不乱套摸?
人都是有偷窥欲望的,能看看别人怎么胡搞和性生活也蛮有乐趣。问题是,一群没头苍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傻逼和事儿逼,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也只是折腾不动的时候长叹一声,找个下家做为结局,骗自己和大家说终于得到了幸福。
这真是,黑夜给了丫们黑色的眼睛,丫们却用屁股来寻找光明。
其实片子还不错,或许现实中真的也有这样的人存在。只是俺不喜欢那种混乱的感觉。想像中,真爱就该像爱玲写的那样,静静地站在一棵开满桃花的树下,只是等待,直到那人走来,轻轻地问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吗?
关于爱,还有宽容
2003-10-7 22:36:44
国人性情冷淡,俺一向以为是信仰的缺失造成。
可能是自古以来俺们就生存环境艰苦,一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连宗教都是世俗功利的,拜佛是为了求今生求来世,烧香是为了许愿,再烧香是为了还愿。
俺一直以为,俺们的教育体系里缺少悲天悯人这一课,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荒漠甘泉》里说:爱就是被车轮于泥泞中碾压过的玫瑰,依然散发馥郁浓烈的香气,爱就是受伤过千百次,依然捧得出一颗无怨的心;而《圣经》干脆就说:爱是永恒的忍耐,是无私奉献……靠,打住,有点儿远……
俺们也有歇后语,什么你不仁俺就不义,宁可俺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俺。有的东西也是假惺惺的满口仁义道德就好像孔融明明想吃大梨却偏偏拿了个小的。完全是比拼心理素质和道德标准,而不是透出人性中那种温暖闪烁的光芒……
其实想说的是,因为此,爱和宽容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俺们可以容忍自己最亲爱的人所做的一些事情,因为爱,所以懂得、所以怜悯;但对于一个陌生人,则可能冷眼而对,对其人品道德妄加议论。
前几天回一个帖的时候说,对于俺们了解的事情,要报以悲悯之心;对于俺们不了解的事情,要报以敬畏之心。但实际上,人群的嘈杂叫俺们听不清彼此言语,只能根据一鳞半爪在猜测推理。只是,俺们那些不经意的言语,有时会带来多么大的伤害。
俺说,那女人爱打扮是爱慕虚荣;那女人抽烟成瘾是因为生活作风不端正;那俩人搞玻璃是变态淫魔;那人性格活泼是气焰嚣张不够成熟老而不检点;那些虐待自己的人都是SB;那人吃东西太少是因为没见过世面;小心翼翼吃东西太多是因为丫爱占便宜并且自控能力差;那丫不结婚是因为生理心理有毛病或者没人要丫的……
或许,是俺误会或者是俺不能容忍自己理解能力以外的事情……俺决定以后宽容地看世界……考虑把SB称为智障人士……
同一条河流与脚踩两只船
2003-10-10 1:57:59
不可否认,因为小说的缘故,我以为《绿茶》会是个很好看的电影。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