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涛汹涌

第92章


既然如此,那就应当出现奇迹。
于是八点正,江白和焦同喊一声“报告”走进小楼来时,两个人在司令员脸上看到的就是那种强烈的、似乎为某人某事不满的生气与厌恶的表情。
“你们来了?”他转向他们。
“是的!”两个人说。
“我同意安排9009艇三个月后出航郑和海域,执行巡逻任务。你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再次探测郑和水道。”他简短地说,用的是命令的语气,一点也不想如原来想的那样坐下来与两人认真地谈一谈。“至于东方瀚海以及4809艇十九年前遇难的有关情况,你可以问你们的政委。”他把严峻的、不满的目光转向江白一个人。“至于4809艇沉没的原因,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个人怀疑原来的结论是不对的,我认为东方瀚海艇长以及4809艇当时可能遇上了海中断崖或者死水。”
江白望了自己的政委一眼,焦同也不由得对他会心地一笑。远航郑和海域执行巡逻任务的计划要报总部批准,但是实施这一计划的具体措施却由基地司令员确定。将军同意9009艇二次深测郑和水道,已经勇敢地为此次冒险探测承担了责任。
“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了。”司令员继续说,“9009艇需要为再次探测XY水道进行专门性的加固处理,还要有针对性地配备一些新的设备,以对付可能出现的海中断崖和死水。出航之前,你们艇要进行一些深潜和模拟遭遇海中断崖和死水的试验,为探测过程中一旦遇到上述海情后机动处置积累经验。此外,我还准备特别为9009艇安装最先进的水下红外探测装置,让你们能在舱内看电视一样看到艇外的情况。我想知道一件事:十九年前4809艇沉没后,全体艇员都脱了险,为何东方瀚海艇长没有脱险。……你们还有什么困难?”
将军的神情是严峻的。说出上面的话时,那种仿佛对某人某事强烈不满的表情一直没有消失。江白看了一眼焦同,两人同时转过脸,神情庄重。
“报告司令员:没有困难!”
“好吧,”司令员说,“你们可以走了。回去就为三个月后的远航做准备,一定要充分,我要检查的!”
“明白了!”江白和焦同再一次立正,用尽可能响亮的嗓门大声回答。
司令员最后望了一下江白的眼睛。仅仅是持续时间不到一秒钟的对视,他就有了一种印象:女儿是对的,他自己也是对的,他可能根本不需要向这个人讲很多事情。
客厅里空了。司令员原地转了一个圈子,就坐下来给潜艇保修厂厂长打电话。
“老赵吗?……我是秦失。”
“秦司令,是你!”
对方又惊又喜。
“我这里有点事情求你。事情不大。一条艇出航,要在你那里做些特殊加固处理,还在加载一些新设备。你必须一个月内给我干完!”
“哎呀,司令,我这里有困难呀,刚刚接了一堆活儿,两个月行不行?”厂长说。
“你那里不行是不是?那我以后所有的活儿都给别人了!”
“明白了明白了,”厂长赶忙改了口,“秦司令,我们一定保证潜艇按时出厂。”
“有关技术要求我会随艇给你们带去。一点也马虎不得,不要像胡弄洋鬼子一样糊弄我,小心你会上军事法庭!”司令员语气强硬地说。
“司令员你说哪里话,”对方有点不高兴了,“我也是个老潜艇兵,不过转业了!这出海的事,大风大浪的,……我保证,一点差错也不会出!”
“那好。你记住,我会时常去看一看的!”司令员说。
一天后,9009艇奉命驶进保修厂,进行远航前的严格技术检修和艇体加固处理,并安装最新型的水下红外探测仪。
司令员随后将电话打到了海军装备研究所。所长是他的老战友。
“老肖,是我。”
“老秦哪。我知道你为什么打电话过来。你要的那个设备,我已经给你搞出来了!”
“那太好了,谢谢你!我今天就派专人去运回来!”
还在接到9009艇二次探测郑和水道的报告之后,他就亲自去了一趟海军装备研究所,与所长和有关专家详细研究一些纯技术性的问题。司令员最为关注的是:既然他怀疑当年东方瀚海在郑和水道可能遇上了海中断崖或者死水,现在他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出应付它们的方法,为即将开始的远航做好准备。
肖所长和三名高级工程师已为这个课题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专门研究。每次大家集合讨论,司令员都要参加。
潜艇一旦遇上海中断崖,因海水密度急速改变,原来的浮力与重力形成的平衡消失,会像急驶的汽车从山崖上摔下深沟一样,艇毁人亡。但从潜艇跌下海中断崖到摔到海底,仍有一阵相当短的时间。如果能在这段时间里迅速排去压载水,减轻艇重,恢复浮力与重力的平衡,艇毁人亡的惨剧就可能被避免。
这就好比说,一辆汽车从山崖上摔下去会被摔得粉碎,而一片羽毛,一只纸鸢从山崖上摔下去,就不会粉碎。
4809艇遇难后,艇内的测深仪并没有被损坏。东方瀚海曾执意让政委施连志将那个标有150米水深的测深仪带出艇去。他可能是想让后人明白他已经明白的事:郑和水道有150水深,如果不是发生了没曾预料到的事故,它是可以任凭潜艇自由潜航的。
司令员坚信海中断崖横亘在这150米深水的上部。如果在中部和下部,4809艇即使失事,也不致于艇毁人亡。当然,这种推测是以海中断崖确实存在为前提的。
一辆汽车从山崖上摔到150米深的山沟里,不过十几秒的时间。一条潜艇摔下海中断崖会用去多少时间?专家们计算出的时间极限是二十秒。有二十秒也是鼓舞人心的。有了这个数据,他们就能够有根据地改造潜艇,想出使它从一辆汽车变成一只纸鸢的方法。
这方法就是给9009艇装备一套灵敏的测试海水密度变化的仪器,这套仪器被要求设计成自动化的,一旦外界海水密度发生重大改变,它就会自动打开加排水装置,在极短的时间内向下排出大量压载水,恢复潜艇浮力与重力的平衡,向下方排水还会产生一种向上的反作用力,减缓最初几秒种潜艇下沉的速度。
以这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海军装备研究所的能力而言,制造这套自动化测密和加排水装置并不是难事。果然,前后三个月时间,它已经可以被安装到9009艇内了。
这也就是司令员在三个月内没有正式答复9009艇的出航报告的原因。
有了这套装置,4809艇也不会再担心死水区。一旦死水区出现,这套装置就会因海水密度变化而迅速排水,从而避免潜艇被内波急急压至海水密度跃层之下,触礁沉没。
现在让他悬心的只剩下是艇体的耐压性能了。他之所以怀疑当年4809艇的遇难不是触礁所致,还因为下面的理由:一旦潜艇被“摔”下海中断崖,突然的压力改变也会使艇壳薄弱处自动爆裂,不懂其中缘故的人则可能会认为它是触礁。
即使给9009艇装上了自动化测密和加排水装置,一艘没有经过特殊加固处理的潜艇的外壳也不足以应付极短时间内发生的剧烈的深水压力变化。
司令员每星期去保修厂一次。
车间里焊花明灭,技术工人在厂长和总工程师亲自监督下,挥汗如雨,加班加点地工作着。
司令员不说话,进入作业现场,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看。冷不丁地,他会对一直小心陪着他的厂长说:
“这儿不行,重来!”
厂长也不说别的,把总工喊来,说:“这里,重来!”
将军甩甩手走了。工人们骂他们的厂长:“你就恁听那个糟老头的?”
“不听怎么办?人家才是真正的专家。我不是!”厂长说。
司令员总共去了四次。
一个月差两天,厂长打电话来了。
“秦司令,你给我的任务快完成了,潜艇后天可以按时出厂。”
“很好。那天你和你的总工一块来。”
厂长不懂。“我们去干什么?”
“请你们喝酒。慰劳你们。然后你们俩跟我一块下潜艇,进行深潜试验。”
厂长慌了。
“秦司令啊,你很忙,我们也很忙,喝酒的事儿就免了吧,我们就不去了。” “不行。你们不来我不给钱。”
“那……好吧,我跟总工商量一下。”
厂长把电话打给总工。
“秦老头要你和我一起去基地,随潜艇进行水下深潜试验。”
总工年近花甲,虽和潜艇打了一辈子交道,一听此言,还是立马哆嗦起来。
“厂……厂长,你知道,我跟小徐刚结婚,分了新房子还没住上呢。我……”
厂长有点冒火。
“姜总,你跟我说没用。你不去他不给钱,下个月全厂的工资就没了着落。我看咱们还是想点别的辙。”
总工将二次新婚才一个月的三十六岁的新娘扔在家里不管,也不再想自己刚分到的新房,连夜和厂长到了保修车间。几十名工人、技术员也被从床上紧急动员起来,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要重新做。这部分装置再测试一遍。一定要万无一失!”总工变得很凶,对大家的工作百般挑剔,并且有点疑神疑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