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痛史 崇祯王朝

第38章


  袁崇焕整整服冠,连忙上前跪拜:"臣袁崇焕参见万岁,万岁,万万岁!臣草拟《剿灭满夷部署》呈请皇上龙目御览,批准实施。"
  "好一个《剿灭满夷部署》!"崇祯接过奏疏,连看也没有看一眼,便扔在一边。而眼露凶色,厉声责问,"袁崇焕!你为何要诛杀毛文龙?为何屯兵逗留,拒不出击夷贼?"
                  
第69节:象升出走(4)
  袁崇焕本以为皇上召他进宫是谈有关攻打后金,以及粮饷等军务,他满脑子都是如何杀敌、如何布阵、如何一举剿灭辫子兵。他万没有想到崇祯竟会如此突然斥责,所以他愣愣地怔在那里,一时语塞:"陛下!……"
  崇祯拍案站起,一声令下:"锦衣卫,拿下袁崇焕!"
  早有准备的锦衣卫兵卒闻令从两旁冲上来,立即捆绑袁崇焕。
  群臣不知所以,一时都眼睁睁地目睹袁崇焕被捕,一片惊讶!唯有瞠目相望!
  崇祯很得意自己的霹雳手段,威严道:"押送大狱囚禁!"
  锦衣卫架起袁崇焕,奔出皇极殿。
  首辅韩■目视袁崇焕被捕,急忙上前叩拜:"陛下!崇焕乃朝廷重臣,老臣泣血叩拜皇上,务请慎重!慎重啊!"
  崇祯因知袁崇焕乃韩■的门生,故对其不屑一顾:"慎重无异于纵容,于国有何益处?"
  韩■性情耿介,他明知崇祯不悦,仍再次上前叩拜:"陛下!满夷兵临城下,非同寻常!崇焕总理各路兵马,击退满夷,非他不可!"
  崇祯早就料到韩■会出面阻止,因此不待他说完,便摆手拒绝:"命梁廷栋任文经略,加兵部尚书;满桂为武经略,总理各路援兵,节制诸将,誓遵号令!孙承宗进驻山海关,统辖辽东军务;祖象升忠勇善战,分理辽东兵马,出战迎敌,不得有误!"说着站起身来,"退朝!"
  崇祯说完便气宇轩昂地起身离去,看来他对自己今天的决断颇为自鸣得意。
  朝臣们并没有因崇祯的离去而散朝,他们都被皇上这突如其来的举措惊呆、吓傻,整个朝堂宛如凝固一样,让人窒息!位居首辅的老臣韩■久久地跪在地上,禁不住老泪纵横。
  满桂则直愣愣地站列朝堂,一时竟不知所措。
  袁崇焕的同僚,人称虎将的祖象升则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突然爆发似的大吼一声,继而一跃而起、飞也似的跑出皇极殿。
  事情发生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也就是崇祯平台召见袁崇焕,授以辽东全权仅一年之后,崇祯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誓言仍余音在耳,而多疑轻信而又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便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自食其言、自毁其行,将一代贤臣名将袁崇焕投入冤狱,自以为英明善断的崇祯,亲手制造了明末一起最大的冤案。
  袁崇焕营帐内,一根旗杆矗立眼前。旗杆上一面"黄龙"帅旗在空中迎风飘摆。
  狂怒的祖象升打马飞驰而来,他挥起大刀砍向旗杆,呼的一声,旗杆倒砸在地面上!祖象升把背上的案卷用刀一摔,大声吆喝:"弟兄们!跟我返回辽东去!"
  茅元仪、谢尚政、孙祖寿、杨正朝等人蜂拥围了上来:"祖总兵,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
  祖象升跳下马来,没有回答,而是抱头蹲在地上,掩面失声抽泣起来。
  茅元仪上前抱起祖象升:"象升,督师呢?快说,督师怎么没有一起回来?"
  祖象升仰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督师被皇上拿下问罪了!"
  "啊!"众人闻言不由惊愣无语。
  祖象升边揩着泪水,边悲愤难平地说:"皇上老子听信了谗言啊!我们日夜兼程,千里驰援成了纵敌入关!我们舍生忘死,血战满夷成了早有勾结,胁迫议和!既然如此,我们还待在这龌龊肮脏小人当道的京师干什么?我们躲得远远的,回辽东去!省得奸佞小人再向我辽东将士头上栽赃陷害!"
  众将如同炸锅一样,群情激奋:"走!咱们回辽东去!"
  "奸臣当道,留此何用!""怪不得不让我们进城,原来如此!咱们走!""走!"
  祖象升见茅元仪半晌没有言语,便大步走近他,以目光询问。
  茅元仪抬眼望着祖象升,冷静地说:"我想留下!"
  "留下?""是贪恋京都,还是怕得罪朝廷?""胆小鬼!"……将领中响起一派斥责之声。
  祖象升双手扶着茅元仪的肩膀:"元仪兄,督师对你可一直厚待,视同手足啊!"
  茅元仪道:"正因如此,我才决心留下。督师蒙冤,京师总得有人为他奔走,总得有个送信的人啊。"
  祖象升闻言大为感动,猛地一把抱住茅元仪:"好兄弟!我在关外扎地盘,你在京师救督师。如能救出崇焕兄,即赴辽东!"
  茅元仪点点头,转脸问谢尚政:"尚政,你呢?"
  谢尚政犹豫片刻:"我……也留下吧!"
  在袁崇焕营帐内,愁云密布、悲戚弥漫的时刻,后金皇太极的营帐却是笑语喧天,一片欢腾!
  "中计了!崇祯小儿真的中计了!"皇太极端着酒盅大喜若狂,"兵不血刃,不战而胜!"他掉脸对范文程,"略施小计,就铲除了袁崇焕,范先生可是立下头功啊!来,敬先生一杯!"
  "对对对!敬先生一杯!"大贝勒代善也一反过去的狭隘和猜忌,满满地倒了一碗酒,痛快淋漓地说,"聪明的猎人会设陷阱!除掉袁崇焕,我八旗将士少死多少兵马啊!"他端起酒碗,真诚地向范文程躬身致礼,"敬先生一杯!"
                  
第70节:象升出走(5)
  诸王贝勒见此,一齐端起酒盅:"对!咱共同敬范先生一杯!"
  "谢汗王和各位贝勒厚爱!"范文程连忙站起身来,躬身回礼,"不是文程计谋好,而是崇祯疑心太重,不辨忠奸。"他转脸对皇太极,"汗王,我们该感谢崇祯皇帝这么痛快、这么大方地削除了后金心腹大患袁崇焕!"
  众王闻言,开怀大笑起来!在这笑声酒声中,一位侍从匆匆走进:"启禀汗王,辽女莎茹兰有紧急军情通报!"
  皇太极收住笑声,放下酒盅:"宣她进来!"
  莎茹兰满面春风、袅袅婷婷地飘然走进,燕语莺声地禀报:"汗王陛下:袁崇焕的心腹干将祖象升已经领兵撤离北京,出走辽东!"
  又是一桩意想不到的喜讯!皇太极抑制不住地站起身来,大声叫道:"好!明朝已经彻底乱套了!"
  大贝勒代善致礼上前:"汗王,我们怎么办?"
  "天赐良机!"皇太极喜不自胜地潇洒挥手:"让崇祯小儿乱中添乱!我后金立即兵发三路,围攻北京!"
  大明的坤宁宫内,也是一派笑语欢歌。只不过这里不是因为战事,而是崇祯的宠妃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周皇后见田贵妃也有生育,甚是欣悦,她望着田贵妃满脸幸福地在亲着怀中的小公主,高兴地说道:"公主满月了,该请万岁爷赐名了。"
  崇祯接过襁褓中的婴儿,亲了一口:"今日可谓双喜临门。朕断然将袁崇焕拘押成囚,去一心腹之患,了断了这些天来一直让朕耿耿于怀的心病;今又适逢公主满月,朕已敕旨礼部,给她起个吉祥终生的名字。"
  田贵妃侧视一眼崇祯:"前一晌不是听说,袁崇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将满虏斩杀到南海子了吗?"
  崇祯把孩子交给身旁的乳娘,深叹了一口气:"唉,都是假戏真演!欺君!误国!"
  田贵妃依然不解道:"既然假戏真演,又怎么会两肋中箭受伤呢?"
  "为了欺朕骗朕,可以自残自伤嘛!"
  "万岁爷真是善识奸臣!"周皇后生怕又引出皇上的不快,连忙抢过话头,顺着崇祯的心愿说道,"食君之禄,竟然吃里爬外,投靠满夷,当灭九族!"
  这时,曹化淳满脸喜色地快步走进:"礼部已拟就公主芳名,请万岁爷龙目御览。"说着跪递上呈文。
  崇祯接过呈文,念道:"……安宁、坤和、长平、安平……"田贵妃高兴地插言:"这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名字呀!"
  当崇祯欲开口定夺时,太监王承恩神色紧张地跑来:"启禀万岁:夷贼皇太极一路攻占良乡,扑向卢沟桥……"
  "啊?夷贼又犯京师啦?"田贵妃惶恐地赶紧抱过孩子,"万岁爷,这可怎么办啊?"
  周皇后也慌了神:"万岁爷,夷贼会攻打京师,占了京城吗?"
  "慌什么?"崇祯极力镇静,强制内心的惊恐,"速命满桂、祖象升率兵迎战!"
  王承恩连忙呈报:"启禀皇上:祖象升奉领关宁全部精锐,已出走辽东!"
  "什么?"崇祯猛然站起,他愤怒而又惊讶道,"祖象升竟敢出走辽东?这不是公然抗旨吗?"
  大明京师的牢房内,茅元仪送走祖象升他们之后,便立刻赶到了这里。当他将祖象升领兵出走的消息告知袁崇焕后,袁崇焕竟一拍桌案,扼腕叹息:"象升怎么能领兵出走辽东呢?"穿着狱中长衫的袁崇焕虽为囚犯,却仍惦记战事,"我已身陷囹圄,象升再领兵出走,皇太极会乘虚而入,再犯京师的!"
  "崇焕兄,你是一片孤忠啊!"茅元仪无奈地苦笑着,"皇帝老子都毫不顾及京师安危,听信谗言,将一朝督师投进冤狱,你何必还为此操心?"
  "话是如此,可我放心不下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