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讲义

第11章


假如没有甲,便一切都不会发生。再具体一点的说,甲是厨子的心,乙是鱼和其他材料,丙是厨子对鱼与其他材料的设计;丁是做好的红烧鱼。鱼与其他材料是固定的,而红烧鱼之成功便全在厨子的怎样设计与烹调。我们看见一尾鱼时,便会想到:“鱼我所欲也”;但是我们与鱼之间总是茫然,红烧鱼在我们脑中只是个理想;只有厨子替我们做好,我们才能享受。以粗喻深,文学也是这样,人们全时时刻刻在那里试验着表现,可是终于是等别人作出来我们才恍然觉悟:啊,原来这就是我所要表现而没有办到的那一些。假如我们都能与物直接交通,艺术家便没有用了;艺术家的所以可贵,便是他能把自然与人生的秘密赤裸裸的为我们揭示开。
那么,“只有心境”与艺术为自我表现,是否与文学是生命的解释相合呢?没有冲突。所谓自我表现是艺术的起点,表现什么自然不会使艺术落了空。人是社会的动物,艺术家也不能离开社会。社会的正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艺术家不但是不比别人少一些关切,而是永远站在人类最前面的;他要从社会中取材,那么,我们就可以相信他的心感决不会比常人迟钝,他必会提到常人还未看见的问题,而且会表现大家要嚷而不知怎样嚷出的感情。所谓满足自己不仅是抱着一朵假花落泪,或者是为有闲阶级作几句瞽儿词,而是要替自然与人生作出些有力的解释。偏巧社会永远是不完全的,人生永远是离不开苦恼的,这便使文人时时刻刻的问人生是什么?这样,他不由得便成了预言家。文学是时代的呼声,正因为文人是要满足自己;一个不看社会,不看自然,而专作些有韵的句子或平稳的故事的人,根本不是文人;他所得的满足正如一个不会唱而哼哼的人;哼哼不会使他成个唱家。所谓个性的表现不是把个人一些细小的经验或低卑的感情写出来便算文学作品。个性的表现是指着创造说的。个人对自然与人生怎样的感觉,个人怎样写作,这是个性的表现。没有一个伟大的文人不是自我表现的,也没有一个伟大的文人不是自我而打动千万人的热情的。创造是最纯洁高尚的自我活动,自我辏射出的光,能把社会上无谓的纷乱,无意识的生活,都比得太藐小了,太污浊了,从而社会才能认识了自己,才有社会的自觉。创造欲是在社会的血脉里紧张着;它是社会上永生的唯一的心房。艺术的心是不会死的,它在什么时代与社会,便替什么时代与社会说话;文学革命也好,革命文学也好,没有这颗心总不会有文艺。
培养这颗心的条件太多了;我们应先有培养这颗心的志愿。为满足你自己,你便可以冲破四围的黑暗,象上帝似的为自然与人生放些光明。
“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苏轼《独觉》)
第六讲 文学的起源
有三种人喜欢讨论文学的起源:(一)研究院的学者,(二)历史家,(三)艺术论的作者。
(一)研究院的学者对于研究文学的起源及衍变,是比要明白或欣赏文艺更关切的。解剖与分析是他们的手段,统计与报告是他们的成绩;艺术之神当然是不住在研究院里的。
(二)历史家的态度是拿一切当作史料看的,正好象昆虫学家拿一切昆虫,无论多么美或多么丑,都看成一些拉丁学名。历史家一听到“文学”一词,便立刻去读文学史,然后一直的上溯文字的起源,以便给文学找出个严整固定的系统。
(三)作艺术论的人必须找出历史上的根据为自家理论作证。文学是干什么的?是他所要回答的。为回答这个,他便要从原始的艺术中找出艺术的作用,从历史上找出艺术革命的因果;他必须是科学的,不然他自己的脚步便立不稳。
这三种人的态度是一样的,虽然他们所讨论的范围是不同样的大。他们都想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文学,这是他们的好处。可是他们也想把研究的结果作得象统计表一样的固定,这是他们的错误。文学根本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是随时生长的。用科学方法研究它正是要合理的证明出它怎么生长,而不是要在这样证明了以后便不许它再继续生长。把文学看成科学便是不科学的,因为文学不是个一成不变的死物;况且就是科学也是时时在那里生长改进。只捉住一些由科学方法所得来的文学起源的事实而去说文学,往往发生许多的错误。柏拉图的艺术理论是不对的,自然这可以归罪于他的方法,因为他的理论是基于玄学的而不是科学的。我们也可以同样的原谅或处罚托尔斯泰。但是,近代的以科学方法制造的艺术论,又是否足以为艺术解决一切呢?需要是艺术的要素,这足以证实艺术的普遍性。是的,我们承认这比柏拉图、托尔斯泰都更切实得多了。为什么需要是艺术的要素呢?因为原始的艺术都是有实用的。这在近代的人学民俗学中可以得到多少多少证据。野蛮人的跳舞是打猎的练习,歌唱是为媚神,短诗是为死者祈祷,雕刻刀柄木棍是为慑服敌人,彩画门外的标杆是为恐吓禽兽,……都很有理。但是拿这个原始人类的实用艺术解说今日的艺术,是不是跳得太远呢?是的,今日的艺术太颓败了,我们须要重新捉住“实用”,使一切艺术恢复了它们的本色,使它们成为与生命有确切的关系的。但是,今日的社会是否原始的社会?今日的跳舞是否与初民的跳舞有一样的作用?假如今日的跳舞是为有闲阶级预备的,因而失了跳舞的真意,那么,将来人人成为无闲阶级的,又将怎办呢?是不是恢复古代跳舞?
说到这里,我们看出来这种以艺术的起源说明艺术的错误。他们只顾找材料证实艺术的作用,而忘了推求艺术中所具的条件,所以他们的研究材料与结论相距的太远。初民的装饰,跳舞,音乐,确是有实用的目的,人学等所搜集的事实是难以推翻的,但是,初民的装饰,跳舞,音乐,是否也有美与感情在其中呢?假如没有这两要素,初民的艺术是否可以再进一步而扩大感情与美的表现呢?今日的交际舞确是既失了社会的作用,又没有美之可言,可是那艺术的跳舞不是非常的美么?这种跳舞不是要表现一点意义么?而且这点意义决不是初民所能了解的么?这样看,这种舞的存在是因为它美,设若需要是艺术的要素,必是因为艺术中美的力量而然;不然,今日的社会既不需要人人打猎,人人作武士,便用不着由练习打猎打仗而起的跳舞。古代的史诗是要由歌者唱诵的,抒情诗是要合着音乐歌唱的,这在古代社会组织之下是必要的。可是近代的诗只是供人们读诵的,因为今日的社会与古代的不同了。社会组织改变了,而诗仍是一种需要,因为人们需要诗中的感情与美;设若一定说这是因为文学的起源是实用的,所以人们需要诗艺,难道近代的人不听着歌者唱读史诗,不随着音乐歌唱抒情寺,便完全不需要诗艺了么?总之,需要是艺术的要素真是有意思的话,但是需要须随着社会进化而变其内容;不然,那便似乎说只有初民实用的艺术算艺术,而后代的一切艺术作品,便不及格了。真理,美,想象,情感,由这几种所来的需要必是最有力的条件;不然,我们便没法子理解为什么孔子闻《韶》就三月不知肉味,因为孔子既不是野蛮人,又不是犯了胃病。
文学的起源确是个有趣味的追讨,但是它的价值只在乎说明文学的起源,以它为说明文艺的根据是有危险的。社会的进化往往使一事的发展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以穿衣服说吧,最古的时候人们必是因为寒冷而穿衣服。但是到了后代,不论天气是寒是暑,人们总要穿着点衣服了。这一部分是道德的需要,一部分是美的需要。道德的部分是可以打倒的;可是,在打倒羞耻的时代,人们在暑日还穿衣与否呢?或者因为要打倒羞耻,人们才越发穿得更讲究更美丽。筋肉与曲线美是有诱惑力的,但人人不能长得那么好看;即使人人发达得美满,皮肤到底没有各种颜色,打算要花枝招展还要布帛的光彩与颜色,况且衣服的构造足以使体格之美更多一些飘洒与苗条。那么,穿衣服的出于实用上的需要可以推翻,而为增加美感是使在打倒羞耻时期还讲究穿衣服的根本条件。把这比喻扩大,我们可以想出多少美在人生中的重要,可以想出为什么有许多艺术已失其原始的作用而仍继续存在着。这样推想,我们才会悟透艺术的所以是永生的。艺术的起源出于实际的需要只能说明原始社会物质上的所需,不能圆满的解说后代的在精神上非有艺术不可。假如原始人民因实用而唱歌,画图,雕刻,跳舞,他们在唱歌与画图时能不能完全没有感情与审美的作用?假如他们也有感情与爱好的作用,后代艺术的发展便有了路径可遵。反之,社会已不是渔猎的社会,为什么还要这些东西呢?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证据证明出农村间的演剧,跳舞,是古代的遗风。但是这些历史的证明只足以满足理智上的追求,不足以说明为什么农民们一定要守着这些古代遗风。他们去演剧与跳舞的时候或者不先读一本民俗学,以便明白其中的历史,而是要演剧,要跳舞,因为这些给他们一些享受。
因原始艺术是实用的,所以需要是艺术的要素。这是近代由科学的方法而得到的新理论。这确比以前的摹仿说,游戏冲动说等高明了许多。摹仿说的不妥在第五讲里已谈过一些,不用再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