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春秋

第148章


日本是真正的异族,而且在文化程度上,又 
非"五胡"可比;亡于日本,不能希冀日本亦会汉化;那就 
真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了。 
    此外听到蒋委员长这番演讲的人,也都还有这样的一个 
感觉,他只是指出汪精卫的思想错误,替他可惜而并无责备 
之意;当然是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但舆论却不似蒋委员长那 
样宽宏,批评一天比一天严厉,《新华日报》尤其尖锐,共产 
党的同路人也大为愤怒,有个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人民阵 
线"开会声讨,有人报告,说汪精卫已到了上海,日本军队 
以108响礼炮欢迎。这自是马路传闻,但离事情实质却是不 
远。 
    除夕下午,路透社从香港来的消息,震动了重庆,那就 
是汪精卫发表了所谓"艳电"!这一来,真面目尽露,原来第 
三次近卫声明,是为汪精卫而发;事先早有勾结,铁案如山, 
许多政要,内心虽早存疑,但总往宽处去想,汪精卫一生负 
气,本心无他。那知道"佳人"居然"作贼";汪系中人,无 
不痛心疾首。了解汪精卫家庭情形,以及民国以来,汪精卫 
何以不断反复的见人就说:"有了"东窗"定计的王氏,才会 
有秦桧。"对汪精卫之落水,正不妨作如是观。 
  
  
    民国28年元旦,中央党部团拜以后,随即召开临时紧急 
会议,讨论汪精卫和他的"艳电"。由林主席主持。 
    就在这"国人皆曰可杀"而且国民党中常会已正式决议: 
汪精卫"危害党国,永远开除党籍,并撤除其一切职务";以 
及政府正考虑下令通缉时,有个人胆子很大,公然支持汪精 
卫的主张。这个人就是罗君强。 
    他说:"照现在的情形,抗战下去,中国必然愈战愈弱, 
共产党乘机得势,日渐强大;为了防止共产党为患,非早日 
与日本讲和不可。"又说:"共产党现在借汪问题,拼命宣传 
肃清动摇分子,和民国十五六年宣传肃清反革命分子,打倒 
昏庸老朽一样,目的都在分化国民党、削弱国民党。这一点 
大家应该注意到。" 
    他的话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响应;共产党确是对此事件反 
应激烈,首先是郭沫若发起讨汪肃奸会;继而有金满城大呼 
肃清汪派"余孽"。不过,蒋委员长早就采取了防范的措施, 
透过甘乃光向汪系人士表示,处分汪精卫实在出于不得已, 
"平时与汪精卫接近的朋友,尽管安心工作,不可灰心,更不 
可猜疑。"因为如此,彭学沛两次请辞交通部次长——由于他 
有帮助汪精卫脱出重庆的嫌疑——都被慰留了。 
    但汪系人士都觉何应该劝汪精卫勿为己甚,其中有一个 
汪精卫的广东同乡,写了一封信,请在香港的林柏生,转交 
汪精卫,提出7点疑问,其中至少有5点触及核心,可说是 
汪系人士共有的困惑: 
    第一、"艳电主和乃响应近卫廿二日之演说,是近卫演说 
之后,始有谈和的可能,而近卫演讲之前,先生已先行离渝; 
离渝与主和,是否两事? 
    第二、"如确认和谈有益国家,以先生之地位与责任言, 
应向中常会或国防最高会议正式提出,即使势有不许,亦可 
于离开国境之后,用函电向中央建议,何以艳电径行在港发 
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三、"民十六,先生反对清党,清党与特别委员会,均 
以维护党纪为理由,以后先生对党事主张,亦多如此,致有 
"党纪先生",之雅号,何以此次发表艳电,对于党纪竟毫未 
顾及?先生何以自解? 
    第四、"广州、武汉方相继沦陷,此时突然发表艳电,影 
响士气与民心甚大,结果,予敌以更大之征服机会,先生何 
以竟未注意及此? 
    第五、战不能无备,和亦非空言可致;先生主和,有无 
具体计划?" 
    这些疑问,事实上已含着深刻的分析;由"第一"点看, 
汪精卫与近卫早已通了款曲,"第三次声明"与"艳电",不 
过是桴鼓相应的双簧;而"离渝"与"主和",显然亦是"一 
事"。 
    由"第五"点看,汪精卫不会徒托"空言",而是有一套 
计划的;而且,他不能在事先提出;一提出来,追根究底,未 
经党国同意,擅自跟日本军部及内阁接触,岂能逃得了"私 
通敌国"的罪名? 
    哪知就在党国元老吴稚晖亲自起草,开除汪精卫党籍的 
决议文发表的第三天——民国28年1月4日,突然由东京发 
出一个谁也料想不到的电讯,说近卫内阁垮台了。 
    近卫的垮台,是受陆军凌逼的结果。当"二二六事件"以 
后,恢复"军相现役制度",陆军的势力急剧膨胀,驻德陆军 
武官大岛浩少将,与纳粹的外交主持人李宾特罗甫,起开两 
国外交当局,私下谈判,达成了日德两国签订防共协定的结 
论;由军部向广田内阁提出,在1936年12月25日正式签订, 
这样重大的国际新闻,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因为 
那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报纸读者,正倾其绝大部分兴趣于蒋 
委员长自西安脱险的新闻之故。 
    七七事变以后不久,日本派东乡茂德出使德国,外相广 
田弘毅表示,中日停战问题,虽请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及驻 
华大使陶德曼调停之中,但成功的希望不大;因而交付他两 
个任务:一是全力敦促德国撤回驻华军事顾问,并停止对华 
军火供应,二是尽快承认"满洲国"。第二年2月,李宾特罗 
甫接任德国外长;正当陶德曼的调停失败以后,由于东乡的 
活动,德国正式承认"满洲国",并撤回驻华军事顾问,对华 
禁售军火。东乡茂德的任务,全部达成。 
    但日本军部并不认为这是东乡的成功,归功于大岛与李 
宾特罗甫的秘密接触,而且决定继续直接干预对德外交。5月 
间开始强化防共协定的谈判,所谓"强化"即进一步结成军 
事同盟,并扩大缔约国的范围,邀请意大利参加。 
    民国27年7月12日,日本与苏俄在中国东北、朝鲜、苏 
俄接壤交叉地点的张鼓峰,发生武装冲突;关东军出动一个 
师团以上的兵力,但遭到俄军强有力的反击。受了这个"张 
鼓峰事件"的刺激;近卫内阁的"五相会议"在7月15日决 
定:日德两国可以缔结对苏军事同盟;与意大利另订以英国 
为对象的密约。但德国希望日德意三国共同缔结盟约,在外 
交及军事方面,攻守采取一致的态度。假想敌的范围,由苏 
俄扩大到对英法及美国,为内阁及元老所坚决反对;因此,德 
国仍旧透过大岛向日本陆海相秘密接触。结果是导致了东乡 
与军部的公开冲突。 
    结果是军部斗垮了东乡,调任驻苏大使;东乡的遗缺,即 
由大岛浩接替。日德意三国同盟的谈判,自是加紧进行;但 
海军方面亦反对此同盟以英法美为对象,尤以海军省次官山 
本五十六的态度最坚定。 
    哪知陆军方面坚持如故,使得近卫深感苦恼;他一直有 
个想法,唯有恢复政党政治,才能抑制陆军干政。不过政党 
都已名存实亡;所以近卫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以国民舆论为 
后盾,对抗军部的势力。国民舆论的形成与表现,当然需要 
有个国民组织;进而以此组织为政治背景,成立政府,抑制 
军部势力,解决"中日事变"——这个想法,由于同时受到 
两种刺激,突然变成强烈的冲动;促使他下了辞职的决心。 
    这两个刺激,一是陆军在日德意三国同盟的主张上,悍 
然不顾一切的反对意见,骄横跋扈,几于不可理喻。 
    再一个刺激,就是与中国谋和的问题,板垣的处处掣肘, 
已使他受够了气;但仍愿听任陆军的摆布是因为他自觉在 
"第三次声明"中,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 
携"三原则,与当年跟蒋作宾所谈成的结论没有什么两样。在 
中国失去了那么一大片土地以后,仍旧按当年的结论来谈和, 
是相当"宽大"的条件;预期着蒋委员长会接受。至少,除 
了汪精卫之外,中国还有好些军政要人会起而响应。 
    哪知汪精卫的"艳电"发表以后,立即被开除了党籍;而 
且已经谈妥会跟汪精卫一起行动的龙云,亦竟变了卦。近卫 
的希望落空,亦是幻想的破灭,本已深感痛苦;加以元老、重 
臣的诘责,更觉难堪。 
    为什么第三次声明发表以后,重庆的反应大出意料?当 
他检讨这个问题时;有人告诉他:这完全是因为中国政府不 
相信日本军部;认为"近卫声明"只是军部阴谋的一部分之 
故。近卫再从头一项一项去研究,终于恍然大悟,中国的看 
法没有错;他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受了陆军的愚弄,妄想利用 
他的声明,作为瓦解中国民心士气的工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