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两晋南北朝

第76章


一是《朱异传》说的“善窥人主意曲,能阿谀以承上旨,故特被宠任”。这是历代常见,总有些善于揣摩上级心思的人,其结果总是误了国家,误了事业,深可慨叹。
  第二,他是一个大大的贪官。他和几个儿子在从潮沟到青溪有一系列宅子,中有台池园囿,可供朱异与宾客游览。他家里堆满了四方“赠送”的财货。吃不完的菜肴,每个月要倒掉十几车。试与徐勉作一比较,就可以知道两人的经济情况有天渊之别。《梁书·徐勉传》收有一篇《诫子书》,其中记有为儿孙造房子的事,说由于儿孙长大成家,原来的宅子不够住了,只得另造两宅,所需的钱不够,只得把在郊区的园子卖掉。从他的自述来看,这位朝廷中的要人的“宦囊”不见得充裕,而朱异就用不着打这种穷算盘。
  朝政操在朱异这种人手里,梁朝这所“大厦”自然不免于日趋朽败的命运。试看梁武帝后半期国势不振的状况。
  天监十五年(516年),浮山堰坏,梁与魏争夺淮南至此告一段落(已见第四十二篇)。从天监十六年到普通四年(517~523年),梁限于国力,不再作进取的打算;魏则政争迭起(参见第四十一、四十三篇),无暇南顾,最后爆发了六镇起义。普通五年,梁武帝见北方大乱,雄心勃勃地出兵攻魏。这是他在位的第二十三年,正当前后两半期的分界点上。
  梁朝的军事机器运转得并不很灵。六月,命豫州(合肥)刺史裴邃督征讨诸军事。从八月起,捷报不断,攻克的地方很多,但都是些小据点,而像寿阳、涡阳、淮阳、郢州(义阳,今信阳)等要地,却都没有打下来。后来裴邃曾以三千骑打进了寿阳外郭城,与守军一日九战,因后续部队没有跟上,只得退出。李国兴等也曾攻克义阳三关,然而围郢州将近一百天,终于因北魏援军到达而撤走。
  普通六年(525年)正月,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降梁。这是梁的一大收获。同时,裴邃攻克新蔡(今属河南)、郑城(今安徽颖上),汝水、颖水之间,纷起响应的不乏其人。魏河间王元琛等救寿阳,也被裴邃打败。
  梁朝没有把有利的形势发展下去,反而把它断送掉了。武帝派皇子豫章王萧综进驻彭城,总督各军。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是南齐东昏侯的宠姬,她被梁武帝占有后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故萧综的父亲是东昏侯还是梁武,是有疑问的。萧综长大后,为知道自己血脉所系,曾偷偷地掘开东昏侯坟墓,做“割血沥骨”的试验,又杀死一个儿子,作对照试验,从此就深信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而把梁武帝视为仇人。宫里知道他的情况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敢告诉武帝。他多次要求担任边防职务,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他到彭城不久,便派密使向魏求降。北魏方而起初不信,拖延了许多时候。六月初七夜,萧综私出彭城,徒步投敌(他久已在内室铺了沙,赤足练走,练成一大能走三百里的铁脚板)。次日,城内众官不见主帅出来,正在莫明其妙之际,只听见城外魏军高声喊叫:“豫章王已经在我军营里了,尔等还呆在那里干吗?”城里等不到王爷,没有人作主,就此各走各的,自行溃散,重新出现了天监五年洛口之役自己打败自己的局面(见第四十二篇)。魏军不战而收复彭城,追击到宿预(今江苏宿迁东南)方才收兵。梁军损失了十之七八的兵力,只有陈庆之一军全师而回。
  梁朝在五月间还有一重大损失,即名将裴邃去世。他字渊明,河东闻喜人,从祖父时起,一直住在寿阳。齐末,裴叔业降魏,他被迫北迁,曾受宣武帝任为太守等官。梁初,他利用从守寿阳之便,自拔南归,天监中屡立战功。当时的名将活到普通年间的只有他一人。
  北伐停顿了。普通七年(526年)七月,浮山堰旧址发洪水,寿阳城几被淹没。梁武帝知道这情况后,使豫州刺史夏侯亶等攻寿阳。十一月,魏寿阳守将李宪投降。梁共得五十二城、男女七万五千口,豫州自此从合肥还治寿阳。我们若联系梁初争淮南的情形来,梁从天监三年(504年)起,就试图夺回寿阳,至此已历二十二年,才因魏北方战乱(普通七年正是葛荣称帝之年)和淮河洪水的有利条件而达到目的。这年,梁军还进攻彭城、新野等地,但都没有拿下。
  大通元年(527年),北魏内乱更烈,葛荣打破信都,进攻邺城;原来镇压起义军的大将萧宝寅在长安称帝;其余倏起倏灭的反魏起事还有多起。梁朝在此条件下继续进攻,才于其年十月取得东豫州广陵(今河南息县)和涡阳(今安徽蒙城)。涡阳一役,梁将曹仲宗等听到魏援军到达,怕腹背受敌,已经准备撤退,幸得陈庆之坚持,才得成功。陈庆之批评曹仲宗等说:“今诸君皆无斗心,只想退缩,这样哪里是要建立功名的样子,不过是借行军之名掳掠而已!”他的批评直抉梁军弱点,可见当时优秀的将帅是极少的。而陈庆之之所以能迫使曹仲宗等听从,是因为他有一样“秘密武器”,他说:“庆之另有密敕在此,诸君如果定要班师的话,立即依救执行!”曹仲宗等才不敢不听。他身边到底有没有密敕,谁知道。不过他是有来头的,从小跟随萧衍,是头等亲信人士,他说有密敕,谁敢不信!
  大通二年,北魏发生了皇太后与大批朝士被屠杀的河阴事件(见第四十一篇),几乎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郢州(义阳)刺史元显达、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元颜等都投降梁朝。这在南朝是从来未有的大好形势。然而曹义宗围魏荆州(今河南邓州)三年不能下,而且因魏援军到达,兵败被擒。魏泰山太守羊侃降梁,因没有南军接应,只能突围出瑕丘(兖州)南奔。这都是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时候而不能大有作为的证明。
  这时有一次震动南北的行动,即大通二年十月至中大通元年闰六月(528~529年)陈庆之送元颢回洛阳的行动。
  梁武帝使北海王元颢为魏王,命陈庆之领兵七千人送他北上。他们从铚县(在今安徽濉溪县南)出发,进拔荥城(在今河南雎阳南),到雎阳,击败魏军丘大千七万之众。元颢在雎阳城南即皇帝位。陈庆之进破济阴王元晖业,克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继续西进。魏杨昱守荥阳,有兵七万。陈庆之第一次进攻,没有打下来。魏元天穆和尔朱吐没儿的大军陆续将到,梁军将士都很害怕。陈庆之命将士稍事休息,把马也喂饱,然后鼓动大家,说:“我们一路上屠城略地,确实不少。诸君杀死人家的父兄,掳掠人家的子女,又不计其数。天穆所部都是我们的仇人。我军只有七千人,敌军有三十多万,若不决死一战,绝无生路。胡人马多,不可同他们在平原上野战,必须在他们没有全部到达之时,打破城池。诸君切勿迟疑,以致成为人家刀砧上的鱼肉!”
  全军将士听了他的讲话,都情绪激昂,摩拳擦掌。他趁热打铁,擂鼓进攻。将士前仆后继,攀登城垣,很快玫克荥阳,擒获杨昱。元天穆等大队赶到时,城池已在梁军手里。陈庆之背靠城垣掩护,率领三千骑兵出击,大破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军。陈庆之又乘胜进攻,魏虎牢守将尔朱世隆弃城逃走,梁军不战而得虎牢。
  魏孝庄帝在洛阳呆不下去了,遂渡黄河北走,逃往河内(今河南沁阳)。留守洛阳的魏官备了法驾,迎接元颢。五月二十五日,元颢进入洛阳宫。从铚县到洛阳,陈庆之军共取三十二城,作战四十一七次,战无不胜。这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孤军深入,毕竟难以持久。陈庆之深知自身的弱点,想要求梁武帝增援,并请求元颢命令各州把陷没的南方人都送到洛阳,以及时补充兵员。但是元颢得了洛阳,不肯再听陈庆之的话,而且怕庆之自行向建康请求增兵,就先向梁武帝上表,说毋须加兵,以免牵累百姓。梁武帝听了他的话,便没有再派兵北上。闰六月,尔朱荣大军渡河南下,陈庆之寡不敌众,只得撤走,所得各城,一下子全为北魏收复。陈庆之部几千人在追兵和大水的冲击下,几乎全部损失。陈庆之剃掉须发,化装成一个和尚,才得逃回建康。元颢逃离洛阳,也为魏人所杀。
  这次行动,陈庆之创造了一个奇迹;梁武帝作了一个荒唐的决策,毫无道理地断送了一支精兵。
  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北方多事,到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分为东、西二魏,双方恶战。在此期间,北朝对南朝的攻掠仍有所闻。梁中大通五年(533年),魏荆州刺史贺拔胜攻陷梁雍州城戍多处,沔北多化为丘墟,为患惨烈。大同二年(536年),梁武帝曾下诏伐东魏,其实并没有动静,大概是听说东魏将要南侵而虚张声势。但东魏南道行台侯景却真的于了起来,率兵七万攻楚州(今河南妆南附近),俘获刺史桓和,进军淮上。司州刺史陈庆之出兵反击,把侯景打得连辎重也丢掉,使其赶紧逃走。接着,梁武帝便宣布停止北伐。他丝毫没有用兵的意思,是明显的事实。
  很快过了十年。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梁武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中原州郡长官献地投降,满朝庆贺。他告诉朱异,而且说:“我难得做梦,做了梦必有事实。”朱异何等善于奉承,马上说道:“这是天下一统的预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