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痛史 崇祯王朝

第40章


  农民起义,早在崇祯之前,即天启年间便开始了,初时仅是陕西澄县农民王二等人的首举义旗,进入崇祯年间后,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以及李自成等大股小股的陕西农民,逐渐加入这一行列,使陕西成为起义的中心。这些由叛兵、乱兵、饥民、难民组成的队伍,崇祯初时只是把他们视为乌合之众,并未在意,即未能看到这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饥寒势极,法无所施"。只是对外患的屡屡进犯京师忧心忡忡,而对陕西延绥等的请求补充军饷、发放内帑以安定军心之策则不予重视,相反,为免发内帑竟又应允了裁撤陕西驿站的昏招,使农民起义的火焰又添上了一把干柴。
  李自成这条使崇祯皇帝朱由检始终无法挣脱的锁链,就是因裁撤陕西驿站揭竿而起的。但是此刻的李自成却处境不妙,他带领着十几个驿卒正躲藏在洞穴中。自打死官吏,愤而出走后,因衣食无着,加之官府的围追搜捕,没有经验,也没有实力的李自成只能带领弟兄们在陕西深山野洞中周旋。多日的奔波和饥渴,致使一个弟兄躺在地上,已经昏迷不醒。
  李自成默默地望着奄奄一息的弟兄,唉声长叹。
  刘宗敏凑过来,低声说:"大哥,咱躲在这里已经半月了,没吃没喝、挨饿受冻,再等下去,不饿死,也要冻死!"
  李自成对此,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再等等,大首领不沾泥说好来救咱们的……"
  忽然,高杰兴冲冲地从山下飞跑过来,边跑边大声喊道:"大哥,李过回来了!"
  过了不久,只见两个弟兄架着疲惫不堪的李过缓缓地走了过来。
  李自成连忙迎过去,他望着衣衫破烂,显然吃了许多苦的李过问道:"见到大首领不沾泥啦?"
  李过接过刘宗敏递来的水喝了一口,依旧喘着粗气:"不沾泥他……"
  "他怎么?……"
  "他把我们出卖了!"
  众人皆惊:"啊!出卖了?"
  "他亲手捆绑着自己的同伙兄弟,投降了官军!"
  众人气愤异常,一个个破口大骂起来:"这个无耻之徒!""卑鄙小人!""我早就看出他不是东西!"
                  
第73节:己巳之变(2)
  希望成灰,李自成不无忧虑道:"这个无义之徒,现在哪里?"
  李过道:"洪承畴看不起他这软骨头,把他杀了!"
  洪承畴,即是陕西剿匪的统帅。崇祯二年(1629年),因陕西频频告急,朝廷终于不能无动于衷了,鉴于原巡抚的昏聩无能,崇祯便钦派左副都御史杨鹤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但可惜,这位杨鹤一介文臣,同样是银样■枪头,农民军不仅未能剿灭,相反倒促使高迎祥、张献忠等自号"闯王"、"八大王"的一批悍将借以坐大。
  杨鹤不得已,起用参政洪承畴领兵御敌。洪承畴知兵善战,几番征讨下来,已成了让农民军为之头疼的克星。
  李自成沉吟着,半晌没有言语:想投奔的不沾泥叛变投降;而克星洪承畴又在山下张网以待。
  刘宗敏急切地说:"大哥,我们怎么办?咱们可就剩下这么十来个弟兄了,若是官兵来进剿?"
  高杰年轻气盛:"那就冲出去,与他拼了!"
  李自成依旧是摇了摇头:"洪承畴三万精兵,以逸待劳,张网以待,我们岂不是以卵击石!"
  "那可怎么办?"众皆茫然。
  李过吃过饭后,走了过来:"叔叔,我打听到了。闯王就是那个高迎祥。"
  "真的?"李自成仿佛喜从天降,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他可是陕西安塞人?"
  李过点点头:"正是。闯王现今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已有了几万人马!"
  "太好了!"李自成使劲拍了一下李过的肩膀,振奋地说,"我和高迎祥有八拜之交,走,咱们去投闯王去!"
  "咣当"一声,京都牢房沉重的牢门被打开,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
  茅元仪走进牢房,掏出一锭银子塞给狱卒:"好生照管袁督师!"
  "知道!知道!"狱卒接过赏银揣进怀里,"小的知道袁督师是冤枉的!茅大人放心,督师这几日读书写字,心绪颇好。"
  茅元仪点点头,向袁崇焕囚室走去。
  茅元仪一进囚室,袁崇焕便迫不及待起身问道:"元仪,京师局势如何?辫子兵现在何处?满桂如何处置的?"
  茅元仪道:"满桂和孙祖寿领兵四万,列阵永定门外出战迎敌。"
  "这是以肉喂虎嘛!"袁崇焕没等听完,便急得直跺脚,"元仪,快去告诉满桂,赶快退回城里,据城死守,方可克敌!元仪,快快去啊!"
  茅元仪并没有动,只是叹了一口气:"温体仁监军督战,皇上派太监一再催逼,满大人如不出城迎战,就会和督师同样下场--获罪下狱!"
  "唉!"袁崇焕闻此镇定了一下,继之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那满桂现在如何?"
  茅元仪抬眼看看袁崇焕,不忍将实况明告:"督师身陷囹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不要问了,让他们折腾去吧!"
  袁崇焕见茅元仪神情不对,急切地说:"不!我放心不下啊!快告诉我,满桂、孙祖寿究竟怎样了?"
  茅元仪掏出那张条幅双手捧给袁崇焕:"这是祖寿出阵前托满大人辗转送给督师的。"
  袁崇焕接过一看,愣在了那里:"这不是我送给祖寿的存念之物吗?怎么又赠还给我了?"
  "祖寿说,他对督师的千言万语,尽在这"顶天立地"四个大字之中!"茅元仪悲愤陈述,"满大人和孙祖寿冒着风雪率兵出战,恶战从上午打到傍晚,八旗辫子兵轮番上阵,三十二名将领全部战死,总兵官黑云龙、麻登云被俘生擒。孙祖寿先亡,满大人一直血战到最后,被辫子兵团团围住,乱刀齐下,活活砍死,血流成河,四万兵卒仅剩下百余人,余下全部阵亡……"
  "满桂兄弟……祖寿兄弟,不该死的啊!"袁崇焕听着噩耗,双眼直愣,"哇"地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倒在牢房的地铺上!
  几乎与袁崇焕躺倒的同时,崇祯朱由检也躺倒了,不过他不是躺倒在牢房的地铺,而是躺倒在御书房的龙榻上。
  太医正跪在龙榻前给崇祯把脉诊断,只是崇祯头扎黄缎带,眼角挂着泪水。首辅大臣韩■及钱龙锡、周延儒和温体仁等,均静静地站立在一边,整个殿内死一般的沉寂。
  太医诊视完毕,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他。太医站起身来,扫视一遍众人后,长舒了一口气:"皇上只因焦虑过甚,急火攻心,肝火偏旺,只需服上香茶汤剂,安神补心,舒肝平气,不过……"
  周延儒见太医语气一转,连忙追问:"不过什么?"
  太医急忙倒地叩拜:"满虏穷凶极恶,如若再犯京师,微臣叩请皇上务必要不急不怒,不恼不烦!怒则伤肝,气则伤肺,忧思则伤心脾……"
  崇祯听后,不耐烦地对太医挥挥手:"一日之间,数十战将,四万兵卒,化为乌有!朕能不急不怒,不恼不烦吗?退下吧!杀退满虏,朕的病可不治而愈!"
  "皇上所言极是!"太医叹着气躬身退出。
  "满虏如此嚣张紧逼,朕的江山何以能转危为安啊?"崇祯说着竟泪水徐徐滚过眼角。
                  
第74节:己巳之变(3)
  温体仁急忙上前给皇帝擦拭眼泪,自己也泪水涟涟:"君哭臣前,令微臣心如刀割啊!"说着掩面揩着泪水,"陛下!臣以为:万不可静待满虏突入城内,宫中太监、内宫全部配发刀枪,守卫紫禁殿城!"
  周延儒不肯落于温体仁之后,他擦了一把泪水,也急忙禀奏:"陛下!辫子兵靠的是骑兵砍杀,臣以为:朝野上下,人人献出马匹驴骡,组织骑兵,决战满虏!"
  韩■不满地看了看温体仁和周延儒,他最看不起这两人的摇尾巴争宠,愤然斥道:"内宫太监手无缚鸡之力,何以能战?驴马骡一槽饲喂,乌合组成,又何以能战?臣以为:杀退满虏,化危为安,还得请出袁崇焕!"
  崇祯闻言一骨碌坐了起来,惊诧道:"还得请出袁崇焕?"
  韩■躬身上前:"陛下!京师危急,老臣斗胆建言:请皇上敕旨,再召袁崇焕,京师定可化危为安!"
  温体仁道:"再请出袁崇焕,岂不是说吾皇英主彻底错了吗?"
  韩■毫不相让:"知错改错,并不为错!"
  次辅钱龙锡紧接着补了一句:"知错即改,仍不失圣明英主!"
  "说来说去,你俩还是认为朕错了!"崇祯看看直言而谏的韩■和钱龙锡,感到龙颜失尊,"两位爱卿速去处置内宫配发刀枪的事去吧!朕与延儒和体仁再商议他事。"
  韩■焦急地喊:"皇上!……"
  崇祯不待他说下去,便挥手打断:"下去吧!"
  韩■和钱龙锡只好无奈地躬身退出。
  崇祯看着韩■和钱龙锡离去的背影,不由一声长叹:"唉!亲者为近啊!"
  所谓"亲者为近",周延儒当然清楚,崇祯这是指韩、钱二人与袁崇焕的师生之谊,意即二人因此而为袁崇焕辩白。周延儒见温体仁对此颇喜形于色,便和颜悦色地向皇上劝道:"陛下,适才首辅大人建言请出袁崇焕有道理啊!"
  崇祯一惊:"哦!还有道理?"
  周延儒深施一礼后,侃侃而谈:"陛下,现今唯一可解京师之围的,唯有祖象升;而唯一可以召回祖象升的,又唯有袁崇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